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11-0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七一”前夕,市委慰问团走访老干部家庭,详细询问老干部们近期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倾听老干部们回忆峥嵘岁月 , 畅谈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变化。

    ②所谓领军人物,不仅需要有“逆水行舟”的冒险精神,也要有意气风发的王者气概,更应是一个团队的战略家和指挥者。

    ③今天我们重读徐志摩的诗作,心潮澎湃,诗人的遽然离世更令人扼腕叹息

    ④随著国庆、中秋假期临近,旅游业从业者无不厉兵秣马 , 准备抢食这块旅游大饼。

    ⑤日前,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第五届博生集体婚礼,64对博士夫妻在母校、导师、亲朋和同窗见证下,共结秦晋之好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晋文公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晋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明,整顿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终于成为了北方一大强国。 B、毛泽东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举行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触景生情,壮怀激烈,感慨万千,写出了不朽之作《沁园春·长沙》。 C、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D、戴望舒留学法国期间,虽然衣食无着,但只要手上有钱,总会量力而行,日积月累,竟然买了不少书。
  • 3. 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B、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C、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D、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二、现代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现代诗派

    翟长兴

        现代诗派,是对三十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即是1932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

        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领袖,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他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

        在20世纪30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末颓废情绪。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

        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作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像梦飘过一样,在面前一闪,转瞬即逝了。就这样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那种孤苦心情。这点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影响。

        在诗艺上,现代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少直接呈示主观感受,而是采用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

        现代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方法,表达其忧伤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现代派诗歌的现代诗形体体现在表层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正是现代派诗人们这样孜孜不倦,兼收并蓄,不断地进行着“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国新诗既民族化又现代化,从而构建起真正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现代派诗歌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是东方民族现代诗构建发展的开始。其所追求的开掘内心和传达朦胧的美学原则,对于新诗艺术表现的含蓄与丰富,对诗的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探索,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与独特的贡献。

    (1)、下列有关“现代诗派”的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派是指在20世纪30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创作风格上大致相似的年轻都市诗人的统称。 B、现代诗派以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为阵地,他们创作的诗歌标志了中国新诗的成熟。 C、现代诗派的诗人多无政治派别,是来自乡村、在城市生活而遭受乡村、都市文明挤压的边缘人。 D、现代诗派诗人追求化古化欧的创造性工作,使中国新诗成为具有民族性、现代化特征的现代诗。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派的得名源于1932年在上海创办的《现代》杂志,杂志汇集了许多大城市的诗人,并刊发了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 B、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领袖,其《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诗歌表现了当时青年普遍存在的理想幻灭情绪。 C、现代诗派诗人创作的诗歌很少直接表达主观感受,往往采用暗示的方法,间接表达内心情感,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问题。 D、现代诗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诗歌注重使用象征手法;具有鲜明的古典主义风格,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如朦胧而明朗。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派的诗人都各自以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了现代诗派的发展,形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美景。 B、现代诗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再加上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使得他们的视野投放到中国更广阔的疆域。 C、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诗歌特征等对现代诗派的诗人影响很大,但现代诗派的诗人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进行创造性转化。 D、现代诗派重视内心世界和平凡生活,诗人用曲折、隐藏方式和象征的意象表达内心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中有独特贡献。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饥荒时期的生日宴

    余华

        这天晚上,一家人躺在床上时,许三观对儿子们说:“我知道你们心里最想的是什么?就是吃,你们想吃米饭,想吃用油炒出来的菜,想吃鱼啊肉啊的。看在我过生日的份上,今天我就辛苦一下,我用嘴给你们每人炒,你们就用耳朵听着吃了,都把耳朵竖起来,我马上就要炒菜了。想吃什么,你们自己点。一个一个来,先从三乐开始。三乐,你想吃什么?”

        三乐轻声说:“我不想再喝粥了,我想吃米饭。”

        “米饭有的是,”许三观说,“米饭不限制,想吃多少就有多少,我问的是你想吃什么菜?”

        三乐说:“我想吃肉。”

        “三乐想吃肉,”许三观说,“我就给三乐做一个红烧肉。肉,有肥有瘦,红烧肉的话,最好是肥瘦各一半、而且还要带上肉皮,我先把肉切成一片一片的。有手指那么粗,半个手掌那么大,我给三乐切三片……”

        三乐说:“爹,给我切四片肉。”

        “我给三乐切四片肉……”

        三乐又说:“爹;给我切五片肉。”

        许三观说:“你最多只能吃四片,你这么小一个人,五片肉会把你撑死的。我先把四片肉放到水里煮会,煮熟就行,不能煮老了,煮熟后拿起来晾千,晾干以后放到油锅里一炸,再放上酱油,放上一点五香,放上一点黄酒,再放上水,就用文火慢馒地炖,炖上两个小时,水差不多炖干时,红烧肉就做成了……”

