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11-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在下列单位中,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
    A、光年 B、千米 C、 D、厘米
  • 2. 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广场上的激光束 B、阳光穿过三棱镜 C、小桥在水中的“倒影” D、水中的筷子弯折
  • 3. 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是调节弦在发声时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 4. 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烛焰 C、电灯 D、太阳
  • 5. 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乙车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倒退,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有运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 6. 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商业楼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B、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大的速度,这个速度为3×108km/s C、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40°时,反射角的大小也为40° D、站在河边的人透过水面看到河底变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 7. 如图所示的一束光沿着平行主光轴的方向射到凸透镜上,关于它的折射光的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 8. 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A、从正在装修的邻居家传来的电锯声 B、央视春节晚会现场响彻演播厅的锣鼓声 C、做探究实验时小林和小刚轻声的交谈 D、修理工检修汽车时仔细听发动机发出的声音
  • 9. 小丽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镜中有她的像.当她向着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1.5m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   )
    A、比原来小;到平面镜的距离增加1.5m B、大小不变;到小丽的距离变为3m C、大小不变;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1.5m D、大小不变;到小丽的距离增加3m
  • 10.

    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分别是(  )

    A、乙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丙 D、甲和丁
  • 11. 关于误差,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测量过程中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就会造成实验误差 B、随着科技的发展,测量的误差越来越小,但都不能避免误差 C、精心设计,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就可以避免误差 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可以避免误差
  • 12. 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大桶水比一小杯水的密度小 B、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C、气体受热膨胀后,其密度变小 D、国际单位kg/m3比常用单位g/cm3要大
  • 13. 下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同一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关于小球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B、小球在BC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球在CD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D、小球在DE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 14.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瓶500mL矿泉水的质量约为1kg B、冬天教室内的气温约为35℃ C、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15cm D、做一遍眼保健操需要15min
  • 15. 小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上”字屏代替蜡烛,他把“上”字屏放在原来放蜡烛的位置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至看到清晰像.此时他在不透光的白板光屏上看到的是图中的(   )

    A、 B、 C、 D、
  • 16. 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冻冰的衣服不会变干 B、有风的秋天,游泳的人上岸时会感到冷 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雾气”
  • 17. 下列有关图中所示的情景,表述正确的是(   )
    A、天坛的回音壁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 B、传统的自行车尾灯是将照射来的光反射回去,达到安全警示的作用 C、石油气主要是利用降低气体温度的方法,液化后被储存在钢瓶内 D、验钞机能够发出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出荧光
  • 18. 如图所示的四种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铁丝网上出现白霜 B、 屋檐上的冰凌消融 C、 草叶上出现露珠 D、 盒中的干冰块变小
  • 19. 小林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90℃的碘不会升华 B、零下10℃的酒精也能汽化 C、零下20℃的水银是液态的 D、用来熔化铜的容器可以用铝制成

二、实验题

  • 20.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为便于确定跳棋子甲通过反射面A所成像的位置,A应选用(选填“平面镜”或“透明玻璃板”),跳棋子甲经A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

  • 21. 小文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3)、接着把蜡烛再向左移动5cm,此时如果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就能在屏上得到如图中图所示烛焰的像.
  • 22. 两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数据如下表:

    (1)、根据记录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甲是;(选填“蜡”或“海波”)
    (2)、在t=6min时,乙物处于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 23. 小龙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过程如下:
    (1)、他按照图组装实验器材后,还需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

    (2)、补全仪器后,给水加热至90℃时开始计时,读取温度计示数,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由表中数据可知,水从t=min时开始沸腾;水的沸点T=℃.
    (3)、根据数据可以推断,在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在t=8min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小龙观察并分别描绘了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两种图景.下图所示为水沸腾(选填“前”或“时”)的图景.

  • 24. 小军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A的密度.

    (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天平指针在分度盘中央两侧不断摆动,摆动的幅度如左图甲所示,此时,小军应该将平衡螺母向侧调节(选填“左”或“右”).
    (2)、调节天平平衡后,小军将物体A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天平右盘内所加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0乙所示,则物体A的质量为g.
    (3)、如果量筒中盛有20mL的水,小军将物体A放入量筒后,水面位置如右图所示,物体A的密度是g/cm3.
  • 25. 晓伟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的情况后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他在实验时选用琴弦的相关数据.

    (1)、在探究一个物理量是否与多个因素有关过程中,常常采用的方法.如果晓伟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材料有关,你认为他应选用表中编号为的琴弦.
    (2)、如果选用编号为A、B的两根琴弦,可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有关.
  • 26. 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好方法.给你一个透明玻璃杯、一支铅笔、足够的水和一张白纸,请你利用这些器材或从中选用部分器材,设计一个小实验来研究(说明)相关的物理问题或现象.
    (1)、要研究(说明)的物理问题或现象;
    (2)、选用的器材;
    (3)、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三、填空题

  • 27.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500mm=m
    (2)、20m/s=km/h
    (3)、7.9×103kg/m3g/cm3
    (4)、6.3t=kg
  • 28.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下图所示是八架“歼10”战斗机在“空警2000”预警机的引领下,拉出绚丽彩带飞过天安门上空的情景.“歼10”战斗机相对于“空警2000”预警机来说,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 29. 当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次声波时,人类就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人耳不能听到频率 (选填“高于”或“低于”)20Hz的声音.

