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第5节 科学探究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0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保存不当的食品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的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实验处理

    将烤干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25℃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25℃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0℃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A、甲与乙两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B、该实验提示我们,低温和干燥有利于食品的储存 C、甲与丙两组实验的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D、乙与丙两组实验的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水分
  • 2. 市场上的防晒霜都宣称可以防晒。暑假期间,某校初中学生外出徒步旅游,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你认为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

    实验人

    实验方案

    小科

    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烧程度。

    小英

    第一天手背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二天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小玲

    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与同学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小红

    手心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A、小科 B、小英 C、小玲 D、小红
  • 3. 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

    蚯蚓数量

    光照条件

    温度

    土壤

    20只

    阴暗

    适宜

    一层湿土

    20只

    明亮

    适宜

    一层干土

    A、蚯蚓数量 B、光照条件  C、温度 D、土壤
  • 4. 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某实验小组欲检测A、B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实验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 5. 小明在生活中意外地发现:向杯中加水到杯口时,还能再向杯中加少量的水,而水并不溢出。他想如果轻轻放入回形针,到底能放多少个呢?他估计应该放10枚左右吧。于是他找来一盒回形针做实验,并得到了答案。就“他估计应该放10枚左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 6. 为了研究维生素对蟑螂生长的影响,下列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
    A、从20个蟑螂中,选出两个相似的蟑螂,一个作为实验组,一个作为对照组 B、将20个蟑螂放在一起,先进行实验处理,然后恢复原状观察 C、选相似度高的20个蟑螂,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作为实验组,一组作为对照组 D、实验组的蟑螂喂食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对照组的蟑螂喂食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
  • 7. 进行实验探究时,若要使已获得的探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下列做法通常无效的是(    )
    A、增加自变量的数量 B、同一实验者重复实验 C、增加实验样本的数量 D、不同实验者重复实验
  • 8. 小明在观察蚊子的幼虫孑孓的生活习性时,发现了孑孓要经常浮到水面,他猜想“孑孓经常浮到水面可能跟温度有关”。为了求证假设是否正确,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四种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

    序 号

    烧   杯

    水量(mL)

    孑孓(只)

    光   线

    温度(℃)

    A

    400

    20(大)

    光照下

    28

    300

    20(小)

    黑暗处

    20

    B

    400

    20(大)

    光照下

    28

    400

    20(大)

    黑暗处

    28

    C

    300

    10(大)、10(小)

    黑暗处

    20

    300

    10(大)、10(小)

    黑暗处

    28

    D

    300

    20(小)

    光照下

    20

    400

    20(小)

    黑暗处

    20

    A、A B、B C、C D、D
  • 9. 小明肚子疼到医院里看医生时,通常医生问哪里疼、有无拉肚子、是否感觉疲劳,然后用手去触摸一下,并叫他去测体温、化验血液、大便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A、建立假设 B、提出问题 C、收集证据 D、制定计划
  • 10. 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粗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并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 11. 有蚂蚁和草莓两种生物,如果蚂蚁会爬到草莓的根上,并据此探究蚂蚁和草莓之间的关系。探究过程的第一步应该是(   )
    A、观察蚂蚁在草莓上的行为 B、作出蚂蚁吃草莓根的假设 C、提出蚂蚁是否吃草莓的问题 D、记录蚂蚁是否吃草莓根情况
  • 12. 某种鸟类在营巢时,若发现巢内有破蛋,会将蛋壳远远弃置于巢外。为了解此种行为是否与巢的安全有关,科学家将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放置蛋壳,观察其被天敌吃掉的比率,下表为实验结果。

    蛋壳与蛋的距离和被天敌(乌鸦)吃掉的比率

    蛋壳与蛋的距离(cm)

    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没有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被吃掉的比率(%)

