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4-3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请选出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
    A、蓄(zhù)      祷(qǐ)      秀(qí)       藏污纳(gòu) B、(shù)      守(kè)      合(qì)       销声迹(nì) C、(jū)       白(shà)      黑(yǒu)     忧心忡(chōng) D、琐(wěi)      烦(zào)     刻(qǐn)      自吹白(léi)
  • 2. 请选出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小伙子酷爱摄影,总利用周末时间约上几位好朋友到小梅沙、玫瑰海岸等地方去浮光掠影 B、全世界所有国家要联合起来,共抗锐不可当的新冠病毒,让世界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C、她非常出色,能歌善舞,品学兼优,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令周围的同学自惭形秽 D、“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很多城市开展,不少大楼景观灯同时戛然而止 , 以此表达呵护地球家园的决心。
  • 3. 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我国积极稳妥做好复工复产工作,不仅对于有序恢复中国社会经济秩序意义重大,对于打好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也极为关键。 B、随着5G网络的铺设和室内基站的建立,除了能够让我们享受到最直观的全新下载体验之外,还会在人工智能上有很大的进展。 C、我来到乡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哼着乡居小调,欣赏着原野上开阔的风景和清新的空气。 D、为了“停课不停学”,2月17日,深圳约674所左右的义务教育学校同步开启“空中课堂”,正式开始线上教学。
  • 4.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恰当的一项(   )

    ①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

    ②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

    ③卡莱尔也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④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如何。

    ⑤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

    ⑥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

    A、④①②③⑤⑥ B、①⑤②④③⑥ C、①⑥⑤②③④ D、④①⑤②③⑥
  • 5.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当含有疑问词的语段充当某种句子成分,而句子并不表示疑问语气时,句末不用问号。如:“我很想知道他今天为什么没来上课。” B、“多措并举”“抗疫英雄”“春暖花开”“网络课堂”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C、《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D、“大气之人如同大树,稳如泰山,风雨从容。”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情景默写

  • 6. 古诗文默写。
    (1)、四面歌残终破楚,。(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2)、 ,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3)、挥手自兹去,。(李白《送友人》)
    (4)、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
    (5)、 ,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6)、寂寂江山摇落处,。(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7)、 ,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9)、意象是构成诗的意境和感情的重要元素。“红旗”作为诗中的意象,它是“心”“物”交融、“情”“景”合一的产物,极具感染力。《雁门太守行》中“ , 霜重鼓寒声不起”两句以红旗色彩点染,使声、色互为映衬,使悲剧性的氛围更加强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纷纷暮雪下辕门,。”两句用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来象征在风雪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将士形象。

三、对比阅读

  • 7.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甲,锐兵刃,毅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辣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那!”称善者久之。

        (选自课文《周亚夫军细》)

        (乙)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 , 为士卒费。日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便宜:根据情情况,不拘陈规,自行决断处理。②幕府:指地方府署。③为约:申明约束、发出号令。④保:同“堡”,营堡。⑤让:责备。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军士吏

    介胃之士不拜

    ③日牛飨士

    ④出战不利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②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3)、结合(甲)(乙)两篇选文的内容,比较周亚夫和李牧对待君王态度的相同点和治军方面的不同点。

四、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口罩里的防疫史

    (王君平)

        ①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口罩成了紧俏品。前段时间,中国石化官方微博这样发声,寻求下游口罩生产合作信息。

        ②熔喷布是口罩的“心脏层”。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研究员张流波介绍,薄薄的医用外科口罩一般分三层,外层阻水,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近口鼻的内层吸湿;中层过滤。

        ③古代口罩跟卫生关系不大,现代口罩起源于细菌发现。此前,外科医生穿手术衣,戴手术帽和橡胶手套,消毒手术器械,但还没有使用口罩进行防护。1895年,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建议医生和护士在手术时,戴上一种用纱布制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以减少病人伤口感染几率。此举果然有效。这也就成为了近代医学史上第一款医用口罩。

        ④口罩从医院走入寻常百姓家,则是伴随史上“西班牙流感”而来。1918年3月至1919年底,全世界5亿人感染了“西班牙流感”。疫病蔓延期间,人们被强制性要求戴口罩,特别是红十字会和医护人员。