  • 30. 把一滴水滴在平铺的透明塑料纸上,透过水滴看塑料纸上的字.看到的是字被放大了的像(选填“虚”或“实”).
  • 31. 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才能到达地球,请你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km.
  • 32.   900cm3的水结成冰,它的体积比原来增加了cm3.(ρ=0.9g/cm3
  • 33. 小明在上学的路上以跑步的方式锻炼身体,刚出家门时做准备活动,他以2m/s速度行走了1分钟,然后以5m/s的速度跑了5分钟,最后1分钟以1m/s的速度步行到学校.则小明从家到学校经过的路程为m.
  • 34.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由图可知,物体A的长度是cm.

  • 35. 下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36. 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显著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能听出声音的发生了变化。


  • 37.

    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当音箱发出声音时,烛焰被音箱所发声音吹得来回摆动.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38. 在中国科学技术馆2层的“探索与发现”展厅中,有一组体验声音聚焦的装置.它是由两个具有抛物面的圆形物体组成,下图所示为其中的一个.小莉和小刚分别站在两个抛物面的焦点处,小莉小声说话,小刚可以清晰地听到小莉的声音.这是因为小莉发出的声音先后在两个抛物面上发生 , 并使声音于小刚所在区域.

  • 39.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并且定量地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小莉用某种液体做实验.实验中,她用量筒和天平测出该种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该种液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式为:m=.

  • 40. 在地球上淡水紧缺,海水充沛.在科技活动课上,小刚和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海水淡化装置,如图所示,装置底部是一个盛有海水的容器A,上部盖着一个透明玻璃罩B.通过太阳照射容器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凝结成水珠,收集即可得到淡水.

    (1)、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 , 后
    (2)、装置组装完成后,通过实验,同学们对获得淡水的速度不满意.请你给他们提出至少一条改进建议,用于提高获得淡水的速度.你的建议是
  • 41. 阅读下面的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世界上最轻的固体——“碳海绵”

    2013年3月19日,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的课题组向人们展示了神奇的“碳海绵”.一个由这种材料组成的8立方厘米大小的物体可以放在一朵花上,而花瓣完全不会变形,如图所示.“碳海绵”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它是一种用石墨烯制造出的气凝胶,每立方厘米的质量只有0.16mg,比氦气还要轻,约是体积同样大小的氢气质量的两倍.

    “碳海绵”可任意调整形状,弹性也很好,体积被压缩80%后仍可恢复原状.它对有机溶剂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是已被报道的吸油力最强的材料.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液体,但“碳海绵”能吸收250倍左右,最高可达900倍,而且只吸油不吸水.“碳海绵”这一特性可用来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件——把“碳海绵”撒在海面上,就能把漏油迅速吸进来,因为有弹性,便于把吸进的油挤出来回收,“碳海绵”也可以重新使用.另外,“碳海绵”还可能成为理想的储能保温材料、催化剂载体及高效复合材料,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碳海绵”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这里的“轻”实际上是指它的小.
    (2)、图中“碳海绵”的质量是g.
    (3)、氢气的密度是kg/m3.
    (4)、“碳海绵”可用来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件,是因为它具有这一特性.

四、计算题

  • 42. 为保证行车安全,我国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20km/h.同时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还应保持足够的车距.当车辆在高速路上超速行驶,或是车距过小时,发生事故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如果人的反应时间(从发现问题到做出反应动作)最短为1s.某型号轿车的最短刹车距离(从开始刹车到车辆静止)跟车辆行驶速度的关系为s制动=k×v2 , 公式中系数k= 120 s2/m,轿车行驶速度v的单位为m/s,刹车距离s制动的单位为m.某人驾驶该型号轿车在高速路上以144km/h的速度行驶时,发现道路前方100m处有危险情况发生,他能否在安全距离内把车停住?

五、综合题

  • 43. 阅读下面的科技短文,在空格处填入相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人工增(降)雨

    “人工增(降)雨”是指运用现代新科技控制气象动态的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播撒催化剂,

    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已经产生的降水强度增大.

    人工增雨需要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时机,可用飞机在高空作业,向云中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等催化剂,干冰迅速地吸热,致使高空云层附近的气温骤降,云层中的水蒸气直接成小冰粒,小冰粒不断变大,这些小冰粒下落过程中成了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另外云层中的部分水蒸气遇冷成小水滴,小水滴相互碰撞并不断变大,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人工降雨也可以在地面作业,用高射炮或火箭弹将含有碘化银(冷云催化剂)的炮弹打入含有大量积雨云的4000m至5000m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为肉眼都难以分辨的小颗粒(只有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达到一定体积后落向地面,形成降水.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观点已成为过去,几千年来人类“行云布雨”的愿望,如今已成为现实.

  • 44. 如图所示,将盛有水的试管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当烧杯里的水沸腾后仍继续加热,试管里的水能沸腾吗? 为什么?

六、作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