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4-3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 , 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这位先生对《论语》的解说,有很鲜明的时代性,几乎每一页都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④这次新产品的全国市场布局十分重要,我们既要抓住机,也要瞻前顾后 , 制订出周密的营销计划。

    ⑤我们初学为文,一看题目便接着搔首踟蹰,不知如何落笔,即便披肝沥胆 , 敷衍成篇,自己也觉得索然寡味。

    ⑥晚清以降,国势如丸走阪 , 一泻千里,中国陷入存亡绝续的险境。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B、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⑥⑤④②① C、⑤⑥③①④② D、⑤⑥③④②①
  • 4.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
    A、昨日去朋友家做客,不巧朋友外出。听说我们去拜访,执意赶回家招待。今日又见,依然道歉:“昨日匆忙,招待不周,还望海涵。” B、再见崔老师,他已是名闻天下的大画家。我激动地说:“老师,您二十年前的作品,还惠存在我家,我时常拿出来欣赏一下。” C、王岩立志成为一名作家,时常请朋友阅读他的文章,还总是谦虚地说:“由于本人水平较低,作品中肯定有不少缺点,请您斧正。” D、小店开业,没想到多少年未见的老同学竟然从香港回来参加庆典,我赶忙迎出门,拉着他说:“大驾光临,蓬荜生辉,真是不胜感激。”
  • 5. 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②吾老,以及人之老

    ③五亩之宅,之以桑                        ④良庖更刀

    缒而出                                    ⑥五十者可以帛矣

    ⑦范增数项王                                ⑧项伯杀人,臣

    ⑨常以身蔽沛公

    A、①⑧/②/③⑥⑦/④⑤⑨ B、①③⑦/②/④⑤⑥/⑧⑨ C、①③⑥⑦/②⑨/④⑤/⑧ D、①③⑥⑦/②/④⑤⑨/⑧
  • 6. 下列各组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安在                                    ②臣未之闻也

    ③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⑤可使有勇                                    ⑥舆薪之不见

    ⑦臣之所好者道也                            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⑨大王来何操

    A、①②⑥⑨/③④/⑤/⑦/⑧ B、①⑤⑨/②⑧/③④/⑥/⑦ C、①⑥⑨/②⑦/③④/⑤/⑧ D、①⑨/②⑥/③④/⑤/⑦/⑧
  • 7. 下列对各句中加点字“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加以师旅                                ②臣壮也,尤不如人

    ③王见之,曰:“牛何?”                    ④技经肯綮未尝

    ⑤始臣解牛之时                            ⑥夫晋,何厌

    ⑦古人所以大过人者                        ⑧八口家可以无饥矣

    ⑨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A、①③/②⑤⑧/④⑥⑦/⑨ B、①/②⑤⑨/③/④⑥/⑦⑧ C、①/②⑤⑦⑨/③④⑥/⑧ D、①④/②⑤⑦⑨/③/⑥/⑧
  • 8.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B、爵位、爵号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C、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后亦泛称学校。孝,善事父母为“孝”,关爱弟弟为“悌”。 D、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二、古代诗歌阅读

  •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夏日题老将林亭

    张蠙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几人图在凌烟阁 , 曾不交锋向塞沙?

    (注)①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绘其画像于凌烟阁上。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写老将身经百战,功勋卓著,而年老后却门庭冷落,像“仙家”一样安静。 B、“墙头雨细垂纤草”中的“垂”和“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垂”,都是“垂落”的意思。 C、“井放辘轳闲浸酒”意思是老将用井水使酒清凉爽口,表现出老将生活的清贫。 D、“笼开鹦鹉报煎茶”是说打开笼子,让鹦鹉在有客到来时报告主人煎茶待客。
  • 10.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泰山

    张养浩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注)洪崖;古仙人名,传说尧帝时已三千岁。笙鹤;仙乐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到了登山过程,作者伴着和风,轻云登到岱顶,站在泰山极顶纵览壮丽的景观,“此观”就是颔联中描写到的泰山景色。 B、李贺曾在(梦天》中写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作者化用此诗句,用“万古齐州烟九点”一句描绘出泰山烟云缭绕中群峰耸峙的景象。 C、作者观赏到太阳从云海中涌出的壮观美景。“五更沧海日三竿”一句写泰山日出,“沧海”指云海,刚刚五更,云海之上日已三竿。 D、尾联写作者笑拍洪崖仙人咏唱登临泰山的诗作,满天的仙乐飘然而下,与泰山共鸣。作者运用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
    (2)、作者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感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奖杯

