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2021届高三语文模拟(一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5-08 类型:高考模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城市建设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进程。而关于城市建设,传入我国的主要有两种理论。第一种理论表现为“明天的城市”模式,即按照理想兴建一个完美的城市,实现一夜之间的突变。这种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中国的城市建设。第二种理论表现为“拼贴城市”模式,即不是完全去掉旧的元素,是在此基础上把好的、新的元素拼贴进去,使这个城市既有新的元素,也有旧的元素。这是一种温和的建设方式,对当下中国的城市建设有重大启示。

    这两种城市建设模式蕴含的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明天的城市”模式的思维方式是,生活是根据理性人为构建出来的。“拼贴城市”式的思维方式是,生活不是靠一夜之间的创造突破形成的,而是历史文化自然演变而成的。因而,在前一种理论框架下,城市的历史只能是负担,是应该抛弃的;在后一种理论框架下,历史却是宝贵的财产,是应该尊重和珍惜的。实践证明,一个城市要有独特的魅力,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历史。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上对现代化的理解是片面的,所想象的现代化城市都是以西方为蓝本,唯“洋”是从,一度把钢筋、水泥、玻璃视为现代化的代名词,而对城市的历史视而不见,甚至完全视为包袱。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体现了城市建设模式的激进。

    事实上,中国的城市建设向来是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智慧的。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正如在《清明上河图》、平遥古城所看到的,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丝毫不比西方逊色。甚至,它还是多元的,至少可以分为三种城市群落。第一种,“宇宙之城”,天人合一的行政都会,以元大都奠定基础的古代北京为代表。城市方正规则,左右对称,秩序井然。这代表着当时中国人对当时城市的一种理解,他们认为城市的秩序是对宇宙秩序的复制,人间的秩序要对应宇宙的秩序。这种城市建设就寄托了这样一种追求。第二种,“生态之城”道法自然的山水小城,以湖南凤凰为代表。整个城市依山傍水,依照山水的自然曲线布局,充满湖诗意。这种城市建设体现了中国人对城市的另一种理解,认为人应道法自然,城市要按照自然的规律来设计,山水自然,城市与人完美融合在一起。第三种,“人文之城”,儒商精神凝聚的江南市镇,以杭州、苏州、扬州为代表。明清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江南城镇的发展。这些城镇是儒商聚居的地方,形成了人文氛围浓厚的江南城镇群。这三种城市建设都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特色。

    一个城市要有独特的个性,最重要的不是空间上的拓展,而是历史文化上的继承与发展,这需要我们的城市建设回顾历史并深入地反思与总结。城市发展要搞好建设,主要考虑两个方面:城市地标是什么?城市文化母体是什么?如果一个城市地标模糊、母体过度损坏,那么这个城市就丧失了个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回答,什么是好的城市。

    (摘编自许纪霖《优美是否离我们远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天的城市”模式是按照理想兴建完美城市,“拼贴城市”模式是对新旧元素合理地取舍。 B、两种不同的城市建设模式蕴含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对城市建设模式有很大影响。 C、一个具有独特个性与魅力的城市,不是将城市历史视为负担,而是珍视并传承自己的历史文化。 D、中国古代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注重人文精神,体现了城市建设多元特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对两种城市建设理论及模式进行阐释,指出新中国城市建设深受第一种理论影响。 B、第二段通过两种城市建设模式思维方式的比较,揭示了我国在城市建设中曾经出现的问题。 C、第三段通过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与西方的对比,论证中国城市发展历史中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 D、文章在结尾处提出了好的城市建设应该怎么做,强调城市地标和母体不可模糊与过度受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中国初期工业化进程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可见“明天的城市”模式是错误的。 B、“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体现了环境与人的融合,体现了道家的思想及其建设生态城市的主张。 C、好的城市建设,城市空间的拓展不是最主要的,对城市原有特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才最重要。 D、“拼贴城市”是一种温和的建设方式,有助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对当下中国的城市建设有重大启示。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已有8亿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超过欧洲44国家的人口总和。从2013年到2019年,我国每年减贫规模都在1000万人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9000多万,脱贫攻坚完成后将有1亿左右人口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可以说,这种大体量的脱贫规模,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25.5万个驻村工作队、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战斗在扶贫一线,带领群众攻破一个个贫困堡垒,筑起一道道防返贫堤坝,书写了新时代最动人的脱贫故事。

