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2021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5-28 类型:高考模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

    生态文学的当代价值

    中外生态文学源于对生态问题的关切。批判穷奢极欲,探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其永恒的主题,揭示生态危机的人性与文化根源则是其终极目标。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而生态文明则是超越工业文明的共生文明,其中要义是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

    纵观人类发展进程,工业文明和科技发展在人与自然之间不断筑墙,人与自然日渐疏离。从某种程度上看,生态危机实乃精神危机、人性危机和文化危机,作为应对危机的上策,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在于全球公民环境素养的提升。作为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与批判,饱含诗意栖居美好愿景的生态文学,以真、善、美的表现形式,引领读者回归自然,并将自然根植于心灵深处。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

    在西方文学中,以威廉·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湖畔诗人开始坦诚地看待自然,歌咏自然,寄情山水。在自然日志《瓦尔登湖》中,“生态文学先驱”亨利·梭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主张善待自然,强调人应回归自然,把自己看作自然的一部分,由此获得感官上的亲和,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则体现着人对土地的本能依赖。

    中国作家全方位展现了生态情怀。徐刚的《伐木者,醒来》等守望家园系列、李青松的《一种精神》等绿色森林系列、哲夫的《黑雪》等生态危机系列、郭雪波的《沙狐》等草原生态系列、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等边疆书写、于坚的《哀滇池》等生态诗歌,以及姜戎的《狼图腾》等优秀作品,均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表现,共同昭示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出路,对人们未来如何走上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生态文学发出的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心灵诉求,其核心就是要恢复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关系,对危及人类生存的种种困境给予审美的解答,以期通过对话的方式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中西文化间,生态思想资源是互相交叠的,尤其在生态伦理方面,这在中西生态文学及相关著述中有着极为丰富的表征和阐述。

    阿尔贝特·史怀泽在《文明的哲学:文化与伦理学》一书中正式提出“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思想,将伦理学范畴由人类扩展到自然界所有生命。“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提出大地伦理。他在《沙乡年鉴》中指出,大地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应当是平等的,人类应当放弃征服者的角色,对每一个大地成员保持尊重乃至敬畏。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则把目光投向荒野。他从自然价值论出发,在《哲学走向荒野》中提出了“荒野转向”的概念,认为作为生态系统的荒野是一个呈现着美丽、完整与稳定的生命共同体。

    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等哲学理念和智慧已内化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这在古代叙事文学、隐逸文学和当代书写中均有着丰富的呈现。如陶渊明的诗文,以大量的田园文学实践彰显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体悟。

    生态文学是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回应,是文学对现实责任的自觉担当。尽管生态文学不能直接改变生态状况,但可以改变人们的思维、观念及生活方式。它以自觉的责任意识引领人们反思当下的问题,思索人类未来的命运,其意义已远远超越文学本身,对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15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危机引发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要应对这种危机就要对工业文明进行批判。 B、生态文学饱含诗意栖居愿景,关注心灵,终极追求是人与自然能达到和谐交融的境界。 C、相较而言,中国作家全方位展现了生态情怀,其作品共同昭示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出路。 D、中西方的生态文学及相关著述表达思想一致,体现为对生态伦理有着丰富的表征和阐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指出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共生文明,是为了引出对生态文学价值的探讨。 B、文章在梳理中西方生态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强调了人类应树立生态世界观的必要性。 C、文章列举华兹华斯、梭罗等文学作品,证明西方作家从文学角度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文章结尾呼应标题,进一步阐明生态文学的当代价值,指出其对现实责任的自觉担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业文明和科技发展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提升公民环境素养。 B、生态文学在关注人类生存、探究人性危机、构筑人类共同价值基础等方面起着作用,其传播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 C、阿尔贝特·史怀泽提出的“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思想,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等哲学理念相反。 D、生态文学不能直接改变生态状况,但可以改变人们的思维、观念及生活方式。因此,作家创作要有自觉担当意识。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2017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年度减贫任务将超额完成,贫困人口再减少1000万人以上。与此同时,2017年中国产业扶贫新业态发展迅速,电商扶贫带动274万贫困户增收,光伏扶贫直接惠及80万贫困户,旅游扶贫覆盖2.3万个贫困村,完成340万贫困人口搬迁建设任务。健康扶贫救治421万大病和慢性病贫困患者,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以上。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

    2017年,电商、光伏、旅游等新业态产业扶贫取得了重大成果,带动了350多万户贫困户和2万多个贫困村脱贫。

    2019年是精准扶贫的攻坚年,具有扶志、扶智作用的非遗扶贫也进入关键节点。在党中央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部署下,文旅部与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了10个“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以电商连接非遗和扶贫,使蕴藏文化内涵的非遗作品充分释放商业价值,助力非遗工匠脱贫致富,实现非遗发源地乡村振兴。