    侯拥华

    卡尔是个黑人孩子,13岁那年,母亲带着他搬离了贫民窟。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母亲把卡尔叫上一辆租来的汽车,经过长途跋涉,他们来到西雅图一个繁华的小镇。在小镇最好的一所私立中学附近,母亲让车停了下来。他们租住了一间廉价的地下室。之后,母亲倾其所有,让卡尔到这所私立中学上学,而她则为了给儿子凑够学费和生活费,开始四处奔波找活干。

    母亲的想法很简单,给儿子最好的教育,让他有朝一日出人头地,有一个和自己不同的崭新的人生。在新的环境里,让卡尔慢慢忘记父母离异给他带来的伤痛,她相信,在远离那个贫穷、充满暴力的贫民窟后,他会逐渐改掉原来沾染的恶习,并向她想要的方向发展。

    然而,母亲万万没有想到,新的问题很快冒了出来。因为贫穷,因为他是黑人,因为他蹩脚的口语和糟糕的成绩,他在学校处处受到其他孩子的歧视。卡尔的坏习惯不仅没有改掉,反而变本加厉,他更加厌恶学校,几乎天天要和那些歧视捉弄他的白人孩子打架,还学会了逃课、吸烟和偷盗。

    当英格丽老师把这一切告诉她的时候,她快要气炸了。老师走后,她哭泣着指着儿子破口大骂:你怎么和你父亲一类货色,这样下去,你会和你的父亲一样,成为一个不学无术的社会败类。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一句话,激怒了卡尔,卡尔摔门而去。

    经过一整天的找寻,母亲才在一个废弃的旧厂房中找到了卡尔。伤心的母亲再也不敢那样骂他了,她伸手拉他回去,可卡尔挣扎着大声说不。无论母亲怎么劝说,卡尔就是不走,软弱善良的她最后只好跪下央求他。

    母亲的这一举动不仅没有挽救卡尔,反而让他更加肆无忌惮。卡尔打架更加频繁,还经常逃课与社会上的坏孩子混在一起。校长多次督促母亲将孩子领回去,再找一个学校就读,她总是说再给孩子一个机会吧。可卡尔并没有珍惜这一次次母亲哭着求来的机会。

    在母亲束手无策,所有人都认为卡尔无可救药时,事情出现了转机。

    一天清晨,英格丽老师当着所有孩子的面说,如果谁能一天只打一次架,老师将给他颁发一座奖杯。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认为这是个可笑的奖励,甚至带点羞辱色彩。可卡尔并没有笑,他愣了一下。似乎在认真思考着什么。

    那天,卡尔第一次学着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学习,尽量约束自己不和别的孩子说话——他生怕在说话中再争执厮打起来。其实,其中确有几次,几个白人孩子挑衅,他都想发怒,只有一次他没有控制住自己。那一整天,破天荒,他只打了一次架。放学的时候,英格丽老师第一次用和蔼的口气对他说:祝贺你,卡尔!今天,这个奖杯属于你。祝你好运!卡尔听后,有点脸红,可还是开心地笑了。那天,他高兴地把奖杯拿在手里,向同伴们炫耀,向母亲炫耀。

    第二天,英格丽老师在课堂上公开表扬了卡尔,这让卡尔感到有种头晕目眩难以言说的幸福。在放学的时候,英格丽老师把卡尔独自留在教室里。她和卡尔在商讨一件事情,一个秘密奇特的约定:如果卡尔一天不打架,她就给他颁发一个奖杯,直到他毕业。卡尔在心中盘算着,这次英格丽老师一定亏大了。

    如卡尔所想的那样,他几乎每天都能带回家一个奖杯,而每次拿走的时候,英格丽老师都会表现出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从此,卡尔不再打架了,学习也变得好起来。

    随着奖杯的增多,家里窄小的房间开始放不下了。卡尔对母亲说,我们把这些奖杯变卖一些,换成生活用品吧。母亲听了坚决地说不。母亲说这些是英格丽老师对你的肯定,你应该好好珍藏才对。卡尔点了点头,只是为这些日益增多的奖杯如何安放开始发愁。