    (摘编自《唯愿苍生俱饱暖》,《光明日报》2020年8月13日)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不久前,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预测,在全球范围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2020年饥饿贫困人数新增约8300万,甚至可能新增1.32亿。

    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尽管我国粮食安全的“饭碗”已端稳,也有自信、有能力面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然而,我国的粮食生产仍面临需求增长、资源约束、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隐忧仍在,必须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未雨绸缪。

    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须形成有效的机制。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同时,还应在教育和宣传上,进一步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摘编自常莹《对粮食还是要保持敬畏之心》,《光明日报》2020年8月14日)

    材料三:

    在央视批评所谓大胃王吃播秀浪费严重,有的甚至吃了再把食物吐掉后,各平台迅速响应。8月12日,斗鱼回应:将积极响应中央相关号召,加强对之后的美食类直播内容审核,杜绝餐饮浪费行为,共创风清气朗的直播氛围。抖音、快手也回应:吃播内容有浪费粮食,或是以假吃、催吐等方式博眼球的行为,将予以删除作品、关停直播、封禁账号等处罚。

    (摘编自澎湃网《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推动“吃播”优胜劣汰》)

    材料四:

    越来越多的报告证实饮食和碳排放的关系密不可分。总部位于挪威奥斯陆的非营利性组织EAT最近发布的报告称,不健康的饮食模式不仅增加了人类的疾病负担,与此相关的生产活动也正在挑战地球的承载极限,比如造成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前所长樊胜根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一次营养转型,从营养不足、饥饿到现在的超重、肥胖,各种慢性基础疾病,像心脏病、糖尿病、癌症……它们大多都跟饮食有关系;我们吃的与我们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吃越多的肉就需要越多土地来生产粮食来喂养动物,而这里头,就有一定的比例,是以砍伐热带雨林和森林为代价的,所以说,饮食上,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健康饮食对减排、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也同样重要,通过饮食转型可以获得健康和营养,也可以保护环境、延缓气候变化,这两个方向是一致的。

    (摘编自良食《疫情之后……》,瞭望智库2020年8月18日)

    (1)、下列对饥饿、贫困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脱贫的人口数量超过了欧洲44个国家的总人口,占同时期全球减贫人口的七成多,为世界脱贫减贫事业作出了贡献。 B、从2013年到2019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9000多万,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这种脱贫规模,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 C、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决策指导下,各地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深入扶贫一线,谱写了新时代脱贫事业的动人乐章。 D、联合国新近发布的报告认为,2020年全球新增饥饿贫困人口数量可能破亿,而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是重要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到世界相当大数量人的粮食安全,这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我国在粮食安全问题上隐忧仍在,必须未雨绸缪。 B、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数量惊人,我国虽有能力面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但我国粮食生产仍面临着诸如需求增长、资源约束等问题。 C、网络平台的美食直播严重误导观众,在社会舆论对吃播严重浪费行为进行批评后,各平台迅速出台了对吃播问题节目的处罚措施。 D、相关组织的报告和权威专家都认为不健康的饮食模式既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又造成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3)、当前我国提出的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有着重大意义,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隐士与魔鬼

    [埃及]陶菲克·哈基姆

    一群拜物教徒把一棵树当作神灵来崇拜。信奉神灵的一位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发雷霆,他拿起一把斧头,要去把这棵树砍掉。当他刚一走近这棵树,突然一个魔鬼出现在他面前,挡住了他的去路,对他喝道:“喂,站住!你为什么要砍材树?”

