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4-27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
1. 2002年在海外文物市场发现了2900年前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遂公盨,下图为铭文拓片,其铭文首句是“天命禹尃(敷)土,隓(堕)山浚川。”其铭文( )A、 可以证实大禹治水确有其事 B、为夏史的探究提供一些信息 C、和文献相互印证夏朝为信史 D、带有神话色彩,完全不可信2. 战国后期,荀子访问秦国归来,称赞秦国官吏“肃然”“恭俭”“敦敬”“忠信”,可谓“古之吏也”;称赞秦国士大夫“出于其门,人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可谓“古之士大夫也”。这一良好的吏治,缘于秦国( )A、遵循古礼 B、推行德政 C、体制创新 D、人才荟萃3.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反敝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以上主张( )A、体现了儒家建立礼乐文明社会的时代追求 B、反映了道家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C、表露出法家思想家维护专制政权的政治诉求 D、贯穿着墨家思想家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4. “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材料反映了( )A、 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B、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 C、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D、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5. 《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6. 有学者认为,“鲜卑族在走向历史的更高层次的必然趋势中失去的只是它内在的落后格局和外在的族类名称,迎来的则是它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而在隋唐的新生和大放异彩。”材料意在说明,鲜卑族的变革( )A、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B、为后世的发展注入活力 C、促进北魏经济发展 D、促进黄河流域民族融合7.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8. 北宋时开始出现信用交易,叫做“赊”或“赊卖”。同业商行的行商出卖行货不用现钱凭信用设贷,一定时期后再付还价钱,彼此通济。赊买行货,须有富户三五人以上作保,写立期限文字。如无人保,只有赊买人写立欠钱文字,发生纠纷,官府不予受理。这反映北宋( )A、设贷联保可杜绝信用事件 B、商业繁荣和商行组织发达 C、政府放松了对市场的管理 D、交子在全国各地普遍通行9. 《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大),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治☆,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材料中的☆处应该是( )A、党项 B、蒙古 C、契丹 D、女真10.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定六部具体职掌,六部设尚书,尚书为正三品。六部官员相对稳定,不得轻易调动,凡有劳绩者,则在本部升用。洪武十三年升六部品秩:尚书为正二品。这一变化是( )A、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 B、六部官员勤政廉洁的结果 C、源于中枢机构的调整 D、科举考试更加严格的反映11.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秦朝的太尉 B、唐朝的中书省 C、宋朝的通判 D、清朝的军机处12. 1905年,清廷成立巡警部,下设有消防处。消防队的最高行政长官称作“统带”,副职称作“邦带”。皇家消防队队员是从年轻力壮、忠于皇帝的太监中挑选出来的,其职责是驻守皇宫、西苑和颐和园,保障皇家安全。可见,当时中国( )A、 皇家消防呈现明显的等级性 B、社会消防实现了近代化 C、消防事业呈现中西结合色彩 D、近代消防体系逐渐确立13. 梁启超曾说过:“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中国近代与第一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4. “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A、 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 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 C、“跪着”变法的策略 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15. 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意义在于( )A、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的丰碑 B、事实上宣告了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C、成为封建统治结束的标志 D、标志着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彻底完成16.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相继颁发了一整套文官法,将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随内阁更替而变动;事务官负责执行政策,管理行政事务,不因内阁更替而变动。文官法的颁发( )A、为复辟帝制做准备 B、规范了官员等级秩序 C、有利于政治近代化 D、推动了政党政治发展17.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 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 )A、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 B、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 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18. 下表是黄埔军校课程安排简表
黄埔军校课程安排
课目分类
合计
军事学
战术学、军制学、兵器学、筑城学、交通学、地形学、马学、卫生学、经理学
9
军事训练
教练课目
制式教练、阵中勤务、典范令、服务提要、技术、马术
演习课目
野外演习、战术实行、野营学习
9
政治党务
政治党务
中国国民党史、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史、世界革命、帝国主义、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进化史、社会问题、社会主义、党的组织问题、军队政治工作等。
约13
表中主要反映出( )
A、黄埔军校课程繁多,学生负担重 B、军事训练与爱国主义教育并重 C、军校着重于培养务实型军事人才 D、特别注重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19. “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一“重大的决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 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 B、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C、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 D、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20. 据统计,抗战八年来中共领导的对敌作战达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人民军队发展到130余万人,民兵达268万人,建立了约100万平方公里、近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该统计主要强调( )A、中共已成为抗战中的重要力量 B、中共的壮大主要得益于抗日战争 C、抗日战争改变了国内力量对比 D、敌后抗日是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21.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B、加速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C、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D、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尊重22. 《本草纲目》附有大量的药物形态图,李时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使自己的著作图文并茂 B、介绍用文字无法表述的药物 C、使药物分类更直观清晰 D、增加人们对药物的感性认识23. 宋明时期民间自愿组织制定了许多道德公约、互助公约,旨在劝诱人心向善,广教化而厚风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守仁制定的《南赣乡约》。这说明当时( )A、社会风气日益败坏 B、心学成为当时儒学中的主流思潮 C、王守仁的思想成为官方正统儒学 D、儒家伦理逐渐普及24. 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国(诸侯)-天下的政治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25. 有学者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其主要原因是出于政治军事上的需要,炀帝个人的享乐欲望是其次要原因。没有隋炀帝,运河还是会由别的人来开凿的。这一看法的主要依据是( )A、关中地区经济的没落 B、南北政权的分裂对峙 C、政治军事中心的南移 D、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26.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到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知州负责管理地方行政 B、通判负责监督州郡长官,又名“监州” C、参知政事行使中央监察权 D、通判的设置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7. 徐中约指出,“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但一当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船便放任自流了。”在此,徐中约着重强调( )A、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 B、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 C、皇帝勤政事关国家存亡 D、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28. “举国仰为神圣庄严之物,和其中历代收藏,富有皇家风味,精美华丽,足资纪念的物品,都一齐付之一炬,化为灰烬了。”文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9.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斗争实践,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并在某次会议上通过《××会议宣言》指出:“当前的中国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前途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然后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这一宣言最早可能发布于(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30. 1662年,郑成功彻底打败荷兰殖民者势力,收复了台湾;1683年,清政府进军台湾,打败郑氏家族的势力,对此你认为正确的评论是( )A、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反侵略斗争,清政府进军台湾是巩固统一,两者都应肯定 B、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寻找抗清根据地,清政府进军台湾是消灭反清势力,两者各为私利,都应否定 C、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寻找抗清根据地,清政府进军台湾是巩固统一,前者应否定,后者应肯定 D、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反侵略斗争,清政府进军台湾是消灭反清势力,前者应肯定,后者应否定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
31.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 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 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32.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杯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关抗日战争的不同表述
观点I
观点Ⅱ
七七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
在相持阶段到来后,正面战场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敌后战场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台湾得以光复。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整个抗战时期正面战场既有辉煌,又有惨败,敌后战场在整个战争中都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战争的胜利雪洗了民族耻辱,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再次振兴,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七七事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新的爆发点,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等
围绕材料中一处或一处以上有关抗日战争的不同表述,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