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21年中考语文诊断(三)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6-2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guǎng) 穷(kuì)) 临(bīng) 心无旁骛(wù) B、流(zhuó)        欺(wǔ)        烘(bèi)       味同蜡(jiáo) C、涡(xuán)      菜(yūn)      铺(qiè)        勤能补拙(zhuō) D、强(juè)      然(càn)       祷(qí)       轻怕重(liān)
  •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干燥   彗星 锤炼  因地制宜 B、严竣  仓皇  荣膺  忘下断语 C、惟幕   题跋 伛偻  铤而走险 D、意境  枢纽  儒养  鸠占雀巢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当别人批评他,他嘴上不说,心里却总是不以为然 B、这次,学校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 , 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C、假如你知道这位博士走出小山坳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心中又怎能无动于衷 D、今年央视春晚的魔术表演十分精彩,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不言而喻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两个多月紧锣密鼓的筹备,使2021中超联赛广州赛区即将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B、为学三忌:一忌性情不可懒散;二忌学习不可没有思路;三忌不可自以为是。 C、现在孩子的生活在未来或许成为月球居民,所以,质疑航天事业的意义就如同质疑生物走上陆地的意义。 D、这档节目的创新演绎,为我们打开了识读古籍经典、触摸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 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 B、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 C、5月1日起,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施行,明确规定:凡携带犬只出户的,应按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 D、他的理念超越了大多数人,所以容易产生争议。有争议,说明受关注;有争议,说明他人气旺。
  • 6.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歌第一句“春雨惊春清谷天”中的第二个春的含义是“立春”;“一门父子三词客”指的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 B、《老王》《昆明的雨》《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分别是杨绛、汪曾祺、雨果。 C、《屈原》是我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创作的一部历史剧,全剧共五幕,塑造了屈原忠贞不屈、正气浩然、英勇悲壮的形象。 D、《乐府诗集》是一部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诗歌总集。《木兰诗》《十五从军征》《子衿》均出自这部诗集。
  • 7.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在生活中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重的负荷会让人疲惫不堪。

    ②只有卸下自己身上过重的负担,将压力释放,才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

    ③在美妙的意境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美,而且还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④在喧嚣匆忙的世界里,我们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给生活留白。

    ⑤中国画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空白,显示出丰富而美妙的意境。

    ⑥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它既是一种艺术的美,又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A、③⑤④①②⑥ B、④⑤③①②⑥ C、⑥⑤③④②① D、⑥⑤③④①②

二、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梳头的学问

    ①每天梳头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为什么古人总是说要天天梳头?因为梳头实际上就是在梳经络。

    ②您看头的侧面全是胆经,有20多个穴位,您都不用找,就这么一梳,哪块有点疼,就证明哪块有阻塞,您就反复地揉它,不知道那个穴位叫什么名字没关系。因为您一梳头,胆经上的20多个穴位就全部“一网打尽”了。

    ③开始梳头的时候,您会发现,长期头痛或者胆囊不好、有增生这些胆经阻塞方面问题的人,头上一定有相应的阻滞点。经络是连着的,下面有堵的地方,它上面也堵。所以您这么一梳,就会发觉某处有疼的地方,用大拇指一点一操,会发现里面还有一些结节、疙瘩之类的东西,这时,您一定要把这个东西揉开了。

    ④每天梳头多少次为好呢?坚持每天300次就非常好了。有人说我有的是时间,梳3000次怎么样?那当然更好。头不怕多梳,您就记住,多梳头好处大了。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气血都是奔着头上来的,头就怕堵住了,一堵住什么心血管疾病、脑梗塞之类的问题就全来了。您把头多梳梳,头部一清爽,这些问题就基本解决了。所以梳头是能消百病的妙法。

    ⑤有人说:“我不敢梳头,因为头发本来就少,还老掉。”我说:“越是这样的人,越得多梳。为什么?,您别怕掉头发,因为,凡是用手指头一梳就掉的头发,它根本就是在头上面浮搁着呢!您不动它,睡觉起来后也是一床,您不如干脆先给它弄下来就完了,剩下的头发就个个都是精英了。这就跟种花似的,您得把那些枯叶剪下去,别让它也跟着一块吸收营养,最后剩下的那些才是茁壮的。”

