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4-3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物理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使人们对自然界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和固体难于被压缩,是由于它们的分子之间只存在斥力 B、布朗运动实际上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C、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距离时,分子势能一定最小 D、只要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和物质的摩尔体积就可以估算分子的大小
  • 2. 关于近代物理发展的成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发生一次衰变的过程中,不可能同时产生 αγ 两种射线 B、无法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来改变原子核的半衰期 C、由玻尔的原子模型可以推知,氢原子所处的能级越高,其核外电子的动能越大 D、玻尔提出的原子模型,否定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 3. 以下与液体有关的自然现象中,对其物理分析正确的是(   )
    A、鸭子从池塘中出来,羽毛并不湿,这属于毛细现象 B、唐诗《观荷叶露珠》中有“霏微晓露成珠颗”一句,诗中荷叶和露水表现为浸润 C、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自由走动与表面张力无关 D、保存地下的水分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这是为了破坏土壤中的毛细管
  • 4. 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研究受迫振动。匀速转动把手时,曲杆给系统(轻弹簧和砝码)以驱动力,使其做受迫振动,把手匀速转动的周期就是驱动力的周期T,改变把手匀速转动的速度就可以改变驱动力的周期;若保持把手不动,给砝码一向下的初速度,系统便按照本身固有周期T0自由振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T接近T0时,系统振幅会显著增大 B、当T比T0大的越多时,系统振幅会显著增大 C、匀速转动把手的速度越大,系统的振幅也越大 D、匀速转动把手的速度越小,系统的振幅也越小
  • 5. 如图所示,a、b、c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变化过程中的三个不同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三个状态的压强相等 B、从a到b气体内每一个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都变剧烈 C、从b到c气体吸收的热量等于气体对外界做的功 D、从a到b气体对外界做功的数值小于从b到c气体对外界做功的数值
  • 6. 如图所示,弹簧下面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振幅为A的简谐运动,当物体振动到最高点时,弹簧正好处于原长。振动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振动过程中(   )

    A、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mgA B、弹簧的弹性势能和物体的动能总和保持不变 C、物体在最低点时所受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mg D、物体在最低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g
  • 7. 如图所示,在两列相干简谐横波的叠加区域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两列波的振幅均0.1m,波速为2m/s,波长为0.2m,E、F两点分别是AB、BC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与C始终处于波峰 B、此时图中F正经过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 C、E经过0.2s的路程为1.6m D、A与D的竖直高度差始终为0.2m
  • 8. 原来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原子核A发生衰变后放出的射线粒子和新生成的反冲核都以垂直于磁感线的方向运动,形成如图所示的“8”字型轨迹,已知大小圆半径之比为n,周期之比为k,且绕大圆轨道运动的质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设衰变过程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成射线粒子和反冲核的动能,已知该衰变过程前后原子核的质量亏损为m,光速为c。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匀强磁场的方向一定是垂直于纸面向外的 B、发生的是β衰变 C、原子核A的原子序数是n-1 D、反冲核的动能为 kn+kmc2

二、多选题

  • 9. 关于光学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级照相机镜头在阳光下呈现淡紫色是光的干涉现象 B、防盗门猫眼门镜可以看到更大的范围是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 C、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可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来减弱橱窗玻璃表面的反射光 D、光导纤维通讯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
  • 10.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能辐射出能量介于0.66eV~12.75eV范围内的光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群氢原子能发射出三种不同波长的光 B、这群氢原子能发射出六种不同波长的光 C、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能吸收其中三种频率的光子 D、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能吸收其中六种频率的光子
  • 11. 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左图所示,对于同一阴极K,用光照强度分别为E1、E2 , 对应的波长为λ1、λ2的单色光照射,测得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若直流电源右端为正极,电路中可以有光电流产生 B、若直流电源左端为正极,增大电压表示数,则电流表示数一定增大 C、E1<E2λ1<λ2 D、E1>E2λ1>λ2
  • 12. 如图所示,水平光滑轨道宽和弹簧自然长度均为d,m2的左边有一固定挡板,已知 m1=3m2 ,m1由图示位置静止释放,当m1与m2相距最远时,m1速度为v0 , 则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   )

