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6-0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想象和虚构不能脱离现实,这里的现实包括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
现实经验不仅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而且是一种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即人民大众所体验着的更切身、更深刻的现实。事实证明,往往是那些跟普通人民息息相关的经验和现实更能够引起社会共鸣。比如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底层文学,都因为切中了人民现实经验的敏感点而广为传播,广受好评。
文学想象服从现实逻辑是指写作必须遵循一般的生活情理、历史背景和逻辑因果。很多历史题材作品虽下了很大功夫,但还是在背景知识上出错;有的作品的想象和虛构不顾人物的性格及环境的可能性,这些都有悖于写作的现实逻辑。事实上,即使是诉诸荒诞变形的现代主义作品,现实逻辑也是非常重要的。卡夫卡的《变形记》让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是超越现实逻辑的,但是为了让这个超现实逻辑获得读者的信赖,卡夫卡使用了细致入微的现实逻辑。他写格里高尔成了甲虫,无数细小的脚即使拼命舞动也无法成为着力点帮助他翻身,唤起了读者真切的现实感。可见,超逻辑的现代作品也借助于现实逻辑来获取读者的信赖和共鸣。
文学想象并非凌空蹈虚,还必须有真正的现实关怀。现实关怀未必直接体现为现实题材和现实手法,现实关怀是指作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思考和热爱。现实关怀既印证着作家作为当代人的当代性,也创造了作品跟现实、时代产生更血肉相连的纽带。
(摘编自陈培浩《想象与虛构的可能和限度》)
材料二:
在文学创作理论中,有“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这两个概念。“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高度提炼,是另一层次上的更高级的“真实”。
经典文学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在对生活现实高度提纯后,对我们时代本质的深邃洞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会看到《牡丹亭》中杜丽娘死而复生,《西游记》中孙悟空上天入地,《浮士德》中浮士德返老还童。除了这些高雅的严肃文学外,还有近来十分流行的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这些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我们不能否定这些作品的“真实性”,因为这是一种基于生活真实、浓缩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
艺术逻辑与生活逻辑之间有一种既贴近又疏离的悖论。文学创作中,创作主体会根据审美规律以及表达需要对客体进行干预。生活逻辑是对生活真实性的高度遵循,但艺术逻辑恰好可以摆脱这种束缚,根据读者受众的阅读期待以及客体自身的表现规律选择恰当的表现主题的方式,这正是艺术逻辑的灵活之处。内容的想象性与形式的艺术性是文学作品非常重要的属性,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富有张力的表现形式更加符合受众期待的视野。
艺术逻辑虽然是以超越生活逻辑的方式把握实际生活的本质规律,但它最终还是达到了对生活逻辑的遵循。虽然杜丽娘死而复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她向往婚恋自由、争取人格独立的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孙悟空七十二变上天入地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勇敢正义、忠诚聪敏的气质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宝玉衔玉出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反抗封建礼教的人格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这些变形的、超现实的形象和结构所表达的情感、愿望和理想,从总体上说都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可以说,它们是在超越生活逻辑的更高层次上表达了社会历史的必然要求。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文学艺术是“真实”的,是作者在丰富的、夸张的表现形式下内蕴的“真实”。我们希望看到更多样态的文学形象和文学形式,能看到多样态形式下,那深层次的真实逻辑。
(摘编自刘江玲《浅谈文学的“真实”》)
材料三:
不论是对于文学写作者还是文学研究者而言,“文学真实”的内部都存在着“现实真实”与“经验真实”两个基本层面,前者指的是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物质实体与真实存在,后者指的是文学主体基于个人化的审美感知和内心体验而产生的真实经验。
自然,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真实”与“经验真实”的复合体,但是试图从文本内在逻辑中抽离出真实的人、事、物,或将其与现实世界建立某种必然性联系,以及诸如此类的论证与寻找,其实意义甚微。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应该更为客观和全面地观照写作者创作与建构出的“文学真实”复合体,正如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俄罗斯文学讲稿》中说过的那样:“对于一个天才作家来说,所谓的真实生活是不存在的:他必须创造一个真实以及它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教鹤然《“文学真实”的维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指出,好的文学作品必须要如实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 B、在文学作品中,真实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因此将文学形象与现实世界建立某种必然性联系的做法意义不大。 C、现实生活的真实不同于文学创作的真实,前者是作者所见所历的真实生活,后者则是经过作者再创造的生活。 D、三则材料虽然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认为文学创作要基于现实生活,同时又要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提炼。(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经验分两种,一种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一种是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而后者往往更能引起社会共鸣。 B、作者在创作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时,可以虚构和想象,但是必须要遵循“现实逻辑”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当时的环境特点。 C、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虽然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它们是一种浓缩了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因此十分流行。 D、要使一部作品具有“文学的真实性”,不能只依靠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内容,还要依靠各种表达技巧,如夸张想象等。(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体现“文学的真实性”的一项是( )A、《雷雨》中鲁侍萍备受欺辱压迫,被赶出周公馆后尝尽人间酸辛,在雷雨夜彻底绝望之后别无选择地陷入疯狂。 B、《项羽本纪》中项羽没有采纳谋士的建议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给了刘邦反击的机会,结果兵败垓下,在乌江畔自刎而死。 C、《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足智多谋,妙计无数,他草船借箭、智算华容、七擒孟获、弹琴退敌,赢得了后人的赞誉。 D、《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在父亲被谋杀之后,担起重整乾坤的重任,优柔的性格使他在复仇中迟疑,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窦娥冤》的结尾体现了“文学的真实性”吗?为什么?请结合材料阐述理由。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灯 塔
刘建超
父亲的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给父亲起名叫海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爷爷指着村子里几亩地大的池塘,说,江河湖海都是水,这池塘就是海。去,下海耍吧。
父亲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这一方池塘。父亲参军,跟着部队南下。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岭如走平地,没啥说的!首长又问,你们谁会游泳?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会。村里的海,我能一口气扑腾几个来回。没啥说的!
