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2021考前突击练习07:与压强有关的实验探究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1-04-15 类型:三轮冲刺
一、实验探究题
-
1. 某小组同学用水、盐水、两种不同形状的容器和指针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压强计指针顺时针偏转的角度越大,表示压强越大,他们的研究情况如图所示:(图(a)、(b)、(c)中的容器内均装满液体,且 )(1)、比较图(a)、(b)可直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 无关;(2)、分析比较图(a)、(b)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深度相同时, ;(3)、分析比较图(b)、(c)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2. 小明利用2mL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本地的大气压值。(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沿水平方向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活塞开始滑动时,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9N。然后利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筒刻度部分的长度为4cm,则本地大气压强的测量值为Pa。(2)、为判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小明利用自家汽车里的“胎压计”测量实际的大气压,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Pa。(3)、对比两次实验结果,小明认为实验中存在下列原因,其中一定不可能的是______。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 B、注射器中有空气未全部排尽 C、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摩擦较大(4)、小明发现:如果在针筒内吸入一定质量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将气体封闭起来,在推活塞的过程中,越推越费力,由此小明猜想:其他条件一定时,封闭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用一个20mL的注射器吸入一定质量的空气后连接到胎压计上,通过推拉活塞,测得数据记录如表:
V/mL
4
6
8
10
12
p/kPa
120
80
60
48
40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出封闭气体的压强p与体积V的数学关系式为:p=(不要求换算和书写单位),当小明不推拉活塞时,注射器内的空气体积为mL。
3. 小明同学为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了完全相同的四块砖和完全相同的三块海绵,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1)、该探究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2)、观察三个实验,比较 和 图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观察三个实验,比较甲图和丙图所示实验,说明相同时,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4. 如图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情况的六幅图,除②图杯中装的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请你仔细观察这六幅图后回答:(1)、比较图中代号为、、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2)、比较、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3)、比较⑤、⑥两个图,得出结论是:。5. 小花做“小球放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 及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增加量 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她选取了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若干小球放入水中(液体深大于小球直径,且液体不溢出),如图所示,测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 ,及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增加量 ,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一中。表一: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 )
0.2
0.6
0.8
1.0
1.2
1.4
(帕)
98
294
392
490
490
490
(帕)
98
294
392
490
588
686
①分析比较表中实验序号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浸入水中体积相同的小球,当水不溢出时,当 与 的大小满足关系时, 与 无关;
②分析比较表中 中 与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浸入水中的小球,;
③分析比较表中实验序号1(或2或3或4)中 与 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知:浸入水中的小球,;
④小花仅改变液体种类,利用上述实验器材重复了实验(液体不溢出),但由于时间关系只做了三次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二所示,根据上述实验规律,分析可小明所用液体的密度值应为 ,实验序号8中所空缺的数据为Pa;
表二: =
实验序号
7
8
9
( )
0.6
1.2
1.4
(帕)
294
(18)
637
(帕)
294
588
686
6. 某小组同学做实验探究盛有液体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压力大小遵循的规律如图(a)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的水,利用仪器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并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又用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之后,他们又在如图(b)所示三个不同底面积的口大底小容器中注入等质量的水,重复上述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三中。(ρ酒精=800千克/米3)表一(注入水0.1千克)
