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二章 第3节 耳和听觉(优生加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1-05-1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关于乐音和噪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优美的乐曲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噪声 B、舞台上演出的震撼人心的安塞锣鼓声对观众来说是乐音 C、同一个声音对一些人是乐音,对另一些人可能是噪声 D、所有的噪声响度一定很大2. 下列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A、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 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C、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 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3. 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弱。对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室外噪声不再产生 B、噪声音调大幅降低 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 D、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大幅减小4. 美国贝尔通讯公司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信用卡,这种卡只对它的主人的声音作出反应,这种信用卡设计的主要依据可能是( )A、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C、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D、不同的人声音的频率不同5. 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表所示。甲、乙相比(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70
1100
乙
110
700
A、乙音调较高 B、甲响度较大 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 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6. 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7. 如图所示,往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8.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空气中四种声波的波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的响度大于乙 B、甲的音调高于乙 C、丁的音色与甲相同 D、丁的传播速度大于丙9. 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能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A、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能量较小的 D、响度较小的10. 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 dB变为50 dB,说明音叉振动的( )A、振幅变大 B、振幅变小 C、频率变大 D、频率变小11. 声音在均匀空气里的传播过程中( )A、声速逐渐减小 B、频率逐渐减小 C、振幅逐渐减小 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12.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 B、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耳朵突然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 C、家人之间说悄悄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 D、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13. 如图所示,在A、B、C、D四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A、敲打D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用嘴依次吹瓶口,A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B的音调最高 D、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14. 电子驱蚊器利用变频声波直接刺激蚊虫中枢神经,使其非常痛苦,食欲不振,繁殖力下降,无法在此环境生存,从而达到驱蚊的目的。其部分参数见表格,取g=10N/kg,关于驱蚊器下列说法错误的( )电子驱蚊器参数
额定电压
220V
额定功率
2W
声波频率
22kHz~55kHz
产品质量
60g
产品尺寸
9.9×6×3.3(cm3)
A、驱蚊器的重力为0.6N B、驱蚊器发出的声音能被正常人 C、驱蚊器刺激蚊虫中枢神经利用的是超声波 D、驱蚊器工作10h消耗电能为0.02kW·h15. 如图所示,不同碗中盛不同的水,然后演奏者可以通过敲击不同的碗,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敲击不同的碗,音调不一样 B、不同力度敲击相同的碗,音调是一样的 C、若碗的材质不同,则敲击时音色将不同 D、敲击时美妙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振动发声的16.某中学有一个150m×70m大小的操场,广播室在操场两端架起两个音箱S1和S2(如图),老师绕场一周试听了一番,在甲、乙、丙、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觉得有两处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处是( )
A、乙和丁 B、甲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丙17. 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 B、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 C、声音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18. 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A、一声 B、最多2声 C、3声 D、4声19. 某学校操场外一幢高楼离跑道起点170米。同学们在跑步训练时,由于回声导致先后听到两次发令枪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米/秒,那么听到两次发令枪声的时间间隔为 ( )A、0.5秒 B、1秒 C、0.5分 D、1分20. 流程图可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A、空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声波→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 C、血液→肾小球→肾小囊→尿液 D、光线→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二、填空题
-
