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0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凫水(fú) 立(yì) 欺(wǔ) 辈(háng) B、(pàn)   子(méi) 然(mù)  绊(jī) C、冗杂(rǒng) 暗(huì) 然(gā) 静(tián) D、斡旋(wò)    幽(qiāo) 然(qiāng)怅(wǎng)
  • 2.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登时    静穆    矫首昂视    目空一切 B、潮汐    赌注    阡柏交通    不可抗拒 C、雾霭    慧星    佁然不动    惊心动魄 D、亢奋    瞳仁    海枯石滥    叹为观止
  • 3. 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上课发言时,有些同学思路清晰,言辞流利;

    ②另一些同学则磕磕巴巴,语无伦次。

    ③其实课堂发言就是一种即席讲话。

    ④同学们的不同表现,有时与学习水平高低 关系不大,却与熟练运用即席讲话的技巧密切相关。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70后”上海女作家滕肖澜曾在虹桥机场航舶分公司□浦东机场航舶分公司工作。她的最新长篇小说□心居□,从一次家宴写起,反映了当下百姓的生存状态。在满地都是故事的当今社会,作家让读者不仅看到故事,还看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所以她希望把琐碎的城市生活写出一点诗意□对未来的憧憬与展望,对逝去时光的回顾和梳 理。

    A、    ;《》…… B、、“”…… C、;“”-- D、、《》—
  • 5. 下面情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

        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同学们邀请你当场挥毫,你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你谦虚地对大家说:“写得不好,见笑了!”组织活 动的老师奖给你一件礼物,你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礼物我就笑纳了”。你的书 法老师应你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你对他说:“感谢您百忙之中光临指导!”

    A、献丑 B、见笑 C、笑纳 D、光临
  • 6.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的作者是鲁迅,这篇文章与我们学过的《阿长与〈山海经〉》都选自他的小说 集《呐喊》。 B、陶渊明,东晋诗人,自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其代表 作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 C、“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会意、指事、形 声、转注、假借。 D、生、旦、净、丑是中国戏曲京剧的四大行当“小生、老旦、小丑”这些戏曲行当扮演的角色分别是年轻男子、老年女子、滑稽人物。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 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 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 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 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 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 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 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 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然而它们只 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

    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 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另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①在这种情况下,它可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②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 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③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④ 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 的二氧化硅。

             那么,你可能会说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亚里桑那大学的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他们在1989年3月1日宣布,利用测试固体物质中的原子排列的现代技术,即核磁 共振和X光衍射,他们确实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这种情况显示,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这 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到了平流层中。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 应该是撞击。

    (1)、下列对斯石英的说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斯石英是苏联科学家S.M斯季绍夫发现的。 B、在高温状态下斯石英会变成普通沙子。 C、巨大的撞击可能产生斯石英。 D、斯石英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2)、选文第(7)段各句的顺序已经打乱,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②③
    (3)、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列数字) B、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作诠释) C、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列数字) D、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举例子)
    (4)、下列对选文行文特点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B、语言准确,思维活跃 C、说明透彻,通俗易懂 D、热情洋溢,风趣幽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本题共5小题,共17分)

  • 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 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雨中上韬光庵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 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释】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 气。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信声无哀乐也

    僧少可语耳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时踞石坐            学不思则罔 B、其境过清            不物喜,不以己悲 C、营卫得水而活            不可久居,乃记而去。 D、岸势犬牙差互               如土石何
    (3)、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4)、翻译下面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5)、填空

    【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 的心情。

    【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  的情绪。

三、古诗文默写(共5小题,每空1分,共6分)

  • 9. 古诗文默写
    (1)、 , 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2)、 , 在城阙兮。(《诗经•子衿》)
    (3)、求之不得,。(《诗经•关雎》)
    (4)、 ,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孟浩然以一句  , , 来表现洞庭 湖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

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2分)

  • 10.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砚,只为磨墨而生

    砚,俗称砚台,是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古代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宋代米芾对一方山形砚台爱不释手,还专门为它写了《研山铭》,连续三年抱着砚山入睡,真是痴迷到一定境界了。

    砚台一物,大致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于研磨的石槽、石板。目前所知道最早的成型石砚,出土于一座战国秦墓,跟毛笔、墨块放在一起,文房四宝在这时就已有其三了。

    汉代的砚,往往还附带一块研石,就像捣药的杵,被称为“研杵”。这说明当时墨锭制作工艺尚未成熟,不能用手捏着墨直接在砚上磨,需用研石将墨块碾碎磨细。东汉之后,随着制墨工艺进步,墨锭可直接用手捏着磨,就不需研石了。

