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三章 第6节 光合作用(优生加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1-05-1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当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B、由图2可知,具有抗药性的害虫所占的百分比,b点比a点大 C、由图3可知,该酶在a点所对应的pH时,活性最强 D、由图4可知,果蔬储藏室内的温度调整到c点时的效果比a点好
  • 2. 将盆栽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密闭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以测得的二氧化碳减少量和增加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光照下CO2减少量(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2.90

    2.40

    黑暗下CO2增加量(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2.90

    A、该绿色植物细胞内参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酶最适温度相同 B、昼夜不停地光照,最有利于该绿色植物生长的温度是30℃ C、35℃时,有光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比呼吸作用速率慢 D、每天光照12小时,温度为10℃比30℃时植物生长快
  • 3. 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

    A、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C B、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C、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0~50℃ D、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 4. 下列对图中各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水稻种子从萌发到长成幼苗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第10~20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是因为幼苗不进行呼吸作用 B、图乙是密闭蔬菜大棚内一天中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曲线,可判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C、图丙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 a、c 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知,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D、图丁12 时绿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温时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是因为气孔部分关闭
  • 5. 分析图①——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树林里一天中CO2浓度变化的情况 B、图②B点显示此时某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图③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 D、图④表示晴朗高温状态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强度变化
  • 6.

    图中曲线是不同温度下测得的光合作用效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曲线所给出的正确信息是(  )

    A、当温度一定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B、当光照强度一定时,光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C、当光照强度大于Q时,温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D、当光照强度小于P时,温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 7.

    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一株植物和一支蜡烛放在透明钟罩的底部,假如减少钟罩中的CO2 , 同时增加钟罩中的O2 , 点燃蜡烛,蜡烛燃烧了一分钟后自行熄灭。三天后,蜡烛被一个电装置重新点燃,并在熄灭前燃烧了一分钟。上述实验回答了下列问题中的(   )

    A、是否植物所有的部分都吸收CO2 , 释放出O2 B、植物是否需要阳光才吸收CO2和释放O2 C、植物与燃烧的蜡烛对空气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 D、植物吸收的CO2的数量是否大于释放的CO2的数量
  • 8. 对某一植物在20℃温度和相同光照强度下,作如下处理:甲方式是持续光照10分钟,乙方式是先光照5秒,再停止光照5秒,连续交替并持续20分钟,则在这两种方式下植物所制造及贮存的有机物总量是(  )

    A、甲与乙相等 B、甲多于乙 C、甲少于乙 D、有时甲多,有时乙多
  • 9. 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在培育超级杂交水稻时,专门挑选叶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其目的是( )


    A、促进植物的呼吸 B、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C、加快蒸腾作用 D、叶片互不遮挡,两面受光,增加光合作用功效
  • 10. 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说:它(绿色植物)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天神),它所获取的光和热,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生辉,你认为对这段话最准确的诠释是(  )

    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B、绿色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能进行吸收作用 D、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11. 下列符合生产者特征的是(  )

    A、生产者就是绿色植物 B、植物都是生产者 C、将有机物变成无机物 D、将无机物变成有机物
  • 12. 将一颗1克重的樟树种子种到土地里几年后长城100多千克的大樟树,樟树能够增重,主要来自于(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阳光 C、氧气 D、二氧化碳
  • 13. 采取以下措施对塑料大棚蔬菜产量影响最小的是(  )

    A、适当提高氧气浓度 B、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C、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D、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 14. 在“小麦→田鼠→鹰”食物链中,鹰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

    A、田鼠食小麦后在体内合成 B、鹰捕食后在体内合成的 C、小麦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太阳制造有机物
  • 15.

    若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如图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如图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A,B,C三个部位一般不会呈现蓝黑色的是(  )


    A、只有A,B B、只有A,C C、只有B,C D、A,B,C都是碘液颜色
  • 16.

     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金鱼藻设计的实验装置,观察在不同距离灯光照射下,试管产生的气泡数目,得到的数据如下: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5

    10

    15

    20

    25

    30

    35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1

    55

    42

    32

    25

    21

    19

    从数据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植物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 B、植物与光源的距离与产生的气泡数呈负相关 C、光照越强,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 D、光照时间越长,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
  • 17.

