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上——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2021-2022人教版)
试卷更新日期:2021-06-2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若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叶脉切断(图中甲),另一叶片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黑纸(图中乙),在黑暗处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片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不变蓝,B部位呈蓝色,C部位不呈蓝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A、水和二氧化碳 B、叶绿素和阳光 C、水和阳光 D、水和叶绿素2. 下列不符合光合作用特点的是( )A、释放氧气 B、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C、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D、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3. 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时,可安装一种仪器,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产量,其主要原理是利于植物进行(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分解作用4. 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能制造( )A、水 B、有机物 C、氧气 D、无机盐5. 科技扶贫,帮助贫困地区农民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同奔小康。为了提高老高家大棚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适当增加大棚内的昼夜温差②挂果时多喷农药防虫③适当多施有机肥④经常通风⑤喷洒膨大剂⑥阴雨天增加光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6. 在光合作用实验中,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在密闭的实验装置中,放入一烧杯氢氧化钠溶液(它可吸收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实验完成后的叶片上,滴上碘液后不变蓝。实验说明( )A、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7. 下列哪些措施可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 )①合理密植
②延长光照时间
③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8.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②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它是氧气 C、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D、有机物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9. 如图分别表示某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和不同温度下测量的光合作用效率。下列给出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
A、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光合作用效率越高 B、一定光照强度内,增加光照强度能提升光合效率 C、一定二氧化碳浓度范围内,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能提升光合效率 D、夏天最热的午后,气温最高,光照最强,光合作用的效率最高10. 如图表示一天之内(早7:00至第二天早7:00)温室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菜农一般在a点打开通风口的主要目的是( )
A、补充大棚内的氧气,抑制光合作用 B、补充大棚内的二氧化碳,促进光合作用 C、降低大棚内的温度,抑制呼吸作用 D、降低大棚内的湿度,促进蒸腾作用11. 下列能正确表示光合作用反应式的是( )A、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B、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C、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D、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12. 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种绿藻(W、X、Y 和 Z)在不同水层的分布情况,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影响四种绿藻在不同水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 B、四种绿藻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C、绿藻 W 适应光线较弱的水环境 D、池塘中的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13. 延庆区被誉为“北京后花园”,这里生态环境优良,林木绿化率74.5%,走进延庆的山区,你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空气清新、湿润主要是由于(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动物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蒸腾作用14. 甘薯(番薯)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健康食品,其块根含有大量的淀粉,这些淀粉是( )A、甘薯叶制造再由茎运输而来的 B、甘薯根从土壤中直接吸收的无机盐 C、甘薯根呼吸作用的产物 D、甘薯根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15. 人们在饲养金鱼时,常常在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的水草,结合你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想想,水草的主要作用是( )A、为金鱼提供饵料和栖息场所 B、使鱼缸显得美观而有生机 C、为金鱼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 D、清除鱼缸内的病菌和废物16.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反应之一,下列各项描述属于光合作用实质的是( )A、制造氧气供生物利用 B、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C、为人类提供食物 D、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17. 图表示二氧化碳浓度为0.03%的条件下,光照强度对黑藻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0—A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B、光照强度为0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都为零 C、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 D、在A—B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相同18. 动物与绿色植物在生理过程中的最大不同是( )A、动物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B、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动物不能进行有机物的分解 D、动物体内没有水分的散失19. 下列生理活动中,可使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体的是(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20. 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的“肺”,是因为它能( )A、保持水土 B、调节气候 C、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D、释放大量的氧气21. 科学研究发现,用适量的“汽水”(一种能释放二氧化碳的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原因是它能( )A、增强呼吸作用 B、增强光合作用 C、增强蒸腾作用 D、促进水分吸收22. 人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A、水 B、电能 C、食物 D、太阳能23. 如图所示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
