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一章 第6节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优生加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1-05-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生物中,可产生抗生素的是(   )
    A、肺炎双球菌 B、酵母菌 C、曲霉 D、青霉
  • 2. 百合花是湖州的市花。与百合花的叶肉细胞结构比较,大肠杆菌没有成形的( )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壁
  • 3. 将某种细菌接种于已消毒的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方式处理,并置于不同温度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培养基

    处理方法

    温度/℃

    观察现象

    1

    接种细菌

    40

    全表面呈浑浊

    2

    接种细菌

    0

    全表面清晰

    3

    接种细菌

    100

    全表面清晰

    4

    接种细菌,并置一张吸有抗生素 X 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全表面呈浑浊

    5

    接种细菌,并置一张吸有抗生素 Y 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余表面则呈浑浊

    A、1、4、5 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B、将培养基 2 和 3 再放在 40 ℃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都是全表面清晰 C、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 Y 进行治疗 D、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
  • 4. 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生物兴趣小组用己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进行了实验.请分析表中包含了几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什么?(  )

    瓶号

    加入物质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A、2组,温度、消毒棉球 B、2组,温度、空气 C、3组,温度、消毒棉球、空气  D、2组,温度、细菌
  • 5. 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袋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缺少消费者 D、缺少分解
  • 6. 下列食品中,不是通过减少食品中含水量来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和繁殖的是(   )

    A、果脯 B、腊肉 C、鱼干 D、罐头
  • 7. 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一方面通过过滤、沉淀工业、生活污水中大的固体污染物,另一方面又利用细菌分解水中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水以及无机盐,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但利用细菌处理时,需向水中大量通气,原因是()


    A、说明污水中有机物必须先经过通气形成均匀混淆液体才能被细菌分解 B、说明水中细菌是需氧细菌 C、通入空气是杀死除细菌外其他的微生物 D、因为氧气本身就能分解有机物
  • 8. 青霉是因为颜色而得名,其颜色来自()


    A、绿色菌丝 B、青绿色孢子 C、菌丝中含叶绿素 D、灰尘
  • 9. 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都是分解者 B、细菌依靠芽孢进行繁殖 C、细菌细胞不同于洋葱细胞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将食品放在冰箱中可防止腐败变质,原因是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
  • 10. 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培养基的制作配方不正确的是(  )


    A、牛肉汁与琼脂混合 B、牛奶与琼脂混合 C、蒸馏水与琼脂混合 D、土壤浸出液与琼脂混合

二、填空题

  • 11. “超级细菌”曾一度引起人们关注,超级细菌是指因为抗菌药物的滥用,使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而出现的具有多重耐药性质的细菌。图甲是研究人员首次拍摄到的携带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照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形态上分,细菌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图中的这种超级细菌属于
    (2)、超级细菌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图乙细菌结构的中(填字母);
    (3)、大多数细菌常以的方式繁殖。
  • 12. 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可以用以下两个反应式来表示:

    有氧呼吸: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无氧呼吸: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某兴趣小组成员为了探究酵母菌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体积的变化(已知相同条件下,分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体积相同),进行了实验。在装有酵母菌和足量葡萄糖溶液的气球中通入O2和CO2直到饱和,再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后放入装有温水的量筒中(如图所示),记下液面的读数,以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观察并记录量筒中液面的读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与下列哪种生物有明显的区别?________。
    A、水稻 B、蘑菇 C、西瓜 D、大肠杆菌
    (2)、若不考虑温度变化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则实验过程中量筒内的液面如何变化?
    (3)、若将装置中的温水换成冷水,重复以上实验,则量筒内液面变化的速率将(填“加快”、“不变”或“减慢”)。
  • 13. 米酒是由糯米蒸熟后经过酵母菌发酵制成的,在制作过程中温度不同,其制成米酒的质量以及时间也就不同。下表是米酒的甜度与制成时间、温度的关系:

    温度(℃)

    0

    5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制成时间(日)

