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6.2近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6-08-1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为www.m1905.com,其中的“1905”的寓意是这一年(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中国影片在国际获奖 C、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 D、废除科举制
  • 2. “他以炽热的爱国热情承担了修筑京张铁路的重任,表示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他是(    )

    A、左宗棠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詹天佑
  • 3.

    下图是出现在20世纪初的《求婚尺牍》,其中有这样的描写:“一不尚貌美,但需端正清白;二需先经几度口头谈话,半年或一年,以朋友资格相处,然后方可订婚;三有知识而无旧式闺秀恶习,且非自命不凡,专尚新时者;态度温和,身体健康;四有牺牲及服务社会之精神。”这反映了当时(   )

    A、女性实现婚姻自主 B、择偶必须借助传媒 C、新式婚姻蔚然成风 D、传统婚俗受到挑战
  • 4.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   )

    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礼仪风俗的国际化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 5. 1902年袁世凯向慈禧进贡了一辆奔驰轿车,可她坐了一次就不用了。原因是司机不跪且坐在她的前面,解决不了“尊卑”问题。此事说明(   )

    A、慈禧太后生活简朴 B、当时中国社会不需要汽车 C、中国汽车严重依赖外国 D、中国的近代化受到封建观念的阻碍
  • 6. 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了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在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

    A、报童在街上叫卖 B、汽车在马路上穿梭 C、人们用手机相互问候 D、西装革履的男子在吃西餐
  • 7. “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19世纪末,在中国出现的这种“德律风”最早发明者是(    )

    A、狄塞尔 B、贝尔 C、马可尼 D、卡尔·本茨
  • 8.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 “老爷”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 9. 为了运输煤炭,清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害怕蒸汽机车的隆隆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这段奇闻充分说明了(    )

    A、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 B、封建顽固势力阻碍了近代化进程 C、封建迷信对社会危害极大 D、马拉火车的壮举震惊了世界各国
  • 10. 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    )

    A、解放战争时期 B、改革开放前 C、20世纪末 D、21世纪初
  • 11.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     )

    A、《民报》 B、《大公报》 C、《文汇报》 D、《申报》
  • 12. 看电影是我们闲暇时的消遣方式之一。那么,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

    A、《风云儿女》 B、《铁蹄下的歌女》 C、《定军山》 D、《桃李劫》
  • 13. 以下不属于民国政府时期社会习俗方面巨大变化的是(     )

    A、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B、中山装成为那时最具特色的服装 C、废除科举制度 D、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
  • 14. 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不可能经历 (     )

    A、乘轮船、火车出行 B、使用无线电话与亲友联系 C、翻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D、阅读<<申报>>了解国内外大事
  • 15.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斛。”这首诗主要反映了中国近代 (     )

    A、饮食习俗的西洋化 B、文化娱乐的大众化  C、服饰发型的革命化 D、称谓礼仪的平等化
  • 16. 民国八年,在《申报》上可能会看到下面哪一则最新时政消息( )

    A、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B、《新青年》创刊 C、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D、遵义会议召开
  • 17.

    下图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的图标,该机构创立的时间、地点是(   )

    A、1897年   上海 B、1900年    北京 C、1901年    南京 D、1937年    重庆
  • 18. 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义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9. 1915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与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代特点的是(   )

    ①“先生,您家小姐生病了”

    ②“先生,太太嘱咐您勤洗头,否则扎辫子太乱”

    ③“大人,您何时回来”

    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二、综合题

  • 20.

          近代中国的大门被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我们的领土被割占、资源被掠夺。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世界创造的文明带到中国。看看下边的图片,结合你所了解的情况,说说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1)、交通:

    (2)、通信:

    (3)、文化生活:

    (4)、社会习俗:

  • 21.

          19世纪40年代,中国的大门被资本主义列强的大炮打开,从此开始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进程。但同时,西方的近代文明也被带到了中国,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以下图片,请你说说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1)、交通:

    (2)、通信:

    (3)、文化生活:

    (4)、社会习俗:

  • 22.

    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阅读下列有关报纸的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报纸创办于何地?图二、图三所示报纸分别宣传了哪些主要的进步思想?这些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2)、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中学生,我们今天还可以通过哪些大众传播媒体来获取信息、了解社会?面对众多的信息,我们应该持何种积极态度?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礼节,称呼变化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礼节变化

    叩头

    鞠躬、握手

    称呼变化

    大人、老爷

    先生、君、同志

                    ②

    (1)、据图①回答:图中的铁路工程师是 ,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

    (2)、图②中电话机首先在中国大陆的(城市)的租界使用。

    (3)、表格中,辛亥革命前后这些礼节、称呼的变化表明了什么?

  • 24.

    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具有明显的近代化去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几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改成为等社会丰功伟绩。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三  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实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

    (1)、材料一中“轮船招商局”创办人是谁?请再举一家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大生纱厂”的创办人是谁?为挽回国家利益.发展工商业,他提出什么口号?

    (2)、材料二中提及了孙中山先生的哪些 “丰功伟绩”?

    (3)、从材料三中,列举“新兴交通工具”和“社会风尚的革新”的表现各一例。近代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

    (4)、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