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0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A图表示向一定量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B图表示向BaCl2溶液中加入稀H2SO4至过量 C、C图表示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少量H2SO4 , 通电一段时间 D、D图表示向一定量的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CaO
  • 2. 我市某化工厂用废钢铁和稀硫酸生产硫酸亚铁。在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废钢铁,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3. 向装有 50 克稀硫酸的小烧杯中,缓慢滴加 10%的 Ba(OH)2溶液至过量。如右图所示,是小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其中 肯定不正确的是 ( )
    A、 B、 C、 D、
  • 4.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应的实验现象或结果的是(    )

    A、甲图表示分别向相同质量的Mg、Al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B、乙图表示水电解器接通直流电进行水的电解 C、丙图表示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D、丁图表示向pH=3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氯化钡固体
  • 5.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漓加稀盐酸 B、 向H2SO4 , 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 C、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水
  • 6. 我们可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间的量的相互关系,图像是一种表示方法,也是了解化学反应的“窗口”。现一烧杯中含有 HCl 和 CuCl2 的混合液,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入混合液中直至过量(忽略 CuCl2 溶液的弱酸性即 CuCl2 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图像正确的是(   )

    A、甲、乙、丁 B、乙、丙、丁 C、甲、丙 D、
  • 7.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A、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B、向pH=2的盐酸中加水 C、向稀硫酸中加镁粉 D、向一定量的氧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稀硫酸
  • 8. 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量Y随加入锌粒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

    A、硫酸的质量分数 B、生成硫酸锌的质量 C、溶液的pH D、生成氢气的质量
  • 9. 二氧化硫气体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其水溶液叫亚硫酸(H2SO3)。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味的剧毒气体,其水溶液叫氢硫酸。已知相同的条件下,氢硫酸的酸性弱于亚硫酸。在室温下向饱和的亚硫酸溶液中通入过量的硫化氢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2H2S+H2SO3=3S↓+3H2O。则下图中溶液的pH随通入硫化氢体积的变化曲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 10. 下列实验操作中,一定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将50g氯化钠固体放入50g水中,可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氯化钠溶液 B、50mL水和50mL酒精配制成100 mL酒精溶液 C、pH值为1和3的两种酸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pH值为4的溶液 D、50g溶质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溶液加热蒸发25g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等于20%的氯化钠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
  • 11.  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加入洗涤剂的热水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B、用过滤法除去粗盐中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C、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pH为3和pH为12的两瓶无标签溶液
  • 12. 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 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B、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 C、 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D、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 13.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MnO2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

二、填空题

  • 14. 为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溶液的化学性质,小科与同学一起进行如下实验。

    (1)、A、D中滴加酚酞后溶液均变红色,说明两种溶液都呈性。
    (2)、写出 F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3)、四支试管内的物质在G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15. 猪笼草是如何将“捕食”到的小昆虫消化的呢?某同学摘取猪笼草的一个笼子,并将其切开,发现笼的内壁会分泌一种透明的液体,如图所示。他想:这种液体是否像人体内的消化液一样消化昆虫呢?他设计并进行了实验:

    ①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各加入1cm2瘦肉块,分别向甲试管中注入2mL新鲜的猪笼草内壁分泌物,乙试管中注入2mL蒸馏水,充分振荡两支试管。

    ②将甲、乙两试管放入35℃的温水中水浴加热1小时。

    ③观察发现甲试管中瘦肉块明显变小,乙试管中瘦肉块无明显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推测猪笼草内壁分泌的液体中可能含有酶。
    (2)、若要验证溶液酸碱性对该分泌物活性的影响,应该如何设计实验,请阐述实验方案
  • 16.

     (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原理是 (写化学方程式),可选用如图1的装置 (填序号)制CO2 . 设计B装置时使用仪器a的目的是

    (2)在反应装置的残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溶液pH变化如图2所示(提示:氯化钙溶液呈中性):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 bc段溶液pH一直为7的理由是 .滴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是

  • 17.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熟石灰可由生石灰溶于水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测量其溶液的pH时,可以 ,再用标准比色卡比较试纸显示的颜色,读取该溶液的pH.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以土壤中含有硫酸为例).

