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试卷更新日期:2017-11-17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唐之于汉的“变动”体现在A、皇帝制度的确立 B、郡县制的实行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D、三省六部制的实行2.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种政治现象,称为“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意思是官员由皇帝任免,但胥吏得不到升迁,却可以利用官员不熟悉政务,自己操办具体之事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这说明(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官僚政治的弊端 C、君主专制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3.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4.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该材料反映的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①分封制②等级制③君主专制④宗法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 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6. 明万历朝,内阁首辅赵志高曾说:“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谋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材料所述现象( )A、表明内阁大臣有职无权 B、表明内阁大臣相互制约 C、说明内阁内部矛盾尖锐 D、是皇权专制加强的结果7. “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从以上材料可以知中书和门下两省设立的最大意义是有利于( )A、正确决策 B、限制皇权 C、分权制衡 D、推翻旧制8. 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 )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 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9. 著名史学家何忠礼先生曾指出:“在唐朝选官制度中,除科举制外,公卿大臣也有权公荐举人,考试成绩好坏,并不能成为做官的唯一标准。”据此可推知( )A、科举制没有改变平民的等级观念 B、士族门第的特权有增无减 C、科举制初立时考虑协调政治矛盾 D、科举取士不能满足人才需求10.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11. 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