        许三观听到了吞口水的声音。“揭开锅盖,一股肉香是扑鼻而来,拿起筷子,夹一片放到嘴里一咬……”

        许三观听到吞口水的声音越来越响。“是三乐一个人在吞口水吗?我听声音这么响,一乐和二乐也在吞口水吧?许玉兰你也吞上口水了,你们听着,这道菜是专给三乐做的,只准三乐一个人吞口水,你们要是吞上口水,就是说你们在抢三乐的红烧肉吃,你们的菜在后面,先让三乐吃得心里踏实了,我再给你们做。三乐,你把耳朵竖直了……夹一片放到嘴里一咬,味道是,肥的是肥而不腻,瘦的是丝丝饱满。我为什么要用文火炖肉?就是为了让味道全部炖进去。三乐的这四片红烧肉是……三乐,你可以慢慢品尝了。接下去是二乐,二乐想吃什么?”

        二乐说:“我也要红烧肉,我要吃五片。”

        “好,我现在给二乐切上五片肉,肥瘦各一半,放到水里一煮,煮熟了拿出来晾干,再放到……”

        许三观给二乐做完红烧肉以后,去问一乐:“一乐想吃什么?”

        一乐说:“红烧肉。”

        许三观有点不高兴了,他说:“三个小崽子都吃红烧肉,为什么不早说?早说的话,我就一起给你们做了……我给一乐切了五片肉……”

        一乐说:“我要六片肉。”

        “我给一乐切了六片肉,肥瘦各一半……”

        一乐说:“我不要瘦的,我全要肥肉。”

        许三观说:“肥瘦各一半才好吃。”

        一乐说:“我想吃肥肉,我想吃的肉里面要没有一点是瘦的。”

        二乐和三乐这时也叫道:“我们也想吃肥肉。”

        许三观给一乐做完了全肥的红烧肉以后,给许玉兰做了一条清炖鲡鱼。

        他在鱼肚子里面放上几片火腿,几片生姜,几片香菇,在鱼身上抹上一层盐,浇上一些黄酒,撒上一些葱花,然后炖了一个小时,从锅里取出来时是清香四溢……许三观绘声绘色做出来的清炖鲡鱼,使屋子里响起一片吞口水的声音,许三观就训斥儿子们:

        “这是给你们妈做的鱼,不是给你们做的,你们吞什么口水?你们吃了那么多的肉,该给我睡觉了。”

        最后,许三观给自己做一道菜、他做的是爆炒猪肝,他说:“猪肝先是切成片,很小的片,然后放到一只碗里,放上一些盐,放上生粉,生粉让猪肝鲜嫩,再放上半盅黄酒,黄酒让猪肝有酒香,再放上切好的葱丝,等锅里的油一冒烟,把猪肝倒进油锅,炒一下,炒两下,炒三下……”

        “炒四下……炒五下……炒六下。”

        一乐,二乐,三乐接着许三观的话,一人跟着炒了一下,许三观立刻制止他们:

        “不,只能炒三下,炒到第四下就老了,第五下就硬了,第六下那就咬不动了,三下以后赶紧把猪肝倒出来。这时候不忙吃,先给自己斟上二两黄酒,先喝一口黄酒,然后再拿起一双筷子,夹一片猪肝放进嘴里……这可是神仙过的日子……”

        屋子里吞口水的声音这时是又响成一片,许三观说:“这爆炒猪肝是我的菜,一乐,二乐,三乐,还有你许玉兰,你们都在吞口水,你们都在抢我的菜吃。”

        说着许三观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他说:“今天我过生日,大家都来尝尝我的爆炒猪肝吧。”

    (选自《许三观卖血记》,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中的“炒菜”从“四片红烧肉”到“六片全肥的红烧肉”,到“清炖鲡鱼”,最后“爆炒猪肝”,食材的变化升级,是在照应不同人物在家庭中所处地位的不同。 B、许三观在“炒菜”的时候,对于食材的选择、做法都有细致的规定,这表明他是个严谨古板,一丝不苟的人。 C、小说完全没有景物的描写,而是由大量的对话构成,兼有少量的心理、动作描写,因而使人物的形象得到更为集中具体的展现。 D、小说的语言十分平实、简单,短句多而长句少,更接近生活中的口语,做到了外表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 E、小说虽然写的是饥荒时期,但却从“用嘴炒菜”这一富喜剧色彩的情节来写,使得作品没有流于感伤,而是在悲喜交织中,用博大的温情抚慰了人生的苦难。
    (2)、作为父亲,文中的许三观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余华曾自言“荒诞叙事是为更接近真实”,如何理解这句话?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6.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