    (4)用熟石灰粉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得高效环保农药“黑白粉”.使用时,选择在有露水的早晨,把“黑白粉”撒在植物茎叶上,可消除忌碱虫体.

    ①“黑白粉”比熟石灰更高效,是由于生成了碱性更强的K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黑白粉”还可提供植物必需的营养素是  (填元素符号).

  • 18.  A与B有如下的反应:A+B→C+D

    (1)若C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A是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可帮助消化,则A是;若A、B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溶液的pH 7(填“<”、“>”或“=”);写出A、B两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B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俗名叫苛性钠;B与CO2反应也能生成C;则A是 ,C的用途是(只写一种).写出A溶液与B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19.

    小明测得石灰石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pH为2,也适量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测得溶液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处溶液中的两种溶质是 (写化学式);

    (2)AB段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CD段pH上升的原因是

三、解答题

  • 20. 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测定这瓶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现取Wg样品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向烧杯中逐滴加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试分析计算回答: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g,与P点对应的溶液溶质是
    (2)、W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3)、在往烧杯内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各个量随盐酸质量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有(可多选)。

    A. B.   C. D.

  • 21. 实验室里有两瓶久置未用的氢氧化钠固体,每瓶原先各存放 8 克氢氧化钠,为检验其是否变质,小科设计了下列实验对其中一瓶的成分进行探究,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

    (1)、写出用 pH 试纸测定滤液 pH 的方法:
    (2)、在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
    (3)、小科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瓶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小明想知道另一瓶中氢氧化钠是否也变质了,他将瓶中固体全部倒入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 100 克,充分反应后测定溶液的 pH 恰好为 7。通过计算认为氢氧化钠没有变质。请

    判断其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22. 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甲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乙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分析:

    (1)、图乙从A到B过程中,溶液pH逐渐(选填“增大”或“减小”)。
    (2)、图乙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23. 某化工厂打算用 铜、硫酸和硝酸等原料制备Cu(NO3)2溶液,某同学通过查阅 资料设计出4种制备方案,其原理分别是:(假设原料利用率为100%)

    ①Cu+4HNO3(浓) Δ__ Cu(NO3)2+2NO2↑+2H2O

    ②3Cu+8HNO3(稀) Δ__ 3Cu(NO3)2+2NO↑+4H2O

    ③2Cu+O2 Δ__  2CuO; CuO+2HNO3=Cu(NO3)2+H2O

    ④Cu+2H2SO4(浓) Δ__ CuSO4+SO2↑+2H2O; CuSO4+Ba(NO3)2=Cu(NO3)2+BaSO4

    (1)、在①②③方案中,欲制取相同质量Cu(NO32 , 消耗的硝酸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填序号)
    (2)、在方案④中产生的SO2气体常用NaOH吸收,该反应的主要生成物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3)、若在方案④中最后得到硫酸钡沉淀11.65克,则消耗的铜的质量为多少?
  • 24. 为了探究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后所得滤液 X 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取 50 克滤液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 6%的硫酸镁溶液 20 克,接着往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加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内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滤液 X 的 pH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CD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滤液 X 中含有的溶质是
    (4)、滴加入 30 克稀硫酸时,烧杯中沉淀的质量 m2 的值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25. 某同学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溶液,测定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但却看到溶液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2外,还含有(填化学式)。
    (2)、Na2CO3溶液从0加到5克的过程中,溶液pH如何变化?(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计算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提示:Na2CO3+CaCl2=CaCO3↓+2NaCl,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26. 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铜、硫酸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随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变化如图。

