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海中考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17-11-07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条燃烧 B、玻璃破碎 C、花香四溢 D、轮胎爆炸
  • 2. 2016年4月,南北高速石湾段一辆装有浓硫酸的槽罐车发生侧翻,消防员紧急处置。在浓硫酸贮罐上应贴示的图标是(   )
    A、 B、 C、 D、
  • 3. “节能有道,节俭有德”。下列做法不应提倡的是(   )
    A、采取低碳的生活方式 B、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等 C、淘米的水用来浇花 D、按规定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 4.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操作 B、滴加试液 C、点燃酒精灯 D、稀释浓硫酸
  • 5.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牛奶 B、合金 C、空气 D、液氮
  • 6. 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H2O2 B、CH4 C、K3PO4 D、SO2
  • 7.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红磷 B、铁丝 C、 D、
  • 8.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蒸馏法不可以净化水 B、施用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C、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D、电解水产生O2和H2的体积比为2:1
  • 9. 生活中下列物质应用错误的是(   )
    A、明矾作净水剂 B、甲醛作食品保鲜剂 C、尿素作氮肥 D、干冰作人工降雨剂
  • 10. 湿衣服晾晒后变干的原因是(   )
    A、水分子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 C、水分子体积小 D、水分子间有间隔
  • 11.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MnO2:“2”表示Mn的化合价为+2 B、H2SO4:“2”表示2个氢分子 C、2H:“2”表示2个氢元素 D、钠离子的微粒结构示意图 :“2”表示内层电子数为2
  • 12. 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泼洒沙土熄灭篝火 B、灯帽盖灭酒精灯 C、在加油站内吸烟 D、楼道配备消火栓
  •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10mL的量筒量取8.85mL10%的双氧水 B、往烧杯中倾倒稀硝酸时,瓶口紧挨烧杯口 C、称量氯化氨时,托盘天平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药品 D、皮肤不慎接触浓硫酸时,应立即用NaOH溶液清洗
  • 14. 钙是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关于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g B、原子核内有20个质子 C、钙是金属元素 D、婴幼儿缺钙可引发佝偻病
  • 15. 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Ba(NO32溶液鉴别NaCl溶液和Na2SO4溶液 B、用AgNO3溶液鉴别KCl溶液和KNO3溶液 C、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白醋的pH D、用燃烧的方法鉴别羊毛线和棉线
  • 16. 苹果酸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苹果酸的化学式是C4H6O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苹果酸由15个原子构成 C、苹果酸属于氧化物 D、苹果酸中C、O原子个数比为5:4
  • 17. 根据微观粒子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CO2+C2CO B、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2CO+O22CO2 C、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 D、反应①为化合反应
  • 18. 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时,漏斗里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B、溶解和过滤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相同 C、蒸发时,待蒸发皿内液体蒸干后停止加热 D、溶解时, 在量筒中边加粗盐边搅拌
  • 19. 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空气和稀硫酸反应,现象如下表所示:

    空气

    剧烈燃烧

    变黑

    变黑

    稀硫酸

    有气体

    无气体

    有气体

    根据以上信息,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 20. 在一密闭容器中,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b可能是催化剂 C、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D、反应生成的c和d质量相等

二、填空题

  • 21. 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2个镁原子
    (2)、1个臭氧分子
    (3)、碳酸根离子
    (4)、最理想的高能燃料
    (5)、硝酸铵中的阳离子
  • 22.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的序号填空:

    ①钛合金②石墨③乙酸④稀有气体⑤硝酸钾

    (1)、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
    (2)、医疗上用于做“人造骨骼”的是
    (3)、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4)、属于有机物的是
    (5)、属于复合肥的是
  • 23.   醇厚鲜香的沙蟹汁是北海特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腌制沙蟹汁时需要加入碘盐和白酒,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C2H5OH),乙醇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2)、沙蟹汁有多钟氨基酸,但含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来源的类营养素少,所以不能作为主食。
    (3)、沙蟹汁可用陶罐贮存,陶罐属于(填“无机非金属”“复合”或“有机合成”)材料;外包装使用的聚乙烯塑料袋不能随意丢弃,避免造成“污染”。
  • 24.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温度升高,C的溶解度(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为℃时,A,B的溶解度相等。
    (2)、30℃时,将35gB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将30℃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若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物质C,提纯A的方法是
  • 25.   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铁钉是常见的四种物质,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Ⅰ、Ⅱ、Ⅲ、Ⅳ)表示物质间两两反应。

    (1)、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2)、Ⅱ处反应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铁钉表面
    (3)、Ⅲ处两种溶液反应,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说明此溶液呈性。
    (4)、Ⅳ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三、简答题

  • 26. 在休渔期间,北海渔港停泊了大量的渔船,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制渔船表面发生锈蚀,这是因为
    (2)、渔民用洗涤剂清洗机舱油污,这是利用洗涤剂的功能。请从元素组成的角度说明“水变柴油”不可能的原因是
    (3)、渔船上的木制品,为燃烧提供了(填燃烧的条件之一)。渔船上携带有干粉灭火器,干粉主要成分是NaHCO3 , 受热后生成了Na2CO3、CO2和一种氧化物,请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7. 小型化工厂常以纯碱和大理石为主要原料,按以下工艺流程生产烧碱(NaOH)。

    (1)、物质C的化学式是 , 在步骤Ⅲ中要进行的分离操作是
    (2)、写出步骤Ⅰ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步骤Ⅲ的化学方程式:

四、实验与探究题

  • 28. 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①的名称:
    (2)、若选择装置A和装置(填字母)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实验前应先关上弹簧夹,再向长颈漏斗中注水形成一段水柱,若 , 即证明装置A气密性良好。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若选择装置B,应作如下改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用装置F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填“a”或“b”)端导入,检验装置F氧气集满的方法是
  • 29. 已知某金属粉末由铁、铜、铝三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粉末由什么组成?

    【查阅资料】铁和铜与氢氧化钠溶液都不反应,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可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2Al+2NaOH+2H2O=2NaAlO2+3H2↑)。

    (1)、【提出猜想】

    猜想Ⅰ:该粉末由铜、铁组成;

    猜想Ⅱ:该粉末由铜、铝组成;

    猜想Ⅲ:该粉末由组成。

    (2)、【实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个烧杯,加入适量粉末样品,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粉末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粉末一定含有

    另取一个烧杯,加入适量粉末样品,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

    粉末部分溶解,气泡产生

    粉末一定含有铝

    综合上述实验,说明猜想成立。

    (3)、【实验反思】有同学认为能用浅绿色的FeSO4溶液代替NaOH溶液完成步骤②,你认为(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4)、【拓展应用】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五、计算题

  • 30. 实验室常用氧气做实验。现将24.5g氯酸钾与5.6g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至反应完全(已知2KClO3 =MnO2 2KCl+3O2↑,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请回答:

    (1)、求所制得氧气的质量。
    (2)、将实验后剩余固体溶于85.1g水中,求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