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监测(7月)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11-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指出:“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国家就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这表明当时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B、地方相对独立 C、国家体制尚未健全 D、固化家国一体
  • 2. 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    )
    A、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 B、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C、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 D、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
  • 3. 伏尔泰说:“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人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材料中涉及古代中国的( )
    A、三公九卿制、察举制 B、三公九卿制、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内阁制、科举制
  • 4. 明朝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上》云:“中外大小臣工上封事,外有通政司,内则会极门,俱有号簿,惟内阁独得进密揭,盖心膂近臣非百司得比。……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
    A、事实上成为了中央决策机构 B、对其他中央机构有牵制作用 C、官员地位明显高于其他官员 D、使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
  • 5. “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钱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存在这一弊端的制度是(    )
    A、古希腊的城邦制 B、古罗马的法律制度 C、雅典的直接民主制 D、欧美的近代代议制
  • 6. 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而古罗马《民法大全》则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二者最大的差别是( )
    A、立法的基本出发点不同 B、对犯罪的界定不同 C、立法的完整程度不同 D、打击犯罪的效果不同
  • 7. 190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选民在下次议会选举中.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统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资任。下列关于“影子内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责任内阁制的最终确立 B、有利于提高政党政治运行的效率 C、有利于实现英国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D、有利于推动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
  • 8. 美国建国初期.汉密尔顿曾指出: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材料中的“基本错误”指的是( )
    A、权力分立与制衡 B、英属殖民政府的残留 C、松散的邦联制 D、州际平等原则
  • 9. 1875年宪法是一部不完备的宪法.未提及国家预算.没有规定公民权利.也没有单独规定司法权及地方政府的权力。但它却是法国近代唯一能持久的宪法.从1875年到1940年.共维持了65年。这主要是因为该宪法(    )
    A、注重协调了各阶层的利益 B、斌予总统较大的权力 C、是各政党相互妥协的产物 D、实行联邦制共和政体
  • 10.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评述.其中对某国的评述是:“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下列对该国政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国家元首可以完整行使立法权 B、政府首脑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 C、拥有代议制机关.但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D、国家实行联邦制与君主立宪制,民主传统浓厚
  • 11. “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材料中的“它”. (    )
    A、将中国旧式农民起义推到了最高峰 B、是近代中国首个资本主义发展方案 C、充分响应“扶清灭洋”的口号 D、为三民主义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 12.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以上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A、瓜分狂潮和戊戌变法 B、瓜分狂潮和清末新政 C、《马关条约》和辛亥革命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13.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系列新闻报道和人物专访。下列报道中对中国的预测,不符合民国初年历史的是(    )
    A、“新政府将对西方各国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友好态度” B、“辛亥革命的结果可能是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制的代议制政府” C、“采取君主宪政。实行渐进性民主或许能够成功” D、“以民主选举的方式,将行政权力集中于强权人物身上”
  • 14. 1919年梁漱溟提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应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B、应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法治统治 D、要在法律的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 15. 2014年发表的《国际社会向“左”转》一文指出,当下国际社会的左派,在政治制度上,反对资本主义的不平等、建构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生活模式上,提倡反对权贵、倾向平民,以同情弱者、改善民生为日常生活图景。上述材料表明(    )
    A、资本主义不公正引起社会广泛不满 B、科学社会主义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C、巴黎公社提出的基本原则得到落实' D、十月革命形成的社会制度基本普及
  • 16. “虽训练尤未充足.装备犹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竞能抵抗十周。不只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一般老幼男女,无不争为军队服务。但是苦战之后,实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遏制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
    A、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 B、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 C、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的疯狂进攻 D、国民党消极抗战导致阵地丧失
  • 17. 在《空军的处女战》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 “八月十四日.中国空军在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第一次显示了英勇的姿态,上海三百万民众怀着同样的又惊又喜的心情.仰着头.亲眼看见了她的英勇的战斗姿态。这惊喜将立即随着捷报扩大到全中国,慰抚着四万万颗跳跃不巳的心。”对此次会战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此次会战充分体现了两个战场的团结合作 B、此次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此次会战极大的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热情 D、此次会战为中国沿海工业的内迁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 18. 2017年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8周年的纪念日,连日来,西藏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58年前西藏百万农奴当家作主,52年前西藏成为了第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地方。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特色政治制度 B、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民族制度 C、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民族自治地方 D、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必须遵守我国宪法及法律
  • 19. 某历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搜索到某刊物的封面图片(见下图),请根据图片上的信息推断该刊物的发行时间可能是(    )


