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第四章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优生加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1-05-1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2处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 2. 科学家发现植物体内也会产生微弱的生物电,这些电流大多是生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猜猜看,植物产生电流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哪些活动有关(  )

    A、吸收水分 B、吸收无机盐 C、吸收二氧化碳 D、放出氧气
  • 3. 在生长健壮的枝条上,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过一段时间,出现瘤状物的部位是(  )

    A、伤口的上方 B、伤口的下方 C、伤口的上、下方 D、木质部
  • 4.

    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是比较坚硬的韧皮部 B、5是树皮,其内层的4是木质部 C、3是髓,它呈浅绿色,结构比较疏松 D、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并露出2,则露出的部分不能增粗
  • 5. 昆明市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

    A、分生组织 B、机械组织 C、导管 D、筛管
  • 6.

    如图为生物常见的物质交换模型,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若X为组织细胞,Y为毛细血管,则②可表示为营养物质和氧气 B、若X为肺泡,Y为毛细血管,则血液流经Y后,含氧量增加 C、若X为叶肉细胞,①为水,则Y为叶脉中的导管 D、若X为根毛细胞,①为水,则Y可表示输导组织

二、填空题

  • 7. 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 , 其功能是。乙图表示筛管,其功能是
    (2)、在两幅图旁用箭头表示出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方向。
    (3)、筛管的结构特点是(   )
    A、上、下两端的细胞壁消失,形成筛孔 B、上、下相连的细胞壁有很多小孔,形成了筛孔 C、上、下相连的细胞没有界线 D、上、下相连的细胞质完全融合
  • 8. 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14C O2。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14C(如图甲,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14C的部位)。据此回答:

    (1)、写出14CO2参加光合作用的场所
    (2)、14CO2主要通过图乙中结构进入叶片中;说说14C与图丙中哪个原子是同位素原子
    (3)、叶片中的14C主要是通过茎中的哪一部分结构送到该植物的根部。(选填“导管”或“筛管”)
  • 9. 小金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请分析回答:

    (1)、在Y 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 ;
    (2)、芹菜的叶柄越靠近上部颜色就越(选填“深”或“浅”),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 。

    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      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

    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                       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3)、小金同学继续进行实验发现,叶柄韧皮部也被染色,这说明: 。

三、解答题

  • 10. 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开花植物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区。
    (2)、根吸收水分与土壤溶液浓度有关。干旱时土壤溶液浓度(选填“大于”或“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导致植物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3)、根吸收的水分通过茎中的运输到叶,这些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参加植物体的作用等生命活动以外,绝大部分变成水蒸气,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
  • 11.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基本功能是维持植物的生命。那么,根、茎、叶在维持植物的生命方面分别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请根据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

    (1)、叶说:“没有我,你们都会饿死。”说的是叶的具有制造有机物的功能。叶片的正面绿色比背面颜色深是由于
    (2)、根说:“我要是不工作,你们都会渴死。”说的是根具有吸收水分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是由根尖的完成的。
    (3)、萎蔫的叶:“快给我水!我渴死了。”说的是茎具有运输水分的功能,运输的方向是的。
  • 12. 成熟的樱桃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咬一口,酸酸甜甜的滋味沁入心田。图甲是樱桃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图乙是一段时间内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棚内樱桃树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樱桃中的食用部分是由花结构中的发育而来。
    (2)、图甲中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3)、樱桃储存的有机物主要是从叶通过叶脉中运输来的。
    (4)、分析图乙可知,为提高大棚中樱桃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13. 夏至前后,宁波各地杨梅成熟,杨梅山上杨梅挂满枝头,喜迎游客前来品尝采摘。

    (1)、有人一听说杨梅,口腔里会分泌大量唾液,这类反应属于(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品尝杨梅时,游客感到口味鲜甜的过程为:味觉感受器→传入神经→
    (3)、杨梅树生长所需的水和无机盐经根吸收后通过木质部中的向上运输。
  • 14. “毒大米”事件让人们认识到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散范围广、隐蔽性强、难清理,现在科学家利用一类超强金属吸收能力的植物(又叫超富集植物)对土壤进行“排毒”。
    (1)、双子叶的超富集植物,由根系从土壤中吸取重金属,可通过木质茎中的 (填“韧皮部”“木质部”或“形成层”),转移、贮存到枝叶等地上部分。
    (2)、一种叫做重雪球的植物,富集金属镍的能力很强。通过改良植株增强重雪球的吸镍性,每克干燥的枝叶可含有0.2克镍。对500千克的重雪球的干燥枝叶进行提纯处理,理论上可获得千克的镍。
    (3)、超富集植物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改善由于采矿等原因而恶化的土壤,使耕地重新焕发生机。植物“排毒”具有的优势是(写出一点即可)。
  • 15. 在南美洲的巴西北部亚马孙河流域就有这么一种能救命的植物。它有着魁梧却奇异的身材:它足足有30米高,巨型纺锤形的肚子能储存约2吨水,人们称之为纺锤树。每年旱季,纺锤树纷纷开始落叶;而在雨季,纺锤树又会萌生出稀疏的心形叶子。

