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涡阳县2021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5-25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遗址位于(    )
    A、黄河流域 B、太湖领域 C、珠江流域 D、成都平原
  • 2. “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各族人民大团结,歌颂领袖毛泽东”这首《我们新疆好地方》既口昌出了新疆人民对乡土的热爱之情,也唱出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拥戴之意。历史上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是
    A、台湾府的设置 B、伊犁将军的设置 C、驻藏大臣的设置 D、西域都护的设置
  • 3. 中医中药是中国对世界医学的巨大贡献。被称为“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的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 4. 《新全球史》中写道:“尽管此项工程耗资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它将中国南部和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材料认为“此项工程”(    )
    A、有利于隋朝强盛 B、促进了经济交流 C、结束了分裂割据 D、造成了隋朝灭亡
  • 5.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诞生于(    )
    A、 B、 C、 D、
  • 6. 英国爱丁堡大学汉学系主任曾评价说:“人们通常说中国从此觉醒,这是中国第一次发现自己落后于若干国家。他们也认识到了必须打开国门,实现现代化。”促使“中国从此觉醒”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 7. 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共产党敌后战场 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D、民主与科学
  • 8. 《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展现了无产者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其词作者是(    )
    A、皮埃尔 B、欧仁·鲍狄埃 C、狄盖特 D、莫扎特
  • 9. 从“克莱武对印度的疯狂掠夺、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的反抗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等内容中,归纳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
    A、殖民扩张与反殖民的斗争 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C、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 10. 下图是对1801年—1911年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统计,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对外加强殖民掠夺 C、两次工业革命推动 D、“电气时代”的到来
  • 11. 1955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读下图,周恩来出席此次会议的地点是(    )

    A、 ① B、 C、 D、
  • 12. 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创伤,下列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战争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一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重心,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出现空前繁荣 C、战前都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D、两次战争性质不同
  • 13. 当前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
    A、日本积极建立政治大国 B、欧洲一体化进程加深 C、中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D、美国推行单边主义霸权政策
  • 14. 2021年2月1日,教育部印刷《关于中小学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提出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手机作为通讯工具诞生于(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20世纪末
  • 15. 自2016年台湾地区民进党蔡英文上台执政以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台海关系日益紧张。下列关于九二共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九二共识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 B、九二共识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九二共识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 D、九二共识未能明确界定两岸关系

二、辨析题

  • 16. 改革促进社会进步,影响历史发展进程。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1861年奴隶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推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1868年,明治新政府颁布了《五条誓文》,表明了日本改革旧制度、向中国学习的决心,成为明治维新的政治纲领。
    (3)、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政府在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城乡经济得到大发展。

三、综合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纲》

    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

    ——《民报——发刊词》

    (1)、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政治制度?试概括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与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相比有何进步?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

    材料二: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材料三: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开始转型,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
    (3)、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人文”思潮主要指的是下面两位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

    材料二: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城市,工商业发达,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他们具有新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满足于当时天主教会控制下的陈腐、呆板的生活、……于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文化运动。

    ——人教版《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册)

    (1)、依据材料一,图1和图2中的思想家有哪些思想主张?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思想文化运动”?这次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思想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