    (摘编自《中国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报告》)

    材料二:

    (数据来源:《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

    (数据来源: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相关资料)

    材料三:

    以前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所以,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

    目前国内扶贫工作的投入转化率其实并不高。从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数据看,2016年中央和地方在扶贫上合计投入了1000亿元,人均扶贫投入资金超过1万元。但2016年中国的贫困人口标准也就在3000元左右。从投入收益比来分析,国家在扶贫投入上的转化率其实只有30%左右。“显然,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损耗,是明年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研究专家何雨认为,要提高扶贫资金效率,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其次要优化扶贫工作机制,在扶贫工作方法上,采取扁平化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扶贫资金覆盖面与受益面。

    精准扶贫政策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粗放式扶贫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各种因素和障碍。适应我国贫困治理形势的变化,精准扶贫政策实现了扶贫对象瞄准化、帮扶措施具体化、管理过程规范化、考核目标去GDP化,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政策的重大战略转型。

    (摘编自《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到2019年年底,贫困发生率大幅降低,“中国方案”取得优异成绩,这可以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借鉴。 B、2017年,电商、光伏、旅游等新业态产业扶贫取得了重大成果,带动了350多万户贫困户和2万多个贫困村脱贫。 C、2016年,中国扶贫投入转化率只有30%左右,究其主要原因,是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损耗降低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D、三则材料,都涉及了中国扶贫工作的思路与措施,彰显了中国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和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图1可知,2012-2015年间,中央财政的扶贫资金同比增长率逐年下降,说明这3年间的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很大。 B、图2中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人员的相关数据显示,经济增长率与减少贫困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 C、中国贫困人口逐渐减少,是与中央财政逐年增加对扶贫资金的投入以及实施精准化扶贫等一系列措施有密切关系。 D、中国贫困户致贫的因素多种多样,只有帮扶措施适应贫困治理形势,因地制宜,精准扶贫,才能取得扶贫实效。
    (3)、四川西南某地,交通闭塞,但景色秀美,当地居民“会唱山歌,能编竹器”,贫困人口中近一半是老年人、病人。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当地情况,你认为当地应采取哪些精准扶贫措施?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笃笃笃!

    开门的是老太太。

    老太太还没来得及开口问话,就被他横刀格起了脖子。他对惊愕地赶来的老头说,我不会伤害她,我只要三百块钱回家的路费。我会还你。

    接过老头颤颤巍巍递过来的三百块钱,他夺门而出。

    几秒钟后,他又返身,扔进一张纸条。你别不信我,这是我老板给我的工资欠条,先押你这儿,我还钱后你再给我。

    他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长途车站。

    终于弄到钱坐车回家过年了,他长长舒了一口气。

    他在这里干了半年工,临过年了,工头却说,没结到款,发不了工资,回家路费自己想办法。人生地不熟的他,能有什么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向路人乞讨。可除了个别人给个一元二元外,多数人对他避而远之。万般无奈的他,只好用下下策,铤而走险。他打探好了,路边这户人家,住着一对老夫妻,没有什么反抗能力,是最佳选择。他果然成功了,弄到了回家的路费。

    一路颠簸回到家。母亲果然早已站在村口远远企望。母亲却不承认在等他,母亲说,我只是出来走走。

    母亲又嗔怪道,不是跟你说了吗,没有领到钱就不用回来,我挺好的。

    他却看到母亲阴沉沉的心田抹上了暖暖的阳光。他知道母亲是口是心非。

    快快乐乐地过完年后,告别母亲,重返工地。他找到老头老太太,归还了三百块钱,同时送给了他们一些家乡土特产。老头老太太没有责备他,还留他吃了饭……

    ——所有这些,都只是他的设想。

    现在,他站在门外。敲门前,这些设想又放电影似的在他脑子里快速播放了一遍。

    他的设想里,还有另一个版本,那就是:他归还三百块钱后,老人没有原谅他。老太太偷偷报了警。他刚出门就被警察抓走了。

    如果是后一种结果,那就惨了。

    但是,此刻,脑海中母亲站在村外企盼的身影使他顾不了那么多了,先弄到回家的路费再说。

    他举起了手。

    事情的发展,完全没有按照他的剧本演下去。

    第一幕,就出现了意外,偏离了设计好的轨道。

    门没有上锁,是虚掩的,轻轻一推,就开了。

    老头老太太以不符合他们年龄的速度倏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浮现在脸上的,是惊喜、欢迎、期望,好像看到了外出久归的亲人。

    他呆愣了几秒钟后,返身想逃离,被老头一把拽住胳膊,按到了饭桌前。

    你一定很饿了吧?坐下吃些东西。老太婆,弄些酒菜上来。

    像早就准备好了似的,老太太变魔术般摆了一桌子东西。

    他想拔腿离开,可满桌子的诱惑和空气中氤氲的香味使他的胃背叛了他。

    吃!吃!

