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开学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4-13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5%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输入后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经过氧化分解,产生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 B、二氧化碳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下降 C、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会降低 D、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会发生变化
  • 2. 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胰腺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A液、B液和C液 B、A液中的物质可以进入B液和C液中 C、生成与回流的A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D、葡萄糖氧化分解成丙酮酸的反应发生在A液中
  • 3. 帕金森病(PD)是中脑内产生多巴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的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丢失造成的,这种丢失会导致运动功能退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等均可能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PD是神经细胞无法释放多巴胺引起的疾病 B、神经细胞释放多巴胺的过程不需要能量 C、可通过提高多巴胺受体的含量治疗该病 D、多巴胺可以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
  • 4. 下列过程不会发生的是(   )
    A、神经系统可通过控制甲状腺的分泌来调节血糖含量 B、胰岛B细胞受损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C、胰岛素的靶细胞表面受体失活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D、肌糖原直接分解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 5. 少数人对青霉素等一些抗生素过敏,严重时会导致休克,青霉素进入机体后,它的降解产物中的青霉素噻唑酸能与体内的组织蛋白结合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是机体的免疫功能过强所致 B、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人其家族中可能存在其他的青霉素过敏者 C、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人一定不是第一次使用青霉素 D、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其在数十年后再次接触过敏原后不会再出现过敏反应
  • 6. 下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①只能运输到垂体并作用于垂体 B、激素②既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又能促进下丘脑的分泌 C、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 D、体内渗透压较高时激素④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部位水分的重吸收
  • 7. TIBA(三碘苯甲酸)能够阻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有关TIBA在农业上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对大豆施用适量TIBA可使植株侧枝生长更旺盛,从而起到一定的增产的效果 B、用适当浓度的TIBA浸泡大豆种子,能提高萌发率 C、若没有TIBA,采用手工摘除大豆顶芽的方法也能让大豆增产 D、施用适量TIBA可使植株矮化,从而起到一定的抗倒伏的效果
  • 8. 某些植物必须经过春化作用(用低温诱导)才能开花结实。如表示对冬小麦进行春化处理的研究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处理方式

    未经低温处理

    经低温处理

    先低温处理后高温处理

    检测结果

    没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出现某些特殊蛋白质,高温处理后这些蛋白质消失

    现象

    不能抽穗开花

    抽穗开花

    不能抽穗开花

    A、温度可以决定冬小麦是否抽穗开花 B、高温可以解除冬小麦的春化作用 C、春化产生的特殊蛋白质是低温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D、北方春季补种的冬小麦只会长苗不会开花结果
  • 9.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
    A、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鲫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从静置的试管上层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 C、利用黑光灯诱捕法估算有趋光性的昆虫的种群密度时忘记打开电灯 D、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 10.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 B、稳定状态时,乙种群个体数量一般不会超过甲种群 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 D、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一定会使甲种群被淘汰
  • 11.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不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 12. 2020年东非地区蝗灾肆虐,给农作物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关于蝗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蝗虫的遗体残骸被微生物分解后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可被农作物利用 B、蝗虫被消灭会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C、相比杀虫剂治蝗,“牧鸡治蝗”有效又环保,这种治蝗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D、专家监控蝗虫灾情,需要用标志重捕法测定蝗虫幼虫的密度
  • 13. 如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 CO2 固定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呼吸作用 CO2 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 CO2 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 CO2 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 CO2 固定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 B、该生态系统一年中 CO2 的释放量小于固定量 C、由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正在上升 D、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 CO2 的形式进行传递
  • 14. 某地土壤和水体中镉超标,镉进入生态系统后蓄积在动物肝、肾中引发“痛痛病”。某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在某一时间测得所含镉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地人要预防“痛痛病”要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 B、丙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多 C、该生态系统肯定没有分解者 D、四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甲+乙+丙
  • 15. 近几年,我国积极倡导绿色生活。“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外,还应包括尊重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生态、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德等。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因为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使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而且本地物种已经高度适应本地的生态环境,所以在城市绿化时应尽量使用本地树种、草种 B、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应是一个绿色城市首选的生产模式 C、野生生物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D、以自然景观为对象的生态旅游也叫绿色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这里的“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主要是指发展旅游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包括美学价值在内的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16. 朱鹮是一种稀有的美丽鸟类,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B、易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 C、保护朱鹮是因为它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D、朱鹮的数量减少,使得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也被破坏
  • 17. 如图中甲是果酒和果醋发酵的装置图,乙是果酒和果醋制作发生的物质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甲装置制作果酒时,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且一直关紧阀a和阀b B、用甲装置制作果醋时,发酵后期阀门a要关闭 C、在缺氧条件下能发生乙图中的①②过程 D、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且反应场所相同
  • 18. 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认识不科学的是(  )
    A、发酵工程具有条件温和、产物单一、污染小的特点 B、发酵工程的产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酶和菌体本身 C、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温度控制,溶氧控制、pH控制 D、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可以用微生物进行发酵
  • 19. 下列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后,可以用于制取土壤稀释液 B、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度范围不同 C、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活菌数目,常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D、接种土壤微生物稀释液时,平板划线法可以采取连续划线的方法使微生物均匀分布
  • 20. 一定浓度的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通过使蛋白质变性而起防腐作用。可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高效分解甲醛的细菌,以处理废弃的福尔马林。下图是筛选和纯化甲醛分解菌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其中LB培养基能使菌种成倍扩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筛选甲醛分解菌的培养基中要添加甲醛作为唯一的碳源 B、③→④接种的目的是通过单个菌落分离出甲醛分解菌 C、步骤⑤中,各个培养瓶中的甲醛溶液要有一定的浓度梯度 D、测定并选出甲醛浓度最低的培养瓶后,筛选对应的菌株