实验序号
深度(米)
容器底面积(厘米2)
容器底的压强(帕)
1
0.01
100
98
2
0.02
50
196
3
0.05
20
490
表二(注入酒精0.08千克)
实验序号
深度(米)
容器底面积(厘米2)
容器底的压强(帕)
4
0.01
100
78.4
5
0.02
50
156.8
6
0.05
20
392
表三(注入水0.1千克)
实验序号
深度(米)
容器底面积(厘米2)
容器底的压强(帕)
7
0.01
80
98
8
0.02
40
196
9
0.05
15
49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有关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7(或2、8或3、9)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底部的面积和容器形状。(4)、该小组同学对每表中第三、四列数据进行处理后结合相关条件(即液体的质量),进一步综合分析归纳得出结论∶(a);
(b)。
7. 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是否有关”,小刚找了这些器材:规格相同的两块海绵和相同的三本字典。设计了如下实验:(1)、实验中,小刚是根据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2)、通过实验图b、c,可以得出结论:;(3)、通过观察比较图后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4)、图b中字典对海绵的压强是pb , 图e中字典对桌面的压强是pe , 则pbpe(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8. 小王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用来研究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甲:将小方凳放人沙盘中;乙:在小方凳上放一重物;丙:将小方凳翻过来放在沙盘中,并放上同一重物。(1)、比较甲、乙两种情况,说明相同时,越大,压力效果越明显;(2)、比较乙、丙两种情况,说明相同时, ,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综合以上实验现象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有关。9. 某同学用下列器材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1)、他向图甲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红墨水静止时,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2)、图乙压强计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来反映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中的液面升降灵活,说明该装置;(填“漏气”或“不漏气”)(3)、他把探头放入水面下6cm处,探头受到水的压强是Pa;继续向下移动探头,会看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变大,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有关;(4)、为了检验“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这一结论,他用图丙的装置,在容器的左右两侧分别装入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看到橡皮膜向左侧凸起,则侧液体的密度较大。(填“左”或“右”)10. 如图(a)所示为某课外小组自制的温度计,瓶子作为液泡装满某种液体,在密封的瓶塞上插上足够长的细管。为了探究薄壁细管内的液柱高度h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首先选用横截面积为S1的细管进行实验,把液泡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如图(b)所示,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换用横截面积为S2的细管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已知S1> S2)表一 横截面积S1
序号
温度
液柱高度h(cm)
温度变化量Δt(℃)
液柱高度的变化量Δh(cm)
1
0
5
10
2
2
10
7
3
20
9
20
4
4
40
13
5
60
17
40
8
6
100
25
表二 横截面积S2
序号
温度
液柱高度h(cm)
温度变化量Δt(℃)
液柱高度的变化量Δh(cm)
7
0
6
5
1.5
8
5
7.5
9
10
9
20
6
10
30
15
11
60
24
30
9
12
90
33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液泡,t相同时,S越小,h越大。(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液柱高度h和温度t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 初步结论是:。(3)、接着该小组又研究了表一(或表二)中液柱高度变化量Δh和温度变化量Δt 的关系,可归纳得到结论:。11. 小红做“小球放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p水及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增加量△p容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她选取了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若干小球放入水中(水深大于小球直径,且水不溢出),如图所示,测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p水及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增加量△p容 , 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一中。表一:
实验序号
1
2
3
4
5
ρ球(×103kg/m3)
0.2
0.6
0.8
1.0
1.2
△p水(Pa)
98
294
392
490
490
△p容(Pa)
98
294
392
490
588
①分析比较表中实验序号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浸入水中体积相同的小球,当ρ球与ρ水的大小满足关系时,△p水与ρ球无关。
②分析比较表中△p容与ρ球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浸入水中的小球,。
③分析比较表中实验序号1-4中△p水与△p容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知:浸入水中体积相同的小球,。
④小明仅改变液体种类,利用上述实验器材重复了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二所示,根据上述实验规律,分析可得小明所用液体的密度值应为kg/m3。
表二:ρ液
实验序号
1
2
3
4
5
ρ球(×103kg/m3)
0.2
0.6
0.8
1.0