    A、1975年 B、1986年 C、1997年 D、2008年
  • 20. 下表为商务印书馆某年版《新华字典》附录中的《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节选)。这反映出(    )


    A、中国的民主和法治建设遭到严重践踏 B、鲜明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特色 C、“左”倾错误使标点符号用法遭到篡改 D、毛泽东思想在当时得到了深入贯彻落实
  • 21. 1949年下半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即苏联首次试爆原子弹成功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前者使美国和其盟国感到.它们正面临着苏联空前的军事威胁,甚至是核威胁;后者则使杜鲁门政府认为它所担心的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张已成为事实。这两大事件直接导致(    )
    A、“杜鲁门主义”提出 B、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C、美国极力扼杀新中国 D、两级格局正式形成
  • 22. 2013年I月6日.美国举行了前总统尼克松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尼克松的长女帕特里夏认为,尼克松的真正遗产是倡导自由。向一个曾被视为美国敌手的国家伸出友好之手。材料中尼克松“向一个曾被视为美国敌手的国家伸出友好之手”的做法(    )
    A、为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打下坚实基础 B、直接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C、促使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苏关系逐步走向恶化
  • 23. 冷战时期,中、苏、美三大国在许多问题上是针鋒相对的。但在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这一问题上. 却心照不宣地严守机密,而且一守就是好几十年。这一“心照不宣”的主要原因是(    )
    A、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B、三国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 C、促使冷战局势的缓和 D、避免世界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 24.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找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一讲话( )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热 B、标志着新中国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 D、体现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25. 下图是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中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

    A、“冷战”背景下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B、北约与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C、欧洲已经基本实现联合状态 D、世界格局巳由两级转变为多级

二、材料分析题

  • 26. 权力的分割与分立,是中外敢治发展史上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的政体有着非常明确的分权意识。宰相的权力被多个机构分割……政权归于君主。治理权归于宰相。君主的权责是任命宰相,宰相的权责是组阁.治理天下。君主与宰相“各有职业.不可相侵”:君主若是侵夺宰相之职权.则属违制,.将受到群臣抗议……”

    宋人将“执政”与“台谏”对举:“天下之事,一切委之执政”;“一旦谏官列其罪,御史数其失,虽元老名儒上所眷礼者,亦称病而赐罢”;.;君主则居于超然地位,“常使两者之势适平,足以相制,.而不足以相胜”。如是,“人主可以弁冕端委而无所事”。

    材料二  美国的联邦党人是近代分权理论的最终完成者,清教徒们创立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复合共和制的国家制度。他们吸收并改造了洛克“人民最高权力”理论,将人民的权力与政府的权力分开,坚持国家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本质上是有限的。在法律上他们把人民所赋予的国家权力分为两部分:联邦权力和各州权力。他们认为联邦的权力是各州权力的让渡,宪法“无明文规定即为终止”,是有限的;就联邦权力而言,他们以职能、机构、人员为基础进行丁划分,以达到制约之目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政体“分权意识”的表现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联邦党人是如何“改造了洛克‘人民最高权力’理论”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政体与美国分权体制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 27.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7年5月14日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挤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日益加快,以成熟的姿态面对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被后人誉为“首次被发展中国家宣布进行南南合作的会议”,其意义不仅体现于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更是意义深远,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通过此次会议,在非洲大陆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沐涛《再论现代中非关系》

    材料二  当世界走进中国时,曾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中国,作出了激烈抵抗,历经鸽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才得以恢复并确保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古老国度在不断适应国际化冲击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并因此思路越来越清晰,心态越来越平和。