    老头一边不停地给他倒酒、夹菜,一边打开了话匣子唠叨开了:“我年轻时也去外面做过工,但过年我一定回家。有一年,工头说,没结到款,发不了工资,回家路费自己想办法。唉,人生地不熟的,能有什么办法?只好去路边讨。虽有好心人给个一元二元的,哪够买车票的钱啊!我就打起了住在路边一对老人家的主意。我想敲开他家门后,拿刀吓唬他们借我个几十百把块钱。谁知他家的门根本没上锁,轻轻一推就开了。那对老人让我坐下吃饭,又给了我回家的路费,就像现在你进来我们家一样。吃吧,吃饱了我给你路费回家。母亲在家等着你呢。出门在外,谁没个难处。我儿子也在外面打工,我怕他随时会回来进不了门着急,就一直不上锁……”

    从老人家中出来,他懵懵懂懂向车站走去。

    难道老人年轻时真有和他一模一样的经历?还是老人已知晓他的遭遇和打算,故意编个故事来暗示他?如果今天遇到的不是这对老人而是别人,是不是此时自己就可能被关进监牢了?……

    不知是因为老人讲的故事,还是酒的作用,他如同做梦一般,一忽儿觉得自己就是老人的儿子,一忽儿觉得自己是几十年前的老人,一忽儿觉得自己变成了几十年后的老头……

    (摘编自赖海石《羊城晚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家的心切与母亲的期盼,促使“他”铤而走险,决定入室强借三百元,以此作为回家的路费。 B、小说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善良仁慈、热情温暖的老头的形象。 C、小说在农民工工资被拖欠这一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展开创作,虚构了老头与“他”都有被拖欠工资的相似经历。 D、小说最后一段叙写“他”产生了多种幻觉,揭示了“他”受到老头言行的影响,内心激荡,升华了主题。
    (2)、请根据小说的主要情节简要分析“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3)、请在“母亲在家等着你”和“回家”两个标题中选择一个作为本文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临,京兆长安人。武德初,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归乡,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累转黄门侍郎 , 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 , 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临奏曰:“臣闻国家大典,在于赏刑,古先圣王,惟刑是恤。天下太平,应用尧、舜之典。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非是憎恶前人,止欲自为身计。以龄之受委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然既遣详议,终须近法。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高宗从其奏,龄之竟得流于岭外。显庆四年,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B、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C、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D、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门侍郎,东汉始设为专官,或称之给事黄门侍郎。隋唐时,黄门侍郎隶属门下省,成为门下省的副官。 B、东宫,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指太子所居之宫,可以借指太子。与“中宫”可借指“皇后”同理。 C、吏部,唐朝尚书省六部之首,掌管全国文职官员的筛选、勋封、考课之政,长官称吏部尚书,副长官为吏部侍郎。 D、永徽,唐高宗的年号。年号纪年法,从汉文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临体察民情,施恩于囚。担任万泉县丞时,他不顾县令反对,放犯罪轻的囚犯回家春耕抢种。 B、唐临节俭寡欲,宽厚待人。虽居官位,但生活节俭,不建第宅,家仆出错他宽厚处之,不扬言其过。 C、唐临断案公正,深得帝心。他断案能使罪犯心服而无怨言,得到高宗皇帝的赞赏,因此升任大理卿。 D、唐临主张效法尧、舜,惟刑是恤。他奏言,应依法判处萧龄之,不得随意加重处罚,谏言终被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②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 , 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释:

    ①飞蓬:被风吹荡的蓬草,古时常以此喻游子。②虏(lǔ)障:指防御工事。③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对”“指”,突出了李侍御出发前饱满的精神状态,威武的雄姿和勇赴国难的大无畏气概,可谓形神毕现。 B、颔联紧承上联,诗人先从“万里外”一笔推开,紧接着以“一杯中”收勒,又回到别筵。一开一阖之际,极富艺术感染力。 C、尾联奇峰突起,境界进一步扩大。“看取宝刀雄”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意思是让宝刀发挥威力来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D、整首诗以自然遒劲之笔营造出苍茫雄浑的意境,感情真挚而含蕴丰厚,沉健有力,催人奋进,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行路难(其一)》中,李白写行路既有“”的担忧,又有雪满太行山的攀登之难,但他坚信会乘风破浪,最终迎来“”的未来。
    (2)、庄子在《逍遥游》中认为路程远近不同,所用的时日和所做的准备不同,对于“”来说,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而到千里之外去,得“”。
    (3)、《马说》中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

