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6-0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 B、 C、 D、
  • 2. 下列关于下图两件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件文物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实物资料

    ②两件文物是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③图一文物说明商朝生铁冶炼技术高超

    ④图二文物对研究汉字起源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 3.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 4.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 B、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 5. 以下统治者的举措与其产生的影响匹配正确的有(   )
    序号举措影响
    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
    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人才
    宋太祖采取重文轻武政策加强了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监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 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羽认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    )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科举制度,考查诗赋 C、对外开放,兼容并包 D、诗人辈出,才华横溢
  • 7. 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

    A、 B、 C、 D、
  • 8.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写道:“在许乡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选项不属于宋朝“发展、创新”的是(    )
    A、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最早的纸币出现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活字印刷术发明
  • 9. 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隋唐的科举制     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 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下列事件发生在这一时期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的是(    )

    ①戚继光抗倭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设立宣政院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11. 某校七年级历史活动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搜集了明太祖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东厂、雍正设立军机处等方面的资料。由此可知,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可能是(    )
    A、明朝经济的发展 B、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12. 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

    A、师夷长技、自强 B、民主、科学、新青年 C、民族、民权、民生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13.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 的“新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4.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今年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 15.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中华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其描述的史实应是(    )
    A、新文化运动的深入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红军长征的结束
  • 16. 邓小平说:“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全党成熟的标志是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是在一九四五年。我们从一九二一年建党,经过了二十四年,才成为一个成熟的党。当然,这是从全党来说。作为中央领导,可以说在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就成熟了,这也用了十三年半的时间。”中共两次走向成熟的关键在于(    )
    A、坚持革命实践与反思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D、接受共产国际指导
  • 17.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所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他探究的主题可能是(    )

    A、中国近代化探索 B、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 18.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以下反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 )
    A、五四运动→十年内战→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B、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C、新文化运动→十年内战→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D、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 19. 下表是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在不同年代的增幅对比,表中1895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民族工业的增幅前后差异较大,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政府对民间设工厂的态度不同 B、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思潮不同 C、北洋政府对外来侵略的态度不同 D、国民革命前后的政治环境不同
  • 20. 某史书记载:“由会议通过的《市政法案》,尽管威廉三世'厌恶至极',最后仍然予以批准,因为不然的话,议会将拒绝通过拨款案。”该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献内容相符合(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奴宣言》
  • 21.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    )

    A、消除了种族歧视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 22. 某学校初三(2)班学生在历史课上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涉及“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开始百日维新”、“日本遭到美国入侵,开始明治维新”、“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废除农奴制”。他们的讨论应该是围绕下列哪一项来进行的(    )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扩张 B、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张 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D、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确立
  • 2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了多项技术突破,这几项技术突破是如此重大,其意义是如此深远,以致值得将它们归类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材料中的“技术突破”可能是(    )
    A、蒸汽为动力的火车 B、石油化学工业的兴起 C、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 D、智能电子设备计算机
  • 24. 《杜鲁门回忆录》:“(1947年)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
    A、美苏战时同盟破裂 B、冷战政策就此开始 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美国力图称霸世界

二、填空题

  • 25. 为克服分封制的弊端,秦朝建立后,在地方推行 , 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强了对全国的统冶;元朝建立后,实行 , 开创了省级行政区划的先例。
  • 26.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了起义,史称“辛亥革命”;1927年8月1日,共产党人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 27.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英国逐步确立了 , 王权得到了制约;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则掌握权。

三、综合题

  • 28.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促成了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15年夏,香港推出“汉武盛世:帝国的巩固和对外交流”大型汉代文物展,让观众近距离欣赏160组珍贵文物……充分展示了汉代的强大。汉代是我国大统一的巩固时期,而秦朝才是我国大一统的建立时期,唐朝诗人李白曾写诗称颂:“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凤凰网和《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唐朝长安宏侈富醒,街道整齐,树木成行,城里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地的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唐朝的繁荣孕育了空前繁盛的大唐文化,唐文化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唐都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是周边国家向往的基地。

    ——《百度文库》

    材料三: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出现了盛世景象,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白赞颂了秦始皇的哪一历史功绩?为巩固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文化“空前繁荣”的主要原因。列举一个唐文化“泽被东西”的事例。
    (3)、从清朝前期中央政府同国内分裂势力和外国侵略者作斗争的角度,举例说明材料三中“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
  • 29. 鸦片战争失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终华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和 实现中国富强的理想,并为此奋斗不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曾国藩,湖南湘乡人(今双峰县人),晚清重臣。故居内有如下事迹记载:

    材料二: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曾国藩创办洋务企业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由此在哪一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 30. 近代以来全球历经危机,化危为机考验国家智慧,影响人类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美国的经济总量已惊人地达到全世界总产量的42%,因此大萧条对美国的打击会影响整个世界。大萧条是全球性的资本主义危机,它导致一些国家抛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自由市场模式,尝试改革为深受其害的工人和农民提供一个社会保障网络。

    ﹣﹣摘编自(美)马立博《现代世界的起源》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和西方同盟者之间的军事合作自始至终貌合神离;但是英国和美国确实将两国的陆军进行了合并,并在统一的指挥下作战。尽管事实上各个政府之间存在许多争执。在战事仍在进行中时,三大首脑利用相互间定期的会晤解决了一些争端,但同时也掩盖了其他问题;当在军事上击败了希特勒和日本人詹,伟大同盟立即分崩离析。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西方文明史手册》

    材料三:在全球化之后,传统的地缘战略和区域对峙趋于缓和,但非传统安全因素,恐怖主义、环境恶化和公共卫生危机,已成全球共同敌人。然而,不少在这些非传统安全因素上的合作,都显得力不从心。此次疫情会变成全球化的世界性调整和变革深化。各国的决策者都应明白,只有真正彼此依靠、相互驰援,才能建设一个更加有效、完善和共同获益的全球繁荣。

    ﹣﹣摘编自《新冠肺炎大流行,将如何改变全球化格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带领美国走出这场危机的关键人物。根据材料一,归纳大萧条时期欧美国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期间“伟大同盟”形成的标志。根据材料二,分析二战期间苏联和西方同盟者“貌合神离”却没“分崩离析”的原因。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疫情在全球流行”暴露出的问题是什么?根据材料三,谈谈新冠疫情给各国决策者最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