21. 各种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管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住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所产生乐音的。22. 东营市是吕剧发源地。吕剧常见的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等。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琴师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3. “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科学角度来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24. 如图是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接受声波信息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②内;(2)、听神经将信息传到人的形成听觉;(3)、人耳能分辨出钢琴声和小提琴声的主要依据是 (填字母)。A、响度 B、音调 C、音色25. 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 .26. 风吹树叶“沙沙”响,是由树叶而发出的声音,人们能够分别出树上小鸟与知了的叫声,是因为它们的不同,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美丽的小鸟是 因为太阳光在小鸟身上发生(选填“镜面反射”,“漫反射”)。27. 读耳的结构,完成下列题目:(1)、当飞机下降时,乘务员旅客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开放,从而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2)、人坐着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会立即惊醒。参与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28. 声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现出来.先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再将敲响的甲、乙两个音叉分别对着话筒发出声音,在示波器上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波形,通过对波形的分析,可知 音叉的音调高。29. 有一种新型的隔音墙,墙体夹层内填有轻小的颗性型塑料球。当声音出墙体传人时,可引起夹层内轻小的颗粒型塑料球的振动。简述这种隔音墙能起到隔音效果的原因。。隔音墙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30. 如图,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填“硬纸片”或“木梳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31. 如图,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用小棒敲鼓,观察小纸屑的跳动情况,当加大敲鼓力度时,观察到。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强弱跟有关。上述研究过程中,主要应用了一种叫“放大”的科学方法。下列各项中也用到类似方法的是。
A.温度计内的玻璃管做得很细
B.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的概念
C.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
32.下课铃响了,你匆匆地跳出教室,直奔食堂.你看到了饭菜的颜色,闻到了饭菜的气味,尝到了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
(1)、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4] 的折射,像成在[7] 上,并最终形成了视觉.(2)、你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11] 的振动,刺激了[9] 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并最终产生了听觉.(3)、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 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 形成的.三、解答题
-
33. 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会“拐弯”的声音
声音不但会“爬行”,而且会“拐弯”.1923年,荷兰的一个火药库发生了大爆炸,据调查,在100千米的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在100千米到160千米的地区内,人们却什么没有听到,令人奇怪的是,在1300千米的地方的人们却又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
这真是件有趣而又奇怪的事!声音怎么会拐弯绕过中间地带呢?
原来声音有个“怪脾气”: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笔直地走的;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尽挑温度低得地方走,于是声音就拐弯了.如果某个地区接近地面的温度变化得厉害,这儿高那儿低,那么声音拐到高空后又会往下,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奇怪的现象.
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烈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上,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拐弯.(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若枫桥到寒山寺的距离为1020m,客船里的乘客听到钟声至少是s前僧人撞击钟面而传来的.(3)、你注意过高速列车通过时的声音吗?夜晚和早晨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很清楚,一到白天就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请根据上面的知识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4. 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的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的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逻辑吗?为什么?35. 据报道,1995年,有人为了奖金自愿做超音速飞机的噪声作用试验,飞机从他们头顶掠过,尽管他们双手掩耳,还是全部被噪声击毙,而且死状十分难看.1994年,某国空军的喷气式飞机做超音速飞行试验,6个月后,地面农场的10000只鸡遭受噪声致死的有6000只,幸存下来的或脱毛或不下蛋,奶牛也挤不出牛奶。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36. 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在距离峭壁隧道口前532.5米处鸣笛,经过3秒司机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求火车的行驶速度为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
-
37. 一位同学按如图所示将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辨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就能探究出“音调与空气柱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位同学对瓶吹气时会引起振动。(2)、这位同学分辨出四个音阶,得出的结论是:。(3)、如果改用筷子敲打瓶子,那么音调的排序是否一样?请说明理由。。
小明同学利用声音传感器将实验过程中三次敲打瓶子产生的波形图拍了下来,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次实验小明是用不同大小的力度敲击了同一个瓶子
B.三次实验小明是用相同的力度敲击了不同的瓶子
C.甲、乙两图对应的实验中,小明敲击瓶子的快慢相同
D.丙图对应实验中,小明的敲击的瓶子发出的声音最尖锐
38.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甲
钢丝
10cm
0.2mm2
紧
乙
钢丝
10cm
0.1mm2
紧
丙
钢丝
5cm
0.1mm2
紧
丁
钢丝
5cm
0.1mm2
松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有关。(2)、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钢丝。(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9.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和将两张课桌隔开,一位同学分别在一张桌子同一位置敲一下,另一位同学在两种情况下贴着另一张桌面听到声音的时间不同。
(1)、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
(2)、甲实验证明了
(3)、丙实验说明了
40. 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传播到人的耳朵的。(2)、当人的头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看不见表,这说明 , 同时也听不见表声;如果此时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入射角/反射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能/不能)像光一样反射。(3)、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强/弱)于玻璃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