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6-1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当国旗图案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都立即自发地去订购新式国旗……顾客们成排地挤在门前急着买,一定是想要在十月一日挂出来,或挂得更早一些。”人民争相购买国旗是为了欢庆( )A、新中国的诞牛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大会的召开2.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纲领》3. 号称“西藏通”的英国人查尔斯·贝尔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当你从欧洲和美洲来到西藏,就会被带回到几百年前……而今西藏人民生活得幸福快乐。”还有人这样评价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西藏各族人民能够创造这一人间奇迹的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设立西藏自治区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4.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
朝鲜战争的作战双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的场景
A、朝鲜半岛沦为美国殖民地 B、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C、标志着朝鲜半岛的统一 D、彻底消灭了美帝国主义5.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指出:“对许多美国人而言,朝鲜战争始终是历史中的一个黑洞……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次值得自豪的成功,也是这个国家在新的历史中写下的最灿烂的一个乐章。”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朝鲜战争已经实现了美国的既定目标 B、中美双方在朝鲜战争中损失惨重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中国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6.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通过,对保护英雄烈士的鲜明价值导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功绩,弘扬传承英雄烈士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 意义。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 )A、黄继光 B、邱少云 C、杨根思 D、罗盛教7. 国家统计局曾抽样调查了农民家庭平均占有(含所有权和使用权)生产资料的情况。据下表判断,此项调查的时间大致在( )农户户均占有生产资料情况表
类别
耕地(亩)
牛(头)
犁(只)
房屋(间)
数量
19.48
0.43
0.73
4.17
A、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开始前 B、农业合作化改造完成前 C、人民公社化运动展开后 D、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时8.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为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9. 1951年,我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达到14000万吨,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 C、工业极大地发展,带动了农业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10. 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 B、走上了由城市领导农村,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的道路 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走上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道路11. 研究文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从1954年的“当选证书”(如下图),可以见证我国政治制度建设的成就( )A、确立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结束封建专制制度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2.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才能提高生产力,为此,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业绝种”,与此思想相应的措施是( )A、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合理调整工业13. 历史小组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中国‘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根本变化”指的是我国( )A、建立起了政治协商制度 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 1956年,中共八大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的召开( )A、 是大规模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B、标志“大跃进”运动在全国的开始与开展 C、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D、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5.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口号。如果将该劳动口号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16. 下表为1960-1962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与表中数据变化相关的政策是(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60
23.4
44.5
32.1
1961
36.2
31.9
21.9
1962
39.4
31.3
29.3
A、八字方针 B、集体协作 C、公私合营 D、以产为纲17.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段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具有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A、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 B、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规律 C、“大跃讲”造成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D、“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18. 在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精神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19. 某网站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足迹”专栏的解说词: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每一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影响,以回顾历史,启示后人。其中,“1978年的足迹”的解说词应当是( )A、举国欢庆,翻身作主 B、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C、拨乱反正,风清气正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冲破了许多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开拓进取、实干兴邦的精神,激发出空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可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伟大意义是(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B、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 D、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
21.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中国政治形成稳定的关键。
材料二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
材料三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一制度?(2)、材料二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3)、材料三中的讲话内容是出自哪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22. 法治建设关乎国家长久治安。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法治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正式宪法没有出台前,它起到什么作用?(2)、为确保“斗地主分田地”顺利进行,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哪部法律文件?(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哪一年召开的?这次代表大会制定了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4)、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在被“审查”期间,没有经过任何司法程序,就被投入了监狱,并被剥夺了申辩的权利,刘少奇主席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但不起任何作用。这说明了什么?(5)、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什么的重要性?(6)、据上述材料,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如何为祖国民主法治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23. 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了经济建设的探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也出现过严重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材料二 1952与1956年各经济成分的变化比较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全民所有制经济
19.1%
32.2%
集体所有制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营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三 1958-1965年粮食产量柱状图。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和国家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采取的重大举措及取得的成效。(2)、分析材料二,指出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原因。24. 思想解放照亮着社会前行的每一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一文,揭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
材料三 全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据材料一、二,指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关于真理标准有哪两种不同的观点。(2)、材料二中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有何意义?(3)、材料三中的“全会”是指哪次会议?(4)、简要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三、选做题:本大题共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