1.2
△p液(Pa)
98
294
392
490
539
△p容(Pa)
98
294
392
490
588
12. 为了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甲装置U形管内装有已染色的水,密度取1.0×103kg/m3 , 实验装置经测试均可以正常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两组实验装置以下描述正确的是(______)A、实验过程中,甲乙都是通过观察橡皮膜的形变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B、甲乙装置都不是连通器 C、甲乙装置,测量液体压强的准确度相同(2)、如图2是甲小组的实验过程:①实验前要向图甲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当管内的红墨水静止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
②深海鱼类多是扁片状,其原因可以用对比两图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说明;
③比较a、b两图可知,当一定时,液体内部压强随增大而增大;
④在图b中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⑤小组成员将U形管的左端通过橡皮管与玻璃管侧壁管口相连通,当向玻璃管中吹气时,如图d所示,U形管内液面较高的是(选填“a”或“b”)侧。
(3)、若在图b中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Δh=3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之差约为Pa。(4)、乙组成员完成探究实验以后,对装置进行了一些改装,如图3所示,然后向装置左右两侧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图中橡皮膜不代表真实形状),待液面稳定后,橡皮膜将向(选填“左”或“右”)边发生形变。(5)、若大烧杯中始终装水,并保持压强计金属盒探头的深度不变,U形管中分别注入不同液体,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的是_____。A、酒精(ρ酒精=0.8×103kg/m3) B、植物油(ρ植物油=0.9×103kg/m3) C、盐水(ρ盐水=1.1×103kg/m3) D、红墨水(ρ红墨水≈1.0×103kg/m3)13. 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29.9N;(3)、如图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为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S为cm2(精确到0.01);(4)、此实验实验原理是 , (用题目中字母表示)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Pa;(5)、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①;②。14. 小明用一端扎有橡皮膜的薄壁玻璃管、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刻度尺、细沙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ρ水=1×103kg/m3 , g取10N/kg)
(1)、如图甲所示,将有橡皮膜的薄壁玻璃管竖直插入水槽中,发现橡皮膜向内部凹陷,此现象说明。(2)、如图乙所示,将玻璃管从水中取出,并向管中缓慢倒入适量水,发现橡皮膜向管外部凸出,此现象说明。(3)、将玻璃管中的水倒掉,擦干。向玻璃管中分别装入不同质量的细沙,将其竖直缓慢插入水中,直至橡皮膜 , 用刻度尺测出每一次橡皮膜到水面的距离。(4)、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将表格补充完整:实验次数
1
2
3
4
沙子的质量/g
10
20
30
40
橡皮膜在水中受到的压强/Pa
125
250
375
橡皮膜的深度/cm
1.25
2.5
3.75
5
(5)、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成。(6)、[拓展]将装有20g细沙的玻璃管竖直放入另一种液体中使橡皮膜水平,测得橡皮膜的深度为3.125cm,这种液体的密度是g/cm3。
15. 某小组同学做“探究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和压力大小的规律”的实验。先向如图(a)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的水,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值记录在表1中;换用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2中。之后,他们又在如图(b)所示三个不同底面积的口大底小容器中注入等质量的水,重复上述实验,数据记录在表3中。( )表1(注入水0.1kg)
实验序号
深度(m)
容器底面积(cm2)
容器底的压强(Pa)
1
0.01
100
100
2
0.02
50
200
3
0.05
20
500
表2(注入酒精0.08kg)
实验序号
深度(m)
容器底面积(cm2)
容器底的压强(Pa)
4
0.01
100
80
5
0.02
50
160
6
0.05
20
400
表3(注入水0.1kg)
实验序号
深度(m)
容器底面积(cm2)
容器底的压强(Pa)
7
0.01
80
100
8
0.02
40
200
9
0.05
15
500
(1)、由表1和表3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底部的面积和容器形状(选填“有关”或“无关”);(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液体内部压强与有关;(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有关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4)、分析实验序号1的实验数据,得出此时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为N。比较实验序号1、2、3可知规则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液体的重力;比较实验序号7、8、9可知规则该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液体的重力;(后两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分析实验序号9可知侧壁给水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为N;(6)、该小组又将重力为5.4N的实心铝球悬挂于弹簧测力计下,并将铝球浸没在a图第一个容器的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N(水没溢出),浸入铝球后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将增加Pa,若将该铝球浸没于某种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该液体的密度为kg/m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