    8

    6

    4

    2

    1

    3

    5

    7

    米酒的甜度

    ++

    +++

    +++

    ++

    (“-”表示无法制成,“+”表示米酒的甜度,“+”越多表示甜度越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是(填“原核”或“真核”)细胞。
    (2)、请对照表格中的相关数据,选择适于制成米酒的温度范围为(填“30~40℃”或“40~50℃”)。
  • 14. 如图是一位同学用放大镜观察长了“黑毛”的馒头后,得到的真菌--根霉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含有孢子的是图中(用图中序号回答)结构;吸收馒头中营养物质的是图中的(用图中序号回答)结构.
    (2)、它(填写“有”或“没有”)细胞结构.
    (3)、请你再写出一种常见的真菌名称:
  • 15. 如图为酵母菌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因为具有 , 酵母菌不属于动物;
    (2)、因为不具有 , 酵母菌不属于植物;
    (3)、因为具有(填标号),酵母菌不属于细菌,而属于
  • 16. 如图所示是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的实验。一星期后用放大镜观察,结果只

    有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

    (1)、甲、乙两组实验对照中,自变量是
    (2)、乙、丙对照实验可以说明微生物滋生需要
    (3)、甲、乙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应用到食物保存上,可以采用法。
  • 17.  关于细菌和真菌,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细胞结构上看,细菌和真菌的主要区别在于:细菌没有成形的 .

    (2)、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是靠 来进行生殖的,而真菌则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 来繁殖后代.

  • 18.

     还记得制作发酵瓶的情形吗?看着瓶中液体冒出气泡、气球慢慢胀大,相信你也会感到自豪的.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发酵瓶,请回答:

    (1)、酵母菌属于 (选填“细菌”或“真菌”);

    (2)、气球慢慢胀大,是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 

    (3)、另一位同学的发酵瓶及气球都是完好的,且气球与瓶口结合紧密,但气球还是瘪的,其实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

  • 19.

    如图是两种微生物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在[  ]填序号,在      填文字)

    (1)、字母A、B代表的生物分别是

    (2)、这两种微生物都具有的结构是:[  ]、[  ]、[  ]


    (3)、这两种微生物的主要区别是:A只有[  ] , 而没有真正的

    (4)、从生殖方式上看,生物A的生殖方式是生殖,而生物B的生殖方式包括生殖和生殖。       

    (5)、绝大多数的这两种微生物都不含叶绿素,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进行生活。

  • 20.

    如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的基因存在于图中所指的结构中。


    (2)、图中1是 , 它使细菌能够


    (3)、当图中所指的结构增厚时,细菌能够形成休眠体-- , 以抵抗不良环境。


    (4)、图中所代表的结构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菌细胞。


三、解答题

  • 21. 请用铅笔在下列相应方框中画出酵母菌结构简图,并标注出细胞各结构的名称.

  • 22. 暑假的一个星期三,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小明买了爸爸和妈妈喜欢吃的桃子、梨等水果,并洗好装在干净的塑料袋里,放在厨柜里,准备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上海边玩的时候吃,没想到周末拿出来一看,好多水果都烂了,还散发出一股酒味.请分析回答:

    (1)、请你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帮助小明分析一下造成水果腐烂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能使腐烂的水果散发出酒味的微生物是(  )

    A、 B、 C、 D、
    (3)、腐烂的水果往往散发出酒味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果中含有酒精,腐烂后酒精流了出来 B、有人不小心将酒精洒在了水果上 C、细菌吃了水果,死亡后变成了酒精 D、酵母菌使水果发酵,将水果中的成分转化成酒精
    (4)、小明若想使水果保存较长的时间不腐烂,比较好的方法是(  )

    A、放入冰箱中 B、用保鲜膜包好并放入冰箱中 C、放在餐桌上 D、用保鲜膜包好并放在餐桌.
  • 23. 请简述细菌和真菌生活需要的基本条件和特殊条件.
  • 24. 请简述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 25. 请简述细菌菌落、霉菌菌落、真菌菌落的特点


四、实验探究题

  • 26. 某班同学做“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吗?”的探究实验,甲、乙两组实验步骤如下表:

    甲组

    乙组

    1

    取两套一样的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编号为①、②的标签

    取一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

    2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①号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②号培养皿盖好封严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存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

    3

    ①号、②号两套培养皿放存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其他实验条件都保持一致

    把培养皿放和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

    4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组同学排除外界细菌对实验干扰的操作有
    (2)、甲组同学设置的①号和②号培养皿的目的是
    (3)、推测甲组同学和实验中,能和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
    (4)、甲组同学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在相同编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都能观察到菌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5)、乙组同学的实验方法步骤不科学,原因是该组实验步骤中
  • 27. 近来饮用水的卫生与安全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饮水机出的冷水和热水中的细菌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进行了探究。

