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第4节 常见的碱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0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常温下CuSO4溶液显酸性,向盛有一定量CuSO4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与有关量对应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 2. 下列关于Ca(OH)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B、能与酸反应,可用于降低土壤的酸性 C、可与CuSO4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波尔多液,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其澄清溶液可用来检验CO2 , 与CO2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
  • 3. 下列选项中所列物质均不会和NaOH溶液反应的一组是(   )
    A、HNO3、NO、SO2、HCl、KCl B、KNO3、NaCl、NH4Cl、NO2、SO2 C、KOH、BaCl2、KCl、NaNO3 D、K2CO3、K2SO4、CuCl2、NaNO3
  • 4. Al(OH)3是用途广泛的难溶性固体,可用NaOH溶液来制取,但又可溶于NaOH溶液: 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偏铝酸钠)+2H2O,现向一定质量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对图象理解错误的是( )

    A、b点生成的Al(OH)3质量达到最大值 B、a、c点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AlCl3和NaAlO2 C、bc段(不含端点)的铝元素存在于Al(OH)3和NaAlO2 D、ad段和dc段消耗的NaOH质量比为3:1
  • 5. 小科在研究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五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实验能观察到无色变成红色,可推出氢氧化铜也能使指示剂变色 B、乙组实验无明显现象,说明两者不能发生反应 C、丙组和戊组实验能观察到相同现象 D、丁组实验产生蓝色絮状沉淀,说明凡是碱都能和含铜离子的溶液发生反应
  • 6. 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气体X胶头滴管中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一段时间后可见小气球a膨胀鼓起.下表中各组物质不出现上述现象的是(   )

     

    X

    Y

    A

    CO

    Ca(OH)2

    B

    CO2

    NaOH

    C

    HCl

    Ba(OH)2

    D

    SO2

    NaOH

    A、A B、B C、C D、D
  • 7. 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易潮解,要密封保存 B、放入水中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一定是氢氧化钠 C、实验室里称量氢氧化钠时可以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D、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 8. 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向盛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慢慢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并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电导率(表示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稀硫酸能导电,是因为其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H、SO42- C、当加入质量为m1g的Ba(OH)2溶液时,溶液电导率最大 D、最终溶液电导率小于开始时稀硫酸的电导率
  • 9. 氢氧化钾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 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C、氢氧化钾溶液与碳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D、112 克氢氧化钾溶液与 98 克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 10. 下列用途中,不属于氢氧化钙的用途的是(    )
    A、在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B、作建筑材料,用来抹墙 C、常用来检验铵盐的存在 D、广泛用于制肥皂、造纸等工业
  • 11. 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探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向接近沸腾的水中加入适量NaOH固体,液体迅速沸腾 B、乙:将少量头发加入到热的浓NaOH溶液中,头发逐渐溶解消失 C、丙:向久置于空气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检验其是否变质 D、丁:向盛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浓烧碱溶液,鸡蛋被“吞”入瓶中
  • 12. 小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 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 C、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 D、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 CaCl2和 NaCl
  • 13. 如图所示,导管内有一段红墨水,试管中盛有适量的冷水,容器的气密性良好。现往试管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红墨水不会移动的是(   )

    A、NaOH固体 B、蔗糖 C、浓H2SO4 D、生石灰
  • 14. 小余取 8.0g 干燥的氢氧化钠固体于敞口的锥形瓶中,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发生潮解,一段时间后测得锥形瓶内物质质量为 10.0g。为进一步探究上述现象的成因,小余立即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将试剂 X 逐滴滴入锥形瓶中,直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测得装置前后质量减少了 1.1g。(不考虑滴加液体体积、气体密度变化和结晶水的生成)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⑴试剂 X 可以是硫酸

    ⑵固体 Y 可以是生石灰

    ⑶滴加试剂 X 前锥形瓶内水的质量为 1.35g

    ⑷若没有球形干燥管,测得氢氧化钠固体从空气中吸收水的质量会偏小

    A、(1) (4) B、(1)(3)(4) C、(2)(3) D、(1)(2)(4)
  • 15. 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发生变质且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A、石灰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浓盐酸 D、浓硫酸
  • 16. 下列有关 NaOH 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
    A、用熟石灰和纯碱为原料制取少量 NaOH B、用酚酞溶液检验NaOH 溶液是否变质 C、用NaOH 固体干燥CO2 气体 D、用 CaCl2 溶液除去 NaOH 溶液中少量的Na2CO3
  • 17. 对一瓶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除去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一定量的CaCl2溶液,然后过滤

    C

    证明溶液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BaCl2溶液,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D

    测溶液的pH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A、A B、B C、C D、D
  • 18. 若利用碱的性质进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分别加入少量Mg(OH)2固体,根据是否溶解,可鉴别稀盐酸和Na2CO3溶液 B、分别加入适量水溶解,根据温度是否明显升高,可鉴别NaOH固体和NaCl固停 C、分别加入Ba(OH)2溶液,根据是否产生沉淀,可鉴别MgCl2溶液和Na2SO4溶液 D、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根据是否产生氨味,可鉴别(NH4)2SO4固体和K2SO4固体
  • 19. 下列气体中的水蒸气可以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SO2 B、O2 C、  HCl D、CO2
  • 20. 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B、c点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 C、根据图中数据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20% D、d点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为Na+、Cu2+、OH-、SO42−

