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 4.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试卷更新日期:2021-04-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 , 的距离,先在 的垂线 上取两点 , ,使 ,再作出 的垂线 ,使 , , 在一条直线上(如图),可以说明 ,得 ,因此测得 的长就是 的长.判定 最恰当的理由是( )A、边角边 B、角边角 C、边边边 D、斜边、直角边2. 在测量一个小口圆形容器的壁厚时,小明用“X型转动钳”按如图方法进行测量,其中OA=OD,OB=OC,测得AB=a,EF=b,圆形容器的壁厚是( )A、a B、b C、b﹣a D、 (b﹣a)3. 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3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方法是( )A、带①去 B、带②去 C、带③去 D、①②③都带去4. 如图小敏做了一个角平分仪ABCD,其中AB= AD,BC= DC,将仪器上的点A与∠PRQ的顶点R重合,调整AB和AD ,使它们分别落在角的两边上,过点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PRQ的平分线。此角平分仪的画图原理是( )A、SSS B、SAS C、ASA D、AAS5. 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位同学帮他想了一个主意: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 ,连接BC并延长到点E,使 ,连接DE并且测出DE的长即为A,B间的距离,这样实际上可以得到 ,理由是( )A、SSS B、AAS C、ASA D、SAS6. 装修工人在搬运中发现有一块三角形的陶瓷片不慎摔成了四块(如图所示),他要拿哪一块回公司才能更换到相匹配的陶瓷片( )A、① B、② C、③ D、④
二、填空题
-
7. 如图,在 中, , ,点E,F是AD上的任意两点、若 ,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8. 如图所示,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BC=CD,过D作BF的垂线DE,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E,若测得DE的长为25米,则河宽AB长为 .9. 如图,把两根钢条 , 的中点连在一起做成卡钳,可测量工件内槽的宽,已知 的长度是 ,则工件内槽的宽 是cm.10. 如图,AB=12,CA⊥AB于A,DB⊥AB于B,且AC=4m,P点从B向A运动,每分钟走1m,Q点从B向D运动,每分钟走2m,P、Q两点同时出发,运动分钟后△CAP与△PQB全等.11. 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A , B的距离,可以在池塘外取AB的垂线BF上的两点C , D , 使BC=CD , 再画出BF的垂线DE , 使E与A , C在一条直线上.若想知道两点A , B的距离,只需要测量出线段即可.12. 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应该带第块。依据 。
三、解答题
-
13. 如图,工人师傅要检查人字梁的∠B和∠C是否相等,但他手边没有量角器,只有一个刻度尺.他是这样操作的:①分别在BA和CA上取BE=CG;②在BC上取BD=CF;③量出DE的长为a m,FG的长为b m.如果a=b,则说明∠B和∠C是相等的,他的这种做法合理吗?为什么?14. 如图所示,C、D分别位于路段A、B两点的正北处与正南处,现有两车分别从E、F两处出发,以相同的速度直线行驶,相同时间后分别到达C、D两地,休整一段时间后又以原来的速度直线行驶,最终同时到达A、B两点,那么CE与DF平行吗?为什么?15. 某中学八年级同学到野外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营地看到一池塘,同学们想知道池塘两端的距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测量方案:先取一个可直接到达池塘的两端的点 , 的点 ,连接 , ,分别延长 至点 , 至点 ,使得 , .再测出 的长度即可知道 之间的距离.他的方案可行吗?请说明理由.16. 如图,一根电线杆 直立在水平地面上的点 处,分别用钢丝绳 , 将它加固,两根钢丝绳分别固定在地面上的点 处,点 在同一条直线上,小明测得 ,两根钢丝绳相等吗?请说明理由.17. 仅用一块没有刻度的直角三角板能画出图1∠AOB的平分线吗?
小刚想出了这样的方法:如图2所示,先将直角三角板的一个锐角顶点和∠AOB的顶点O重合,一条直角边与OA重叠(重叠部分为OC),沿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直线m;再将三角板的同一锐角顶点与O重合,同一条直角边与OB重叠(重叠部分为OD),沿另一条直角边画山直线n,m与n交于点P,连接OP并延长,则射线OP为∠AOB的平分线,你认为小刚的方法正确吗?为什么?
18.你一定玩过跷跷板吧!如图是小明和小刚玩跷跷板的示意图,横板绕它的中点O上下转动,立柱OC与地面垂直.当一方着地时,另一方上升到最高点.问:在上下转动横板的过程中,两人上升的最大高度AA′、BB′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