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二轮专题复习:酸和碱 (优生加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1-04-28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 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B、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 C、 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D、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2. 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相同质量的镁、锌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 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C、 在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3. 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小方同学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并用图象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現象。其中依据图像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A、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 , 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 , 溶液,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4.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之间能看到有气泡生成,是Na2C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B、原白色固体一定没有氯化钾 C、当稀硝酸加到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NO3、Ba(NO3)2、HNO3 , 可能有 Na2SO4 D、步骤Ⅰ中反生反应生成的沉淀一定是BaCO3和BaSO45. 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步骤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
步骤②: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冒出 B、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 C、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 D、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钡6. 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CuO、C中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某同学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只含有Fe;
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种物质;
③若步骤Ⅱ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一定是C;
④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CuO。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7. 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中装入液体试剂,按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液体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发现乙中液面上升,溶液变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A、KNO3 BaCl2 B、Na2CO3 NaOH C、Zn Ba(NO3)2 D、MgCO3 NaNO38. 已知反应CuCl2+2NaOH=Cu(OH)2↓+2NaCl。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铜溶液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表示的溶液pH=7 B、N点表示的溶液中含有一种溶质 C、从M点到N点溶液质量增加20g D、P点表示的溶液比N点表示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9. 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操作现象结论(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某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
出现白色沉淀,酚酞不变红
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部分变质
B
将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始终未浑浊
该石灰水一定变质
C
向滴有酚酞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
红色褪去
氢氧化钠与盐酸一定发生了反应
D
将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
试管内液面上升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反应
A、A B、B C、C D、D10. 向100g质量分数分别为14.6%HCl和12%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中,产生的沉淀量与滴入Ba(OH)2相符的是( )A、 B、 C、 D、11.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需要外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OH,FeCl3 , NaCl,KCl B、Na2SO4 , NaCl,BaCl2 , KNO3 C、Na2SO4 , BaCl2 , Na2CO3 , HCl D、Na2CO3 , H2SO4 , HCl,KCl12. 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 的Ba(OH)2 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A、 B、 C、 D、13.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b→c段表示产生气体的过程 B、图1中b点的值为106 C、图1中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D、图1中o→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表示14. 天平两边各放质量相等的烧杯,分别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此时天平平衡。然后在两边的烧杯中各加入下列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的是( )①10克铁和10克氧化铁
②10克铜和10克氧化铜
③5.6克铁和6.5克锌
④6.5克锌和6.3克氧化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③④15. 将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B、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BaCl2 C、O至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D、P至Q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ICl=BaCl2+2H2O16. 一瓶不纯的K2CO3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KNO3、Ca(NO3)2、KCl、CuCl2、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⑴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
⑵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有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的稀HNO3溶液,沉淀部分溶解。
⑶另称取1.38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1.97g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杂质中可能含有KNO3、Na2CO3 B、杂质中肯定不含有Ca(NO3)2、CuCl2、Na2CO3 C、杂质中肯定含有KCl,可能含有Na2CO3 D、杂质中肯定含有KCl、Na2CO3 , 可能含有KNO317.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甲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图乙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的氧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图丙表示往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图丁表示往稀盐酸和CuCl2混合液中滴入过量NaOH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与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18. 向烧杯中逐滴加入 x 溶液至过量(图 1),生成沉淀或气体质量与加入 x 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 2 的是(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溶液
