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18届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调研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11-2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默写

  • 1. 默写                                       
    (1)、夜阑卧听风吹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夕阳西下,。(《天净沙·秋思》)
    (3)、 , 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
    (4)、风劲角弓鸣,。(《观猎》)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二、诗歌鉴赏

  • 2. 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下列小题。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1)、这首小令,点明秋天之景的句子是:“”。
    (2)、下列对这首小令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仙子”,词牌名;“咏江南”,这首词的题目。 B、“卷香风十里珠帘”一句是化用杜牧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意在突出江南的繁华富庶。 C、杀:用在动词“爱”的后面,表示程度深。 D、这首小令通过描写江南水乡特有景象,表达了对江南真切的喜爱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本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醉翁亭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依树建庙

        会稽石亭埭有大枫树,其中空朽,每雨,水辄满溢。有估客载生鳝至此,聊放一头于枯树中,以为狡狯。村民见之,以鱼鳝非树中之物,或谓是神,乃依树起屋,宰牲祭祀,未尝虚日,因遂名“鳝父庙”。人有祈请及秽慢,则祸福立至。后估客返,见其如此,即取作臛 , 于是遂绝。

    ——南朝·宋 刘敬叔《异苑》

    【注释】①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②石亭埭(dài):古镇名。③狡狯:取乐。④秽:不敬重。⑤臛(huò):肉羹。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因遂“鳝父庙”

    ②于是遂

    (2)、对待枫树空洞中的鳝鱼,村民和估客采取完全不同行动。村民的行为是:“”;而在估客则是“”。(用原文回答)
    (3)、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的人。

四、现代文阅读

  • 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些诗词脍炙人口,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士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⑨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燥;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有改动)

    (1)、第⑨段中有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2)、第③段划线的词语“这种说法”所指代的内容是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本意思的一项是(    )
    A、标题“不完满才是人生”即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列举了从皇帝、大臣到平头百姓、知识分子这些人相同或不同的不如意的事情,意在表明世界上人生不如意没有例外。 C、汉武帝、唐太宗的人生不完满是指没有找到灵丹妙药让自己长生不老、长生不死,除此之外都是完满的。 D、作者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主要是采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4)、“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下面的论据,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封建社会的皇帝老爷在杀人灭族、王位继承、宫廷斗争中,其不如意的程度远远超过百姓。 B、伴君如伴虎,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有不测,立刻自尽。 C、平头老百姓人生不如意的事举不胜举:早市被小贩“宰”、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包、踩或被踩对骂甚至对打、买到假冒伪劣商品…… D、知识分子,更是在考试这件事情上备尝人生不如意的滋味。
    (5)、作者认为能认识到“不完满才是人生”的意义在于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远行

    周太舸

        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不想读书了。”

        “为啥?”

        “我这成绩,就中等,始终上不去。”

        父亲一个响雷:“我一辈子在土里都没有挖出金疙瘩,你还想挖?现如今,种庄稼也要有文化呢。”

        又到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真的不想读书了。我这成绩,恐怕连高中都考不上。即使考上了高中,也难进大学的门。”

        “你……”父亲老树皮一样的手僵在空中,瞬间便柔了回来。儿子的耳边没有响雷。那夜,父亲在院子里的石磨上,披一身月光,坐成了一尊古铜色的雕塑,烟头的红光时隐时现。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便催儿子起床:“随我去卖猪崽。”

        儿子揉着惺忪的睡眼,好生纳闷。以前,父亲一大早便催儿子起床读书,莫非父亲默许我不上学了?儿子一骨碌起床,心想,赶场卖猪崽也比上学好。

        父亲:“本场近,猪崽便宜;赶远场,猪崽贵。我挑四只,你背一只。”

        儿子:“不骑摩托?或者搭车?”

        父亲:“摩托坏了。走路省钱。”

        一只猪崽二十多斤。儿子紧跟在父亲后面,心中颇为惬意。猪崽在背篼里似乎在往大里长,越来越沉。双腿渐渐像灌了铅,身子渐渐僵硬如石块,汗水如泉般淌了出来。

        与父亲的距离拉越远,儿子盼父亲倒回来帮着背,以前背柴火,儿子背不动时,父亲总要接一程。可这回,父亲歇下担子,却没有倒回来的意思。

        儿子恨恨地赶上了父亲,只见父亲被汗水湿透的衣衫能拧出水来。

        儿子:“爸,这三十多里路,我恐怕走不了。”

        父亲黝黑红亮的脸膛闪电一样抽搐了一下:“背回去?前功尽弃了!”

        儿子摇摇头,又点点头。

        父亲:“你能背到大石头那里吗?”

        儿子一看,山脚确实有一块大石头,很近,于是说:“能。”

        又启程,父亲在前,儿子在后,来到大石头跟前。

        歇息不久,父亲催儿子动身。

        儿子:“爸,再歇一会儿吧,我实在走不动了。”

        父亲:“赶紧走,晚了就卖不上好价钱。能背到前面那棵大树那里吗?”

        儿子抬眼一看,前面确实有一棵大树,很近,于是说:“能。”

        来到大树下面歇息。父亲:“能背到半山腰吗?”

        儿子抬眼一看,半山腰很近,于是说:“能。”

        半山腰歇息。父亲:“能背到那处瓦房吗?”

        儿子抬眼一看,前面一处瓦房已经亮起了灯光,隐隐约约能听到人声,于是说:“能。”

        父亲:“能背上山顶吗”儿子抬眼一看,山顶很近,于是说:“能。”

        往山顶走,不,准确地说,儿子弓着腰,垂着双臂,是爬。儿子:“爸,我实在迈不动步了。”

        父亲:“咬咬牙,力气又有了。”

        爬上山顶,儿子一屁股软在地上。山那边的集镇就在眼前。

        父亲喘了一会儿,说:“这么远的路都走过来了,好样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个目标地走过来的。”

        猪崽换成了钞票,父子俩美美地吃了早餐。

        儿子:“回家走路就轻松了。”

        父亲:“不,回家搭车。”

        儿子纳闷:“不省钱了?”

        车上,儿子太疲倦了,渐渐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已经到家。

        儿子:“爸,我要继续读书。”

        父亲:“好,上学,我用摩托送你。”

        儿子:“摩托不是坏了吗?”

        父亲:“没坏。”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2)、小说中“儿子”由开始“不愿上学”,到最后“决定上学”,经历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请补全下面变化过程。

    不愿上学---------畏惧前行--------决定上学

    (3)、文中画线句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处作简要分析。
    (4)、小说中父子翻山时的对话有些重复啰嗦,对于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用重复的对话,是为了突出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 B、用事实告诉儿子“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能将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的,更好地表现父亲的睿智。 C、儿子先后五次,反复说自己“能”,突出了儿子有毅力,非常坚强。 D、能为儿子的转变做充分的铺垫,使儿子的转变显得合情合理。
    (5)、请简要赏析小说结尾三句话的妙处。

五、综合性学习

  • 7. 某校正在举行“走进秋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识秋】下面四幅“秋”字书法属于隶书的一项是(    )

    (2)、【知秋】秋天有两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一是中秋节,其主要风俗是;二是 , 其主要风俗是赏菊和登高。
    (3)、【赏秋】本次活动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古诗文。请选出下列名句中你认为不符合本次活动要求的三项,并简述理由。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D.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E.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F.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六、命题作文

  • 8.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①不得抄袭;②不要出现真实姓名;③600字以上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