    (1)、OA 段(不含 O、A 两点)溶液中溶质是(填化学式)
    (2)、AB 段(不含 A、B 两点)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3)、OA、AB、BC 段混合溶液的 pH 值,变化趋势分别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7. 向 Ba(OH)2 溶液中先滴加一定量 CuSO4 溶液,直至沉淀质量为 m 克,再不断滴加 H2SO4 溶液。整个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a 点对应溶液 pH(选填“>”、“=”或“<”)7。
    (2)、取 c 点对应的溶液,不断滴加 NaOH 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3)、通过计算确定m的值。
  • 28. 小明取一包某食品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查阅资料发现其成分除铁粉外,可能含有碳粉、Na2CO3、NaCl、Fe2O3等。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过滤操作中除了需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
    (2)、写出用pH试纸测定滤液pH的方法:
    (3)、试剂X的名称是
  • 29. 在一烧杯中盛有100g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先后看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 。
    (2)、最终所得溶液的pH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通过计算求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

四、实验探究题

  • 30. 某小组同学利用pH传感器对碳酸氢钠、碳酸钠的某些性质进行以下探究。

    25℃时,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相同

    浓度的盐酸,用pH传感器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将图2的

    阴影部分与图1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回答下列问题:

    (1)、开始实验时NaHCO3溶液呈。(选填“碱性”、“酸性”或“中性”)
    (2)、a点的溶质为 。(填写化学式)
    (3)、依据实验获取的信息,你说说如何区分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
    (4)、含有等碳原子数的NaHCO 3 和Na2CO 3 溶液,加入足量的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A、碳酸氢钠多 B、碳酸钠多 C、两者一样多 D、无法确定
  • 31. 叶绿素是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天然色素,可以作为食用色素添加到食品中以改善食品色泽,如我们所吃的青绿色的“清明粿”就是由叶绿素染色的。那么叶绿素能将所有的食品都染成绿色吗?针对这个问题,某同学提取了叶绿素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某植物绿色叶片磨碎、捣烂,加入R试剂以提取叶绿素。

    步骤二:将提取液过滤并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步骤三:在室温下进行4组实验,以探究pH值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记录如下:

    组号

    叶绿素溶液(毫升)

    pH 值

    处理时间(分)

    溶液颜色

    1

    3

    8

    10

    绿色

    2

    3

    7

    10

    绿色

    3

    3

    6

    10

    黄绿色

    4

    3

    5

    10

    黄褐色

    备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1)、R 试剂可选择下列哪一种液体?          
    A、清水 B、氯化钠溶液 C、稀硫酸 D、酒精
    (2)、天然叶绿素不适用于把(填“酸”、“碱”或“中”)性食品染成绿色。
    (3)、大家都知道因为有叶绿素,所以植物是绿色的。然而,市场上深受大家喜爱的多肉植物却有红色、粉色、黄色的。原来,通过对多肉植物光照的调节、生存环境温差的控制,可以改变植物内部色素比例从而改变多肉植物颜色。多肉植物由于光照温差的不同而产生的这种性状变化(填“能”或“不能”)遗传。
  • 32. 小科用氯化铁和氢氧化钙溶液进行碱的性质实验,发现使用相同试剂,但是滴加试剂的顺序不同,出现的实验现象也不同。

    第一次:先在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钙溶液,再滴加氯化铁溶液,马上出现沉淀第二次:先在试管中加入2mL氯化铁溶液,再滴加氢氯化钙溶液,没有马上出现沉淀。

    (1)、两次实验出现的沉淀颜色相同,都是色。
    (2)、为什么第二次实验没有马上出现沉淀?小科作出了如下猜想:氯化铁溶液呈酸性。为验证猜想,小科测量了氯化铁溶液的pH,具体操作是。小科测定的结果是pH<7,则猜想被证实,氯化铁溶液呈酸性。
    (3)、小科用氢氧化钠代替氢氧化钙再次实验,请在坐标图上画出往氯化铁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沉淀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大致关系图像。

  • 33. 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

    猜想I: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 , 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填化学式),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 , 现象b为 , 则猜想Ⅱ成立。

    【反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4. 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Na2CO3和NaCl混合物中Na2CO3含量测定”的实验:

