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6-0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共25题;共50分)
-
1.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哪种气体含量增加所致( )A、NO2 B、CO2 C、SO2 D、氟利昂2. 下列仪器使用正确的是( )A、用100mL量筒量取7.5mL的蒸馏水 B、称量时,将食盐固体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C、在量筒中配制溶液 D、溶解固体药品时用玻璃棒来搅拌3. 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4. 民间有一种魔术表演叫"油锅捞铜钱"∶表演者用手从滚烫的 "油锅中捞出铜钱而毫发无伤,其中的奥秘是油锅上面漂浮着一层油,下面是另外一种液体。选择该液体时,应具有的性质是( )A、熔点低 B、熔点高 C、沸点低 D、沸点高5. 如图所示的生活场景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A、注射器注射药液 B、吸管吸牛奶 C、吸盘挂钩挂炊具 D、吸尘器吸灰尘6. m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a%)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用图( )A、 B、 C、 D、7.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3℃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8.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液 ②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出现湿润现象
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④冬天,玻璃窗上出现了冰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9. 大气层中臭氧层对地球上生物的意义在于( )A、可以吸收太阳光过多的热量 B、可以帮助地球保温 C、可以吸收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线 D、生产生物需要的氧气10. 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其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 已知甲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将甲物质加到盛有10g水的试管中,充分溶解后,观察到试管中有剩余的甲物质(如图)。下列操作中一定会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A、再加入少量的水 B、再蒸发一部分溶剂,恢复到20℃ C、升高温度到40℃ D、加40g甲的饱和溶液,恢复到20℃12. 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此信息,下列有关该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低纬度地区较多 B、北纬40°附近最少 C、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D、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13. 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2中得到氢气 B、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所以水和氢气、氧气的性质完全相同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氧气14. 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15. 小金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将杯子倒置、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A、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 B、探究的假设: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D、探究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16. 小妍在四块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关于本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观察哪个先蒸发完,就能判断哪个蒸发快 B、对比甲和乙,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C、对比甲和丙,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D、丁实验中,可借助吹风机对其吹热风17. 广阔无垠的沙漠上有浅色的沙子、黑色的石头、小片草地和位于草地上的一池湖水,白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升得最高的是( )A、小片草地 B、黑色的石头 C、浅色的沙子 D、一池湖水18. 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A、 小孔成像 B、 雨后彩虹 C、 手影游戏 D、 树下圆形光斑19. 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108m/s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D、光只有在真空中才沿直线传播20.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C、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21. 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甲: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乙: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C、丙:验证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丁: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2.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A、增大可燃物的数量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3. 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黄色火焰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溅落瓶底24. 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操作及现象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燃烧更旺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复燃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D
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
有气泡逸出
A、A B、B C、C D、D25. 如图所示,将一截两端不封口的玻璃管,一端系上一个小气球,另一端穿过双孔橡皮塞,橡皮塞和一个U形管相连,向一个盛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迅速塞紧橡皮塞。观察到的现象是( )A、气球没有明显变化,打开止水夹后,U形管中的水位右高左低,气球膨胀变大 B、气球膨胀变大,打开止水夹后,U形管中的水位左高右低,气球又瘪下去 C、气球膨胀后又瘪下去,打开止水夹后,U形管中的左右水位不变 D、气球比原来更瘪了,打开止水夹后,U形管中的水全部进入到锥形瓶中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
-
26. 概念图能清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1)、图中“?”是指。(2)、将5g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g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你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的方法是。27. 天空中的云五彩缤纷,常常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那么云是怎么形成的呢?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被上升的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了云。(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8. 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C,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
A:;B:;C:;D:。
29. 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1)、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填字母)。A、医疗急救 B、食品防腐 C、航天火箭 D、霓虹灯(2)、如图所示“氧气”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反应条件省略)。①“箭头”画出了“氧气”应行走的路线,“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你认为甲处放的物质是(填字母)。
A.硫 B.水 C.氦气
②氧气在进迷宫过程中,碰到了三种阻止它前进的物质,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这三个反应都会(选填“放热”或“吸热”)。
30. 将完全相同的四块金属片甲、乙、丙、丁,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若将甲表面涂成白色,乙、丙、丁表面涂成黑色,则在阳光下暴晒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温度。(1)、比较甲、乙,温度较高的是 , 判断依据是。(2)、比较乙、丙、丁,温度最低的是 , 判断依据是。31. 复学后,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如每天测体温,戴口罩,消毒等,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1)、额温枪测体温非常方便,只要对准人体的额头就可以测量。它的原理是因为它能接收人体发出的 , 从而计算出温度数据。(2)、戴口罩吸气时口罩有凹陷现象是因为吸气时口罩内气压 外界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学校用过氧乙酸对教室进行消毒。过氧乙酸具有强的腐蚀性和氧化性,使用时一定要稀释。一般消毒用的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2%~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现要配制40k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过氧乙酸消毒液kg。水 kg。32. 表中数据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3
36.6
37.0
37.3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g。(2)、30℃时,在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g。(3)、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
33. 如图甲是探究“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在液体沸腾过程中,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可知该液体的沸点为℃,虽然液体的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加热,所以说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选填“吸热”或“放热”)。
34. 为了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小明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1)、按图甲所示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这个现象说明:。
(2)、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在三棱镜与光屏之间插入一块红玻璃,则发现光屏上只有红色光,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图乙所示。这一现象说明:。(3)、在第(1)步基础上,在白屏上蒙一张绿色纸,发现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图丙所示。这一现象又可以说明:。35. 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试回答:(1)、通过比较图甲装置内(填字母)两处的实验现象,可推导出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图乙中能正确反映气球内气压p随反应时间t而发生的变化的是(填字母)。36. 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选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部分物质的熔、沸点和燃烧时温度。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600
铝
660
2327
约1240
由表中信息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选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铝在氧气中燃烧时(选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