    早期的砚注重实用,普遍造型朴素,只有一些贵族墓葬才会出土比较精美的砚。唐宋以 后,日常所用的砚造型也日渐丰富。比如唐代流行龟形砚、鱼形砚,明清流行牧牛砚、虎 伏砚等,精彩纷呈。

    制作砚台,主要材质是天然岩石。但并非所有石头都适合做砚,必须精挑细选,核心因 素就是材料的硬度。

    墨锭的莫氏硬度通常在2.3左右,想让它轻松磨出墨(称为“易发墨”),砚石中要有石英、长石等硬度较大(6-7)的矿物,它们是决定发墨效果的关键成分。然而柔软的毛笔也要频繁接触砚台,如果硬度太高,容易损伤笔毛,缩短笔的使用寿命。所以,砚台又必须有一定的柔韧性。通常,在砚台中占主流的成分是方解石、绢云母等,硬度在2-4之间,质地偏软,细腻滑润,不易伤笔。从微观视角看,砚面经过打磨后,软石部分磨损较大,微微下凹,硬石颗粒则微微凸起,研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众多“小刺”从墨块上刮下墨粉,再溶于水中。硬质的石英、长石颗粒必须很细,分布也要均匀,研磨出的墨汁才够细腻均匀,不会出现粗粒。各种矿物成分之间联结紧密、颗粒间空隙小,砚台就“不吸水”,墨汁更不易干涸。

    符合这些标准的就是一款好砚 , 人们将广东的端砚、甘肃的洮砚、安徽的歙砚、黄河岸 的澄泥砚,并列为“四大名砚”。

    端砚、洮砚和歙砚都是天然石头做成的。端砚出自广东肇庆,颜色多彩,石质娇嫩,摸 起来像婴儿皮肤一样细腻。洮砚出自甘肃洮河,石色碧绿,颇为秀美。歙砚出自安徽南 部、江西北部一带,多为青黑色,其代表为南唐李后主最爱的“龙尾石砚”,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的溪流中,质地细密温润,叩之声音清越。宋代大书法家蔡襄曾专门写诗赞美它,将它与天下至宝“和氏璧”相提并论。澄泥砚比较特殊,用于反复淘洗、过滤后的细 泥烧制的,属于陶砚。因其原料讲究、工艺独绝,磨墨效果可媲美石砚。

    今天,除了少数书画爱好者,我们平时写字用的多是现成的墨水或墨汁。墨从固体到液 体,砚失去了用武之地,也就渐渐淡出日常生活了。

    (选自《博物》杂志2016年第2期,有删改)

    (1)、阅读文章主体部分,概括主要内容。

    →  制作砚的材质要求→

    (2)、第7段划线句中“这些标准”具体是指什么?
    (3)、分析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所以,砚台又必须有一定的柔韧性。

    ②研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众多“小刺”从墨块上刮下墨粉,再溶于水中。

    (4)、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砚台,大致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研磨的石槽、石板。就目前情况而言,文房四宝中的 笔、墨、砚在战国时期就有了。 B、并非所有石头都适合做砚台,核心因素是材料的硬度。砚台要有硬度在6-7的关键成 分,但主流成分硬度应该在2-4之间。 C、从微观视角看,砚面经过打磨后,表面其实是凹凸不平的,凸出部分对发墨效果起决 定作用,如石英、长石等矿物。 D、澄泥砚属于陶砚,因其原料讲究、工艺独绝,大书法家蔡襄曾专门写诗赞美它,将它 与天下至宝“和氏璧”相提并论。

五、名著阅读(共2小题,共5分)

  • 11. 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  (人名)的100多封家信。
    (2)、请将《傅雷家书》书目推荐卡补充完整: 书名:《傅雷家书》主要内容:强调如何做人,待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

    推荐理由:

六、作文(共40分)

  • 12. 写作

    世界的确是由那些杰出人物推进的,但世界又是靠许许多多平凡的人物支撑的。务农 的人日出而作、日没而息,为世界奉献的是蔬菜和粮食;打工的人走南闯北、风餐露宿, 为世界奉献的是繁荣和财富;行医的人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为世界奉献的是健康和平 安:从教的人三尺讲台、默默耕耘,为世界奉献的是知识和……这些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演 绎着精彩的人生,他们用平凡撑起了世界。

    请以《平凡中的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