A、N 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NP 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C、MP 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D、MN 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24.若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如图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如图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A,B,C三个部位一般不会呈现蓝黑色的是( )
A、只有A,B B、只有A,C C、只有B,C D、A,B,C都是碘液颜色25. 在同一植株上分别于早晨、傍晚、深夜摘取同一部位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后,用碘处理,结果是A、早晨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B、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C、深夜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D、三个圆片的蓝色深浅相同二、判断题
-
26. 根据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为了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能,农作物种得越密越好。27.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判断对错)28. 植物的每个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 )29. 叶片正面和背面的气孔一样多.30. 夏天常常看到池塘内的鱼出现浮头现象,而中午傍晚则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是:
由于生活在水中的鱼和藻类植物进行了一夜的呼吸消耗,会导致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较低,使鱼的呼吸受影响,而中午和傍晚水中的藻类进行了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氧气,水中氧气含量丰富,所以中午和傍晚很少出现这种现象( )
三、连线题
-
31. 连线:
①光合作用的原料
a.光
②光合作用的场所
b.叶绿体
③光合作用的动力
c.水、二氧化碳
④光合作用的产物
d.有机物
四、实验探究题
-
32. 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1)、植物是怎么长大的?公元前三世纪,亚里士多德认为:土壤是构建植物体的唯一原料。直到17世纪,海尔蒙特通过柳树种植实验(图1)得出结论:植物是“吃”长大的。
(2)、1773年,普利斯特利做了下列经典的对照实验。
图一和图二实验证明:。但他无法解释为什么晚上做实验时小老鼠却死了(图三),直到1779年,英格豪斯做了500多次实验,发现只有在的条件下才能成功。
(3)、1864年,萨克斯发现了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了什么,下面实验中,甲的目的是 , 丁的实验现象是 , 证明植物在光下制造了。
(4)、1880年,恩格尔曼在暗处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图2),发现大量的好氧细菌聚集在A的受光部位,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同时证明植物在光下能够产生。(5)、由于科学家锲而不舍地探索,我们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总体的认识。概括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五、综合题
-
33. 下图甲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不含叶绿体,呈白色)所进行的相关实验。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现象:下图乙表示植物叶片所进行的相关生理活动;下图丙为植物叶肉细结构简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的A叶片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非绿色部分与绿色部分能变蓝的是绿色部分,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2)、图甲中的B叶片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其绿色部分能否变蓝?(填“能”或“不能”),原因是。(3)、实验初,若要以图甲中的A叶片进行相关实验,以此验证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那么需要对A叶片进行的相应处理是。(4)、图乙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B是植物通过这种生理活动从而可参与(5)、图乙叶片夜间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填“A”或“C”),该生理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图丙所示细胞中的[6]线粒体(注意:[]内填丙图中所示结构的数字序号、横线空白处填结构名称)(6)、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比较,其特有的结构除叶绿体外,还具有[]细胞壁、[](注意:[]内填丙图中所示结构的数字序号、横线空白处填结构名称)34. 下图表示将叶片制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植物的叶片内部结构基本相似,都是由[①④]、[⑧]和[⑤]组成。(2)、在图丙中,植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⑥] , 它是由成对的[⑦]围成的。(3)、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输送到其他部位的结构是位于[⑤]中的 , 植物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主要通过根、茎、叶的进行运输。(4)、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通过作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5)、善于观察的你发现叶片正面的颜色一般比背面(“深”/“浅”)。35. 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中,原料和产物的运输去向,据图回答: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2)、图中箭头②表示由根吸收的通过木质部的管由下往上运输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3)、箭头③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通过叶片表皮的气孔释放到大气中。箭头④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运输到植物体各器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36. 请阅读以下资料:资料一:原来人们都以为梢物是“吃土”长大的。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对此提出了质疑,他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把棵2.5千克的柳树一苗种在盛满土的木桶里,每天只用雨水浇灌,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0.1千克。
资料二: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①他分别把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只小白鼠放在各自密闭的玻璃罩内,不久蜡烛熄灭、小白鼠很快死亡:②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玻璃罩里,发现蜡烛没有熄灭;③再将一盆植物和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发现蜡烛能继续燃烧,小白鼠能正常地活着。
请回答相关问题:
(1)、海尔蒙特认为这是因为柳树除吸收了土壤中少量的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水,水是合成柳树体内有机物的原料。他忽略了也是合成有机物的原料。(2)、普利斯特利实验的结论是:。(3)、为了研究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的影响,一研究小组开展了实验,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注:不考虑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①据图,A点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当光照强度大于P点时,继续增加光照强度(会/不会)提高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②根据该实验的条件和结果,若要使该植物达到最高光合作用强度,最佳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的组合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