二、填空题

  • 21. 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反应本质决定变化现象。如图是小科构建的氢氧化钙部分知识网络,其中“一”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回答:

    (1)、酚酞试液在Ca(OH)2溶液中显红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离子是
    (2)、列举熟石灰[Ca(OH)2]在工农业上的一种用途
    (3)、X溶液能与Ca(OH)2溶液反应并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写出产生该实验现象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22. 一瓶完全变质的NaOH溶液,在变质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表示(填写离子的符号);检验此瓶试剂是否已完全变质的方法是:

  • 23. 归纳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是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中短线连接的物质表示能相互反应)。

    (1)、在图中空白方框中可填写指示剂或 (填物质类别);
    (2)、验证反应①,可以选择       (填序号)两种物质进行反应;
    A、Na2SO4 B、KNO3 C、Ba(OH)2 D、NaOH
    (3)、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填粒子符号)。
  • 24. 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科将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取少 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l2 溶液呈中性)

    (1)、由甲图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溶液呈性。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3)、图乙中,滴加足量的 BaCl2 溶液的目的是
  • 25. 某锥形瓶盛有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 100g,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与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点的溶质有(写化学式)。
    (2)、反应到 B 点所得溶液质量的增加量200g。
  • 26. 从下列物质中,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里:

    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碳酸钙 ③食醋 ④熟石灰

    (1)、农业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2)、能用来干燥氧气的物质是
  • 27. 根据碱的四条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X代表一类物质,则X为酸,请写出符合性质③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2)、碱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都含有.
  • 28. 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药品滴加顺序往往会影响实验结果,该实验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
    (2)、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 29. 小张在碱和盐的学生实验中,按照书本在试管中加入 3 毫升氢氧化钙溶液,再滴加数滴氯化铁溶液,果然观察到现象。而他的同桌却没有看到明显现象,小张发现原来同桌是在 3 毫升的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数滴氢氧化钙溶液,你能帮他说明理由吗?
  • 30.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活动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收集证据】A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根据C试管中的现象能得出B烧杯的溶液中一定没有的阴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D试管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的实验现象是

三、解答题

  • 31. 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如图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_____(填序号)。
    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
    (2)、请解释气球“先膨胀”的原因:
    (3)、说明能否利用此实验装置验证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 32. 某科学兴趣小组在一次课外实验中,向HCl和MgCl2的混合  液中匀速逐滴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并绘制总溶液质量y(纵坐标,单位克)和时间x(横坐标,单位秒)关系如图:

    (1)、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2)、请分析AB、BC、CD各个过程,说明各段总溶液质量增加快慢的原因。
  • 33. 小明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知道: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
    (1)、于是小明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

    小明同学联想到在做“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中”的实验时,酒精作为溶剂,能溶解固体碘。酒精能否溶解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呢?小明查阅资料并通过实验获知:氢氧化钠不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

    至此,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解决方案。

    (2)、小明同学的解决方案是
    (3)、写出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34. 已知NaOH溶液中大量含有粒子Na+、OH-、H2O,试设计实验探究是哪种粒子使无色酚酞变红
  • 35. 氢氧化钠固体应如何保存?为什么?
  • 36. 向一含有盐酸的氯化铁溶液中边振荡边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某同学画了如图,要表明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请看图分析:

    (1)、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2)、图中部分线段有误,请在答题卡的图中,重新画出溶液总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曲线(要求标出abc折线点).

四、实验探究题

  • 37. Mg(OH)2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在温度达到380℃时分解吸收热量并释放出水,同时生成的氧化镁附着于可燃物的表面阻止了进一步燃烧。某同学用氨水在实验室模拟制取 Mg(OH)2的过程:一定温度下,往一定量的氯化镁中加入氨水(氨水易挥发),生成Mg(OH)2 , 再通过结晶、过滤,得到Mg(OH)2晶体。为探究获得较高Mg(OH)2晶体转化率的条件,该同学进行下述对比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氯化镁溶液浓度/g•L﹣1

    反应温度/℃

    Mg(OH)2转化率/%

    a

    20

    30

    27.06

    b

    40

    30

    56.77

    c

    40

    40

    69.64

    d

    40

    60

    54.30

    e

    60

    60

    50.60

    (1)、实验b和c的目的是
    (2)、由实验数据可知,能够得到最多Mg(OH)2的条件是(填浓度和温度)
    (3)、在氯化镁溶液浓度都是40g•L﹣1的情况下,60℃时Mg(OH)2的转化率比40℃时低的原因是
  • 38.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NaOH;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猜想三:含有NaOH、Ca(OH)2同学们取少量B试管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不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错误

    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猜想二正确

    (3)、A、B、C、D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是(填字母)。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A、B、C、D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通性,从这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相关试剂,能得出碱的其它化学通性,实验的方案是(写出操作和现象)。
  • 39. 为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A、D中酚酞均变红色,说明两种溶液都呈性。
    (2)、写出F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3)、四支试管内的物质在G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试剂酚酞除外)

五、综合说理题

  • 40. 小科在化学晚会上观看了“瓶吞鸡蛋”的境术(如图中甲),看到鸡蛋被吞进瓶内。小科思考:瓶能吞蛋,能不能吐蛋呢?他进行了如图乙的实验,他加入的试剂 P 为稀盐酸,结果鸡蛋吐了出来。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鸡蛋被被吞进瓶内和吐出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