父亲的两个没啥说的,就随着部队的改编成了海军。他以为海军就是要上舰艇,开着军舰像开着坦克车一样。
父亲被派去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他学得很快,成绩也好。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岛上只有他一个人,日夜守着航标灯。
排长对父亲说,这个小岛你就是岛长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排长说,守护好航标灯就是守护好祖国的领土。能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小海,你要自豪呢。
父亲很自豪。父亲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航标灯添加柴油。父亲从没有一点儿的失落。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座小岛。父亲说,守岛的日子里,他真的学会了游泳,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和海鸟说话。寂寞的时候,父亲就给母亲写信,每周来岛上送给养的船就成了他们传书的鸿雁。父亲的书信封封都是海岛的说明书,岛的静、岛的动、岛的趣、岛的乐,没有半句岛的苦、岛的累。他告诉母亲,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扎个猛子可以捞出红薯大小的海参,晚上睡觉,都会有螃蟹来敲你的柴门。
母亲被父亲的描绘给迷住了,带着红薯干炒花生到了海岛。母亲上岛的日子遇到了风浪,母亲被颠簸得把胆汁都吐出来了,船还是靠不了岛,只是依稀地看到个人影在挥手。母亲没有上岛,就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母亲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着,跟着这样的男人,靠得住。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亲举办了简单而又热烈的婚礼。母亲留下和父亲相伴在孤岛上守候航标灯,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闲暇,父亲教母亲游泳,在滩头捉螃蟹抓海参。他们把钓的鱼晾干,让给养船带回连队的炊事班。
父母最快乐的事就是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两个人对孩子叫什么名字争执不下,父亲说,周一、三、五,叫我起的名,周二、四、六叫你起的名,星期天咱俩一起带出来玩。
于是经常听到父亲喊着,海星、海带和我一起出操,正步走!母亲会说,岛儿、灯儿开始做饭喽。
母亲怀着我的时候,遇到一场特大风暴。浓雾翻滚,暴雨雷鸣,海天像倒翻过来一样,几十米高的巨浪一排排咆哮着疯了般拍到岛上,航标灯都被震得直摇晃。父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阵势,有些不知所措,偏偏柴油机发生了故障。母亲说,这么大的风浪,不会有啥船只过往,等风浪小了再上塔修理吧。父亲背上工具包说,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就是维护好航标灯,首长说过,岛上的灯塔就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分钟也不能灭。
父亲登塔,风浪扑得他站立不住。母亲担心,找来绳子系在父亲的腰间,另一端缠在自己身上,两人就这样守护在机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天明。
父亲看着累瘫在身边的母亲,抚着她的秀发说,今天该哪个孩子陪咱出操了?母亲抱着父亲哭了,父亲说母亲上岛就哭过那一次。
部队裁军,灯塔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父亲也脱下了军装,可他依然留在岛上。父亲在孤岛上守护灯塔四十年,直到退休。
父亲病重期间,我正带着舰队在波斯湾护航。
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让孩子给咱办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撒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父亲欣慰地笑了,伸出枯瘦的手,抹去母亲的泪痕,自己的眼角却淌下泪水。
我是舰长,每次出海执行任务,路过那座小岛,我都会行注目礼。在那座小岛上,伫立着一座无形的灯塔。
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叫洋。我告诉父亲,我给儿子起的名字叫深蓝。
(节选自《当代中国经典小小说第五卷》,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首长询问谁“能爬山”“会游泳”,父亲连用两个具有方言特色“没啥说的”来回答首长,这突出了父亲的积极与自信。 B、排长说“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而“活着的东西’就是海鸟、海龟、螃蟹,暗示了父亲在岛上生活的孤单、寂寞。 C、父亲作为一名海军战士,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技能,来到远离大陆的小岛守护灯塔40年,表现了父亲命运的坎坷。 D、小说写父亲临终前“眼角却淌下泪水”,这既是因为父亲对母亲理解他而倍感欣慰,也饱含着父亲对母亲的无限感激之情。(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叙写普通人的平凡事时,没有述说海岛生活的艰苦乏味,反而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 B、小说构思巧妙,祖孙三辈名字依次是“海”“洋”“深蓝”,表现了父亲与我热爱大海,以及我对父亲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C、本文情节并不曲折,但以“灯塔”为中心谋篇布局使情节紧凑集中,小说的高潮部分是写父母在暴风雨之夜守护航标灯。 D、本文语言质朴无华而雄浑大气,意境磅礴,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烘托等多种方法来塑造父亲这一光辉形象。(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4)、《灯塔》这篇小说在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全国小小说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请从主旨的角度阐述该小说荣获一等奖的理由。