    ⑥还有人说:“我也不敢梳头,我一梳头就白花花的跟下雪似的,全是头皮屑,没法梳。”他觉得越梳头皮屑越多。其实,如果能坚持每天梳头至少300次,连着梳1周,您再梳的时候就会发现已经没什么“雪花”了,而且梳完以后会看到满手都是油污污的。这说明您把堵塞在毛孔上的这些黑油(中医讲的湿气、痰浊)给梳出来了,这样当然就不长头皮屑了。

    ⑦梳头不但可以治疗脱发和头皮屑,还具有保健作用。当头发浓密起来后,就证明您的气血越来越足,肝肾的功能提高了。另外,有的时候我们想补补肝、补补肾,但有时直接补不到,效力达不到这个地方,怎么办呢?“诸病于内,必形于外”,人体的里面和外面是有通路的。谁是它的通路?头部就是它的通路。您经常杭梳头,就跟肝肾通上了。人不可能头发很浓密而肝肾却很弱,这是绝不可能的。头发浓密了,肝肾的功能也就提高了,这是一体的两面,只要提高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提高了。

    ⑧梳头时,除了头两侧,正面也要全梳。头的正面是膀胱经,是专门抵御风寒的。有的人经常容易感冒,就是风寒老进来的原因。您把膀胱经多梳梳,就不容易感冒了。还有的人总觉得头晕,脑供血不足,什么原因?是督脉堵塞住了。督脉这条中间线,下至尾骨,与肾经相通,上行巅顶百会穴,如果时时保持通畅的话,您就会越梳越精神。

    (1)、你认为作者写作此文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告诉读者不要小看梳头。 B、提醒人们梳头可以发现病症。 C、介绍梳头的重要之处。 D、强调梳头具有保健作用。
    (2)、对梳头的学问总结有误的一项是(   )
    A、梳头是梳经络。 B、梳头能治好心血管疾病、脑梗塞等疾病。 C、梳头可以治疗脱发和头皮屑。 D、梳头时梳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效果。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⑥段和第⑧段画线处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B、第④段和第⑥段中的加点词语“基本”“至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都不能删去。 C、梳头实际上是在梳经络,头的侧面全是胆经,有很多穴位,一梳头,哪块疼就证明哪块有阻塞。 D、坚持每天梳头至少300次,连着梳头1周,把湿气、痰浊给梳出来,就能治疗老掉发的毛病。
  • 9. 课外类文阅读

    最后的老师

    ①他在小河那边,看着最后一名学生走过,才缓缓地回到山上。学校就在山上,山下坐落着十多个村庄,有的在山的东边,有的在山的西边。山上的学校成为这山区保留的最后一所学校,他也是这里最后一名老师。他走路的时候,腿有些一瘸一拐的,头发开始花白,眼睛开始老花。他回到学校,这里很安静,那棵核桃树上的老钟在秋风中微微摆动,几间破旧的教室窗口已经破落,钉在上边的透明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②她是他的学生,看见他回来了,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晚饭:“老师,您吃饭。”晚饭极其简单,碗里是刚刚熬好的玉米粥,两个窝窝头放在盘子里,还有一个盘子盛着腌制的萝卜干。他拿起窝窝头,把萝卜干夹进窝窝头里,然后用力挤压,把萝卜干挤到中间,他就开始啃着。他吃得很香,窝窝头的碎屑掉桌子上,也拾起来塞回嘴里。她蹲在屋外边,那边是靠山的一口泉眼,她在青石板上搓着衣服。月儿出来了,她有节奏的搓洗动作在月色中很优美。