    A、m1的最小速度是0 B、m1的最小速度是 23v0 C、m2的最大速度是 43v0 D、m2的最大速度是2v0

三、实验题

  • 13.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电传感器可用来测量光屏上光强的分布。实验时,在电脑屏幕上得到图乙所示的光强分布,这位同学在缝屏上安装双缝时得到分布图是(选填“a”或“b”),若要使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大,可使缝屏与光屏间的距离(选填“增大”或“减小”)。

  • 14. 用时间传感器代替秒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长为l的摆线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连接一质量为m,直径为d的小球,在摆球运动轨迹最低点的左、右两侧分别正对放置一激光光源和一光敏电阻,细激光束与球心等高。光敏电阻与自动记录仪相连,该仪器显示的光敏电阻阻值R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丁所示。由此可知该单摆的振动周期为 , 用此装置测得的重力加速度表达式为g=

  • 15. 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一定质量气体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如图所示,带刻度的注射器内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推动活塞可以改变气体体积V。实验时所用测量压强的装置较特殊,测量的是注射器内部气体和外部大气(压强为p0)的压强差 Δp ,在内部气体和外部大气压强相等时注射器内部气体的体积为V0 , 在多次改变体积后,得到如下数据:

    Δp/×105Pa

    0.11

    0.25

    0.43

    0.67

    V/mL

    9

    8

    7

    6

    (1)、图中装置1为压强传感器,装置2为数据采集器。每次气体的状态调整后,都要等一会儿再记录数据,这是为了
    (2)、研究小组基于数据,以 Δp 为y轴,作出的函数图线为直线,则x轴是
    (3)、该直线的函数表达式是(用题中所给字母符号表示),图像纵轴截距的绝对值的物理含义是

四、解答题

  • 16. 一透明半圆柱体,其横截面如图所示,O为圆心、半径为R。一细束单色光平行于AB照射到圆弧上的C点,折射后光线从圆弧上的D点射出。已知α= 60° ,θ= 30°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求:

    (1)、透明体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n;
    (2)、折射光线在透明体中传播的时间t0
  • 17. 如图所示,横截面积均为S的两导热气缸A、B中装有同种气体,通过一段体积可忽略的细管相连接,在细管中间安装有一个阀门D,两气缸中各有一个质量为m的活塞,气缸B中的活塞与一个轻弹簧相连接。阀门D关闭时,轻弹簧处于原长,气缸B中气柱长度恰为L,气缸A中的活塞处于静止状态时,气柱长度为3L,已知大气压强 p0=mgS ,弹簧的劲度系数 k=2mgL ,重力加速度为g,活塞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且不漏气。现将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C轻轻地放到气缸A中的活塞上,并打开阀门D,保持环境温度不变,待系统稳定后,求:

    (1)、弹簧的形变量;
    (2)、气缸A中活塞向下移动的距离。
  • 18. 水面上水波的速度跟水深度有关,其关系式为 v=gh ,式中h为水的深度,g为重力加速度。如图甲所示是某水域的剖面图,A、B两部分深度不同,图乙是从上往下俯视,O点处于两部分水面分界线上,M和N分别处在A和B两区域水面上的两点。t=0时刻O点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形成以O点为波源向左和向右传播的水波(可看作是简谐横波)。t=2.5s时O点第二次到达波峰,此时M点第一次到达波峰。已知B区域水波振幅为A=5cm,水深为 hB=0.90 m,OM间距离为4.0m,ON间距离为3.0m,g=10m/s2。求:

    (1)、A区域的水深hA
    (2)、N点在t=3s时的振动方向及它在t=0至t=3s时间内的位移;
    (3)、t=10s时,处在B水域水面上的Q点(图中未标出)处于波峰,且OQ间只有一个波峰,则Q点在t=0至t=10s时间内振动的路程是多少?
  • 19.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块长为L=1m的木板B,其上表面粗糙。在其左端有一个光滑的 14 圆弧槽C与长木板接触但不连接,圆弧槽的底端与木板的上表面相平,B、C静止在水平面上。现有可以看做质点的滑块A以速度 v0=4 m/s从右端滑上木板并以v=2m/s的速度滑离木板B,恰好能到达圆弧槽C的最高点。已知A、B、C的质量相同,重力加速度g=10m/s2 , 求:

    (1)、滑块A与木板B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2)、圆弧槽C的半径R;
    (3)、滑块A滑离圆弧槽C时,滑块A的速度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