    15

    63

    87

    42

    100

    48

    102

    32

    200

    32

    118

    21

    根据表中的数据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

    A、蛋与蛋壳的距离不影响天敌吃蛋的比率 B、蛋壳有助于天敌发现蛋,增大了蛋被吃掉的机会 C、蛋壳离蛋越远,越可防止细菌滋生,降低蛋被感染的机会 D、蛋壳离蛋越远,蛋被天敌吃掉的机会越大
  • 13. 下列有关“探究温度对青蛙卵孵化的影响”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步骤是(   )
    A、取青蛙卵300枚,随机均分成6组 B、将它们分别放入6只烧杯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河水 C、将各烧杯中的水温分别控制在15℃、20℃、25℃、30℃、35℃、40℃ D、将各烧杯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1天后统计并记录各烧杯中青蛙卵的孵化数量
  • 14. 小明和小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明说:“我的弹性比你的好”。小华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小明可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
    A、把它们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B、用手触摸,看哪一个较硬 C、让它们同时从离地面等高处自由坠下,观察哪一个反弹得高 D、把它们掷向地面,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
  • 15. 你捉到了一些蚯蚓,但明天上实验课时才会用。那么今天晚上你用下列哪种处理方法能够让蚯蚓存活时间最长(  )

    A、将蚯蚓放在装有干木屑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B、将蚯蚓放在留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中,并拧紧瓶盖 C、将蚯蚓放在装有小石子的花盆中,并喷洒大量的水 D、将蚯蚓放在装有湿润土壤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 16. 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 17.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二、填空题

  • 18. 将完全相同的四块金属片甲、乙、丙、丁,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若将甲表面涂成白色,乙、丙、丁表面涂成黑色,则在阳光下暴晒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温度。 

    (1)、比较甲、乙,温度较高的是 , 判断依据是
    (2)、比较乙、丙、丁,温度最低的是 , 判断依据是
  • 19. 将甲、乙、丙三只试管装入等量的同种食物,分别放置在冰箱和常温下,试管中的食物最先腐败变质。甲、乙对照的变量是 , 乙、丙对照的变量是

  • 20. 某同学想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他进行了三种处理,如图所示:Ⅰ.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①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Ⅱ.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②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Ⅲ.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③号试管中,不搅拌。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 是一组对照实验。
    (2)、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并摇匀,最终会发现号试管不变蓝 ,这是因为
    (3)、①和②号试管都进行了充分搅拌,这相当于口腔中的作用。
    (4)、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 21. 科学兴趣小组了解到植物的茎具有背离地面向上生长的特性。查阅资料发现,玉米幼苗能在黑暗中生长较长时间,是一种比较好的实验材料。于是他们利用玉米幼苗、大纸板箱等器材进行实验,以验证玉米的茎具有背地生长的特性。请你按照表中的实验方案设计要求,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步骤。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设计要求

    步骤一

    选择10盆长势良好且大小相近的玉米幼苗,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A组和B组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步骤二

    设置对照实验

    步骤三

    排除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的干扰

    步骤四

    ⑶几天后,观察并做好记录

    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步骤五

    比较A、B两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获取事实和证据并得出结论

  • 22. 自然正在向人类发出“警报”。

    【材料】2020年2月9日,巴西科学家在南极西摩岛测得高达20.75℃的气温,再次刷新了南极大陆气象观测记录温度的最高值。

    【材料二】2020年2月底,南极地区又有新消息:气候变化引起南极地区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出现了“红雪”、“绿雪”现象,而且雪地表面颜色的改变进一步加速了积雪的熔化。

    【材料三】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以前在海拔5000m以上植物很难生存。但研究人员发现,近年来珠穆朗玛峰附近,海拔5000m至5500m范围内的植被显著增加。

    (1)、材料二中,积雪加速熔化的主要原因是:物体表面颜色越深,
    (2)、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判断,_______是植物得以生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填字母)
    A、海拔 B、纬度 C、温度
  • 23. 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厘米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L/厘米

    30

    15

    10

    7.5

    6

    (1)、实验中短木条影子的形成是由于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影子长度L。(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保持相同的变量有
  • 24. 近期为保证教室空气新鲜、清洁,经常进行开窗通风,每天进行至少一次消毒。某科学拓展课程研究小组欲用培养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细菌,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细菌的分布情况。

