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湘豫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3月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4-13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
1. 孟子重视血缘伦理,认为“事孰为大?事亲为大”。而荀子却说“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试图建立普适的全民礼法。这说明儒学( )A、代表着不同阶级利益诉求 B、不断适应着时代发展需要 C、尚未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D、完全摆脱了宗法制度影响2. 下表为西汉大司马统领的中朝演进概况。它反映了西汉( )
时期
概况
汉武帝时期
外廷之官统于丞相,中朝之官统于大司马,中朝官员主要职责是
皇帝的应对顾问
汉昭帝时期
大司马作为中朝领袖,领衔中朝官员预闻政事,参议决策,是地位最高的辅政大臣
成帝、哀帝时期
赐大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禄比丞相,位在外朝上
A、中朝逐渐控制决策 B、藩镇割据初现端倪 C、宰相制度渐趋成熟 D、朝廷权力再次分配3. 中国古代有近百部茶书专著,仅宋代就占据了23部。同时以茶为主题的古诗词有1980首,宋代独占828首,为历代之最。除茶诗外,宋代茶文学体裁还有散文、小说、词、戏曲等多种题材。由此可知( )A、宋代茶文化较为繁荣 B、市民生活趣旨得到政府倡导 C、文人的社会地位提升 D、饮食习惯深受理学思想影响4. 康熙帝立足“寓禁于征”,解除海禁,在沿海地区设立四处海关,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对外贸易。并制定税则,无论进出口,所有往来贸易统一征税,税率总计10%左右。这些举措( )A、体现国家机构的创新 B、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C、标志着朝贡体制崩溃 D、解决了沿海边患问题5. 咸丰十年,设抚夷局。局未久,即改为总理衙门。它不仅办理外交事务,还开展一些现代化项目,这使它经常遭到一些死硬的守旧派抨击,而外国人也时常批评它步伐不够迅速。对材料主旨理解准确的是( )A、统治者天朝上国观念产生动摇 B、外交机构的半殖民地化严重 C、清政府主动顺应国际外交趋势 D、中国近代化道路具有复杂性6. 毛泽东在其著作中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这一言论有利于( )A、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B、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C、巩固中国的革命统一战线 D、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7.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发表于1937年10月的作品《不愿做奴隶的同胞都起来了》。该漫画( )A、推动国共联合抗战的实现 B、表明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号召全民族抵御日寇入侵 D、昭示抗战必将取得最后胜利8. 截至“十五”计划末期,私营企业法人单位498万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已达68.3%,私营经济占整个GDP比重超过60%。在许多地方,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税收支撑着地方财政收入,个体、私营企业吸纳的就业人员占新增就业人员的2/3以上。由此可知( )A、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瞩目 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主体 C、公有制经济发展受阻碍 D、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9. 罗马皇帝凯撒·奥古斯都第十七次任保民官之年宣布:“······我愿他们的豁免权只局限于其当时所有之财产,凡后来取得之财产应照常担负义务”。据此可知,该敕令( )A、消弭了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 B、确保了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 C、体现了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 D、适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10. 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巨人”的群星闪耀的时代,有人说:“你就应该是你自己的主宰”。有人说:“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上述言论旨在( )A、反映人开始从神灵的控制下觉醒 B、追求精神自由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D、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追求自由平等11. 下表反映了德国在1820-1870年、1870-1913年、1913-1950年、1950-1973年四个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其中,反映1870-1913年经济增长情况的是( )时期
增长率(%)
甲
2.83
乙
5.68
丙
0.30
丁
2.01
A、甲 B、乙 C、丙 D、丁12. 2020年11月15日,东盟十国以及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如下图所示,该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这反映了( )A、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遭遇困境 B、新兴经济体的利益诉求 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对谷物贸易的管制由来已久。最初的谷物法旨在通过管制主要谷物的进出口来保证消费和生产之间的平衡。16世纪之后,随着重商主义在英国的盛行,谷物法转向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18世纪中后期,随着英国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英国由粮食的输出国变为输入国,而谷物法的性质也转变为对进口的限制。1815年拿破仑战争之后,英国为了保护本国农业免受国外廉价谷物的冲击,再次颁布了谷物法,规定小麦价格低于每夸脱80先令时,不得进口。这项贸易法令遭到了地主之外的其他各阶层的普遍反对,在1828、1841年进行了几次调整,直到1846年才被废除。
——摘编自黄少安、郭艳茹《对英国谷物法变革的重新解释及对现实的启示》
