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二章 第2节 氧化和燃烧(优生加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1-05-1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 2. 下列变化中既包含缓慢氧化,又包含剧烈氧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白磷自燃 C、铁生锈 D、汽油遇火燃烧
  • 3. 如图,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立即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    )

    A、 B、氧气 C、可燃物 D、温度达到着火点
  • 4. 如图所示的便携式水雾灭火器,可用于固体材料、液体、电器等灭火。喷射后成水雾状,活化剂会在可燃物表面迅速形成一层水膜,达到灭火目的。同时生成的水膜使得可燃物较难复燃。下列关于该灭火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喷射后形成的水膜,可以使得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B、喷射后的水雾蒸发吸收热量,降低了火场的温度 C、喷射后的水雾漫布火场降低氧气浓度,防止复燃 D、喷射后的水膜使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不再燃烧
  • 5. 小明发现在纸叠的小型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能灭火 B、没有与氧气接触 C、纸不是可燃物 D、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 6. 如图所示的灭火球是一种新型消防产品,火灾发生时将灭火球滚入火中,灭火球遇明火后自动喷酒干粉,覆盖在物体表面,实现灭火。该灭火球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温度 C、隔绝空气 D、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 7. 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
    A、 B、 C、 D、
  • 8.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当温度升高至60℃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高至260℃过程中,又仅③开始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高 C、对比①②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对比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9. 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
    A、 B、 C、 D、
  • 10. 2020年3月30日,四川省西昌市发生森林火灾,在灭火的过程中多次突发林火“爆燃”。据此分析下列有关森林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细沙覆盖可燃物能有效隔绝空气 B、用水灭火可有效降低树木的着火点 C、砍伐出防火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森林“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大量的可燃性气体被引燃所致
  • 11. 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
    A、 B、 C、 D、
  • 12. 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有些反应会存在放热或吸热现象。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氢氧化钡和氯化铵 B、氧化钙固体与水 C、镁条与稀硫酸 D、氢氧化钠与稀盐酸
  • 13. 清明前后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关于森林火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主要目的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森林“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所致 C、出动直升机开展吊桶投水扑灭山火,主要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消防人员灭火时要防止被森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 14. 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 15.

    如图,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10cm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1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

    主要原因是()



    A、缺乏可燃物 B、缺乏O2 C、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 D、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二、解答题

  • 16. 2013年4月25日晚8点,台州市的一金属堆场发生火灾,十多吨金属镁发生爆燃后发出刺眼的白光,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消防指挥部立即动员力量,寻找沙土进行灭火。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


    (1)、利用沙土灭火的原理  

    (2)、本次火灾消防员不能用水来灭火,其原因是   。

  • 17.

    科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如图所示。请你参与完成

    (1)、【知识回忆】

      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

    (2)、【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b所示)与图a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c中 的白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口罩住白磷(如图c所示),结果 观察到“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气体可能是 。

    (3)、【综合应用】

     “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金属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 18.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中观察到试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水中白磷和试管中红磷不燃烧,由此可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什么?你认为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什么?

三、实验探究题

  • 19. 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步骤]

    ①将所需仪器按照装置图连接起来;

    ②打开K1和K2 , 向上拉动任意一支注射器的活塞;

    ③将实验所需药品加入对应的仪器中;

    ④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冷水中;

    ⑤打开K1 , 关闭K2 , 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

    ⑥关闭K1 , 打开K2 , 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二氧化碳进入具支试管中;

    ⑦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80℃的热水中;

    ⑧打开K1 , 关闭K2 , 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

    ⑨关闭K1 , 打开K2 , 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问题解答]

    (1)、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
    (2)、在实验步骤⑥中,具支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的实验现象是_。
    (3)、能看到白磷燃烧起来的实验步骤是

    [实验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20. 为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白磷A和白磷B形成对照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2)、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
    (3)、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70℃热水的作用:
  • 21.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