    【取样】他们将不同品牌的 10 桶饮用水编号为 1 至 10,分别安装在经过消毒后的 10 台同型号饮水机上,每天用采样瓶在同一时间对饮水机的冷水和热水进行采样(每次采样前采样瓶均消毒)。

    实验小组对采样的方案有两种不同的设计。

    方案一:每天用采样瓶按编号顺序只对一台饮水机的冷、热水采样。方案二:每天用采样瓶对十台饮水机的冷、热水采样。

    以上两种方案,你认为方案(1)的设计较合理。

    【培养】按正确方案采样后,配制培养基对各水样进行细菌培养。

    【结果】培养后统计各培养基中的菌落数,并计算出每毫升水中的细菌数。如图是对某一品牌桶装水的部分探究结果,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

    【应用】相关部门规定桶装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为每毫升水中的细菌总数≤50 个。通过上述探究,请你对该品牌桶装饮用水的饮用要求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3)

  • 28. 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食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组别

    A

    B

    C

    处理

    干燥环境

    潮湿环境

    潮湿环境

    方法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①  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  ②  环境里

    实验结果(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分析实验,回答:

    (1)、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在A、B组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是;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3)、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他们设计的C组与B组形成对照,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
  • 29.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步:取2个装有等量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经高温灭菌,冷却至常温后,标记为1号、2号。

    第二步:打开1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教室空气中10分钟后加盖封好;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1、2号培养皿同时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上述实验中,如果1号培养皿出现细菌菌落,2号培养皿不出现菌落。说明:
    (3)、本实验设计中,设置2号培养皿的目的是
  • 30. 端午节妈妈端出了香甜的米酒,香甜的米酒是怎么酿出来的?小明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查阅资料得知米酒是由糯米蒸熟后经过酵母菌发酵制成的,在制作过程中温度不同,制成米酒的质量以及时间也就不同,小明与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如表是他们实验测得的米酒的甜度与制成时间、温度的关系:(“-”表示无法制成,“+”表示米酒的甜度,“+”越多表示甜度越高)

    温度(℃)

    0

    5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制成时间(日)

    -

    8

    6

    4

    2

    1

    3

    5

    7

    -

    -

    米酒的甜度

    -

    +

    +

    ++

    +++

    +++

    ++

    +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要用开水冲洗容器,这样做的目的是
    (2)、整个酿制过程中要对糯米饭进行保温,保温的作用是
    (3)、对照表格中的相关数据,要想酿制香甜的米酒,最好选择的温度范围为
  • 31. 人的手由于经常接触各种物品,是否沾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呢?针对以上问题,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

    培养皿

    A

    B

    C

    实验步骤

    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处理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

    不作处理

    将A、B、C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

    出现许多菌落

    出现个别菌落

    不出现

    (1)、如果比较A和B,所探究的问题是
    (2)、培养皿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3)、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后的手心取样面积要相同,目的是。C培养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4)、从A、B的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2. 夏天吃剩的饭菜很容易变质,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为了使剩饭保留的时间长一些,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进行探究。下面是他的实验过程。取同一餐的剩饭,等量分装到4个相同的耐高温的玻璃杯中,用塑料薄膜将杯口封好,然后分别对4个玻璃杯进行处理:①微波炉中加热1min杀菌;②高压锅盖上气阀后加热10min;③蒸锅水沸腾后加热10min;④不作任何处理。然后,将上述4个玻璃杯均放在室温的环境中,每天进行观察比较。请你思考:
    (1)、上述四种处理方式中,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
    (2)、设置第4种方式的目的是
    (3)、为什么要用塑料薄膜将玻璃杯的杯口封起来?如果不封,结果会怎样?
  • 33. 在“探究酵母菌发酵的最佳条件”实验中,李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编号

    温度(℃)

    酵母菌含量

    发酵前面团体积(mL)

    发酵3h后面团体积(mL)

    A

    4

    适量

    100

    100

    B

    10

    适量

    100

    105

    C

    28

    适量

    100

    175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设计该实验的原理是控制发酵前面团体积、发酵时间和保持不变,通过比较 , 来判断酵母菌发酵效果与温度的关系。
    (3)、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该实验存在尚有不足之处,请你写出一条改进意见:
  • 34. 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小伍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连接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

    (1)、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室温保持在25℃ 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D、没有空气进入乙装置内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5)、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 35. 学习细菌的有关知识后,小敏知道与动植物相比,细菌的细胞没有

    他想温度对细菌的繁殖速度有何影响?