    ③他走过来,蹲在她身边,用山药纸卷烟,片刻,一支自制的香烟卷好了,再掏出打火机点着。她放下手里的衣服,转过脸看他说:“老师,我明天就要回城了。这里还有什么需要的,我下一次来的时候给您捎来。”他凝视着天幕,深邃的夜空星光灿烂,山里的风开始有些凉意:“就是把城里的那些要扔掉的衣服再捎些来,你看看,这些孩子的衣服都破得不能再穿了。马上就要入冬,我想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她看了他一眼:“我说的是您,以后怎么办?这里的教学点就要撤掉了。”

    ④他抬起头看着这所学校,学校在半山上,已经显得非常孤独,想了想说:“要撤就撤吧,最多我每个月少几百块钱,我还是留在这里,那些娃想在这里上学,我还会教他们。”她似乎想说什么,稍停了停后,说:“上级的意思是,让这些学生都去中心小学上学去。”

    ⑤他看着她。她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也是他亲自送出去的学生,现在位居教育局的局长。她此次来,目的是想说服老师。她在这里待了几天,但不知道怎样开口,这里的学生已经把老师当自己的亲人。自己当年何尝不是这样?老师的腿就是为了背自己过河,摔倒弄伤的。她记得清清楚楚,那场暴风雨中,老师撑在水里,不让自己下来,咬着牙挣扎着蹚水。小河里流淌着老师的血液,从那以后,老师的腿就瘸了。

    ⑥这是大山里最后的教学点,他也是全县最后一位代课老师。作为教育局长,她上任的第一天起,就是整合教育资源,把山里的孩子们送到城镇里上学。为了这个她认为最得民心的计划,她撤掉几十个教学点,这个也是最后要撤销的教学点。可是阻力来自老师——这是她的恩师。她决定亲自前来劝说,甚至已经给老师考虑好了,让他在教育局当传达室的值班保安。

    ⑦她来到这里,看到了二十年没有改变的教学点,还是老样子。教室比以前更破了,老师也苍老了许多,但老师还是那么激情澎湃地领着这里的娃们朗读课文。她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欠缺什么,她决定住下来,她很想改变这里的状况。她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在这里,她见到了送孩子们上学的老乡。老乡看见她回来了,篮子里装满山货,大家围在一起,问长问短。她是乡亲们的骄傲,大家聚在一起,回忆起她在学校时的往事。老师坐在一边,听着大家对她的称赞。她听着低着头不知道说什么好。是的,她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但是她给这里带来了什么呢?她很难开口说自己是来撤销这个教学点的。大家都说,如果没有这个教学点,去镇里的小学拼校,路途这么远,娃们都还小,要不在路上大人担惊受怕,要不在校里寄宿小孩受苦啊。

    ⑧可这是县委的决定,也是自己拍着胸脯打保票的,更是为了山里孩子更好的未来啊。她非常为难,看着恩师艰苦的生活,看到这座破败的学校,她流泪了。她第一次烧火做饭,第一次蹲下来搓洗衣服,这都是她能够为老师做的。可是,除了这个,她还能做什么?

    ⑨她离开这里的时候,老师送她经过那条小河。她缓缓地过河了,他依旧和平常一样,默默地目送她离开。

    (选自《2017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小说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3)、这篇小说意蕴丰富,主题深刻,请谈谈你的理解。
    (4)、小说结尾并未交待山区的最后这个教学点是否被撤销,你认为结果会怎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渴望倾听

    马亚伟

    ①看过一篇小说,大概意思是说:有一个人和别人打赌,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如果他能在十年间不和外界有任何接触,就可以赢得一笔巨款。于是,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幽居生活。熬过了漫长的十年,最后,他终于坚持到约定的期限。但是,他却放弃了巨款,悄然离开。只留下一封信。信中说,十年来,他饱尝了孤独的痛苦,寂寞的摧残。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拥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感情交流。于是,他重新融入人群,开始新的生活。

    ②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幽居一定会如同在沙漠中独行,满目荒凉和绝望,内心巨大的空洞会把人吞噬掉。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人最殷切的愿望,应该是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获取丰富的生活体验,从中收获情感的源泉。