    图中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该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B、b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增强 C、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D、cd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进行
  • 18. “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踏青归来,许多同学的白衣服上沾染了植物的绿色汁液,欲去除绿渍,最好选用(  )

    A、凉水 B、热水  C、酒精 D、洗衣液
  • 19. 水绵常成团漂浮在水面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积存在一起,使水绵团上浮 B、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水绵团上浮 C、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积存在一起,使水绵团上浮 D、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植物体变轻而上浮

二、填空题

  • 20. 小金同学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①—⑦是所进行的各个步骤的示意图(顺序打乱了)

    (1)、从图中可以看出小金同学研究的问题是
    (2)、请按照实验步骤先后将图片重新排序
  • 21. 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代谢有关的问题。

    (1)、图乙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a点将向移动,b点将向移动。
    (2)、用某种绿色植物叶片,以温度为变量进行分组实验:已知每组叶片实验前的质量相同,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质量变化;立即再光照1小时(光强度相同),再测其质量变化,得到结果如表。假如叶片的质量变化都是光合作用所合成的有机物的量,则氧气产生量最多的是第组叶片;在28℃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为mg。

    组别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的质量变化(mg)*

    -1

    -2

    -3

    -4

    光照后的质量变化(mg)*

    +3

    +3

    +3

    +2

    * 指与暗处理前的质量进行比较,“—”表示减少的质量值,“+”表示增加的质量值

  • 22. 现将一密闭透明的装置(如图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乙)。该气体是 。

  • 23. 如图(瓶口均密封),D、E阀门关闭,B中有水且长有绿色植物。

    (1)、B装置中的绿色植物放在阳光下,它能进行作用,写出此生理过程的反应式:
    (2)、根据所学知识并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了增强B中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过程,可以打开阀门D,向A中迅速加入和稀盐酸。
    (3)、将B装置遮光,放在暗处24小时,此时绿色植物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是作用,写出此过程的文字表达式:
    (4)、一段时间过后,可采取什么措施证明上题过程的产物?
  • 24. 下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图乙为棚内植物各个时间点吸收CO2的速率,假若一昼夜6时日出,18时日落,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昼夜中C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点分别是a时和b时,此时间点的含义是
    (2)、在植株正常生长的情况下,理论上你认为图甲中的A点CO2浓度应D点(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3)、若10时的气温与夜间相同,则棚内植物在10时的光照下,lh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为
    (4)、假设一昼夜中12时光照最强,请在乙图中补画出12时至24时的CO2吸收速率曲线。
  • 25. 为研究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科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该植物的叶片均分成4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再光照1小时(光照强度相同),用仪器测定叶片中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

    (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表示为
    (2)、温度为28℃时叶片呼吸作用的选率(用有机物f固的变化率表示)为mg·h-1 , 光合作用的速率(用有机物的变化率表示)为mg·h-1
  • 26.

     如图是“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A是 ,B是 .

    (2)、图中控制两种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是 ,它也是植物进行 时水分散失的通道.

    (3)、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填字母).

    A、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 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应该怎么做? .

  • 27. 将盆栽扶桑枝条上一叶片的主脉切断。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取下该叶片脱色,加碘液处理,叶片的上半部呈棕黄色,下半部呈蓝黑色.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


  • 28. 如果把一个植物细胞看成一个完整的现代化“工厂”,则这个工厂的“门卫”相当于植物细胞的 , 工厂的“管理和调控部门”相当于植物细胞的 , 工厂的“动力车间”相当于植物细胞的 , 工厂的“生产产品的车间”相当于植物细胞的

  • 29.

    如图,是叶片的横切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叶片中起运输功能的是 . (填序号)

    (2)、在叶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层凡士林,会直接影响到叶片的光合作用,这是因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无法从(填序号)进入叶片内.

    (3)、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摘下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叶片的颜色是 , 这是因为叶片产生了

  • 30.

    叶片之所以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因为它有一系列的结构特点与光合作用相适应.下列图1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光照充足时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来源或去路.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①所示结构的名称是 ,内有运输 的导管.

    (2)、图1中的 (填序号)结构是光合作用发生的主要场所.

    (3)、图2中箭头⑧所示的气体是 ,黑暗条件下,图2中哪些箭头表示的生理活动不存在或大大减弱? (填序号).

    (4)、当今,人类活动能使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气温不断上升,这就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人类哪些活动所致? ,据图2分析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之一是 .

三、解答题

  • 31. 一生态园内种植大量的樱桃树,每年5月进入樱桃采摘季,下面是围绕樱桃树开展的讨论。

    (1)、如图甲,A、B、C表示樱桃树的某些生理过程对维持自然界的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2)、如图乙是反映樱桃树内有机物的量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面积的数量),图乙中的阴影部分表示樱桃树
    (3)、生态园为了生产的樱桃品质好、产量高、果实大、糖分多,采用合理密植、侧枝环剥、大棚内夜间降温等栽培技术,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选取其中1项栽培技术简述所蕴含的科学道理。
  • 32. 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能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乙图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点 。
    (2)、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3)、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一点)
  • 33. 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圳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室

    A

    B

    C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20℃

    20℃

    30℃

    (1)、①探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②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温室B内

    ③为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能否选用A、C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 理由是。  

    (2)、经实验探究,他们认为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
  • 34. 如图为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两个实验示意图。结合下列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Ⅰ):甲装置中的NaHCO3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保持稳定的浓度(碳酸氢钠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甲装置放在20℃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处。2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

    (Ⅱ):乙装置的小烧杯内盛有一定足够浓度的NaOH溶液。将乙装置置于20℃、黑暗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处。3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1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

