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短诗五首《断章》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1-05-2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达标

  • 1. 下面加点字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 )。
    A、益(bì)   将(pí)   费(mí)   风(mǐ) B、(xiān)   见(xiǎn)   骗(hǒng)   起(hòng) C、液(nián)   贴(zhān)   退(bǐng)   除(bǐng) D、力(zháo)   迷(zhuó)   肯(zhòng)   暑(zhòng)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消赃  弊绝风清  林荫路  两全齐美 B、清净  察颜观色  摄相机  大才小用 C、抱负  兵荒马乱  录像带  闲情逸志 D、贸然  以儆效尤  绿茵场  甘之如饴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 , 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B、文章生动地描写了麻雀的外形、神态和动作,倾注了强烈的爱憎情感,读来楚楚动人 C、我相信,一方水土养育出一方的钟灵毓秀 D、从你出生就在影响你,与生俱来、无所不在,潜移默化
  • 4.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是最______的设计,几乎躯体的每一部分都相仿。

    ②因为没有四肢的阻碍,蛇反而可以深入别的动物无法______的领域。

    ③______变化和相互适应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④“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一诗,久为人所______。

    A、简约  涉足  洞察  传诵 B、简洁  涉足  观察  传诵 C、简洁  涉足  洞察  传颂 D、简约  涉及  观察  传颂
  •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 6. 初读课文,根据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诗歌用了几个意象?
    (2)、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阐释抽象的哲理的?

二、当堂达标训练

  • 7. 下列各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床第之私  姿意妄为  编篡  坐月子 B、平添  出其不意  修葺  青睐 C、原型  原型毕露  直接  直截了当 D、附加  无以复加  风声  谈笑风声
  • 8. 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台湾回归祖国是人心向背 , 大势所趋。 B、说话吞吞吐吐,言不由衷 , 隔靴搔痒,何必写杂文呢? C、十多座井架星罗棋布地耸立着 D、这个公司厝火积薪 , 防患未然。
  • 9. 根据诗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2)、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3)、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写了两组意象,第二组意象的意思是: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的形象或许又进入他人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 B、诗人如同与读者面对面的聊天,“你”指的是读者,全诗明白如话,但又蕴含深意,耐人寻味。 C、诗歌把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诗行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 D、诗中主要词语(“你”“看”“风景”“装饰”等)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调。这不使人动情,却令人深思。
    (4)、这首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

    ①一幅是

    ②另一幅是

    (5)、归纳这首诗的主旨。

三、课后能力提升

  • 10.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寂寞

    卞之琳

    乡下小孩子怕寂寞,

    枕头边养一只蝈蝈;

    长大了在城里操劳,

    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

    墓草做蝈蝈的家园;

    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1)、《寂寞》中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


    (2)、阅读《寂寞》结尾两句诗:“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试分析其艺术形式与表达效果。
  • 11.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古镇的梦

    卞之琳

    小镇上有两种声音

    一样的寂寥:

    白天是算命锣,

    夜里是梆子。

    敲不破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瞎子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

    敲沉了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更夫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

    “三更了,你听哪,

    毛儿的爸爸,

    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觉,

    老在梦里哭,

    明天替他算算命吧?”

    是深夜,

    又是清冷的下午:

    敲梆的过桥,

    敲锣的又过桥,

    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1)、“梦”指什么?如何理解“做着梦似的”瞎子、更夫“敲不破别人的梦”敲沉了别人的梦”?
    (2)、请谈谈对诗歌中“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的理解。


    (3)、《古镇的梦》反复强调瞎子、更夫“在街上走,/一步又一步。/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哪一块石头高,/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表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