稀HCl
B
HCl和FeCl3溶液
NaOH溶液
C
碳酸钠和碳酸钙
稀HCl
D
稀盐酸和稀硫酸
BaCl2溶液
A、A B、B C、C D、D19. 向装有 50 克稀硫酸的小烧杯中,缓慢滴加 10%的 Ba(OH)2溶液至过量。如右图所示,是小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其中 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B、 C、 D、20. 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 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bd 段(不含 b、d 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2NaOH=Mg(OH)2↓+2NaCl 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发生改变 D、c 点溶液中含两种溶质二、填空题
-
21. 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上,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铝和铁(提示: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待反应停止后,请判断:
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烧杯中一定没有剩余的物质是;若天平失去平衡,则指针一定偏向的一侧。
22. 为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溶液的化学性质,小科与同学一起进行如下实验。(1)、A、D中滴加酚酞后溶液均变红色,说明两种溶液都呈性。(2)、写出 F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3)、四支试管内的物质在G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23. 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m=(2)、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24. 铁、锌、镁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回答:(1)、“双吸剂”的主要成分是还原铁粉,常用于食品保鲜,其原因是铁粉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生成氢氧化亚铁等物质,该过程主要发生了变化。(2)、三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分别与一定质量的锌、铁、镁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曲线X、Y、Z分别表示镁、锌、铁的反应情况
B .三份稀盐酸可能都被完全反应
C .三种金属的质量关系一定是m镁<m锌<m铁
D .反应结束后锌和镁一定都没有剩余,铁可能有剩余
25. 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某班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上述实验中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①有一位同学实验完成后,先将实验 A 与试管C 中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内,观察到有蓝色沉淀产生,则该同学之前实验时试管A 内的现象是;烧杯内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一定不含有的溶质是;(溶质不包括指示剂与气体,下同)②该同学接着又将试管B和试管D中的物质也倒入该烧杯内,他测定烧杯内所得液体的pH为2, 其测定的操作方法是 , 通过这一测定结论可分析烧杯最终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有种.
(3)、硫酸钡不容易被X 射线透过,在医疗上可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小柯将硫酸镁溶液滴入硝酸钡[Ba(NO3)2]溶液中得到硫酸钡,如图表示该实验过程中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硫酸镁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线 AB 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 C 点处溶液中的 溶 质 有。26. 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1)、盐酸和硫酸都是常见的酸,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可观察到的现象,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性.浓硫酸长期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会(填“增大”、“不变”或“减少”).(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碱,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填序号).①它们的物理性质都相同 ②它们都能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③它们的溶液都能吸收二氧化碳 ④它们的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⑤它们的溶液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⑥它们都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只用一种溶液,就可将氯化钠、氯化铵、碳酸钠三种盐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该溶液是(填溶质的化学式).27. 向硫酸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y)与所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x)关系如图所示。OA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点C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写化学式)。28. 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和Cl- , 要探究是哪一种粒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请观察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的下列实验,将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的现象
结论
第1孔
孔中溶液仍为紫色
水分子
第2孔
第3孔、第4孔
29. 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铁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将生锈的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e2O3)放入盐酸中,反应一会后,看到有气泡冒出,充分反应后有铁剩余,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中的 ,反应结束后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 (用化学符号表示)。(2)、把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有固体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写字母序号)。A、剩余固体肯定含有银 B、剩余固体肯定是银和铜 C、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 D、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30. 常温下,一锥形瓶中 盛有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先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3%的稀硝酸,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与加入稀硝酸的关系曲线如图。请回答问题:(1)、本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pH=7时,锥形瓶中的溶液呈无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结果精确到0.01%)。(3)、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4)、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2.6%的稀硝酸进行本实验,pH传感器测得的曲线可能经过(填“甲”“乙”或“丙”)点。三、解答题
-