七、选择题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伴随着各地一波又一波的消费热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个连续8天的超长黄金周完美收官。有网友调侃说,无论你是在游人如织、摩肩接踵中“挤瘦”了,还是在家中与三五好友小聚“胖了三斤”,          的是,你一定为久违的假日经济作了贡献。

    没错,“假日经济”虽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名词,但它已经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当中。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作为释放内需潜力的重要路径之一,假日经济自然被          了更多期待。

    如今,假日经济已成为广大老百姓日常生活中          的一部分。即便是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冲击出现了短暂          , 但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假日经济便率先复苏,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

    需要指出的是,假日经济不只是简单的“旅游经济”,更不是单纯的“节日经济”,它的发展离不开庞大的产业体系支撑。除了大家熟悉的旅游业外,诸如餐饮、娱乐、影视、交通、展览、竞技等行业,无不与假日经济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的一项是(   )
    A、毋庸置疑     寄予     不可或缺     停滞 B、毋庸质疑     寄予     不可或缺     停止 C、毋庸置疑     赋予     不容忽视     停滞 D、毋庸质疑     赋予     不容忽视     停止
    (2)、下列在括号中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们共同构建起的假日经济生态充满生机、丰富多元。 B、它们共同构建起充满生机、丰富多元的假日经济生态。 C、充满生机、丰富多元的假日经济生态被它们共同构建起。 D、被它们共同构建起的假日经济充满生机、丰富多元。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假日经济既不是简单的“节日经济”,也不是单纯的“旅游经济”,它的发展离不开庞大的产业体系支撑。 B、假日经济不只是简单的“旅游经济”,也不是单纯的“节日经济”,它的发展离不开庞大的产业体系支撑。 C、假日经济不只是简单的“节日经济”,也不只是单纯的“旅游经济”,它的发展离不开庞大的产业体系支撑。 D、假日经济既不是简单的“旅游经济”,也不是单纯的“节日经济”,它的发展离不开庞大的产业体系支撑。

八、语言表达

  • 8. 请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概述湖北“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的目的、内容以及将取得的效果,不超过90字。

    新华社武汉8月7日电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湖北“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情况。从8月8日开始,湖北全省A级旅游景区对全国游客免门票开放,此次活动将一直持续到今年12月31日,包括“十一”黄金周在内。活动旨在感恩回馈全国人民对湖北抗击疫情的无私援助。

    活动期间,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集中发布一批品牌旅游线路,精心推出一批提档升级的新晋A级景区,以最美的风光喜迎八方宾客。同时,湖北也将陆续邀请援鄂医护人员代表以及湖北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走进景区,饱览荆楚风貌。另外,湖北还将通过设立旅游包机、旅游专列、旅游包团等项目奖补,欢迎省外游客入鄂。在景区免费开放的同时,湖北各地还策划了形式多样的惠民、惠企活动,进一步丰富服务内涵。武汉市推动“打卡大武汉”“武汉48小时惠游卡”等惠民行动;宜昌市搭建了涵盖宜昌所有景区、酒店及旅行社产品的“宜昌云游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鼓励发行首批千万旅游惠民消费券。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雷文洁介绍,截至目前,湖北全省A级旅游景区恢复开放367家,复工率达到94.5%;星级饭店恢复经营321家,复工率为84.5%;旅行社恢复经营786家,复工率为62.7%,全省文旅行业正在加快复工复业。

  • 9. 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法制、教育、科技、军事等方面任选一个词语,仿写一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基本相同。

    示例:新中国在凯歌悠扬中走过71年,我国在体育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北京奥运会惊艳世界,女排精神熠熠生辉,全民健康蒸蒸日上,体育让生活精彩。

    仿写:新中国在凯歌悠扬中走过71年,我国在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九、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据某日报统计,近三年该省高考报考专业排行榜如下:理科前五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金融学、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文科前五位:会计学、法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这些专业备受广大考生与家长青睐。

    材料二

    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袁隆平院士在接受采访时寄语年轻人:“要向前看,不要专门向钱看。”他表示,“最担忧”的是“年轻人不搞农业”。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搞农业又苦又累,没有前途。

    材料三

    湖南女孩钟芳蓉以文科676分的高分,报考北大考古专业。有网友评论,如此分数报考冷门专业实属浪费。对此,钟芳蓉回应:“我觉得喜欢就够了呀!”

    材料四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钟南山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在发言中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就是我们医者的初心;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是我们医者的使命。”他曾寄语年轻人:我们“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在学校下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上,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个人专业选择与自我价值实现”,请你围绕这个主题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综合两则及以上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