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2021年中考复习 简单机械专题训练(二)

试卷更新日期:2021-05-12 类型:三轮冲刺

一、单选题

  • 1. 小明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成不同的滑轮组(如图所示),分别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η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忽略绳重及摩擦)(   )

    A、F1<F2 , η12 B、F1>F2 , η12 C、F1<F2 , η12 D、F1>F2 , η12
  • 2. 如图所示,启瓶器开启瓶盖时,可看作是(   )

    A、以A为支点的费力杠杆 B、以A为支点的省力杠杆 C、以B为支点的费力杠杆 D、以B为支点的费力杠杆
  • 3. 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G的物体。若拉力的大小为F,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A点的拉力为FA , 则下列关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表达式正确的是(   )

    A、f2FA B、f3F C、f2F D、f3FA
  • 4. 如图所示,在拉力F作用下,一个重600N的物体以0.1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直线运动了10s。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在此过程中拉力F做了150J的功。则下列关于拉力F、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f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150N B、F=60N C、f=120N D、f=480N
  • 5. 如图所示,下列是生活中的工具或装置,对其使用状态下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水位计:连通器原理 B、图—2中铅垂线:重力的方向 C、图—3中钳子:费力杠杆 D、图—4塑料吸盘:大气压强
  • 6. 图如中四幅图所描述的现象错误的是(   )
    A、 螺线管通电后小磁针N极指向 B、 杠杆动力F的力臂 C、 放在斜面上的物体B对斜面C的压力 D、 拉力最小的绕绳子方法
  • 7. 如图,用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力F,把杠杆OA从图示位置缓慢拉至水平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不能确定
  • 8. 如图所示,O为支点,中间挂一个重物G,如果在杠杆另一端A加一个力F,欲使杠杆水平平衡时所用的力最小,则这个力(   )

    A、应沿AB方向 B、应沿AC方向 C、应沿AD方向 D、可沿任意方向

二、填空题

  • 9. 如图所示,在左侧A处,利用滑轮组把同一物体(重为G)从水平地面匀速直线拉到高为h的过程中绳端移动距离为;绳端拉力所做的功为WA , 右侧B的物体从水平地面匀速直线拉到同一高度,此过程中绳的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B , 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仅增加物体的重量,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选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

  • 10. 如图所示,不考虑摩擦,用竖直向上的力F匀速拉动均匀杠杆,使悬挂在O点的重为G的物体缓慢升高此时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1;若将力F的作用点由C点向左移动到B点,仍将该物体缓慢升高人时,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2 , 则η1η2(选填“>”“<”或“=”);在物体被提升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1. 用扫帚打扫地面时扫帚属于杠杆 (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平时用力扫地,是通过 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可使地面打扫得更干净。
  • 12. 使用机械提升重物,由于存在着摩擦和机械本身受到重力作用等原因,机械效率永远1(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13. 搬运工人站在水平高台上,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物匀速竖直向上提升2 m,当提升货物重为36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则动滑轮重为 N(不计绳重和摩擦);若将所提升货物重增大到480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14. 如图所示,一建筑工地工人用滑轮组拉着重为5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以0.0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人对绳子的拉力大小为110N,动滑轮重为20N(不计绳重及绳与轮间的摩擦),则物体A移动过程中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保留一位小数)。

  • 15. 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相同的两块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分别用始终竖直向上的力F1和F2分别作用在ab和cd的中点,使它们缓慢的竖直起来,且砖不在地面上滑动,当砖的边ab、cd刚离开地面时F1F2(选填“>”、“<”或“=”),在ab边不断抬高的过程中,F1的大小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6. 在开放性实践课上,为了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相关知识,物理老师带来了一个自制杠杆AB,在 B 点挂一个重物,如图所示,小刚依次在杠杆上的 A1、A2、A 三点施加竖直向下的动力,当杠杆水平平衡时,发现用力越来越小。你认为这个探究实验过程中的控制变量是 , 自变量是

  • 17. 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挂钩上都吊着相同的物体,把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图甲中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大小F1=2N.若不计绳重及轴间摩擦,则图乙中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大小F2=N.

