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6.4-6.5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1-06-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如图, ADBCEDAB ,表示点 D 到直线 AB 距离的是线段(   )的长度

    A、DB B、DE C、DA D、AE
  • 2. 点P为直线外一点,点A、B在直线l上,若PA=4cm,PB=5cm,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是( )
    A、4cm B、小于4cm C、不大于4cm D、5cm
  • 3. 下列图形中,线段 AD 的长表示点A到直线 BC 距离的是(    )
    A、 B、 C、 D、
  • 4. 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三点的连线段长分别为2cm,3cm,4cm,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是 (    )
    A、2cm B、不超过2cm C、3cm D、大于4cm
  • 5. 若直线l上一点P和直线l外一点Q的距离为8 cm,则点Q到直线l的距离是( )
    A、等于8 cm B、小于或等于8 cm C、大于8 cm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 6. 如图,表示点D到AB所在直线的距离的是(   )

    A、线段AD的长度 B、线段AE的长度 C、线段BE的长度 D、线段DE的长度

二、填空题

  • 7. 如图,已知ON⊥l,OM⊥l,所以OM与ON重合,其理由是.

  • 8. 在体育课上某同学立定跳远的情况如图所示,l表示起跳线,在测量该同学的实际立定跳远成绩时,应测量图中线段PC的长,理由是.

  • 9. 如图,想在河堤两岸搭建一座桥,图中搭建方式中,最短的是PB,理由是

三、解答题

  • 10. 如图,过点A作BC的垂线,并指出那=哪条线的长度是表示点A到BC的距离?

  • 11.

    如图,点A表示小雨家,点B表示小樱家,点C表示小丽家,她们三家恰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AC⊥BC,AC=900米,BC=1200米,AB=1500米.

    (1)试说出小雨家到街道BC的距离以及小樱家到街道AC的距离.

    (2)画出表示小丽家到街道AB距离的线段.

  • 12.

    如图,平原上有A,B,C,D四个村庄,为解决当地缺水问题,政府准备投资修建一个蓄水池.

    (1)不考虑其他因素,请你画图确定蓄水池H点的位置,使它到四个村庄距离之和最小;

    (2)计划把河水引入蓄水池H中,怎样开渠最短并说明根据.

  • 13.

    如图,要把水渠中的水引到C点,在渠岸AB的什么地方开沟,才能使沟最短?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

  • 14.

    如图,点O是直线AB上一点,∠AOC=40°,OD平分∠AOC,∠COE=70°.

    (1)请你说明DO⊥OE;

    (2)OE平分∠BOC吗?为什么?

  • 15.

    如图. 

    (1)量一量,小明家P到公路AB的距离为多少cm.

    (2)已知这个图的比例尺为1:10000,求小明家到公路的实际距离.

  • 16.

    如图,有两堵围墙,有人想测量地面上两堵围墙内所形成的∠AOB的度数,但人又不能进入围墙,只能站在墙外,请问该如何测量?

  • 17. 在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

    (1)这四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有哪些?

    (2)请你画出两种交点个数是4的图形.

  • 18.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BCA=90°,BC=3,AC=4,AB=5.点P是线段AB上的一动点,求线段CP的最小值是多少?

  • 19.

    已知:点P是直线MN外一点,点A、B、C是直线MN上三点,分别连接PA、PB、PC.

    (1)通过测量的方法,比较PA、PB、PC的大小,直接用“>”连接;

    (2)在直线MN上能否找到一点D,使PD的长度最短?如果有,请在图中作出线段PD,并说明它的理论依据;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 20.

    如图,已知:点A、点B及直线l.

    (1)请画出从点A到直线l的最短路线,并写出画图的依据.

    (2)请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O,使点O到点A与点O到点B的距离之和最短,并写出

    画图的依据.

四、综合题

  • 21. 如图,在直线MN的异侧有A、B两点,按要求画图取点,并注明画图取点的依据.

    (1)、在直线MN上取一点C,使线段AC最短.依据是
    (2)、在直线MN上取一点D,使线段AD+BD最短.依据是
  • 22. 已知∠AOC=∠BOD=α(0°<α<180°)
    (1)、如图1,若α=90°

    ①写出图中一组相等的角(除直角外) , 理由是

    ②试猜想∠COD和∠AOB在数量上是相等、互余、还是互补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COD+∠AOB和∠AOC满足的等量关系是;当α=°,∠COD和∠AOB互余.