    此后,卡尔依旧每天都带回来一个奖杯,这让母亲格外高兴。可后来,母亲发现卡尔不再将奖杯带回家了。母亲不高兴地问他,是不是最近又打架了?卡尔笑了,说没有。那是不是英格丽老师不再发奖杯?卡尔说也不是。母亲有些焦急与不解,那是怎么回事?卡尔坏笑着说,那是因为我把那些颁发给我的奖杯又奖励给了别的表现好的同学了。这时,母亲才转忧为喜。

    卡尔开始成为学校里最受欢迎的学生。许多不求上进的孩子,也开始像卡尔那样逐渐变得好起来。整个学校都洋溢着上进的氛围。大家都对卡尔赞不绝口。

    后来,卡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又被学校推荐到一所著名大学就读。就在卡尔将要离开学校的时候,英格丽老师带领所有的学生来欢送他。

    那天,英格丽老师对大家说,今天,有一个礼物想送你们。所有的学生,包括卡尔在内,都兴奋不已。

    英格丽老师带领大家走出学校,来到小镇的一个小工厂参观过工厂的产品陈列室后,大家才明白,那是一家专门生产各种奖杯的工厂。

    英格丽老师带着孩子们站在外面,指着工作间里一位背对着他们正在做工的中年妇女,对孩子们讲:从前,有一位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她带他离开家乡,把他送到一个小镇最好的中学学习。为了维持家里巨额的开销,她不得不每天干三四份工作,直到夜里很晚才能休息。可他的儿子并不知道这些,也不体谅她的辛苦,他每天在学校打架、逃课,无恶不作。母亲为了激励他的儿子改掉恶习,每天又增加了一份工作,就是到这家工厂打工。而她每天唯一的报酬,就是从工厂里带回一个奖杯,让老师奖励给她的儿子。

    说到这里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开始对这位母亲肃然起敬。英格丽老师转身,用最为温和的目光盯着卡尔,卡尔却早已泪流满面。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宁可“倾其所有”,也要让卡尔远离贫民窟,到“小镇最好的一所私立中学”就读,说明母亲对他们以前的生活环境不满。 B、面对儿子的不求上进和诸多恶行,母亲先是破口大骂,继而下跪哀求。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母亲着急伤心又无计可施。 C、卡尔每次拿走奖杯的时候,“英格丽老师都会表现出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写出了英格丽老师在颁发奖杯时的矛盾心态。 D、“卡尔听后,有点脸红,可还是开心地笑了”,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卡尔第一次得到奖杯时既有些难为情又十分高兴的心理。
    (2)、“英格丽老师”在作品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交代了奖杯的真相,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衡州新学记

    [宋]张孝祥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之天下,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䞹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①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②教授:学官名。③乾道:宋孝宗年号。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本本              元:探索 B、后世言治者常不敢先王之时        望:察看 C、顾卒未有以上意者    当:符合 D、兵其也                          细:小事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B、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C、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D、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3)、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赞赏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    )

    ①学无异习,政无异术                    ②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

    ③我方为政,学于何有                    ④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

    ⑤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        ⑥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

    A、①②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先王之时,学习是施政的基础,学政一体,紧密结合,君臣上下都重视学习,就像农民重视耕耘一样。 B、石鼓书院搬迁之初,新屋尚未建好,兵事又起,王彦洪、郑丙、张松三位官员克服困难,为重新修书院做出了重要贡献。 C、作者主张为学者不能把科第成功作为读书的唯一目标,而应研习经世致用之学,为官后施行有益于国计民生之政。 D、文章以驳论为主,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批评了后世学者获取科第做官后废忘所学、政学分裂的现象。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

    ②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五、情景默写

  •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用“ , ”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景象。
    (2)、《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
    (3)、《念奴娇·过洞庭》写被免职后的诗人形象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诗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的句子是

六、其他

  • 14.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焉用亡郑以

    ②失其所 , 不知

    刀而藏之

    ④臣之所好者

    ⑤放辟邪 , 无不为已

  • 15.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人之力而敝之

    ②以小易大,彼知之?

    ③如其礼乐,以君子

    ④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

    ⑤杀人如不能

七、材料作文

  •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材料二: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实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材料三: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几个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