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11-07 类型:中考真卷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 1. 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在日常生活里,布衣荆chāi者有之,洗去铅华者有之,也有被沦为乞丐者,但这些现象未必能与朴素画上等号。朴素是酝力量的源泉,在历史的进程中,一旦社会失衡,贫富两厢列阵对zhì,终极的胜利者注定是貌似弱小的朴素。从事革命的方志敏和,经手的款项“总在百万元之上”,但他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将过手的金钱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他在1935年身陷囹时,挥笔写道“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法宝!”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

    chāi

    zhì

    (2)、请为“他矜持不苟”中的“苟”字选择最恰当的解释,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选义解释:

    A.浪费  B.姑且  C.随便  D.贪污

    理解句意:

    (3)、文段中划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结合语境仔细修改。

    仅从修改语病的角度看,一般的改法是

    若从使句式更整齐的角度看,最佳的改法是

  • 2. 人生在世,大都喜欢活得自由自在,恐怕少有人愿意为他人所逼,受环境所迫。但是,外界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来说,它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支配,具有某种必然性。年轻的朋友,想必你的求学之路也不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吧,请试着用以下词语谈谈你对“压力”的认识。

    机遇  无底深渊 双刃剑 面对压力  奋力抗争。

  • 3. 将①﹣④句填在下列文字的横线上,填写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水的秋阳透彻,清亮,洒落在红叶上,瀑布就变成了火焰的峭壁。

    ②只见整整一面墙壁都被茂盛的枝藤紧紧地包裹起来。

    ③一场冲天大火在眼前翻卷,升腾,盘绕,幻化,闪耀。

    ④枝藤上的红叶像瀑布一样从楼顶倾泻而下。

    就在阶梯教室的旁边,有一座已经废弃的三层高的旧楼房。学校的一位小伙子告诉我们,那是老早以前的理化教学楼。,整座楼如灿烂的火焰里燃烧,欢呼,我仿佛能听见从火焰里传来的狂歌和浩叹。

    A、④②①③ B、②④③① C、④①②③ D、②④①③
  • 4. 一个年轻人带着自己创作的第一篇小说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讨教。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这位作家频频点头微笑。年轻人心中窃喜,待作家看完最后一章,便迫不及待地问道:“老师您点头微笑,是在肯定我这篇作品吗?”作家望着年轻人,意味深长地说:“我有碰到熟人就点头微笑的习惯,在阁下的大作中我碰到那么多熟人,所以我不得不一一致意了。”这位作家的回答可谓幽默风趣,其言外之意是:
  • 5. 名著阅读。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以上是思想家在《谈读书》中写的一句话,他被马克思称为“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有句名言为千万个中国人所熟知,那就是:“。”

        以上摘录的文字告诉我们:

  • 6. 综合实践。
    (1)、生活处处有语文。在语文课堂上学语文当然是最主要的,但是我们也不要忽视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请根据下列题目中的提示性文字,拟写广告语、主题词。要求符合对象特征,语言富有美感,字数不超过20个字,任选其中两小题完成。

    ①为家乡黄石在中央电视台的宣传广告撰写广告词:

    ②为省城武汉的辛亥革命百年庆典书写主题词:

    ③为特区深圳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拟写主题词:

    (2)、又到了红榴争艳,栀子送香的季节,假如你们的语文老师建议你们将初中阶段所写的作文收集起来,编辑成册,使之成为永久的纪念,那么现在就请你为你的文集取一个名字,并说说你这样命名的理由。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 7. 默写填空。

        我国古代文人常用各种寄托来怡情遣怀:有的观鸟赏花,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所写“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浅草才能没马蹄”;有的探山访水,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写“野芳发而幽香,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有的登高望远,如杜甫在《望岳》中所写“ , 决眦入归鸟”;有的弄弦读经,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写“”。

  • 8. 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材料,完成问题。

    【甲】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安石《伤仲永》)

    【乙】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    )
    A、焉,借旁近与之              陟罚臧否,不宜同(《出师表》) B、即书诗四句,并自其名          乡身死而不受,今宫室之美 C、钱币乞之                    寡人欲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色愈恭,礼愈                  日中不 , 则是无信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B、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倡(《陈涉世家》) D、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3)、用“/”为甲文中画浪线句子断句。(断五处,不要求加标点。)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5)、乙则材料中,因“家贫”和“嗜学”之间的矛盾,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两个方面的困难?(各用两个字概括)
    (6)、两则材料都涉及到成才话题,从甲则材料来看,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送》文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终成为饱学之这士,这两则材料对的成才观有什么启发?