        ⑤在中国,口罩防疫始于哈尔滨鼠疫。1910年,时任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医生发明了“伍式口罩”。这种口罩将外科纱布剪成3尺长,每条折成双层,中间放置一块棉花,再将纱布的每端剪成两条,使之成为两层状的纱布绷带。用时以中间有棉花处掩遮口鼻,两端的上、下尾分别缚结于脑后。这种口罩简单易戴,价格低廉,成为当时东北人民抵御疫情的必备法宝。“伍式口罩”物美价廉,在鼠疫中挽救了数以万计百姓的生命。

        ⑥2003年发生的非典疫情,口罩的使用和普及达到新高潮。各大药店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争相抢购口罩。

        ⑦随着雾霾问题受到重视,PM2.5口罩成为热门商品,口罩滤片中间加入了活性炭,深度净化粉尘,进一步提高口罩的安全性。

        ⑧口罩过滤材料的变迁,俨然就是一部口罩的发展史。最早的口罩是面纱,古宫廷里用来遮盖口鼻防止粉尘。纱布口罩的出现,能防大颗粒物,还能保暖。医用口罩对于细菌、病毒的过滤能力更强。

        ⑨口罩样式在不断进化,过滤材料却一直是纱布。直到上世纪60年代,无纺布的诞生为口罩带来了“史诗级”的变革。科技的发展以及各类工种健康条例和标准相继出台,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口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口罩也因其制作标准和功能用途逐步细分为:普通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

        ⑩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医用口罩主要分为3种:防护级别最高的“医用防护口罩”(KN95),可过滤空气中的微粒,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的污染物,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可达到95%以上。手术室等有创操作环境常用的“医用外科口罩”,是手术室等有体液、血液飞溅风险环境常用的医用口罩,可阻隔血液、体液穿过口罩污染佩戴者,同时对细菌的过滤效率有70%以上。普通级别“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不要求对血液具有阻隔作用,也没有密合性要求,因此仅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佩戴使用。张流波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如果是去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就可以了,但如果接触病人,则要佩戴KN95口罩。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3月28日05版)

    (1)、阅读全文,请仿照示例并按时间顺序概括口罩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①最早的口罩是面纱,古宫廷里用来遮盖口鼻防止粉尘。

    ②19世纪末,

    ⑤随着雾霾问题受到重视,PM2.5口罩成为热门商品。

    (2)、选文第⑤段画线句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⑩段第一句加点词“目前”有何作用?
    (4)、新冠肺炎疫情下,富有爱心的人士要给武汉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捐赠口罩,结合选文知识,你会建议其购买哪种口罩?为什么?
  • 9.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神奇的照亮

    (张丰)

        ①我有位在北京工作的朋友,小时候在山西农村生活。她读小学时,有一年从县城来了一位漂亮的女老师。她是课代表,要把同学们的作业收齐,送到老师办公室。她进去的时候傻眼了:美丽的老师,正在和一个小伙子手拉着手转圈跳舞。

        ②一个小女孩,被眼前的一幕照亮了。在她看来,这个外来的老师,拥有和其他老师不同的气质——谈吐、步态,哪怕是爱情,都代表着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后来,这位朋友从山西考到了北京大学。

        ③我也有相似的经历。读初中的时候,学校来了两位年轻的男教师,他们是从一个师范学校过来实习的。很多时候,他们会直接讲普通话。在我们学校,此前根本没有讲普通话的老师,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

        ④现在想来,他们不过是中师毕业的小伙子,十七八岁而已,来到我们这个镇上,也很忐忑吧。他们穿着运动服——很有可能是没有别的衣服可穿,但是在我们看来那是时尚的象征。我们从没穿过校服,更谈不上运动服,脚上穿的是母亲做的布鞋。

        ⑤作为教师子弟,老师对我来说早就没什么神秘感了。我从小就认识很多老师,在他们的爱、调侃和哄笑中慢慢长大。我知道教师很伟大,拥有自己的节日,但是也知道他们都是普通人,比如我父亲是一位老师,但他做的饭菜,就常常难以下咽;他也会找个借口,把洗碗这样的家务分配给我们。同学们对老师都是仰望,我却从来没有这样的尊崇,对他们的生活,也不感到神秘——那就是我每天都能看到的生活啊。

