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初2021年中考历史二诊检测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1-05-2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 24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0年5月,海水稻在青海格尔木市河西农场试种面积达到28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下面相应的哪个遗址可以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依据?(    )
    A、 
    北京人遗址      
    B、
    二里头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都江堰遗址
  • 2. 著名的商代殷墟甲骨文是清朝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王懿荣治病买药时发现的,下列有关时间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绪二十五年时光绪皇帝25岁 B、1899年是18世纪90年代 C、此时距离西域都护设置(前60年)已经过去了1959年     D、1899年是农历己亥年,过了122年后是农历辛丑年
  • 3.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大发展的高峰。下表内容为儒法两大传统思想下的吏治观。据此可知(    )

    儒家吏治观

    法家吏治观

    贤者居位:德治

    强者为王:刑治

    从道不从君

    君主至上

    “出于公心”的荐贤制

    形式主义的考试制

    “内举不避亲”

    厉行回避制

    主信臣忠

    以私制私,设事防事

    A、两者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B、儒家吏治在于维护民权 C、两者奉行相近似的选官标准 D、法家吏治优于儒家吏治
  • 4.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包含的内容有(    )

    ①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②隋朝开创科举制度

    ③唐朝开创三省六部制                    ④明太祖设立东厂特务机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④
  • 5. 某老师为一节初中历史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了“造纸传文明”“悬壶济苍生”“秉笔立传记”“传教慰人心”四个子目。这节课的主题应该是(    )
    A、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B、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C、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D、明清时期的小说与戏曲
  • 6. 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④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 7. 某历史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中国古代史专题知识介绍,其中一篇展示了如下四幅图片据此判断该篇的主题是关于中国古代(    )

    唐朝长安城简图

    北宋交子

    明朝《南都繁会图》

    广州十三行

    A、城市的建筑规模 B、商业的发展历程    C、手工业工艺改进 D、重商政策的演进
  • 8. 《清史稿·施琅传》载,施琅疏言:“此地原为红毛(荷兰人)所有,(郑氏)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蛊感人心,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上命允行。”材料中施琅(    )
    A、阐明台湾对“四省”的重要性 B、主张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C、意在绘制地图加强管理外岛 D、认为台湾地位一般应不管它
  • 9. 2020年新年以来,钟南山、张文宏、李文亮等广大的医护人员用自身的行动不断感动着我们。弘扬优秀人物的精神品质,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下列时代人物与其事迹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李鸿章——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 B、邓世昌——抗击日本侵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 C、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参与戊戌变法,最后为变法而牺牲 D、李大钊——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我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 10. 五四运动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向前,可看到历经数年积蓄而成的文化、思想洪流;向后,可看到各式各样的“救亡”和“强国”的实践。在这承前启后的时点,五四运动轰然爆发,无疑成为中国历史不可忽视的坐标,具有永恒的意义。这主要说明,五四运动(    )
    A、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继承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 11. 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察冀边区对村政权加以改造,逐渐废除了以户为基础的闾邻制度,普遍建立起村民代表会和村公所,改变了以往村政权主要掌握在以地主、士绅为主的少数人手中的局面。晋察冀边区政府此举着眼于(    )
    A、完善社会主义性质的基层民主 B、反击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 C、维护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12. 下表为1951年6月至1952年底全国捐献战斗机统计情况。这一情形出现的原因是(    )

    群体或个人

    捐献战斗机(架)

    甘肃玉门石油职工群体

    1

    四川简阳县农民群体

    2

    豫剧演员常香玉

    1

    著名工商业者荣毅仁

    7

    ……

    ……

                           全国总计3710

    A、土地革命 B、抗美援朝战争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反五反运动
  • 13. 观察《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图。下列对图信息的解读中符合史实的(    )

    ①A-B点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国内相对和平、土改完成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推动

