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3.4世界经济的奇迹同步检测

试卷更新日期:2016-08-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秦老师说:“20世纪中国发生了3次巨变产生3位伟人”,下列学生的回答不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孙中山 B、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毛泽东 C、改革开放——邓小平 D、国有企业改革——江泽民
  • 2.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是( )

    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土地成为农民的私有财产  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

    张大爷家住成都近郊,以务农为生。下图是他家1978年—1988年10年间人均收入不断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

    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4. 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
  • 5. 某同学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据此判断其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可能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教育体制改革
  • 6. “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个说法所反映的政策是( )

    A、农业合作化 B、发展乡镇企业 C、国有企业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7. “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传奇的一页”首先是从哪里开始( )

    A、机关 B、企业 C、农村 D、城市
  • 8. 李林同学在探究性课题“中国特色的改革”的学习中搜集到以下图片,其中与其探究的主题不相符的是( )

    A、 B、 C、 D、
  • 9. 1993年底,工厂要和港商合资成立股份公司,这一事件是(   )

    A、资本主义公私合营 B、国有企业的破坏 C、国有企业的改革 D、外资独资商业的改革
  • 10.

    下图所示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C、国企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D、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
  • 11. 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

    A、农村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手工业改革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12. 对内改革,我国在农村实行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企业经营责任制 C、个体经营责任制 D、实行市场经济
  • 13.

    下边是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引起1980年到199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后的土地改革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14. 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的理由是(     )

    A、当地山川俊美,风景秀丽宜人 B、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C、同属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D、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 15. 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 “都散伙了”是指(   )

    A、平均地权 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6.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对我国哪项改革措施的概括(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土地改革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17. “说凤阳,道凤阳,十年倒有五年荒”“改革鼓点先敲响,盖了楼房喜洋洋”。这两段花鼓词反映了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发生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掀起了“大跃进”运动 D、深化了国有企业改革
  • 18.

    导致下图中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19. 下列图片中反映了香港回归祖国的是(    )

    A、 B、 C、 D、
  • 20. 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异军突起”的是(    )

    A、民营企业 B、私营企业 C、国营企业 D、乡镇企业
  • 21.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材料反映了(    )

    A、农村生产经营权发生变化 B、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D、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
  • 22.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颂的是(     )

    A、实行对外开放 B、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制度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社会主义制度

二、综合题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又诏革衣服之制…又诏改国姓为元氏姓。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材料二   30多年前,在邓小平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1)、材料一是对哪次改革的评价?

    (2)、结合材料二,说明甲图、乙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和国家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分析丙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现象最先出现在安徽省的哪个地方?

  • 24.

    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积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

    材料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958年8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

    材料三:新世纪、新成就(单位:亿美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经济建设中出现什么现象?给经济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2)、中国农民的哪一重要举措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什么?

    (3)、材料三中“新成就”取得与我国加入哪个国际组织直接有关?这一举措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材料表明新中国成长有经验也有教训,这对当前国家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 25. 材料一:2013年9月3日至13日,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四国进行国事访问,首次出席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首次参加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这是一次充满希望和面向未来的历史性访问。访问实现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双边关系的全面战略升级,推动了上合组织框架下安全合作与务实合作的同步发展,同时也在二十国集团峰会等国际多边舞台传递出中国经济鲜明的政策信号,推动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再次为世界贡献了中国的信心与智慧。

    材料二: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中国越发展,对世界的贡献越大,给世界带来的机遇也越大。”这是美联社对中国发展成就的观察结果,集中体现了“中国力量”和“中国道路”对世界的意义。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从当今世界的主题角度谈谈习近平主席的出访有何历史意义?

    (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一种什么趋势?为顺应这一趋势,本世纪初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是什么?

    (4)、“中国力量”的发展离不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什么历史性决策?“中国力量”足以显示我国的实力,但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请分析其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 26.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中苏两国曾经走过同样的路,最终的结局却截然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材料二 苏联历史上有过三次改革:列宁最早发现问题,他力主“新经济政策”的改革,但有所保留;赫鲁晓夫冲破斯大林的“寒冬”进行思想“解冻”,但他也曾“进两步,退一步”;戈尔巴乔夫于“左、右”夹击中采取“中间立场”,最终左右为难、无力前行。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我们自己苦干实干,还需要运筹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追求梦想的经验和教训。

    (1)、为了农村的稳定,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在农村进行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的‘寒冬’”的显著特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给苏联带来了怎样的命运?

    (3)、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追求梦想的经验和教训”,更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谈谈你对中国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及其结果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