    ①将所需仪器按照装置图连接起来

    ②将a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打开K1和K2 , 向上拉动任意一支注射器的活塞

    ③将实验所需药品加入对应的仪器;

    ④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冷水中;

    ⑤打开K1 , 关闭K2 , 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

    ⑥关闭K1 , 打开K2 , 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二氧化碳进入具支试管中

    ⑦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80℃的热水中;

    ⑧……,生成气体进入具支试管中;

    ⑨关闭K1 , 打开K2 , 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1)、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
    (2)、在实验步骤⑥中,具支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的实验现象是
    (3)、步骤⑧中“……”处应进行的操作是 , 才能看到白磷燃烧起来的实验现象。

    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 22. 当把燃着的小蜡烛放入一个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时,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那么,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呢?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填答相关空格。

    【提出猜想】猜想Ⅰ:蜡烛燃烧把集气瓶内的氧气耗尽,导致蜡烛熄灭。

    猜想Ⅱ:蜡烛燃烧随集气瓶内氧气含量的降低而变弱,放出的热量减少,使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导致蜡烛熄灭。

    猜想Ⅲ: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能灭火,导致蜡烛熄灭。

    【进行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来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点燃蜡烛并连同胶塞上的其它仪器药品一起放入集气瓶中,塞紧胶塞。①蜡烛火焰逐渐变微弱最终熄灭。
    蜡烛熄灭并静置冷却后,将铜丝上提,使盛有白磷的铜网勺高于试管口,试管倒下,水流出。②一会儿后,白磷着火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

    【分析及结论】

    (1)、瓶内的白磷能燃烧,证明猜想Ⅰ和不能成立。
    (2)、集气瓶中装入一些生石灰的设计,目的是
    (3)、我们根据成立的猜想认为,应该把“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燃烧发生的条件补充完善为“”。
  • 23. 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设计B、D的目的是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
  • 24. 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棉花的着火点是210℃,大烧杯里分别装有15℃的冷水和80℃的热水。实验操作如下表:

    步骤

    操作

    现象

    将U型管放入冷水中,打开K1 , 关闭K2

    无现象

    打开K2 , 关闭K1

    将U型管放入热水中

    同步骤②现象

    裹入白磷的棉花燃烧

    打开K2 , 关闭K1

    裹入白磷的棉花熄灭

    (1)、步骤②的现象是:
    (2)、步骤④的操作是: 。
    (3)、比较分析步骤①、③、④,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5. 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一个大烧杯中加入约80℃的热水,并在水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在两支空试管中分别放入白磷和红磷。试回答:

    (1)、由实验可知,该同学提出的猜想是(写出一条即可)。
    (2)、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 26. 按如下实验步骤,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其中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所用药品均足量(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步骤一:向大烧杯中注入足量的冷水,打开K1、关闭K2,向下压左侧注射器活塞,使生成的氧气持续通入U形管,并观察U形管中现象;

    步骤二:关闭K1、打开K2 , 向下压右侧注射器活塞,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将U形管内的氧气排尽,然后将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等量的80℃的热水,并观察U形管中现象;

    步骤三:……,并观察U形管中现象。

    (1)、步骤一和步骤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分别是
    (2)、简述步骤二中判断U形管内氧气已经排尽的方法:
    (3)、补充完整步骤三的操作 , 并写出U形管中应观察到的现象
  • 27. 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下图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简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填序)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

  • 28. 阳春市八甲中学九(7)班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棉布手帕在五份不同浓度的酒精水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序号

    所用酒精的

    体积分数

    95%

    65%

    55%

    15%

    5%

    实验现象

    酒精烧完,

    手帕烧坏

    酒精烧完,

    手帕无损

    酒精烧完,

    手帕无损

    不燃烧

        

    (1)、推测实验⑤的现象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研究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手帕无损”的原因
    (3)、实验室里常出现酒精灯内有酒精,而酒精灯不易点燃的现象,可能原因是
  • 29. 如图是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设计的实验.甲中的白磷未燃烧,而乙中的白磷发生了燃烧.