三、现代文阅读与鉴赏

  • 9.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也说“提笔忘字”现象

        ①据有关新闻报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不善于用笔书写汉字了,即使写文章,很多人常常“提笔忘字”。

        ②现在手写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少,虽然偶尔也人出现写个便条,填个表格之类的情况,一旦“提笔忘字”,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是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报活灵活现。“提笔忘字”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了。

        ③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的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替代,是必然结果。驭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具体表现,也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④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重要特征,也是台湾地区力主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⑤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呼吁或一纸政令是不够的,必须要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要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

    (1)、①认真阅读选文,说说“提笔忘字”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②被忘汉字书写的后果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后果?

    (2)、面对“提笔忘字”继续恶化的现象,你认为我们还有哪些对策可用?
  • 10. 阅读现代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思念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1)、诗的第一节中,诗人运用“挂图”“代数”“”“”这四个意象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思念的情思,营造出一种朦胧,深远的意境。
    (2)、画线处的诗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从两个角度,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焦灼感和迫切感。
    (3)、诗的最后一节采用了什么句式?全诗的诗眼又是什么?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篱笆青青

        ①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逶迤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的暖,拴住庄户人家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房。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宽广,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

        ②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者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忽而,篱笆深处闪过一位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累了,要歇歇脚?庄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没错,甜津津,凉丝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大碗,井拔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心脾。

        ③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④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枝桠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果儿,红的青的真好看,馋煞了几个调皮的乡下小子,商商量量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好几圈儿,就是没找到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但等八月十五的当口,卸枣果儿,主人自会提了满满一篮子,东家西家,左邻右舍,哪个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生的大红枣。

        ⑤花椒树上已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在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味儿。

        ⑥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天点上了种子。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有吊瓜花,有丝瓜花,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就给小小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蜜蜂嗡嗡飞,蝴蝶对对舞,偶尔有一只小虫子躲在花篱的深处,弹奏起柔柔的丝弦。

        ⑦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

        ⑧初夏,一声鸡啼啄破了黎明,一刹时乡村沐浴着七彩云霞,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你从散发着草儿香气的梦里醒来,绕着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在读一首清新的田园诗,像在听一支古典的乡情曲。

        ⑨秋天,你怎能拒绝篱笆上面青青红红的果实?长长的丝瓜,爬一路结一路,点缀其间;紫红的梅豆,站在最高处,像一枚枚飘扬在风中的旗帜。母亲呢,正忙着招呼路过篱笆门前的大娘婶子:“多摘点,多摘点,你看这篱笆要压塌了呢!”

        ⑩轻轻地,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摸青青的篱笆,刚好暮色渐浓。一弯新月升起在村庄的上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屋檐上,流泻在安静的庭院中,穿过岁月那围篱笆青青,投影在我安静的思绪里。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一丛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树,抑或一条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

    (选自《散文》2010年第4期,有删改)

    (1)、这篇散文不仅描写了乡村多个种类,各个季节的篱笆之美,还再现了母性乡村的人性之美。阅读全文,梳理出有关人性之美的具体事例,要求语言简洁。
    (2)、上题中所梳理出的具体事例,反映了乡民的哪些美好品质?请简要概括。
    (3)、在第⑧段画线处仿写,要求内容、句式与上下文保持一致。
    (4)、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摘抄一个你最欣赏的句子,并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5)、文章中的篱笆,既有实的意思,也有虚的含意。请认真品读第⑩段,说说画线处的“自己的篱墙”有什么深意?

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