  • 23.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OF⊥CD,垂足为O,若∠BOF=38°.

    (1)、求∠AOC的度数;
    (2)、过点O作射线OG,使∠GOE=∠BOF,求∠FOG的度数.
  • 24.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OE⊥CD,且∠BOD的度数是∠AOD的5倍.

    求:

    (1)、∠AOD、∠BOD的度数;
    (2)、∠BOE的度数.
  • 25. 如图,两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如果∠AOC:∠AOD=7:11,

    (1)、求∠COE
    (2)、若OF⊥OE,求∠COF.
  • 26. 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O,OE⊥AB,OF⊥CD.

    (1)、图中与∠AOF互余的角是 , 与∠COE互补的角是;(把符合条件的角都写出来)
    (2)、如果∠AOC= 14 ∠EOF,求∠EOF的度数.
  • 27. 如图,C 为线段 AD 上一点,B 为 CD 的中点,AD=13cm,BD=3cm.

    (1)、图中共有条线段;
    (2)、求AC的长;
    (3)、若点 E 在线段AD上,且 BE=2cm,求AE的长.
  • 28. 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O,OE⊥AB,OF⊥CD。

    (1)、图中与∠COE互补的角是; (把符合条件的角都写出来)
    (2)、如果∠AOC = 15 ∠EOF ,求∠AOC的度数。
  • 29. 如图,一副三角板的两个直角顶点重合在一起.

    (1)、若∠EON=110°,求∠MOF的度数;
    (2)、比较∠EOM与∠FON的大小,并写出理由;
    (3)、求∠EON+∠MOF的度数.
  • 30. 如图,C为线段AB的中点,D在线段CB上,且DA=8,DB=6.求:

    (1)、AC的长;
    (2)、CD的长.
  • 31. 如图,P是线段AB上任一点,AB=12cm,C,D两点分别从P,B同时向A点运动,且C点的运动速度为2cm/s,D点的运动速度为3cm/s,运动的时间为ts.

    (1)、若AP=8cm,

    ①运动1s后,求CD的长;

    ②当D在线段PB运动上时,试说明AC=2CD;

    (2)、如果t=2s时,CD=1cm,试探索AP的值.
  • 32. 如图1,点 O 为线段 AB 上一点,过点 D 作射线 OC ,使 AOCBOC=12 ,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 O 处,一边 OM 在射线 OB 上,另一边 ON 在线段 AB 的下方.

    (1)、将图1中的直角三角板绕点 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 ON 落在射线 OB 上(如图2),则三角板旋转的角度为度;

    (2)、继续将图2中的直角三角板绕点 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 ONAOC 的内部(如图3).试求 AOMNOC 度数的差;

    (3)、若图1中的直角三角板绕点 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此过程中:

    ①当直角边 OM 所在直线恰好垂直于 OC 时, AOM 的度数是

    ②设直角三角板绕点 O 按每秒 15° 的速度旋转,当直角边 ON 所在直线恰好平分 AOC 时,求三角板绕点 O 旋转时间 t 的值.

  • 33. 已知∠AOB=90°,∠COD=30°.
    (1)、如图1,当点O、A、C在同一条直线上时,∠BOD的度数是


    (2)、将∠COD从图1的位置开始,绕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n°(即∠AOC=n°),且0<n<180.

    ①如果∠COD的一边与∠AOB的一边垂直,则n=

    ②当60<n<90时(如图2),作射线OM平分∠AOC,射线ON平分∠BOD,试求∠MON的度数

  • 34.

    如图,平面内有公共端点的六条射线OA,OB,OC,OD,OE,OF,从射线OA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在射线上写出数字1,2,3,4,5,6,7,….

    (1)、“17”在射线上;

    (2)、请任意写出三条射线上数字的排列规律;

    (3)、“2007”在哪条射线上?

  • 35. 如图1,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BOC=120°.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

    (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每秒10°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假如第t秒时,OA、OC、ON三条射线构成相等的角,求此时t的值为多少?
    (2)、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顺时针旋转图2,使ON在∠AOC的内部,请探究:∠AOM与∠NO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