二、综合题

  • 21. 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N是感受器,其神经末梢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为
    (2)、图乙中的②表示 , 它的形成与(细胞器)有关,物质③对突触后膜的作用效果是。兴奋在突触小体内由信号转化为信号。   
    (3)、在乙图方框处用箭头画出兴奋传导的方向是 , (→或←或←→)简述理由。
    (4)、假如丙图中的Y来自甲图中的A,丙图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受到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作用;但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作用,导致效应器不产生相应反应,这又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要接受的控制。
  • 22. 如图为某同学“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 兴奋在传入神经上以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完成信号传递的物质是
    (2)、产生冷觉的A是
    (3)、当激素③以B为靶细胞时,体现了激素的调节。
    (4)、激素④的主要靶器官(细胞)是 , 与其在血糖调节方面相互拮抗的激素是
    (5)、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更容易精力集中,神经系统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 在相同饮水量的情况下,冬天的尿液比夏天多的主要原因是
  • 23. 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的9个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所示。

    注:字母A~I代表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育晚期的群落。

    (1)、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在野外调查中,很难从外部特征确定马尾松的准确年龄,通常以马尾松立木的胸径结构(种群中不同胸径大小的个体数)代替其结构,来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2)、在野外群落调查中,首先识别组成群落的物种并列出它们的名录,这是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的方法。调查发现,A~I群落发育阶段不同,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呈的变化趋势,且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填“早”、“中”或“晚")期最高。
    (3)、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加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现象,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能提高群落的能力。
    (4)、若群落A是由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的,则此种演替属于演替,该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所含有机物的变化情况是 , 若演替过程中有人力参与,则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
  • 24. 如图是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大棚内温度、 CO2 浓度等可适当调控),请据图回答:

    (1)、图中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是。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沼气燃烧后生成的 CO2 通入大棚内的作用是 , 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相对一般农业生态系统而言,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其充分利用了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原理。
    (3)、秸秆青贮的主要操作是:切碎秸秆→填压进入青贮窖中→密封一段时间,其目的在于。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 25. 某种物质S(一种含有C、H、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S。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S,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Y。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的方法进行灭菌。乙培养基中的Y物质是。甲、乙培养基均属于培养基。
    (2)、实验中初步估测摇瓶M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 个/mL,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100μL稀释后的菌液,且保证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则至少应将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倍。
    (3)、在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发现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时,某菌株对S的降解量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答出1点即可)。
    (4)、若要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细胞数,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5)、上述实验中,甲、乙两种培养基所含有的组分虽然不同,但都能为细菌的生长提供4类营养物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