31. 某同学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7.3%的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加入的稀盐酸的关系如图所示。(1)、试求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也不溶于酸);(2)、该同学把制取气体后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测得加入的Na2CO3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的有关数据见表格。试分析与计算:
Na2CO3溶液质量/g
5
20
30
40
50
60
70
沉淀质量/g
0
1
m
3
4
5
m
①表格中m、n的数值分别为、;
②加入5g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滤液中的溶质有(填化学式) ;
(3)、加入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2. 实验室里有两瓶久置未用的氢氧化钠固体,每瓶原先各存放 8 克氢氧化钠,为检验其是否变质,小科设计了下列实验对其中一瓶的成分进行探究,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1)、写出用 pH 试纸测定滤液 pH 的方法:。(2)、在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3)、小科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瓶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小明想知道另一瓶中氢氧化钠是否也变质了,他将瓶中固体全部倒入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 100 克,充分反应后测定溶液的 pH 恰好为 7。通过计算认为氢氧化钠没有变质。请判断其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3. 人类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总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气凝胶是一种多孔状、类似海绵结构的硅元素固体,孔状内有99.8%的空间.这种新材料密度仅为3mg/cm3 , 看似脆弱不堪,其实非常坚固耐用,最高能承受1400℃的高温.因为它耐磨且富有弹性,所以很多职业登山者登山时所穿的鞋子都是气凝胶制成的。(1)、请根据你对“气凝胶”性质的理解,说出“气凝胶”的两个物理属性。(2)、气凝胶密度仅为3mg/cm3=kg/m3(3)、已知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ρ钢=7.8×103kg/m3)制造,耗钢130t;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需“气凝胶”质量为多少kg?34. 科学实验课上,小敏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杂质不和稀盐酸反应),实验后小柯想继续研究废液的成分,于是取过滤后的废液100g,慢慢滴入质量分数为5.3%的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碳酸钠溶液关系如图甲所示。(1)、小敏用图乙测定A点所对应溶液的pH值,结果会(选“偏大”、“偏小”或“不变”)。(2)、实验最终生成沉淀质量为多少克?(3)、当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5. 小明买了一瓶钙片,但说明书某些地方模糊不清,于是拿到实验室做了探究:取2片钙片样品研磨后放在烧杯里,加入50g盐酸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溶液反应),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1)、将钙片研磨的目的是。(2)、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 g。(3)、试通过计算求每片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四、实验探究题
-
36. 为确定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固体成分,请你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以下探究。(1)、【对固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金属铜;
猜想Ⅱ: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猜想Ⅲ:除铜外,还含有木炭;
猜想Ⅳ: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2)、【进行实验】实验流程见图:【问题与讨论】
⑴步骤②包括溶解、过滤两步操作,它们共同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
⑵C的化学式为 , D的化学式为 , 由此推出固体B中含有(填化学式),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⑶结合(2)的结论推断:如果溶液A显蓝色,则溶液A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 说明样品中含有 , 则证明猜想成立;如果溶液A无色,则证明猜想成立。
37.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猜想假设]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为Na2CO3溶液
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
[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
同学评价
第1组
若溶液变红,则猜想(2)不成立
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第2组
产生白色沉淀,则猜想(1)不成立
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2)还是猜想(3)成立
第3组
若滤液不变红,则猜想(2)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3)成立
第1组同学认为: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
[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
[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两套裝置进行实验:
用胶头摘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摘管,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
⑴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⑵若乙装置中胶头摘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
38. 某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铜、碳酸钡、氯化钡中的几种物质,为了鉴定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拓展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可如下探究实验:Ⅰ.称取7克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4.3克和无色溶液.
Ⅱ.Ⅰ中所得4.3克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测得剩余白色沉淀质量为2.33克.
Ⅲ.把Ⅰ中所得滤液分成两份,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既没有产生气泡,也没有产生沉淀,第二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没有产生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实验现象,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一定没有的物质是(2)、仅根据第Ⅲ步实现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离子是 .39. 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A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2)、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2
猜想三:
猜想四:NaCl、Ca(OH)2和HCl
同学们马上否定了猜想四,请问他们否定的理由是什么?
(3)、【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猜想二不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滴加(填名称)。
产生气泡
猜想三成立
(4)、【迁移拓展】稀盐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40. 对久置于空气中的“生石灰”干燥剂的组成成分及含量进行探究(查阅资料)Ca(OH)2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该小组称取10.0g干燥剂样品于控温电加热器中,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A、B、C中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
(实验数据记录)充分反应后,产物被完全吸收,A装置增重0.9g,B装置增重2.2g
(分析与结论)该包干燥剂的成分有(填化学式),其中Ca(OH)2的质量为g。
(反思与拓展)
①停止加热后,需要通入N2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②若没有C装置,会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小的成分是。(填物质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