  • 18. 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时做了如图所示实验,货物重50N,若不计轮重、绳重和摩擦,将货物匀速向上拉动1m,则图甲中拉力F= , 绳自由端s下降m;则图乙中拉力F= , 绳自由端s上升 m。

三、计算题

  • 19. 杠杆平衡时,动力臂 l1 为2米,阻力臂 l2 为0.2米,若阻力 F2 为50牛,求:动力 F1
  • 20. 如图所示,通过滑轮组用200N的拉力在20s内将体积为6dm3的合金块匀速提高2m,(不计绳重和摩擦) ρ 合金=8.0×103kg/m3),求:

    (1)、物重和动滑轮重;
    (2)、绳自由端的移动速度为多大?
    (3)、若重物再增加150N,要使重物匀速上升,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至少多大?

四、实验探究题

  • 21. 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甲图,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用字母表示)。他这样得出的结论(合理/不合理);原因是:
    (3)、如甲图,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若此时再在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钩码,杠杆会旋转(填“顺时针”、“逆时针”或“不”)。
    (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22.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杠杆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这时杠杆处于(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为了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可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端调节,目的是

    (2)、如图乙所示,在杠杆左侧挂2个钩码,为方便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在A点应沿方向向下拉动,直至杠杆在位置平衡,并记录相关数据。为多次收集数据,需对相关量进行改变并测量,可采取的办法是(选填“每次只能改变一个量进行实验”或“可随机同时改变多个量进行实验”);
    (3)、该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23. 如图是某小组利用刻度均匀的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每个钩码重0.5N, 杠杆上每一小格距离为1cm)。

    (1)、实验前,发现杠杆静止时左端下沉,如图甲所示,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么做的目的是
    (2)、请你帮该小组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如图乙所示,在杠杆A点处挂4个钩码,B点处应挂 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改变钩码的数量和位置,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24. 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华用大小相同的滑轮,组成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实验,并把数据整理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滑轮材质

    钩码重G/N

    提升钩码的高度h/m

    有用功W有用/J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总功W/J

    机械效率η

    1

    1

    0.1

    0.1

    0.6

    0.3

    0.18

    56%

    2

    2

    0.1

    0.2

    1.0

    0.3

    0.3

    67%

    3

    塑料

    2

    0.1

    0.2

    0.8

    0.3

    0.24

    (1)、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除了如图所示的之外还需要
    (2)、上表①处的正确数据是
    (3)、比较1、2两次实验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重物,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4)、比较2、3两次实验可推测,若将铝质滑轮更换为体积大小相同的铁质滑轮,再次将重2N的钩码提升0.1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为___________(只填序号)
    A、72% B、67% C、53%
    (5)、实验表明:额外功越小,总功越接近有用功。进一步推理得岀:假如没有额外功,总功等于有用功。可见,使用任何机械都。下列物理规律的得出运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A.光的反射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    C.阿基米德原理    D.焦耳定律

  • 25. 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小强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得前3组数据,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测得笫4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

    次数

    物重

    G/N

    动滑轮

    重G

    /N

    钩码上升

    的高度

    h/m

    动力

    F/N

    动力作用

    点移动的

    距离s/m

    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

    η

    1

    1

    0.5

    0.1

    0.7

    0.3

    47.6%

    2

    2

    0.5

    0.1

    1.1

    0.3

    60.6%

    3

    4

    0.5

    0.1

    2

    0.3

    4

    4

    1

    0.1

    0.5

    50.0%

    (1)、根据表中前3次实验数据,画出甲图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某次实验中,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N。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结果精确到0.1%);
    (3)、由表中第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
    (4)、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和有关;第3组实验中克服摩擦所做的额外功为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