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调研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6-1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15小题,30分)

  • 1. “尽管他是篡立,但使全国统一获得实现,功不可没……统一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整整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这段话描述的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 2. “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文中“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的制度最早出现在中国的(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 3. 中国有句俗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用于隋朝的话,你认为后人(隋炀帝)所“乘凉的树荫”应是(    )
    A、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分裂局面 B、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C、隋文帝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力的强盛 D、隋炀帝滥用民力,奢侈无度
  • 4.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面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    B、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边疆得到巩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 5. 在历史上某个时期的黄河流域曾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引起了皇帝的重视,“尔食朕百姓五谷,如食朕之肺腑。”在宰相姚崇的辅佐下,蝗灾没有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上述事件发生于(    )
    A、唐太宗时期 B、唐玄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宋太祖时期
  • 6. 学习完中国古代史,有四位同学对隋唐史进行了概括,其中与历史比较吻合的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    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D、中华帝国的衰落
  • 7. “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如图所示) 最早出现于(    )

    A、西汉 B、东汉 C、唐朝 D、隋朝
  • 8. 唐朝时,用“飞流直下三千尺,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勾画庐山瀑布壮丽图景的诗人是被人称为“诗仙”的(  )

    A、李白 B、白居易 C、柳宗元 D、韩愈
  • 9. 唐朝诗人王建在《凉州行》中写道:“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诗歌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
    A、农业技术的发达 B、商业贸易的繁荣    C、各民族相互交融 D、对外交往的频繁
  • 10. 唐朝与亚、欧、非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最根本的原因是(    )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采取开放的对外开放政策    D、制度先进,地域广大
  • 11. “此后,盛唐气象已一去不复返,唐人的心态变得不再昂扬,也不再那么自信,往日的繁华已成追忆,盛唐的诗篇也已无法唱响。”这主要源于(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 12. 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 13. 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   )

    A、汉朝和匈奴的关系 B、唐朝和新罗的关系 C、唐朝和靺鞨的关系 D、唐朝和吐蕃的关系
  • 14.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与这首诗相关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 15. 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指(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二、非选择题:(3小题,20分)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曾《咏史诗•汴水》

    (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位于何处?
    (2)、你是否同意上述诗作中作者对于开通大运河的影响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德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攻克隋朝东都(洛阳)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禁感叹道:“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

    材料二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四月,李世民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位于东都的“洛阳宫”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李世民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连同“飞山宫”在内的庞大建筑群,豪华气派,极尽奢靡。整座工程,都是黄金白银乃至能工巧匠的生命堆起来的。

    材料三  李世民28岁登基,在位23年,文治武功,千古罕有。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李世民从隋亡中得出的认识是什么?为此,李世民执政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世民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3)、材料三对李世民的评价是否全面?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理由。
  •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改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材料二: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城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武则天下令组织编纂的《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

    ﹣﹣改编自朱汉国主编《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唐诗、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
    (2)、上述特点形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