        ⑥但是这两个穿运动服、讲普通话的小伙子却重新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陌生的感觉。教师应该是有追求的(穿运动服而不是我们的居家服装),应该是讲普通话的,那意味着和一个更高级的标准、一个更大的世界联系起来。那时我还没法看电视,但是已经通过收音机知道普通话是怎么一回事,有了对“国家”和“乡土”的模糊理解。

        ⑦这样的老师,未必真的传授过你知识,却为你召唤出一个新世界。那两个实习教师,其实并没有给我上过课。但是,他们的存在本身,就足以召唤出一个广阔的世界,就像拽着你的头发,把你拔离地球,让你脱离引力的掌控,找寻到飞翔的感觉。你的内心会有一种真正的觉醒,你开始重新打量现实生活。你对现实产生一种疏离感,开始想要离开,去看更大的世界。

        ⑧大概从那时开始、我就知道自己一定会到远方去求学。经常和两位实习老师一起打篮球的弟弟应该有相同的想法。那年寒假,有邻居开玩笑说要给弟弟介绍一个对象,才14岁的弟弟恼怒起来,说:“我才不会在老家找对象。”父亲的眼睛亮了,他一定发现自己的两个儿子变了

        ⑨这可能关乎教育的一个本质问题:什么才是真正好的教育?一个孩子,日复一日地背着书包上学,做各种作业,应付考试,他一定需要一个特别的日子,需要一个决定性时刻来照亮自己。有时候人们会说,真正好的教育,是让人能够“发现自己,完善自己”,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这样的契机。

        ⑩父亲可能不是特别好的老师,虽然他教过的学生也有考上北大、清华的。他只会说“学习要靠自己”,但是,我隐约感知到,父亲懂得教育的根本。我读初二的时候,父亲正好教这一年级的数学。我的数学很差,他有足够的理由把我调到他所教的班级。但是,父亲没这么做,他甚至没有给我讲过一道数学题。

        ⑪他一定知道,亲自教儿子是错误的选择,教育需要的是不断“陌生化”,需要接受新的场景和可能性,回想起来,自己经历了那么多老师,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其实都和“教学”无关,而是一些神奇的暗示或者力量。

        ⑫读高三的时候,我遇到一个很厉害的语文老师。他总是懒懒的样子,对讲解语文题很不屑,有时候还会说“这个没什么意思”之类的泄气话。但是,他的傲气和身上干净的白衬衫,却很神奇地鼓舞了我。在我看来,那就是才华的象征,也是一个读书人该有的样子。于是,我发奋学习语文,差点把《古文观止》全部背诵下来。那位老师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他通过这种方式“照亮”了我。

    (选自《读者》2020.2)

    (1)、标题“神奇的照亮”有何深刻含义?
    (2)、有人说,本文第①②段写朋友的故事可以删去,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3)、请赏析第⑧段的画线句。
    (4)、阅读第⑥段画波浪线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当时“我”对“国家”和“乡土”有怎样的模糊理解。
    (5)、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也发生过很多“照亮”的故事,谁“照亮”了你?你又“照亮”了谁?请联系生活实际,选一件与此有关的事简洁流畅地写下来(60字左右)。

五、名著阅读

  • 10. 阅读以下一段话,回答问题。

        离开桑菲尔德我很伤心,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是因为我在这里过着充实而愉快的生活——至少有一段时间。我没有遭人践踏,也没有弄得古板僵化,没有混迹于志向低下的人之中,也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健康、高尚的心灵交往的一切机会之外。我已面对面同我所敬重的人、同我所喜欢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博大的心灵交谈过。

    (1)、这段话出自英国女作家写的《简•爱》。简•爱提到在桑菲尔德与之交谈过的具有“独特、活跃、博大的心灵”的人是(人名)。
    (2)、读完《简•爱》,你认为简•爱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作文

  • 11. 作文。

        初见,总让人难忘。走进自然,与一朵花一棵树一只小动物的初见,让你惊喜;漫步校园,与一位老师一位同学一份感动的初见,让你温暖;翻开书本,与一首诗一段故事一种启示的初见,让你升华……

    请以“那次初见,让我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如下:认真审题,把题目补充完整;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多于900字;文章不得出现影响评卷的人名、地名、校名等,如不可避免,请用××代替;不得抄袭或套作。要求:书写工整、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