材料二: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连年增产,为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提供了稳定的产品来源,对原有农产品外贸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客观要求也变得日益迫切。这一时期中国农产品贸易调控实施的是以计划成分为主的计划和市场双重管理体制,农产品贸易政策体制改革基本处于探索阶段,并以鼓励农产品出口为主,农产品贸易出口创汇以支持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功能依然突出。20世纪90年代后期,农产品贸易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对外贸易管理体制逐渐与国际接轨,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开放局面。随着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国内深化贸易管理体制改革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贸易领域进一步削减关税水平、降低市场准入标准。同时,中国不断完善进口配额管理制度,对粮棉糖等重点农产品以及化肥等农资产品实行“配内低关税、配额外高关税”的管理政策;允许私营外贸企业迅速发展,除小麦继续保持90%的国营比例外,其他农产品的国营比例逐步降低。此外,国家还进一步规范进口
动植物产品检验检疫标准,积极修订和调整农业法律法规,逐渐放开农业服务领域。
——摘编自《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历程、问题挑战与政策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谷物法的变革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开放的主要发展阶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二十四史记载着籍贯可考的名臣共1037位,下表是根据二十四史整理的部分省份不同朝代的名臣数量。
河南
河北
陕西
山西
山东
甘肃
江苏
四川
湖北
湖南
安徽
江西
浙江
广东
福建
秦朝
1
1
汉代
68
11
28
6
31
3
15
5
5
2
17
2
两晋
13
2
1
5
10
1
南北朝
17
17
2
7
22
3
12
2
9
隋朝
2
11
2
1
2
1
唐朝
63
49
67
44
21
27
20
10
1
4
1
5
2
两宋
20
8
2
4
8
8
7
2
1
8
15
19
2
14
明
7
9
2
4
8
15
6+
7
2
6
10
19
1
12
清
6
8
5
6
10
18
2
3
4
5
14
13
5
3
合计
197
105
118
78
111
35
90
20
27
10
42
40
67
10
29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分析需要史论结合)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戊戌变法时期的近代科学教育与晚清政治运动有着密切关系。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兴学堂、办学会,积极宣传近代科学知识。一大批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的热血青年留学归国,他们热心变法,思想开放,积极奔走,创办了各种科学学会和民间新式学堂。针对传统书院单纯的经史内容教育,学生缺乏创新性以及缺乏科学方法的训练的弊病,这些科学学会和新式学堂不但重视学校科学知识的传授,还提倡用求实的科学方法来指导科学教学。同时,维新派认为“凡技艺中有能自出新思,标新立异,自成一家,为他人所不能为者,国家予以文凭,准其专利若干年,自五至二十三年不等······不准他人仿效,年岁已届,始准他妙法制造”。······随着“科学”一词的广泛运用,科学教育的内涵也不断明晰并深化,它开始涉及自然科学背后及社会科学本身的客观理性精神,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并有意识地概括科学的内涵。
——摘编自郭海洋《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维新派宣传科学教育的背景。(2)、根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宣传科学教育的特点。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为实现这一宗旨提出会员国应尽的主要义务与职责。如盟约规定会员国应当共同保证反对侵略战争威胁;如果发生争端,应将争端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并对破坏盟约而进行战争的国家采取经济、军事、政治上的制裁。······代表大会和行政院的决议需全体大会一致通过才能成立。
材料二 1931年9月18日,九一事变爆发。东北军不战而退,仅三个月东北三省全部被日军占领。
9月23日,国联理事会决议:劝告中日双方退兵。
1932年2月13日,英国代表李顿勋爵率领的国际联盟调查团由美国旧金山出发来华。
10月2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南京、东京、日内瓦同时发表。报告书承认“九一八”为日方“预定精密计划”所造成,但认为满洲问题的解决,必须“遵守现行多方面的条约”“承认日本在满洲利益”“国际共管东三省”、设立“自治政府”。
10月3日,国联当局对报告书表示满意,认为法律事实两者均能兼顾。
——摘编自《远东反战会议大事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联对日本侵华的态度。(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国联对侵略行为制约不力的原因。17. 【历史-选修4:中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颖合称“北宋五子”,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述留世。张载深受范仲淹的影响,刻苦攻读《中庸》,同时遍读佛学、道家之书,终于悟出了儒、佛、道互补,互相联系的道理,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学说体系。张载博览群书,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认为世界万物的一切存在和一切现象都是“气”,即“太虚”,主张“理在气中”。又认为只有“德性之知”才能认识“天下之物”。张载的学说对天地宇宙、社会人生、世界万象等作了系统的论证和说明,形成了“本末上下、贯乎一道”的思想体系:一方面继承和复兴了儒家的道统,所谓“以稽天穷地之思,与尧舜孔孟合德乎数千载之间”;另一方面充实和创新了儒家道统的时代内涵:“有“六经'之所未载,圣人之所不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主要学术活动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张载主要思想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