    罗曼·罗兰

    徐志摩

        ①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

        ②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他妈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而产生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的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我是它们,它们是我。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我的烦愁。”

        ③要认识罗兰不仅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这书里他描写他的音乐的经验。

        ④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他早年的朋友是克洛岱尔等近代法国三大诗人。瓦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英雄。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的爱慕他,后来念了他的《艺术论》,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这时候少年罗曼·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莎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雄,但托氏愤愤地申斥莎氏、贝氏,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艺术——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的。对罗兰这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而言,这就好似晴天里的一个霹雳;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虑。他写了一封信给托尔斯泰,陈述他的冲突的心理。他那年22岁。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罗兰接到一封写满38页纸的长信。那六旬老人说:“我接到你的第一封信,我深深的受感在心。我念你的信,泪水在我的眼里。”下面说他艺术的见解:我们投入人生的动机不应是为艺术的爱,而应是为人类的爱。只有经受这样灵感的人才可以希望在他的一生实现一些值得一做的事业。这还是他的老话,但少年的罗兰受深彻感动的地方是在这一时代的圣人竟然这样恳切地同情他,安慰他,指示他,一个无名的异邦人。他那时的感奋我们可以约略想象。因此罗兰这几十年来每逢少年人写信给他,他没有不亲笔作复的,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这样一来受他的灵感的少年人更不知多少了。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凡是一件不勉强的善事就如春天的熏风,它一路散布着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

        ⑤但罗兰那时离着成名的日子还远,虽则他从幼年起就不懈地努力。他还得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才能实受他的劳力的报酬——对他天才的认识与接受。他写了12部长篇剧本,3部最著名的传记,10卷本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时代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他的名字还是在灰堆里掩着——直到他将近50岁那年,这世界方才开始惊讶他的异彩。贝多芬有几句话,我想可以一样适用到一生劳悴不怠的罗兰身上:“我没有朋友,我必得单独过活;但是我知道在我心灵的底里上帝是近着我,比别人更近。我走近他我心里不害怕,我一向认识他的。我从不着急我自己的音乐,那不是坏运所能颠扑的,谁要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他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罗兰在生病危殆时听莫扎特的音乐,在怀疑与懊丧时听贝多芬的音乐,这主要说明罗兰对他们音乐的接受是有选择的。 B、罗兰把自己的音乐经验融入到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这表明他对音乐的热爱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帮助。 C、第④段中以老象进入艺术花园踩倒花盆作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给罗兰带来的思想冲击和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意指:罗兰传递了托尔斯泰的火炬,以慈爱诚挚的心来散布生命的种子,让更多的年轻人因此受益,唤醒活泼的世界。 E、作者认为贝多芬的话同样适用于罗兰,是因为罗兰能够像贝多芬一样,以音乐作品的力量来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2)、为什么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时,罗曼·罗兰却醉心于“敌人”(德国)的音乐艺术?请结合原文第②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3)、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请结合原文作简要概括。
    (4)、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

三、文言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 , 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 , 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昏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战国策》)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一般由帝王长子担任。 B、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 C、管、晏:管子、晏子,二人都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在前和晏婴在后。后人以管晏泛指辅政能臣。 D、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解决秦灭燕国之患。 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大患,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 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谈话内容勿泄;为此,田光后来自刭而死。 D、田光见荆轲时并没有提到太子丹希望荆轲出手相助之事,说明田光不愿意陷入燕国秦国的纠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②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四、诗歌鉴赏

  • 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代赠

    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 B、“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 C、“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有情人的不得相会。 D、芭蕉的绿叶展不开丁香的花蕾,指丁香花尚未绽放,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 E、芭蕉和丁香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边,各有各的哀愁,各有各的诉求。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五、默写

  • 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描述了青年革命者有知识分子的气质,面对革命事业热情奔放,尽头十足。
    (2)、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用这样的句子表达抒情主人公沉醉在康河柔波的喜悦、依恋之情。
    (3)、“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韩愈《早春》中的表达早春时节雨的细柔与草的若有若无。

六、语言表达

  • 10. 认真阅读下面文段,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群居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 , 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 , 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 11. 某同学在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时,口占一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请你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内容为素材,精心撰写一下联。

    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

    下联:

七、材料作文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报道,最近某县一所中学16岁的高中生阿文,因多次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周末违规补课收费”被校方劝退。随后,他把自己的遭遇发到了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如今校方已向他道歉,涉事班主任和主管副校长被先后解聘,校方正做工作劝阿文返校。阿文表示目前不想上学,要追究有关部门泄露举报人信息的责任。

    设想你是阿文的同学、老师或爸妈, 请选择其中一种身份,给阿文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看法。可以叙事,也可以夹叙夹议,也可以说理, 文体明确,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