    (1)、根据纺锤树魁梧却奇异的身材,可以推测当地的气候可能具有(写出一个即可)的特点。
    (2)、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要利用营养液对纺锤树进行无土栽培,他们的依据是(  )
    A、植物可以从营养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植物可以从营养液中吸收有机物 C、无土栽培中营养液成分易于控制 D、无土栽培可以最大化节约种植空间
    (3)、请根据纺锤树的外貌特征猜测纺锤树的根系具有怎样的生长特点,并说明理由。
  • 16. 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属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目前,防治松材线虫主要措施是给松树“注射”一种有效成分是苦参碱的免疫激活剂。注药方法是在松树树干基部斜钻出一个小孔,在小孔上插入药剂瓶(如图),依靠树体自身的输导功能将药液运输到树体各个部位,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的。
    (1)、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传播,松材线虫能感受到天牛呼出二氧化碳,线虫幼虫在二氧化碳的吸引下通过松褐天牛的气门进入天牛气管,后随天牛离开寄主植物。松材线虫的这种行为是动物的 (填“先天性”或“后天学习”)行为。
    (2)、松树是我国山林植被的主要树种,适应性强、分布广,松树在生态系统的成分是 ;
    (3)、为保证药剂输送到树体各个部位,小孔深度至少要到达松树结构中的 ;
    (4)、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松树同样会受到松线虫的侵害,但在一段时间内,松树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5)、已知每瓶苦参碱的免疫激活剂的质量是50 g,苦参碱的质量分数为0.3%。欲利用质量分数30%的苦参碱原液,配制这样的免疫激活剂50000瓶,需要原液的质量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

  • 17. 一天,小科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

    小科想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通过查资料知道,月季茎有韧皮部和木质部,水和无机盐能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输送,有机物能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输送。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经思考,小科提出如下猜想:月季茎折断后还能成活可能与折断的位置有关。

    为了验证小科的猜想,可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设计如表所示的实验(处理方法和位置如图乙、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处理

    方法

    A处韧皮

    部环割

    B处韧皮

    部环割

    A处木

    质部切

    断并插

    入云母

    片(不影

    响韧皮

    部功能)

    B处木

    质部切

    断并插

    入云母

    片(不影

    响韧皮

    部功能)

    不作

    处理

    (1)、月季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 当细胞液的浓度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2)、若按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第组。
  • 18. 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根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根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掉约2厘米宽的树皮(如图)。

    ③把它们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环割处下方。

    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1)、实验中对两根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
    (2)、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
    (3)、两周后,可通过观察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 19. 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色的部位是
    (2)、植物体负责运输功能的是根、茎、叶中的导管和。其中导管位于 , 负责运输
    (3)、纵切枝条,发现越往上越浅,这是因为    
    A、上面水太多,把红色冲淡了 B、上面的红墨水随水分蒸发 C、水分、无机盐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往上就越少 D、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 20. 一天,小科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小科想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通过查资料知道,月季茎有韧皮部和木质部,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经思考,小科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小科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平均分成5组,在月季A、B两个位置进行处理(如图丙)。实验记录如下表。(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

    组别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第一组

    在B处韧皮部割一圈


    第二组

    B处韧皮部环割半圈


    第三组

    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第四组

    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第五组

    B处木质部一半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1)、小科的假设:折断的月季是否存活和月季折断的程度和有关。
    (2)、一段时间后,月季预期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填组别)。
    (3)、月季茎折断后还能成活的原因是
  • 21.

    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

    (2)、人们大多数用阔叶的法国梧桐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原因是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 22.

    一天,小科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小科想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通过查资料知道,月季茎有韧皮部和木质部,水和无机盐能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输送,有机物能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输送.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经思考,小科提出如下猜想:月季茎折断后还能成活可能与折断的位置有关.