    ②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③“文化大革命”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④E-F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14. 春运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诸多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现象。“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上,与之有关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形成的旅游潮 B、设立经济特区形成的务工潮 C、恢复高考形成的求学潮 D、“文革”结束出现的探亲潮
  • 15.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国外交战线的成果丰硕 C、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 16. 古代雅典城邦主张“用体育锻炼出儿童健美的体格;用美育发展儿童的行为美、语言美;用德育剔除儿童心中的邪念,使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毅力;用智育使儿童获得真正有用的学问,成为身心既善且美,和谐发展的人”。该教育理念(    )
    A、维护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B、提高了雅典民众的文化素养 C、抑制了公民个人自由意识 D、反映了民主政治对公民素养的要求
  • 17. 下列对《封建时代的欧洲》相关内容的表述,连线正确的是(   )
    A、中世纪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B、庄园法庭——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C、大学的兴起——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查士丁尼法典》——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 18. 15世纪末意大利有一种社会思想理论认为,“无论是克罗伊斯(以世上最富有的人著称)的财富,还是普里阿摩斯(荷马史诗中记载的特洛伊国王)的古老血统,都不能与理智相比,因为理智是一种高贵身份的要素”。这反映出,当时意大利(    )
    A、  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精神逐渐兴起 C、专制王权的不断衰落 D、血统出身彻底打破
  • 19. 17、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下表对这三次革命的共同点,设计不正确的是(    )

    历史要素

    共同特征

    ①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②过程

    都推翻了封建统治,处死国王

    ③结果

    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④作用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  ①② B、③④ C、 D、
  • 20.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业了,有了产品的供应,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
    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固定粮食税制度
  • 21. 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历史上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创伤,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B、日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败国 C、德国都是祸首之一并都是战败国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22.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在美国人看来……反苏军事联盟是马歇尔计划的必要补充。为此,1949年,美国(    )
    A、恢复了和新中国的正常关系 B、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C、组建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制造了德国的分裂
  • 23. 社会保障制度被称为“社会减震器”,主要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材料说明社会保障制度(    )
    A、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B、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C、有利于缩小贫富之间差距 D、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 24. 下列代表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事务和国家关系协调机构的图徽是(    )
    A、 B、 C、 D、

二、材料解析题(25题25分,26题12分。共37分)

  • 25. 从古至今,人类在探索之“路”上砥砺前行。“路”既踏在脚下承托现实,又伸向远方指导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形之路】

    材料一  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摘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欧洲西南端的)两个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寻求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自《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又经过28年的社会主义探索和40多年的改革开放,终于踏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当前,国强民富、祖国美丽、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初露端倪。

    【无形之路】

    材料四  大萧条不仅是无比强烈的。而且具有独特的世界性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甚至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美国发生了失业工人、退伍军人的示威游行。德国接连发生大规模的工人罢工。但是在苏联,却依靠着斯大林的一个独特的创造之路经过不到10年完成的两个五年计划,成为了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修改自《历史必修二》

    【成长之路】

    材料五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旨在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1)、开通这条“路”的使者是谁?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条路的作用。
    (2)、文中“欧洲人迈入大洋”指的是哪一事件?“走在最前列”的是哪两个欧洲国家?
    (3)、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材料中提到的“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分别是什么?
    (4)、文中提及的美国和德国在面临困难时选择了何种道路?斯大林的一个独特的创造之路具体指什么?
    (5)、“一带一路”的提出体现了当今世界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当今时代主题下,列举一例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大秦帝国》分四部大致还原了战国时期,秦国从最落后的诸侯国的危机中,经过商鞅变法,国家获得转机,进而一跃成为战国时期最强的国家,经过这一生机,最终秦国统一天下。同样,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热烈欢迎,使苏维埃俄国工农业生产也逐渐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前夕,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视察中国南方时,语重心长的说出:“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世人称其为南方谈话!

    概括材料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并围绕该主题思想,列举除材料中的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要求:主题思想明确,至少结合三个古今中外的史实加以说明;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符合逻辑。)

三、探究题(共15分)

  • 27. 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  交通工具的演变

    材料一  下列图片是某同学搜集的相关历史资料

    图1中国古代马车壁画

    图2现代蒸汽机车复原图

    图3乐士文小姐(国母宋庆龄)号飞机的模型

    图4福特和他的四轮汽车照片

    探究二  不同文明的成果交流

    材料二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探究三  环境的改变

    材料三  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 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探究四  信息化的发展

    材料四  随着人类迈进信息社会,人类的生活也越来越信息化。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满足自己的需求,完成既定的工作。电话、电视、移动通讯、光导传输等,把整个社会置于巨大的信息平台上,可以迅捷地满足人们查找、传递、接受、利用信息的要求。

    ——摘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根据收集资料的价值进行判断,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是哪一个?(写出图片编号即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交通工具的演变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新的状况”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化给英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迈进信息社会”给人类带来的变化。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科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