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02 类型:中考真卷

一、单选题

  • 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B、 C、 D、
  • 2.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花生霉变 B、铜丝折弯 C、纸张燃烧 D、铁的生锈
  • 3. 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A、金刚石 B、石墨 C、焦炭 D、活性炭
  • 4. 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棉花 B、羊毛 C、涤纶 D、天然橡胶
  • 5.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氮气 C、 D、海水
  • 6. 常温下为紫红色固体的是(   )
    A、 B、 C、 D、
  • 7. 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锂离子蓄电池在“祝融号”供配电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为3 B、元素符号为Li 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 8.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大试管、铁架台 B、烧杯、玻璃棒 C、集气瓶、酒精灯 D、导管、单孔塞
  • 9.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 1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木炭可作冰箱除味剂 B、用食醋浸泡鸡蛋的方法,可制得无壳鸡蛋 C、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 D、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的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 11. 次氯酸钠(NaClO)和二氧化氯(ClO2)都可用作消毒剂。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次氯酸钠属于氧化物 B、二氧化氯由1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次氯酸钠中钠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1 D、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比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小
  • 12. 在压强为101kPa时,将1L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变为淡蓝色液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数目变少 D、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 13. 某兴趣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用3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纯净的二氧化碳,连接压强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用注射器同时等速度分别注入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5mL,片刻后,同时振荡烧瓶,等待反应完成。采集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未进行振荡 B、t1~t2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进行振荡 C、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t3时烧瓶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D、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t3时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 14. 某同学想用pH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pH,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白醋的pH B、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pH C、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98%的浓硫酸的pH D、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0.4%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
  • 15. 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事实

    结论

    A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一氧化碳,燃烧,火焰呈蓝色

    一氧化碳能支持燃烧

    B

    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变化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C

    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且在热水中扩散得更快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D

    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放在空气中的一块无明显变化,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无色液滴出现

    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 16. 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下列反应中放出热量的是______(填字母)。
    A、碳与氧气的反应 B、乙醇与氧气的反应 C、氧化钙与水的反应 D、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2)、煤、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下列做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是______(填字母)。
    A、积极植树造林 B、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 17. 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1)、写出如图所示操作不正确之处:

    。②

    (2)、设计实验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 , 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综合题

  • 18. 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A、医用酒精 B、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 C、蒸馏水 D、糖水和食盐水的混合物
    (2)、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①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②t2℃时,分别将甲、乙固体溶于水,配成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需水的质量相比,甲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下图中甲、乙、丙、丁、戊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分别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相连物质之间均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且生成物之一为水。

    ①当丁为氢氧化钠、戊为氯化铵时,甲、乙、丙的化学式依次可能是(只写一组),其中丙和丁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乙和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要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固体,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是

    (4)、中国天宫空间站预计2022年建成。空间站获取氧气的主要方式是电解水,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若得到16kg的氧气,理论上最少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 19. 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填“大于”或“小于”)钢的含碳量。
    (2)、在钢中加入不同的合金元素可以提高其性能,例如,加入钨可以增强合金钢的耐磨性等。用黑钨矿制备钨的过程如下:

    (注:钨酸是难溶于水的黄色固体。)

    ①钨酸钠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填写下表。

    步骤

    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

    复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 20. 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Al、S、Cl、Ca、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只有D和E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两元素的粒子个数比均为1:1;A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其进一步氧化;C的溶液呈蓝色;I俗称苛性钠;B、G分别与足量的D反应的所有产物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I , H , F
    (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相关性质进行探究。
    (1)、(气体制取)

    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1:2)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2)、稀盐酸(1:2)是指浓盐酸与水按体积比1:2进行混合所得的盐酸。已知所用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cm3;水的密度为1g/cm3。计算所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写出计算过程)
    (3)、(实验探究)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试剂的试管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实验。

    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试管内 , 由此得到结论:该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试管内

    乙同学认为也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

    (4)、(评价反思)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比较合理,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丁同学质疑乙同学的方案不够严密,认为也可能是该汽水中的柠檬酸随气体进入试管,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丁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查阅资料:柠檬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和酒精;常温稳定,熔点153℃,熔化后沸腾前分解,分解温度约为175℃;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②乙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 , 可观察到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以确认不是因为柠檬酸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