    他提出假设: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设计并进行实验,结果如表。

    温度(℃)

    每小时细菌增加倍数

        20.5

        2.0

        30.5

        3.0

        36.0

        2.5

        39.2

        1-2

    表中数据(填“支持”或“不支持”)他的假设。

    他又猜想:“酸碱性可能会影响细菌的繁殖速度。”

    他设计了除酸碱性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的甲、乙、丙三组实验,如图。则丙应控制成(填“酸”“碱”或“中”)性环境。

    请提出一个与上述猜想不同的,可能会影响细菌繁殖速度的因素:

  • 36. 大蒜被人们誉为天然“抗生素”。大蒜真的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吗?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两个实验。实验前先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匀地接种在培养皿的营养琼脂上。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圆纸片周围的清晰区为无菌区,本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2)、你认为哪位同学设计的方案合理并简述理由。
  • 37.  随着气温的升高,买回来的猪肉容易变质,老师建议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让猪肉保鲜时间较长,多数同学提出将鲜肉放在冰箱就能延长保存时间,为了验证这一方法,其中一个实验小组的图象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材料

    环境温度

    保存时间

    现象

    鲜猪肉100g

    5℃

    一天

    鲜猪肉不变质

    鲜猪肉100g

    28℃

    一天

    鲜猪肉变质

    (1)、它们提出的条件问题是 ;

    (2)、甲、乙两组实验中所涉及的变量是 ,甲、乙两组鲜猪肉都采用100g的原因是 ;

    (3)、鲜猪肉变质的根本原因是 ;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 38. 某实验小组探究“比较裸地、草地、灌丛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方案如下

    步骤 裸地 草地 灌丛 空白对照
    配制培养基 装有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灭菌,冷却编号
    1号 2号 3号 4号
    A 把三个地点的培养皿盖打开,暴露5-10分钟,然后盖上盖 密封,不打开
    培养 将四组培养皿同时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结果
    观察记录(菌落数) 28 10 5 0
    (1)、在制备培养基时进行高温灭菌,目的是

    (2)、表中A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一般方法中的哪一步骤?

    (3)、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偶然性,你认为成怎样改进该探究方案?

    (4)、在观察和记录时所肴到的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那么,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分别是

    (5)、比较1,2,3号培养皿内的菌落数,你得出的结论是  。

  • 39. 为探究酵母菌的作用,尝试甜酒的制作方法,郝思同学在课外做了如下实验:①取甲、乙、丙三个洁净的烧瓶,分别加入适量凉开水;②取适量淘洗干净的糯米,用蒸锅蒸熟并冷却至室温;③将冷却后的糯米等分成两份,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瓶中;④向甲、丙两个烧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酒曲(内含酵母菌);⑤将三个烧瓶的瓶口密封,并同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静置2~3天。据此,请分析回答: 

    (1)、郝思的实验中有组对照实验,变量为酒曲的一组是。 


    (2)、三个烧瓶中最有可能生产出甜酒的是。 


    (3)、你认为在酿酒过程中,酵母菌起到了什么作用? 


    (4)、郝思同学按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制出的“甜酒”带有酸味,原因可能是


五、综合说理题

  • 40.   5月22日下午,乐清市政府携手某网络平台,为乐清农产品、海产品等进行“直播带货”某桑葚果农说:“线上销售不仅让全国各地的网友尝到了美味桑葚,也解决了疫情期桑葚的滞销难题”。有偏远地区(快递到达时间长)的网友反映桑葚腐烂,出现酸臭的味道,而近地的网友却好评连连,没有反映此问题。于是,果农向有关部门请求帮助。工作人员在寄回的桑葚中检验出大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并查阅到以下资料:

    ①桑葚富含有机物,是一种酸甜爽口、营养丰富的水果,并其有一定的药理价值。

    ②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状,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空气中;枯草芽孢杆菌在温暖且富含有机物的有氧环境下能够快速繁殖,一般每2小时就能够繁殖一代,是使得水果腐烂的最常见细菌。

    请你根据以上材科,向果农解释邮递到偏远地区的桑葚腐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