    资料1: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

    资料2:实验室通常用普通肉汤培养基培养细菌以满足生长繁殖过程中对营养所需。

    【实验探究】

    ①配制培养基:将普通肉汤培养基在培养皿中制成平面状;

    ②将上述培养基进行无菌处理;

    ③设置一个对照组(放置于无菌环境)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

    ④将各组培养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培养皿上菌落的平均数。

    【分析与反思】

    (1)、步骤③中,实验组的操作是将各实验组培养皿。你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2)、若在某次调查中,对照组的培养皿上出现了6个菌落。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某一实验组培养皿上菌落平均数为52个/培养皿,而对照组的一个培养皿上出现了6个菌落。若将46(即52一6)个/培养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 25. 喇叭虫是一种淡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其形态特点如图所示。某中学生物小组想探究“细胞完整性是维持单细胞生物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将100只喇叭虫分成甲、乙两组,甲组不做任何处理,乙组按照图示进行分割。

    (二)将甲、乙两组喇叭虫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相同的一段时间。

    实验结果:甲组喇叭虫存活正常;乙组分割后的喇叭虫,①、③段在一段时间后死亡,只有②段再生出完整个体,继续存活。

    请根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设置的甲组喇叭虫为实验的
    (2)、在选取实验材料时,没有选择2只喇叭虫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而是选择了100只均分成两组,为什么?
    (3)、在进行分割后,将甲、乙两组喇叭虫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相同的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 26. 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1)、用手触摸蚯蚓的腹部,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有许多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就是
    (2)、在实验过程中,应该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呼吸。
    (3)、实验后应该如何处理蚯蚓?

三、解答题

  • 27. 鱼儿的生活离不开水,鱼类受精卵的孵化受水温影响很显著,下列表格和曲线图是某种鱼的受精卵在不同水温中孵化的实验结果:

    水温(℃)

    14

    18

    22

    26

    30

    34

    38

    42

    平均孵化率(%)

    0

    55

    70

    92

    84

    56

    6

    0

    请根据图表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鱼的受精卵在水温为℃时平均孵化率最高。
    (2)、若将14℃和42℃两组鱼受精卵所处的水温分别逐步调节到26℃,结果14℃组的能孵化出鱼苗,而42℃组的不能孵化出鱼苗,原因是:42℃组的鱼受精卵
    (3)、分析如图,水温在18~34℃之间时,鱼受精卵平均孵化时间与水温的关系是
  • 28. 龟卵的孵化往往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为探究温度对某种龟卵孵化时间、孵化成活率及孵出性别的影响,研究者将数目相同的五组龟卵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孵化,结果如图所示。
    (1)、龟卵较大,卵内含有水分,卵外有坚韧的保护,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这是龟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2)、据图甲判断,龟卵孵化的最佳温度范围为 29℃~ 31℃,原因是
    (3)、据图乙分析,该种龟在温度 25-33℃范围内,性别分化的规律是
    (4)、与龟一样,也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卵壳的另一个动物类群是
  • 29. 种子的萌发除受温度、水分、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影响外,是否还受其他生物因素影响呢?有人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下表是他们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种子
     发芽率
    处理方式
    豆角
     
    小麦 玉米 莴苣
    无蒜汁 97.7% 93.8% 95.6% 80%
    有蒜汁 93.3% 96.6% 95.6% 20%

    注:有蒜汁是指在各培养皿中加入了2克碾碎的大蒜籽,无蒜汁则未加,实验过程中提供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

    (1)、该实验探究的具体问题是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实验结果表明,大蒜汁对种子的发芽率有较大影响,而对其它三种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明显的作用。
    (3)、请根据本实验的结果从理论上分析:如果在大蒜苗生长到一定高度(此时地下部分已经形成大蒜籽)时,提出两种播种方案:①向间行(即在两行大蒜苗之间)播种莴苣种子;②向间行播种豆角种子。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