    为了验证小科的猜想,可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处理方法和位置如图乙、图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

    组别

    笫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处理

    方法

    A处韧皮部环割

    B处韧皮部环割

    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不作

    处理

    (1)、月季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 当细胞液的浓度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2)、若按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填组别).

  • 23.

    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掉约2厘米宽的树皮(如图).

    ③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环割处下方.

    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1)、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

    (2)、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

    (3)、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 24. 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那部分运输的?某同学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作出假设: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的。

    制定和实施探究方案:

    ①取一段生长良好的柳树枝条,将其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后,插入装有土壤浸出液(无色透明,其成分为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广口瓶中;

    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该同学作出假设的依据是:茎的木质部中有上下联通的。

    (2)、该实验必须用带叶的枝条,原因是要通过叶片表面的进行蒸腾作用来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将柳的枝条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的目的是排除茎的的干扰。

    (4)、为了能再茎的横切面上或纵切面上观察到溶液出现的位置,需要将该同学实验方案中的改为来做实验,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 25. 一天,小科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小科想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通过查资料知道,月季茎有韧皮部和木质部,水和无机盐能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输送,有机物能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输送。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经思考,小科提出如下猜想:月季茎折断后还能成活可能与折断的位置有关。

    为了验证小科的猜想,可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处理方法和位置如图乙、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但不影响韧皮部的功能。)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处理

    方法

    A处韧皮

    部环割

    B处韧皮

    部环割

    A处木质部切

    断插入云母片

    B处木质部切

    断插入云母片

    不作

    处理

    (1)、月季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 当细胞液的浓度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2)、若按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填组别)。
  • 26.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 ,此实验证明了 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2)、装置B,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并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 .为探究“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改正: .

  • 27.
    1. 小宇为探究茎的输导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带有几片叶的桑树枝条甲和乙,将甲剥掉树皮,乙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把下端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锥形瓶中,放到温暖的阳光下,当看到叶脉有点发红时,他将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2)、枝条带有叶片的作用是                   。

    (3)、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部位是          。

    (4)、用显微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结构是          。

    (5)、甲枝条和乙枝条的实验现象          。

    (6)、通过实验发现,无论是枝条的横切面还是枝条的纵切面都是只有        被染成红色,在茎和木质部中,只有       是上下相通的:这个实验说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    运输的。

  • 28.

    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的部位是          。

    (2)、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              

    A、上面的水太多了,把红色冲淡了 B、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往上就越浅 C、上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 D、这是枝条自身的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3)、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将木条放在黑暗环境中  B、将木条放在阳光下照射,加快植物叶片的蒸腾 C、让红墨水的浓度稍大一些  D、将木条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 29. 下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掉约2厘米宽的树皮。③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面在环割处下方。④放在阳关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1)、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 

    (2)、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 

    (3)、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 30.

    一天,小科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小科想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通过查资料知道,月季茎有韧皮部和木质部,水和无机盐能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输送,有机物能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输送。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经思考,小科提出如下猜想:月季茎折断后还能成活可能与折断的位置有关。

       为了验证小科的猜想,可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

    (处理方法和位置如图乙、图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处理处理方法方法

    A处韧皮

    部环割

    B处韧皮

    部环割

    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

    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不作

    处理

    (1)、月季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当细胞液的浓度 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2)、若按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 (填组别)。

  • 31. 植物茎中的导管可将根吸收的水运送到植物地上部分的各结构。若将植物茎倒置,水分是否依然能向高处输送?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某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

    切取稍稍萎蔫、不带叶片的青菜茎14段,分成A、B两等份(用杆秤称量时通过切割调整两组质量相等)。将A、B两组青菜茎分别插入150g水中(如图:其中A正立,B倒置;水用保鲜袋密封,以防直接蒸发),置于温度为15℃左右的环境中。约14.5小时后观察到两组个别青菜茎上方切面

    均有水滴出现,取出A、B,称得青菜茎与保鲜袋中的剩余水量见表,并观察到两组青菜茎都整条变硬挺,且程度相似。

    组别

    A

    B

    实验前青菜茎质量

    66g

    66g

    实验后青菜茎质量

    80g

    78g

    实验前袋内水质量

    150g

    150g

    实验后袋内水质量

    137g

    137g

    (1)、稍稍萎蔫的青菜茎插入水中后变硬挺,说明细胞内的水分含量(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2)、通过实验可知,导管的结构中(选填“具有”或“没有”)控制水分单向流动的结构。
    (3)、若在30℃左右的环境中,用带叶片的青菜茎代替以上材料进行相似的实验(A组叶片暴露于空气中,B组叶片浸入水中),实验后最有可能的结果是(选填“A组袋内的水比B组少”“B组袋内的水比A组少”或“A、B两组袋内的水基本相等”)。
  • 32. 如图甲是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一般用阔叶的法国梧桐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原因是
    (2)、此实验中,U形管右边液面下降的现象,还可能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动的影响。这种生理活动是。如要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实验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B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 33. 小金从一株在黑暗中放置了两天的绿色开花植物上剪取一段枝条,将它放在阳光下,探究它的生理活动。请回答:

    (1)、若将该枝条插入盛有已稀释的红墨水的广口瓶中,几分钟后,截取一段茎用放大镜观察其横切面,可以发现被染成红色的部位是
    (2)、如图所示,若早上将该枝条插入盛有水的广口瓶中,当天傍晚取下a叶片,用打孔器获取一个圆片,烘干称得质量为m1;次日凌晨取下b叶片,取同样大小、同样厚度的一圆片,烘干后称得质量为m2。根据已学知识判断,m1m2(选填“<”“>”或“=”),判断的理由是
    (3)、若该枝条从黑暗中取出后,立即将c叶片使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为了使实验更严谨,请你参照该装置设计对照实验(写出关键步骤):
  • 34. 植物的蒸腾作用受很多因素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取了一些梧桐枝叶开展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梧桐的蒸腾作用强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建立猜想】猜想一:梧桐的蒸腾作用强度可能与风速有关;

    猜想二:梧桐的蒸腾作用强度可能与光照有关;

    猜想三:…

    【制定计划.获取证据】

    针对猜想一,小组成员选取了两支完全相同的梧桐枝叶,将梧桐枝条的下端分别与灌满稀释红墨水的U形管左侧相连通,设为A、B两组,控制A组有风.B组无风,如图甲所示。

    每隔2分钟测出U型管右侧液面下降的刻度并记录。重复实验,得出下表数据。

    实验次数

    环境

    液面下降距离(mm)

    实验结论

    第一次实验

    A

    有风

    15

    ……

    B

    无风

    9

    第二次实验

    A

    有风

    16

    B

    无风

    8

    (1)、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兴趣小组选用阔叶的梧桐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b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 35. 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来运输的,小晨同学设计了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

    步骤一:她取了如图甲所示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A组枝条不做处理;B组枝条剥去下半部树皮;C组枝条除去木质部和髓,只留下树皮。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均插入一瓶盛有一定量红墨水的烧杯中固定(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部分浸入红墨水中),1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中上部,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1)、实验中小晨为了让现象更加明显些,应将植株放在环境下进行实验;
    (2)、用刀切开枝条中上部后,发现AB两组枝条的切面变红,C组枝条的切面不变色,这说明了
    (3)、小晨要证明水分和无机盐是从根部至下而上运输的,还需要再继续实验步骤三,请你帮她写出步骤三的实验设计及观察到对应的实验现象
  • 36. 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4)、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 37. 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掉约2厘米宽的树皮(如图)。

    ③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环割处下方。

    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1)、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
    (2)、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
    (3)、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 38.

    几乎快空心的柳树,树叶依旧繁茂,为了揭开树木不怕空心的原因?

    第一步:查资料:植物体内有两种运输线,植物生活所需要的全部物质就靠这两种运输线来输送,一种是木质部里的运输线,另一种是韧皮部里面的运输线.它们分别运输水分和有机物等。

    第二步:欲证明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哪种运输线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

    剪取生命活动旺盛的一根柳树(或月季)枝条,将柳树枝条基部纵剖,如图,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左)或只有韧皮部(右),分别插入两只烧杯的溶液中,烧杯中盛有红色土壤浸出液(红色物质对柳枝无害).

    (1)、位于左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红色明显,生活正常.位于右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A点以下)红色不明显,且出现萎蔫现象,说明

    (2)、假如柳树主茎基部的树皮被剥去,柳树就会死亡,原因是柳树的得不到有机物,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树木不怕空心是因为靠近树皮的木质部仍具有输导作用.

    (3)、一般扦插不易成活的植物可用压条的方法繁殖,压条是把枝条中部的树皮剥去下部半圈,埋进土壤并固定,让枝条的顶部露出地面.这样做使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部分切断,割皮处积累大量养料,促进细胞的和生长加快,使埋入土壤中的枝条长出不定根。

五、综合说理题

  • 39. 俗话说“树怕剥皮,不怕空心”,请你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说出其中的原因。
  • 40. 请根据所学的知识解释鲜花保鲜养护说明中的科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