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若令执先臣故事,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会禄山乱,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 , 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廷兰托馆门下,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武将出,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武卒,崔旰等乱,甫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B、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C、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D、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时开始使用,一个皇帝有多个年号。 B、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相传是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C、行在:“行在所”的省称,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由于巡视、征战或避难等原因而在京城以外暂住的地方。 D、表:中国古代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才华出众,得到赏识。当唐玄宗在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时,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 B、杜甫承继家学,自视甚高。他的先祖长期专注儒学,尤其是祖父杜审言凭文章在中宗时显扬,而他自己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 C、杜甫颠沛流离,心系皇帝。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从长安流落到鄜州,想要投奔皇帝,中途被叛军捉住,逃出来以后,他再次冒死往凤翔拜谒唐肃宗。 D、杜甫言行致祸,侥幸脱险。由于杜甫言语冒犯、行为放诞,严武想要杀他,幸得杜甫的母亲跑去相救,阻止了严武,杜甫才得以脱险保全性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2)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5)、根据文本概括杜甫认为皇帝不应该罢免房琯的原因。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 书
于 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B、颔联写自己阅读时一眼扫过三千字,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C、颈联上句写坚持经常读书,思想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永远清澈,这一感受与朱熹的《观书有感》如出一辙。 D、《观书》写出了诗人自我的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2)、《观书》一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五、情景默写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孔子启发弟子们讨论各自的志向,曾皙最后一个发言,他先谦虚地说“”,最后他的志向赢得了孔子由衷的赞叹:“!”(2)、杜甫初上岳阳楼,看到向往已久的洞庭湖,心情激荡,他在《登岳阳楼》中赞美洞庭湖雄浑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是“ , ”。(3)、《念奴娇•过洞庭湖》中,张孝祥虽然被贬岭南倍感凄凉,但丝毫不改豁达气概的句子是“ , ”。
六、选择 简答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象棋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开局就官场等级已定,,壁垒森严,马、炮、士等各有棋路。马,腾挪转移,马踏连营,铁路急骤,如雷轰鸣,让敌人心惊胆寒。双马不仅近乎完美地诠释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而且马后炮更是包涵了兄弟齐心合力断金。炮,隔山打牛的功夫把面前的拦路虎踏成垫脚石。人啊!也如此,换个思路、角度,拦路虎就会变成垫脚石。士,承担着两个角色,左是卫士,右为侍女,君王最忠诚的随从。为知己者死。忠诚蒙蔽了你的双眼,勇敢拐走了你的思想,笑看刀光剑影 , 不过是风在项上舞。( )然而,它好大喜功,不惜穷兵黩武,陷天下百姓于水火中。棋盘上马欢,士柔,炮精,卒脚踏实地,一岁一个脚印,无畏前行。人生不也亦如此吗?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帅,作为帝国领袖,深居九宫,坐享江山,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帅,源于他是帝国领袖,深居九宫,坐享江山。 C、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源于他是帝国领袖,深居九宫,坐享江山。 D、作为帝国领袖,深居九宫,坐享江山,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是帅。(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闭眼单腿站立并不复杂。它通过测量人体在没有任何可视参照物的情况下,仅依靠大脑前庭器官的平衡感受器和全身肌肉的协调运动,来维持身体重心在单脚支撑面上的时间, ① 。
这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小动作,却反应了你的平衡能力。如果你坚持不了6秒,代表你的平衡力已经相当于快70岁的人;如果能够保持在一分钟以上, ② 。
平衡能力好,身体的协调和反应能力会越强,身体更健康。随着年纪的增加, ③ , 需要注意及时地进行锻炼,来维持好的平衡感,延长自己的寿命。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请从第一段中提取相关信息,以“人体”为开头,为“闭眼单脚站立”下一个定义。七、材料作文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而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而日有所亏。不仅仅是学习会渐变,工作、生活也会渐变。发现渐变是一种智慧,推动渐变是一种能力。
你对渐变有怎样的认识?面对渐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