    (1)、甲组方法:用图Ⅰ、图Ⅱ装置将样品与稀盐酸充分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CO2的体积,经换算并计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在图Ⅱ装置中,使反应前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的操作方法是
    (2)、乙组方法:取10克样品,加水溶解后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稀盐酸的密度取1.0克/毫升),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滴入盐酸体积与用pH试纸测得的相应溶液的pH绘成如图Ⅲ.请结合图中滴入稀盐酸体积与pH的变化数据,计算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为 .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3)、分析甲、乙两组的测定方案,发现乙组对溶液pH的测定误差较大,请说明理由
  • 35. 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原质量分数为10%)是否变质,进行了下述实验:

    同学

    小柯

    小江

    小龙

    操作

    各取一支相同规格的试管,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

    滴入无色酚酞

    加入足量的____

    加入足量的

    BaCl2溶液

    现象

    变红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

    没变质

    变质

    变质

    (1)、小江加入的“?”是
    (2)、小江认为小柯的实验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3)、小龙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1.97克。已知小龙所取的待测溶液质量为10克,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待测溶液中变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
  • 36. 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保存的过程中如果密封不严容易变质。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样品,检测员按以下方案抽取氢氧化钠样品进行检验,判断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

    【实验方案】

    【推断和结论】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可能是(填化学式),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2)、若A为过量的CaCl2溶液(CaCl2溶液呈中性),现象a为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该样品(填“部分”或“完全”)变质。写出②的反应方程式
    (3)、【评介和反思】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 ,则实际操作中对加入A溶液的量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4)、若A为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现象a、b均与(2)相同,则能证明该样品是部分变质吗?为什么?
  • 37. 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发现试管Ⅰ中产生了沉淀,而试管Ⅱ中无明显象.

    【提出问题】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为什么没有产生红褐色沉淀?

    【作出假设】假设 1:氢氧化钙溶液变质了;

    假设 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太小;

    假设 3:氯化铁溶液呈酸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验证假设 1:如果(请写操.作及现象),那么证明氢氧化钙溶液变质.
    (2)、为了验证假设 3,小明利用 pH 试纸检验氯化铁溶液,发现氯化铁溶液真的呈酸性.他的具.体.操.作. 方.法.是 , 再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
    (3)、下列物质间反应,最终的沉淀质量和碱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不满足如图乙所示图象的是  
    A、HCl 和 CuCl2 的混合液中滴加 NaOH B、H2SO4 和 CuSO4 的混合液中滴加 KOH C、HNO3 和 MgSO4 的混合液中滴加 NaOH D、HNO3 和 Na2SO4 的混合液中滴 Ba(OH)2
  • 38. 请回忆你和老师共同完成的酸和碱反应的实验探究,并按下列要求进行实验设计与分析:

    【实验探究】

    (1)、

    请你依据图设计一个酸和碱反应的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向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①溶液颜色

    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②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②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变成色.


    (2)、为探究上述酸、碱反应后硫酸是否过量,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的方案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硫酸过量

    乙同学的方案

    取样,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不变色

    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丙同学的方案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硫酸过量

    【实验评价】

    ①设计的三个方案中,有一个正确的方案,是(填“甲”、“乙”、“丙”)同学的方案.

    ②请分析另外两个同学方案错误的原因:一个同学方案错误的原因是 .

    【实验反思】探究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硫酸是否有剩余,还可选择一种试剂

  • 39.

    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知道钾、钙、钠金属活动性特别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他想镁紧排在钠后面,它是否也能与水反应呢?

    【提出问题】镁是否能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用酚酞作指示剂,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

    【反思与总结】

    (1)、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小明发现B试管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溶液的红色会褪色,这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了,于是他大胆作出了一个猜想并设计了验证方案:

    猜想

    验证方案

    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从而导致溶液碱性减弱

    将褪色后的溶液 , 如果溶液变红,说明小明的猜想正确

    小明通过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3)、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镁条在热水中无现象,但当他想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时,便有了解释,他的解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