    (1)、两实验中都使水滴维持在X位置时才进行容量读数的目的是
    (2)、根据Ⅱ实验数据可测得呼吸作用(用消耗氧气量表示)的速率是mL/h。
    (3)、若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根据Ⅰ、Ⅱ实验数据可测得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量表示)的速率是mL/h。
    (4)、如果在Ⅰ实验中只增加光照强度,为使水滴维持在X位置,针筒的容量仍需在0.6mL读数处。而在另一相同实验装置中,若只将温度提升至30℃,为使水滴维持在X位置,针筒容量需要调至0.8mL才能读数,比较这两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若在甲装置的植物叶片上涂上一层凡士林,针筒处读数会(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 35.

    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重,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

    (1)、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为

    (2)、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了

    (3)、如今,依据碘能使淀粉变色的特点,常通过检测淀粉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为便于观察,需进行如图丙的实验,当实验结束取出小烧杯后,可观察到酒精和叶片的颜色分别是

四、实验探究题

  • 36.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黑藻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以二氧化碳为原料。BT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变化可反映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原理如下所示。依据这一原理,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甲、乙两组实验在黑喑中一段时间后,BTB水溶液都变成黄色的原因是
    (2)、比较甲、乙两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3)、有同学质疑,光照是否会引起BTB水溶液中的二氧化碳量减少。为回应这一质疑,小科増加了实验,制得与甲、乙两组相同的黄色BTB水溶液后,接下本的实验操作是
  • 37. 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
    (3)、①②试管中的金鱼藻在加入前要经过24小时暗处理,若暗处理后立即脱色并滴加碘液,能否观察到金鱼藻叶片变蓝色? (选填“能”或“不能”)。
    (4)、②试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 。
  • 38. 科学家探索光合作用过程和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我们知道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H2O和CO2均含有O,那么O2中的O是来源于什么物质呢?

    资料一:19世纪末,科学家普遍认为:CO2在光的作用下被分解为CO和(O2。资料二:范?尼尔通过实验得出紫硫细菌合成有机物的反应式,与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行比较研究后,建立了猜想。

    紫硫细菌:CO2+2H2S (CH2O)(糖类)+2S+H2O

    高等植物:CO2+2H2O (CH2O)(糖类)+O2+H2O

    资料三:英国化学家希尔在一个密闭的装置中加入含叶绿体的悬浮液和高铁盐(作氧化剂,不产生氧气),并除去装置内的CO2 , 在光照下发现密闭装置中产生了O2

    资料四: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给三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18O的水和碳酸氢盐(释放二氧化碳,其他条件均相同),光照相同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氧气中18O的比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18O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可作为示踪原子)

    组别

    水中18O的比例(%)

    碳酸氢盐中18O的比例(%)

    释放的氧气中18O的比例(%)

    1

    0.85

    0.41

    0.84

    2

    0.85

    0.55

    0.85

    3

    0.85

    0.61

    0.85

    (1)、通过资料二中的比较分析,可以作出的猜想是
    (2)、希尔实验能否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全部来源于H2O?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3)、分析鲁宾、卡门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及相应的依据分别是
  • 39. 植物光合作用为我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氧气。如图所示是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关于光合作用的著名实验模式图,请回答问题:

    (1)、他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甲、乙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熄灭了,小白鼠也很快死亡,原因是
    (2)、他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图丙)。他发现植物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正常生活,蜡烛也没有熄灭。他又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图丁),发现在一段时间内植物和小白鼠都能够正常生活,说明绿色植物能更新空气,产生氧气。后来,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证明了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才能获得成功。请你简要说说英格·豪斯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增加的实验方案?
    (3)、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经过科学家们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光合作用终于被人们发现了。
    (4)、燃料燃烧、生物呼吸产生的气体如果过多易加剧地球的温室效应,这种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碳酸钠和水,请写出该化学方程式
  • 40. 某生物探究性学习小组利用银边天竺葵作实验材料,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作了进一步探究。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选一叶片如图一处理,然后开始探究水分是不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你认为该探究性学习小组的正确实验操作步骤是:②→切断主叶脉→→⑥。
    (2)、若实验成功,图一叶片变蓝的部位是(填字母)。
    (3)、有同学提出质疑,认为实验不严谨,因为主叶脉切断后,分支叶脉也可以提供水分。于是该同学利用水生植物金鱼藻(图二)设计如下实验:

    取两只量筒编号甲、乙分别放入等量金鱼藻,然后加入碳酸水(用于补充二氧化碳)至满刻度,并在筒口覆盖透气不透水的保鲜膜,将甲放在光照下,乙放在黑暗中,12 小时后观察量筒水位变化(实验环境温度相同)。

    如出现现象,可确定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4)、为了进一步确定实验现象只和金鱼藻有关,可以增加丙量筒,量筒内放置 , 其它条件一样,并放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