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6-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与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    )
    A、郑和下西洋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邓世昌黄海海战
  • 2. 国家邮政局发行的《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纪念邮票一套三枚(如下图)。其意在纪念郑和下西洋(   )

    A、历史悠久 B、和平交往 C、航海创举 D、技术先进
  • 3. 《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材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A、掠夺海外财富 B、宣扬明朝的国威 C、加强同各国的联系 D、为收复台湾做准备
  • 4. 如图是十五世纪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路线图。这两次远洋航行的共同点(    )

    ①增进了各地区的了解  ②有利于各地区的交流

    ③都具有开拓冒险精神  ④推动了殖民扩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5. 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下列关于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此事件扩大了明朝的影响力 B、此事件促进了明朝经济发展 C、此事件加强了明朝与他国的友好往来 D、此事件有助于传播中华文明
  • 6. "永乐三年,有海军三万七千人,携罗盘针,乘大船六十二艘,由苏州刘家港出发,泛海经福建,南达占城,以次遍历诸国。"该历史事件指:(    )
    A、戚继光抗倭 B、鉴真东渡日本 C、郑和下西洋 D、马可·波罗回国
  • 7. 国际联合考古团队于2017年在非洲的曼达岛挖掘出了拥有中国血缘的人骨遗骼和“永乐通宝”铜钱,还在附近发现了自称是中国水手后代的“瓦上加人”。这可证明(   )
    A、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的交融 B、戚继光远赴非洲抗击倭寇 C、郑成功打败了荷兰的侵略者 D、郑和下西洋到达非洲海岸
  • 8. 英雄从未走远,精神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戚继光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抗辽 B、抗金 C、抗倭 D、抗清
  • 9. “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他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对材料所描述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在位的皇帝是明太祖 B、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C、主要目的是去抢占殖民地 D、开创了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 10. “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习总书记这段话中提到的航海家是(    )
    A、鉴真 B、玄奘 C、郑和 D、戚继光
  • 11. 有学者指出,正是郑和下西洋为16-17世纪数以千计的西方传教士的直接来华做了交通上的准备。传教士所带来的海外世界的新内容,也为明清中国人重新理解世界、认识海洋奠定了基础。该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    )
    A、直接导致西方列强对华的武装侵略 B、加深中国对海洋和海外世界的认识 C、加强了中华文明与亚非大陆的联系 D、因政府财政难以为继导致未能持续
  • 12.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值得我们纪念的英雄。“永乐满朝人济济,西洋万里水茫茫。星牵沧海云帆耸,浪系天涯纽带长。”“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两组诗句分别与哪两位英雄有关?请从下列图片中选出(    )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3. “开心辞典”有这样一道题:“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他立志抗倭的决心,他是谁?(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和 D、林则徐
  • 14. “他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创造了集体互助、长短兵器结合的‘鸳鸯阵’,通过机动、灵活、严密的作战方式,有效地打击敌人,实现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灭倭志向。”“他”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郑和 D、岳飞
  • 15. 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由此可见,明朝能够取得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
    A、部队纪律严明 B、百姓大力支援  C、将领善于创新 D、后勤补给充足

二、材料分析题

  • 16. 康乾盛世时期,国家空前统一,清朝版图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1)、[读图识史]观察上面《清朝疆域图》,指出清朝疆域四至。
    (2)、[史料实证]自强不息的民族意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填写下面表格空白处的史实,并写出其对应的交往方式。

    人物画像

    史料

    人物事迹

    交往方式

    郑和像

    郑和远航绘制的航海图

    戚继光像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分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郑成功像

    赤莰楼

    (3)、[家国情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史的主线之一,从上述史实中,你能感受到哪些民族精神?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对比表

    航海家项目

    郑和(中国)

    哥伦布(意大利)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航海次数

    7次

    4次

    各次航海的船只

    大小船只200多艘

    最少3只,最多17只

    每次航行人数

    约2.7—2.8万人

    最少90人,最多1500人

    材料三: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每到一地,都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酋长,同他们互赠礼品,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据统计,明成祖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盛况空前。中国的茶叶、瓷器、造纸、纺织等物产与科技发明,四书五经、书画等为代表的中华书籍,成为物质文化交流重要的产品。郑和同各国商民交换货物,平等贸易,购回当地的特产象牙、宝石、珍珠、珊瑚、香料等,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

    ——摘编自《从郑和下西洋话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郑和的船队从我国何处出发?最远到达哪里?
    (2)、根据材料二,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说一说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3)、请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电影《戚继光》梗概:戚继光幼年时十分好动。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史籍。1544年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1546年,戚继光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1553年戚继光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 ,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1555年戚继光被调往浙江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一职,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招募了三千彪悍金华、义乌人,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戚家军”,并针对当地山陵沼泽道路崎岖、倭寇又善于设伏、不好短兵相接这一特点,创造了”鸳鸯阵“。戚继光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器、狼筅等兵械、战舰等装备,经岑港之战、台州之战等战斗,最终肃清扫平倭寇之患。戚家军因此名闻天下。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电影梗慨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明朝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叙述或简介)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电影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简述或简介)和评价比较准确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