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三章 第1节空气与氧气(基础巩固)

试卷更新日期:2021-04-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不能完成固氮的是( )
    A、氮肥厂 B、生物固氮 C、氮肥 D、闪电
  • 2. 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 3. 小红在峨眉山旅游到达金顶时,感觉身体不适,可能发生了“高原反应”,主要是因为高海拔地区的空气稀薄,不能给人体提供足量的(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稀有气体
  • 4.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二氧化碳
  • 5.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反应。下列物质在足量氧气中燃烧,有关生成物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木炭

    氢气

    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

    三氧化二铁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 6.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
    A、用于医疗急救的O2 B、用于生产氮肥的N2 C、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H2 D、用于飞艇的He
  • 7. 关于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加快反应速度 B、会减慢反应速度 C、加快或减慢反应速度 D、不改变反应速度
  • 8. 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集气瓶在收集氧气前要装满水,然后倒置在水槽中 C、本实验不需要加热 D、集满氧气后集气瓶应倒置于桌面上
  • 9.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需要收集一瓶大约含1/4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集气瓶中灌1/4的水 B、集气瓶中灌3/4的水 C、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1/4处 D、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3/4处
  • 10. 有关分解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一定只有一种 B、生成物中一定有单质 C、生成物一定只有两种 D、生成物中一定有化合物
  • 11.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D、将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所得溶液呈紫红色
  • 1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1/5的结论 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C、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 13. 科学家们研制了人造空气来供航天员呼吸。这种人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约占 70%,氧气的含量约占 20%以上,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非常接近空气的比例。飞船能根据仪器实时检测各种气体的含量并自动调节各种气体成分,同时将有毒的气体过滤掉,始终保证飞船内的空气适合航天员呼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虽然很少,但是在自然界中是必不可少的 B、在航天飞船上,应把空气中其他成分都分离出去,只留下氧气,这样会更有益于航天员的呼吸 C、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不变的,不随地域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D、空气中的氮气对人类呼吸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人造空气中可以没有这种气体
  • 14.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铁丝 B、红磷 C、蜡烛 D、木炭
  • 15. 下图 A、B、C、D 分别是实验室里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氧气制备 B、 收集氧气 C、 氧气验满 D、 验证氧气性质

二、填空题

  • 16. 氧气是一种味的气体,常温下(选填“容易”或“不容易”)溶解在水里。冷却到-183℃时变成色的液体,在-218℃时变成状的色固体。
  • 17. 请用N、H、O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2)、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液态物质
  • 18. 根据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成分: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2)、澄清的石灰水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表面形成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
  • 19. 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⑥中选择数字序号填空,整体上消耗氧气的有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处于动态平衡状态c.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态 e.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 20. 稀有气体的下列用途,分别利用了下列哪项性质?请用字母序号填空:

    A.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B.密度比空气小

    C.通电时会发出有色的光    D.难溶于水

    (1)、灯泡里充入氩气
    (2)、用氦气填充气球或汽艇
    (3)、用于制造霓虹灯
    (4)、电焊金属时用氩气做保护气
  • 21.

    实验室里,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如图①所示实验装置。小明同学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来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若用如图②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填“a”或“b”)端进入。

  • 22.

    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按右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发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更旺。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 23.  示例: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化学反应相同,但反应现象不同.说明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请参照示例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氧气不足、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反应物相同,但产物不同.说明不同,产物不同.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在常温下生成碳酸,在叶绿体、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反应物相同,但产物不同.说明不同,产物不同.

    (3)细铁丝(或铁粉)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铁钉(或铁制燃烧匙)在氧气中不能燃烧,反应物相同,但反应的速率不同.说明反应物的不同,反应的速率不同.

  • 24.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完毕,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总容积的15 , 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答出其中一种原因).

    (2)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B实验中集气瓶内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

三、实验探究题

  • 25. 某校科学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发现装 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 a 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其着火点是 40℃),并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

    下端加热,按图示装置把集气瓶中(整个集气瓶的体积是 c)的空气密封起来,把长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注:集气瓶内的长导管已伸到了瓶底)。

    ③用力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出   大量的热。(注:白磷与红磷燃烧的产物相同)。

    ④待白磷燃烧熄灭后,稍加振荡,白烟消失。

    ⑤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 b。

    ⑥根据 a、b、c 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位置的变化情况是    
    A、一直降低 B、一直升高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
    (2)、若实验非常成功,请写出 a、b、c 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式
    (3)、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的实施和实验现象的出现,会导致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小于理论值的是    
    A、装置气密性不好 B、实验前集气瓶里没有装适量的水 C、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 D、用木炭代替红磷
  • 26. 铁粉和硫粉以适当的质量比混合,堆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用烧红的玻璃棒一端接触混合物,这时部分混合物迅速变红热状态,撤离玻璃棒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全部混合物都呈红热的状态,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无磁性的固态物质。
    (1)、该黑色无磁性的固态物质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选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铁与硫的反应是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

  • 27.

     规范的操作是试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面是有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A操作存在的错误是

    (2)、B操作集气瓶中既无水又无细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3)、用C操作量取的水配制溶液的浓度比欲配制溶液(填”偏大“或”偏小“);

    (4)、D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写出一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