河南省安阳市五校联考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0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20小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 1. “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上述政策的直接结果是(  )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B、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根本保障 C、达到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盛世顶峰 D、民族关系十分融洽、关系和睦
  • 2. 隋朝时,一个商人要将货物从余杭(今浙江杭州)沿运河运到洛阳,依次需要经过(  )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 3. 贞观初,太宗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这反映了唐太宗(  )
    A、虚心纳谏 B、轻徭薄赋 C、广纳贤才 D、裁撤冗员
  • 4.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句反映了唐朝开元时期(  )
    A、百姓生活富足 B、经济发展繁荣 C、民族关系融洽 D、社会秩序稳定
  • 5. 太宗皇帝以文成公主妻之……赞普越来越仰慕中华文化……于是派酋长子弟,请求进入国学以学习《诗》《书》。这反映了文成公主入藏(  )     
    A、促进了唐蕃间文化交流 B、有利于吐蕃的农业发展      C、促进了中外的友好往来 D、有利于吐蕃手工业发展
  • 6.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该诗句出自唐朝王建的《凉州行》,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盛唐经济的繁荣 B、开放的社会风气 C、民族交往与交融 D、多彩的文学艺术
  • 7. 研究下图三位人物,最贴切的研究主题是(  )

    张仲景(南阳人)

    杜甫(巩义人)

    吴道子(禹州人)

    A、盛唐名家 B、中原揽圣 C、乱世英豪 D、科技泰斗
  • 8.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朝中后期,“波斯棉”“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这表明(  )
    A、外来文化完全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 9.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尤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 10. 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提到,北宋中期改变了当时害民的差役制,施行募役制,让百姓交一些请人赋役的钱作为招募差役的资本,这近似于一种人身税,这是王安石的第一好政策。据此可知,梁启超认为募役法的实施(  )
    A、转嫁了财政危机 B、缓和了阶级矛盾 C、减轻了农民负担 D、增加了财政收入
  • 11. 下列反映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错误的是(  )
    A、 B、 C、 D、
  • 12. 诗人林升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这首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澶渊之盟 B、宋夏和议 C、宋金和议 D、宋蒙结盟
  • 13. 下表是唐至南宋时期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呈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  )

    地区

    五代

    北宋

    南宋

    北方

    40人

    6人

    28人

    0人

    南方

    18人

    10人

    24人

    37人

    A、南方社会稳定 B、经济重心南移 C、北方人口南迁 D、重文轻武政策
  • 14. 唐朝后期时“京夜市宜令禁断”,到北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经济发展促使政策调整 B、统治者具有民主意识 C、统治阶级追捧重商主义 D、都市文化生活的繁荣
  • 15. “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这是马克思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    )
    A、耶律阿保机 B、阿骨打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 16. 《元史》中记载“戒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地”,体现了元朝统治者(  ) 
    A、严明军纪 B、整顿吏治 C、注重农桑 D、发展牧业
  • 17. 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公务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一昼夜要传送400里,直到送达收地。这反映了元朝(  )
    A、疆域辽阔统一 B、中央集权衰落 C、重视科技创新 D、海外贸易发达
  • 18. 《元史.百官志》记载,某机构“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往镇,亦别有印。”该机构是(  )
    A、宣政院 B、北庭都护府 C、北庭都元帅府 D、澎湖巡检司                                
  • 19. 在宋代,不论是北宋汴梁或是南宋临安皆不夜禁,当时人们称娱乐场所为“瓦子”或“勾栏”,在这些娱乐场所中兴起了“市民文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科学技术创新推广 B、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C、市民文化素质提高 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 20. 《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代戏曲兴盛的原因是 (  )
    A、科考功名的需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 D、国家政策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60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1)、材料一所反映的制度是哪位皇帝时期正式确立的?这种制度在哪个朝代得以完善?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说明宋朝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政策对材料一中提到的制度有何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种制度在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影响。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  宋朝和辽、西夏、金经过多年的战争后,选择了议和,双方互通贸易,开始出现“人人安居”的局面。

    材料三  在以共同的宗教信仰为纽带的凝结下,他们从中亚、波斯和阿拉伯东来生根,在坚持其宗教信仰不变的前提下,他们融合中华大地其他民族成分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1)、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结合史实举一例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议和对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新的民族共同体”是哪个民族?综上所述,一千多年民族关系的发展史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贸易;也有民间往来,还有佛教的传播等。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有哪些特点?举出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著名史实一例。
    (2)、观察材料二地图,列举当时闻名世界的一大商港。海外贸易最远到达何处?朝廷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3)、唐宋时期对外交往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发展有何启示?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宋代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三

    宋代针铺商标

    交子

    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1)、唐朝经济繁荣,据材料一写出两种先进生产工具的名称及用途。
    (2)、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3)、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两条即可) 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唐宋经济发展对我国今天经济发展的启示。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  元代行省的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1)、材料一中“太祖”指何人?针对材料一中“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问题?(两例即可)
    (2)、元代开启了省政阶段,据材料二,指出元代行省长官权力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综上所述,谈谈宋元政治发展对我国当今有何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