    “因为它蛊惑人心。”

    “这碍你什么事?让他们去上当受骗好了。”

    “这怎么成呢?我有责任引导他们。”

    “你应该让人们拥有充分的自由,他们爱怎么办就怎么办。”

    “他们现在并不自由,因为他们正听着妖魔的咒语。”

    “那么你要他们听你的声音?”

    “我要他们听神灵的声音。”

    “我绝不让你砍这棵树!”

    “我非要砍这树!”

    于是,魔鬼卡住隐士的脖子,隐士揪住魔鬼的角,好一场惊天动地的搏斗。最后,这场恶战以隐士得胜告终。魔鬼被打翻在地,隐士骑在他身上说:“你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吃了败仗的魔鬼气喘吁吁地回答:“我没有想到你这么有劲。放开我吧,你愿意怎么干就怎么干去吧!”隐士放了魔鬼,可是这一场恶战已经使他精疲力竭,无力砍树,所以他就返回自己隐居的茅庵,休息了一夜。

    第二天,他又带上斧头去砍树。突然魔鬼又出现在他身后,喊道:“今天你又来砍树了吗?”

    “我早就对你说了,一定要把这棵树砍掉。”

    “你以为今天还能打过我吗?”

    “我将奉陪,直到你知道我的厉害。”

    “那好,把你的本事使出来吧。”

    魔鬼扼住隐士的脖子,隐士抓住魔鬼的角,又一场恶战开始了。最后,魔鬼倒在隐士脚下,隐士压在他身上说:“现在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是的,你有惊人的力量。放开我吧,你愿怎么干就怎么干去吧。”魔鬼有气无力地回答。

    于是,隐士又放了他,回到茅庵。他实在疲惫不堪,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夜。当东方破晓的时候,隐士又拿起斧头要去砍树。这一次,魔鬼还是出来阻止:“喂,你还没有回心转意吗?”

    “是的,我一定要创除这个祸根。”

    “你以为我会放手让你这么干吗?”

    “假如你还想较量一下,那么我就再次打败你。”

    这时魔鬼心中暗自思量:和这个人搏斗看来是没有获胜希望的。看来战胜这个人的唯一办法就是“计谋”。

    于是,他马上面带一副笑容,假惺惺推心置腹地对隐士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反对你砍树吗?我这是为你着想,为你好啊!假如你砍倒了这棵树,那么,那些崇拜你的人就会怨恨你,反对你,你何苦给自己找麻烦呢?别再砍树了吧,我每天给你变两个第纳尔金币,用它开销,你足可以安逸舒服地生活了。”

    “两个第纳尔?”

    “是的,每天两个。你会在枕头底下拿到。”

    隐士低头想了一会儿,然后抬头对魔鬼说:“谁能担保呢?”

    “我可以起誓。你会发现我是信守诺言的。”

    “好吧,我将考验考验你。”

    “是的,你等着瞧吧。”

    “一言为定。”

    魔鬼把一只手放在隐士的手上,两人击掌达成协议,然后隐士回家去了。

    以后,每天早上,当隐士醒来伸手到枕头底下一摸,总能摸到两个第纳尔,这样持续了整整一个月。一天早上,当他伸手到枕头底下去摸时,却什么也没有,因为魔鬼不再发给他金币了。隐士勃然大怒,一跃而起,抓起一把斧头又要去砍树。然而魔鬼在半道上拦住了他,对他喊道:“站住,你到哪儿去?”

    “去砍树。”

    魔鬼讥讽地哈哈大笑:“砍树?是因为我切断了你的财源?”

    “不,是为了除掉这个孽障,点燃指路的明灯。”

    “你?”

    “你是在挖苦我?你这个讨厌鬼!”

    “请原谅,你的模样太可笑了。”

    “这是你说的?你这个狡猾的骗子。”

    隐士扑向魔鬼,握住他的角,搏斗又开始了。不过这一次打了没多久,战斗却以隐士败在魔鬼的手下而告终。魔鬼取得了胜利,骑在隐士身上,讥讽地对他说:“喂,你的力量到哪儿去啦?”