    ——顾骏教授在上海大学的演讲《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材料三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触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边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 建设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竖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

    ——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记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等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会议” 召开于哪一年? 如何理“其意义不仅体现于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更是意义深远”?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开始“主动向世界开放”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逐步向世界开放”的具体做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世纪的外交政策具有哪些特点?有人称“一带一路”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 2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朱元璋在建立明王朝的同时,正式确立了封藩制。他将自己的诸子和个别宗室封为藩王,让他们率领精兵或驻守边疆,或控制江、淮、河、汉、川等地区,“内资夹辅”。同时规定:在皇帝诸子中,除嫡长子应被立为皇太子外,其余的皇子皆封为亲王;亲王的嫡长子应继承其爵位,其余诸子皆封为郡王,郡王之下又按世系依次封为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奉国中尉的嫡长子仍袭其爵,其余诸子则称为宗室。皇帝赐予他们一定的庄田、庄佃和奴仆、仪仗、府第等。

        明成祖时,有步骤地废革诸藩或大幅度削减他们的军力,强迫迁徙出封地。明成祖及以后几代皇帝一再加强对宗藩的监视、约束和限制,形成了所谓“藩禁”。 包括宗藩不得预兵事,亦不许预政事,所有宗室均不许入仕做官。不许从事工商业;对王府的建筑格式、规模以及衣冠礼仪等均有繁琐的具体规定,不准逾制。此外,明朝规定给予宗室一定的“岁禄”以维持生计,谓之为“宗禄”。广大宗室不能从事四民之业。随着宗室人口日益繁衍,形成为一个坐食岁禄的寄生阶层。

    (1)、根据材料,概括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封藩制的特点并分析其确立封藩制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指出明成祖时对封藩制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带来的不良影响。
  • 29.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的人认为,绥靖没有作用,它是一种邪恶的政策。然而绥靖本身并不坏,它是传统的外交手段。它是一种允许均势发生、有利于竞争对手变化的政策。一个国家可能认为.与其遏制对手的侵略行为.还不如让对手得到一点好处。绥靖政策在1815年(滑铁卢战役)的时候被运用得十分成功.当时的战胜国对战败但依然强大的法国采取了绥靖政策。英国在19世纪90年代.对正在崛起的美国采取绥靖政策并卓有成效。20世纪30年代英国首相张伯伦的错误不在于其动机.而在于他的无知和自负.他未能正确地佑什形势。犯这样的错误的人不止他一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具有极大讽刺意义的事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20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在30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对抗政策.但是实际采用的政策正好相反。

    ——摘编自[美] 小约瑟夫·奈《对绥靖政策的主要认识》

    (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对绥靖政策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能说明“实际采用的政策正好相反”这一认识的主要史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前夕绥靖政策的认识是怎样的?
  • 3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辜鸿铭.1857年出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字汤生,号立诚.彼称为“清末怪态”。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是教英国文学的教员.却头戴红项瓜皮小帽.身穿长袍马褂.脚登双梁中式鞋。辜鸿铭当初是最先剪辫子的人.辛亥革命以后反而蓄发留辫,整个一位“前清遗民”。他精通10余种外语,发音之纯正.连该语种国人也感到惊讶,.他还从19世纪80年代起.花了20年时间.把中国古典十三经中的十部翻译成英文.然而平时讲课和谈话.张口就是“子曰诗云”。他喝洋墨水最多.1870年前后,即13岁就出国留学. 1885年正式回国,自称是“中国受过欧洲教育的人中资格最老的一个”,然而回国以后却变为思想最“守旧”的卫道士,他反对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力主尊孔读经,公然说:.“现在社会大乱,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君主”。他十分热悉西方文明,然而却从中得出结论:“欧洲人所热切希望并极力去实现的民主主义文明.就是我们中国人两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的东西”,他狂热地赞美中国封建社会“落后丑恶的东西,如一夫多妻制、纳妾现象、女人缠足等。

    ——踢冯建辉《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世纪回眸》

    (1)、根据材料.分析“清末怪杰” 辜鸿铭的“怪”表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辜鸿铭的行为与思想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