    ③与人交流,人生码头才会百舸千帆,丰富多彩。

    ④也听说过不同领域的一些艺术大师离群索居,进行艺术创作。可是,再孤独的创作,也需要与欣赏者沟通。梵高、卡夫卡,这些人有着超越时代的艺术才华,他们的作品都是在他们去世后才引起了轰动。其实,只是上帝开了一个玩笑,让他们提前很多年来到这个世界,让他们以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寂寞地面对世人。不过,他们孤独地创作不息,正是因为他们要宣泄,要表达,要沟通,要交流。因为他们知道,一定会有一颗虔诚的灵魂聆听他们的独吟、呐喊、甚至咆哮。总会有人听懂他们,即使是很多年以后。

    ⑤古人遁隐田园山林,与嘈杂的红尘隔绝,与污浊的官场隔绝,可并不是和人隔绝。陶渊明隐居后,还会和农民一起其乐融融地劳作,“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芳邻”。孟浩然喜欢田园生活,闲暇时,他会和农人一起“把酒话桑麻”。王维一个人独往于山林中,偶然遇到个林中的老翁,还会“谈笑无还期”。

    ⑥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即便鲁滨逊漂流到孤岛上,尚且需要一个“星期五”来作伴。

    ⑦我们平凡百姓,更加需要与人沟通交流。一颗孤独的灵魂不能走得很久很远。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的行走,没有人扶持关照,我们的脚步会沉重如铅,一个人的空间,也必定狭小如囚笼。

    ⑧正是因为人类沟通交流的愿望如此强烈,通讯技术才得以飞速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极为便捷的交流方式和途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⑨每一颗心都渴望倾听。让我们搭建一个心灵的城堡,倾听每一颗心的跳动,为自己,为他人。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①段有何作用?
    (3)、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三、句子默写

  • 11. 诗文名句默写填空
    (1)、 ,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3)、蒹葭采采,。(《蒹葭》)
    (4)、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大丈夫呢?当他面对个人得失时,要有范仲淹所推崇的“”的开阔胸襟。(《岳阳楼记》)
    (5)、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自己建功立业愿望的句子是:

四、诗歌鉴赏

  • 1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颔联运用两个典故来表达诗人归来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对亡友的怀念和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五、填空题

  • 13. 阅读名著,完成下列填空题。

    为了民族未来,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辛,创下了的壮举(《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取得真经,唐僧师徒一路降妖除魔,途经火焰山时,和铁扇公主、牛魔王斗智斗勇,留下了的故事(《西游记》);为了保持独立的人格和自尊,简·爱对罗切斯特发出了经典的爱情宣言:(请用一句话概括)(《简·爱》);为了把儿子培养成卓越的艺术家,傅雷在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

  • 14. 说说下面的育人小故事中体现了什么家风?

    ①曾子杀猪:     ②岳母刺字:

六、语言表达

  • 15. 下面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

    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有的人家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之类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材料三:

    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的赤子情怀,学父亲的简朴生活。

    (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优良的家风会通过哪些方式传承下来?

  • 16. 请从以下三项中选出一项作为你的家风并简述理由。

    ①家和万事兴    ②百善孝为先    ③天道酬勤

七、对比阅读

  • 17. (甲)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节奏。(每句各划一处)

    ①或 王 命 急 宣     ②自 既 望 以 至 十 八 日 最 盛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虽乘御风()         ②回倒影(

    既而渐近()             ④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景上各有什么特点?

八、作文

  • 18.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艘红船哎/南湖浪里来/风里吹雨里打/方向不曾改/虽说是路途中常有困苦艰难/却总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红船向未来》)

    是谁在这古老的土地上/赶走贫穷带来幸福繁荣/那是你一把千锤百炼的斧头/那是你一把披荆斩棘的镰刀…

    (《光明行》)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老人们举杯/孩子们欢笑/小伙儿弹琴姑娘歌唱……

    (《在希望的田野上》)

    这些歌声记录着辉煌的历史,铭刻着不朽的功绩,这歌声里有初心,有情怀,有百年跋涉的足迹,有千年不老的梦想。在迎来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请结合以上材料,任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迹工整,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