    战败的隐士气急败坏地吐出一句话:“告诉我,你是怎么战胜我的,魔鬼?”

    魔鬼笑答道:“这,你比我还明白。”

    (选自《中外百年微型小说经典大系·哲理篇》,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隐士得知拜物教徒崇拜一棵树,内心极为不满,为这棵树蛊惑人心,有悖神灵的旨意,一定要将它砍掉,但由于魔鬼的阻挠,而没有成功。 B、隐士与魔鬼的力量本身相差无几,其间的几次搏斗各有胜负,表明恶势力往往会通过包装以新的形式出现,从而瓦解新生力量的基础。 C、小说曲折生动,引人入胜。为了不让隐士过早失败,作者故意“延迟”小说的进展,在一次又一次的搏斗中,实现小说结构的张力。 D、隐士要砍树,魔鬼阻止砍树,最后魔鬼战胜了隐士,故事简单,但主旨深刻,告诉人们有时行为貌似伟大,其实有见不得人的目的。
    (2)、请围绕主人公隐士,梳理小说的情节。
    (3)、隐士在与魔鬼的搏斗中,最终失败了。你如何看待隐士的失败?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文都,洵阳公孝矩之兄子也。父孝则,周小冢宰、江陵总管。文都性鲠直,明辩有器干。仕周为右侍上士。开皇初,授内史舍人,历库部、考功二曹郎,俱有能名。擢为尚书左丞,转太府少卿。炀帝嗣位,转司农少卿、司隶大夫,寻拜御史大夫,坐事免。未几,授太府卿,帝渐任之,甚有当时之誉。大业十三年,帝幸江都宫,诏文都与段达、皇甫无逸、韦津等同为东都留守。及帝 , 文都与达、津等共推越王侗为帝。侗署文都为内史令、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左骁卫大将军、摄右翊卫将军、鲁国公。既而宇文化及立秦王浩为帝,拥兵至彭城,所在响震。文都讽侗遣使通于李密。密于是请降,因授官爵,礼其使甚厚。王充不悦,因与文都有隙。文都知之,阴有诛充之计。侗复以文都领御史大夫,充固执而止。卢楚说文都曰:“王充外军一将耳,本非留守之徒,何得预吾事!且洛口之败,罪不容诛,今者敢怀跋扈,宰制时政,此而不除,方为国患。”文都然之,遂怀奏入殿。事临发,有人以告充。充时在朝堂惧而驰还含嘉城谋作乱文都频遣呼之充称疾不赴至夜作乱攻东太阳门而入拜于紫微观下遣人谓之曰:“何为者?”充曰:“元文都、卢楚谋相杀害,请斩文都,归罪司寇。”侗见兵势渐盛,度终不免,谓文都曰:“公自见王将军也。”文都迁延而泣,侗遣其署将军黄桃树执文都以出。文都顾谓侗曰:“臣今朝亡,陛下亦当夕及。”侗恸哭而遣之,左右莫不悯默。出至兴教门,充令左右乱斩之,诸子并见害。