    (1)、该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2)、如仅用该装置进行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15 ,应做到:①白磷;②将锥形瓶B
  • 30. 草酸镍晶体(NiC2O4·2H2O)难溶于水,可用于制镍催化剂。某兴趣小组用废镍催化剂(主要成分含有Ni,还含有少量的Al2O3、Fe)制备草酸镍晶体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

    (1)、“粉碎”的目的是 。
    (2)、“一系列操作”主要是为了除去溶液中铁元素对应的离子、(填写离子符号)等。
    (3)、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在不同温度下对废镍催化剂进行“酸浸”,镍浸出率(硫酸镍的产率)随时间变化如图2,从工业生产和能源利用率的角度分析,“酸浸” 的最适宜温度与时间分别为      (填字母)。
    A、30℃、30min B、70℃、120min C、90℃、120min D、90℃、150min
    (4)、“沉镍”过程如何证明Ni2+已沉淀完全
  • 31.

     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某实验小组用如图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如图一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 , 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用脱脂棉包裹好过氧化钠(Na2O2),往棉球上滴水即可看到“滴水生火”的奇观,因为过氧化钠遇到水生成O2和另一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水过多却没有成功,他没有成功的原因是

  • 32.

     化学活动课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了几滴水,脱脂棉立刻燃烧起来.通过查阅资料可知,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产物只有两种,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可知,过氧化钠(Na2O2)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 , 反应  (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 .

    (3)、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四、综合说理题

  • 33. 某科学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简易灭火器,装置如图所示,主要原料有盐酸、饱和碳酸钠溶液等。左图是简易灭火器平时安放情况。为了检验它的灭火效果,他们在空地上用木柴生了火,接着把简易灭火器倒置,并把橡皮管口对准生的火,一会儿就发现有泡沫较快喷出(如右图),结果真的把火给扑灭了。请结合化学反应、压强等科学知识解释这简易灭火器的灭火原理。

  • 34. 班级联欢会上,小刚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再将铜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蜡烛照常燃烧。请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35. 我们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如图:家庭自助烧烤时常用机制炭做火源,它空心,使用时不直接点燃机制炭,而采用固体酒精引燃。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的科学原因。

  • 36. 油锅着火能用水扑灭吗?某科普类节目曾演示过一个模拟实验:将锅中的油加热到燃烧后,身穿防护服的消防员将一瓶水倒入油锅中,在水倒进锅里的一瞬间,热油飞溅,巨大的火苗窜起一米多高。请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释。

  • 37. 在日常生活中,水往往被用来灭火,可在滴水点火实验中,水却可以生火,具体操作如下:“用干燥的脱脂棉包住约0.2g过氧化钠粉末,放在石棉网上,滴几滴水(提示:过氧化钠+水=氢氧化钠+氧气),观察到脱脂棉燃烧起来。”要让实验成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脱脂棉的干燥程度,用量和松紧程度;水滴加的量。请你结合燃烧条件,解释一下这个实验的成功秘诀。

  • 38. 夏天常用蚊香驱蚊,很多人不想睡眠时一直燃烧蚊香,怎么才能让蚊香定时燃烧呢?回形针是一件不错的小工具,估计一下时间,如图所示,在想熄灭的位置上固定一枚回形针,等蚊香烧到回形针的位置时,就会自动熄灭。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奥秘吗?

  • 39. 油锅着火能用水扑灭吗?某科普类节目曾演示过一个模拟实验:将锅中的油加热到燃烧后,身穿防护服的消防员将瓶水倒入油锅中,在水倒进锅里的一瞬间,热油飞溅,巨大的火苗窜起一米多高,请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释。

  • 40. 火灾会给人们的生命造成伤害,对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如果住房中着火,是否要打开所有门窗?为什么?从大火中逃生时,常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其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