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2021届高三文综历史三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5-26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根据同位素测试结果,《中国铅同位素考古》撰文称,四川三星堆和江西吴城两处遗址所出的铜器都属于特殊铅器物,都使用了同一来源的金属原料,它们的铸造技术是一脉相承的。据此可知,该时期( )A、中华文化呈现大一统格局 B、两地手工业制作工艺高超 C、中国经济出现区域化特征 D、跨区域之间文化交流显现2. 北齐律所规定的重罪十条:“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这表明北齐( )A、政权推行严刑峻法 B、政局动荡国家分裂 C、法律具有伦理色彩 D、儒学具有法律效力3. 元朝,府、州、县在行省督办下征集赋税,再由行省汇总并将其中七成解运至京师,留三成供地方支用。行省严格管制府、州、县的经费,有权批准金额在一千锭以内的开销。这一规定( )A、存在集权与分权双重性 B、旨在强化君主专制 C、导致地方割据势力出现 D、增加地方财政收入4. 雍正时期开始实行摊丁入亩,乾隆继位后在《大清律例》中增加一款新的“条例”,各省官员不得再重新丈量农民土地,也不得强令农民向官府汇报自己开垦的荒地。该条例( )A、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B、标志着古代法律体系完善 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D、不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5.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体现了( )A、中国近代国家民族意识萌发 B、东西方文明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 C、时人“天朝上国”观念瓦解 D、洋务运动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6. 《礼记》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解释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梁启超总结前人的想法提炼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表明( )A、当政者具有责任担当意识 B、家国情怀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民族危机孕育了传统文化 D、“家国天下”观念被时人普遍接受7. 虽然从形式上看,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受到共产国际的极大影响,但其反映的诉求却完全是中国的,现阶段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B、凸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C、以中国现实的政治需要为依据 D、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8. 1952年,教育部公布了《小学暂行规程》和《中学暂行规程》,规定小学学生成绩分为学业成绩和操行成绩两项,中学学生成绩分为学业成绩、操行成绩和体育成绩三项。这些规定( )A、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B、标志教育法规的完善 C、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D、推动了一五计划实施9. 雅典城邦有着丰富多彩的公共庆典,建造了大量有助于交流互动的公共建筑,这些建筑的内场都是圆形环绕式。这( )A、反映了雅典建筑世界领先 B、保障了公民的自由平等 C、提高了雅典公民政治素质 D、形式上保证了民主政治10.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利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而以历史事实和个人经验为依据来研究社会政治问题,所著的《君主论》强调君主必须同人民保持较好的关系,通权达变,要真正了解国情。这些思想表明( )A、理性主义深入人心 B、文艺复兴民族主义成为主流 C、民族国家最终形成 D、世俗统治要求摆脱宗教束缚11. 西方近代某绘画流派脱离了以往艺术形式对历史和宗教的依赖,将焦点转移到纯粹的视觉感受形式上,着重于描绘自然的霎那景象,使一瞬成为永恒,并将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以下作品符合这一审美的是( )A、《日出·印象》 B、《拾穗者》 C、《自由引导人民》 D、《蒙娜丽莎的微笑》12.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人认为节俭可能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是有害的,消费才是一种美德。斯各特·菲茨杰拉德写道:“我们穷的不能节俭了,节约是一种浪费”。这种消费主义的价值观( )A、隐藏着经济危机的风险 B、受益于美国霸权主义 C、促进了经济的持续繁荣 D、引发了拜金主义盛行
二、材料分析题
-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麦原产于西亚。中国关于麦类作物的文字记载,最早发现于商代甲骨文,其中还有专门围绕麦类作物种植和收获举行的祭祀活动。《周礼·天官·疾医》:“(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史料表明,至少在春秋时代,位于北方的东周、晋、鲁、郑、陈等都有了小麦的种植,并出现了以小麦制作酒母的酿酒工艺。汉代小麦在人们主粮中的地位普遍提高,是中国北方农业发展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摘自田成方、周立刚《古代中国北方粮食种植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1618年,小麦从英国传入弗吉尼亚殖民地。独立战争以后,中西部地区也开始种植小麦,这一时期酿酒业和畜牧业对小麦和其他谷物的需求量增加,是刺激小麦和谷物种植的主要原因。1870年后,美国政府先后制定多项法律,鼓励开发大平原。20世纪初,美国开始大规模普及拖拉机,早已建好的铁路网,把小麦等农作物源源不断地运往东西海岸,远销欧洲,击垮了欧洲的农业体系,导致欧洲社会极度不稳定。一战前后,受世界小麦价格上扬的利益驱使,大幅度开垦西部地区土地种植小麦。由于干旱和持续数十年的农业扩张,以及未有相关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1930年前后出现了一场著名的“黑色风暴(沙尘暴)”,美国的生态以及农业受到了巨大影响。
——摘编自《美国社会历史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麦类作物的特点和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小麦广泛种植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粮食生产的认识。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开展扶贫开发。1986至1993年,农村扶贫工作的主要特点是把扶贫与开发结合起来,即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与对农村贫困地区进行全面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1994至2000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在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基础上贯彻和执行《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在坚持持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的基础上贯彻和执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
——整理自人民日报《中国扶贫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改革的意义。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改变了斯大林认为新的世界大战必将来临的看法,阐述了苏联对外政策的总方针,“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其基本构想是: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在竞赛中超过美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议会道路和平取得政权;社会主义国家保持一致性;加紧渗透亚非拉地区,主张通过和平过渡走非资本主义道路。赫鲁晓夫强调,苏美关系对国际局势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为此积极创造两国直接接触的机会,极力推崇首脑外交,在裁军和核禁试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姿态,在战后遗留问题的解决上也对美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同时还竭力促进两国经济关系的发展。
——摘编自陆丕朝《论赫鲁晓夫的“三和”路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三和”路线出台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赫鲁晓夫的“三和”路线。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奢香夫人(1358年-1396年),中国古代杰出的彝族女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巾帼英雄。元朝建立后,西南地区进入了行省和土司并存的时代。明朝时期,推行“调北填南”,大规模向云贵移民,加速了云贵地区的改土归流进程。1381年奢香摄政,她审时度势,积极献粮通道,使明军得以顺利进拔云南,促进了祖国的统一。1384年贵州的都指挥马晔,企图激怒彝族兵衅,奢香走诉京师,向朱元璋面陈马晔逼反的真象。朱元璋欲除马晔,便问奢香“以何报答”,奢香回禀:“愿令子孙世世不敢生事”,并即表示“愿意刊山凿险、开置驿道”,驿道纵横贵州,打开了与川、滇、湘的通道。朱元璋说:“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奢香摄职期间,向外广聘汉儒,多方接纳文人学士,兴办宣慰司学培养各族子弟;招来能工巧匠,传授先进的耕织技术,开置农田,发展生产;倡导彝汉融和,安居乐业。
——据《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奢香夫人成为巾帼英雄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奢香夫人的历史功绩。三、论述题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接受日本投降,有人认为:照片中何应钦将军弯腰,毫无民族气节,而油画中何应钦将军腰身板正,是篡改历史真相。
照片《何应钦接受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投降书》
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摘自方海霞等《一张抗战照片引发的历史解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阐释理由。(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解释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