    (摘编自《隋书》列传三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充时在朝堂惧而驰/还含嘉城/谋作乱/文都频遣呼之/充称疾不赴/至夜作乱/攻东太阳门而入/拜于紫微观下/ B、充时在朝堂/惧而驰还含嘉城/谋作乱/文都频遣呼之/充称疾不赴/至夜作/乱攻东太阳门而入/拜于紫微观下/ C、充时在朝堂惧而驰/还含嘉城/谋作乱/文都频遣呼之/充称疾不赴/至夜作/乱攻东太阳门而入/拜于紫微观下/ D、充时在朝堂/惧而驰还含嘉城/谋作乱/文都频遣呼之/充称疾不赴/至夜作乱/攻东太阳门而入/拜于紫微观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皇,隋文帝杨坚的年号。年号是封建时代皇帝发起的,用以纪年的名号。 B、崩,旧指帝王死亡。按《礼记》说法,诸侯死曰薨,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C、司寇,古代中央官吏名,掌管刑狱和纠察,世用大司寇作为刑部尚书的别称。 D、陛下,原指站在朝廷大殿台阶下的侍者,指与帝王当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文都颇有声誉,曾受皇帝信任。他因能干被提拔为尚书左丞等职务,隋炀帝临幸江都宫时,他被编列在东都留守的行列中。 B、元文都富有主见,敢于建言献策。当宇文化及拥立秦王杨浩为帝,并领兵到彭城时,元文都劝杨侗送厚礼、授高官来结交李密。 C、元文都不容异己,陷入斗争漩涡。王充因为李密得到厚待而与元文都有隔阂,元文都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暗中滋生了诛杀王充的念头。 D、元文都得罪政敌,惨遭对方杀害。王充依仗兵势,求杨侗斩杀元文都。元文都被杨侗所派将军抓获送予王充,惨遭杀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充外军一将耳,本非留守之徒,何得预吾事!

    ②出至兴教门,充令左右乱斩之,诸子并见害。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

    杜甫

    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

    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回想去年重阳情状,叙写今日重阳境况,言语之中包含了万千感慨。 B、第三句用拟人手法,“不相放”有不饶人之意,加一“苦遭”意味更深。 C、第四句“黄花”点题,并与上句中“白发”形成对比,故曰“羞见”。 D、尾联追忆十年前唐明皇与杨贵妃之事,抒发昔盛今衰之感,不禁为之断肠。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雕刻为喻,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时说“”,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坚持雕刻永不舍弃,结果会“”。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两句,表达了作者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句子是“”;描写沙漠冰封景象的句子是“”。

七、选择题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书法和诗歌最为          , 历时悠久。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正如工艺、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的集中点。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          , 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的是草书,特别是狂草。(   )。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          的新姿态展现出来。走向盛唐就不同了。以张旭、怀素代表着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因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把悲欢情感极为          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源远流长    若合符契    欣欣向荣    痛快淋漓 B、根深叶茂    若合符契    生机盎然    大快人心 C、源远流长    形影不离    欣欣向荣    大快人心 D、根深叶茂    形影不离    生机盎然    痛快淋漓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唐代的书法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发展,与唐诗一样。 B、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C、唐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唐代书法也是如此。 D、与唐代书法一样,唐诗的发展也经历的一个过程。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张旭、怀素代表着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因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 B、张旭、怀素代表着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虽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 C、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因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 D、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虽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

八、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在逐步普及中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冰雪运动进校园提供了机遇。但目前, , 有媒体报道,提起冰雪课,学生们都欢天喜地,。基层学校开展冰雪运动并非易事,场地器材短缺、师资薄弱、安全顾虑难消除。其实遭遇“冰期”从侧面反映了冰雪运动进校园绝非一蹴而就, , 从目标到内容,从途径到方式,从资源到应用,从体制到机制,各个环节在推进中都会面临不同挑战。

  • 9.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本报北京1月26日电(记者常钦)26日,水利部举行会商认为,2020年10月以来,我国江南、华南大部、西南南部等地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四至七成,浙江、广东等省份旱情持续,广西、湖南、云南等省份旱情露头。据统计,截至1月26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713万亩,全国旱情较常年同期明显偏轻,但是局部地区旱情较重。会商后,水利部派出3个工作组赴旱情较重的浙江、广西、云南协助指导抗旱工作。水利部已督促指导受旱地区制定应急供水保障方案,商财政部安排中央水利救灾资金3100万元,支持旱情严重地区做好抗旱工作。

九、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本国国情,能否获得人民拥护和支持,能否带来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生改善,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自古就存在,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多样性是客观现实,将长期存在。差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傲慢、偏见、仇视,可怕的是想把人类文明分为三六九等,可怕的是把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强加给他人。各国应该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基础上实现和平共处,促进各国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注入动力。

    (摘编自习近平《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学校将举行以“我们都是世界的一份子”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