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西贵港市中考化学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11-02 类型:中考真卷

一、单选题

  • 1.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  B、铜用作导线 C、氮气用作食品防腐剂 D、氧气用作医疗急救
  •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B、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C、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D、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 3. 我国已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因为香烟燃烧会产生有毒物质,影响吸烟者和被吸烟者的健康,被动吸“二手烟”是因为(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质量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
  • 4.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能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  )

    A、 B、一氧化碳 C、红磷 D、木炭
  • 5. 下列是我市2015年基本实验操作考试中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倾倒液体 D、在玻璃管上套上胶皮管
  • 6.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陶瓷茶杯 B、塑料凉鞋 C、纯棉T恤 D、不锈钢饭盒
  • 7.

    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①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B、①③属于同种元素 C、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D、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S2
  • 8.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B、室内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 C、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 D、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 9. 2015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下列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衣:废旧衣服回收在利用 B、食: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 C、住:清洁乡村,美丽贵港 D、行:能走不骑,能骑不开,少开多乘公交车
  • 10. 已知某种氮的氧化物中氮、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7:12,则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3 C、+4   D、+5
  • 11. 硝酸钾在不同的溶解度数据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B、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为11:21 C、20℃时,10g水中加入5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再加入5g水,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从60℃降温至20℃,没有晶体析出
  • 12. 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下列对该化合物判断正确的是(  )


    A、可能是盐 B、可能是氧化物 C、一定是碱 D、不可能是酸
  • 13. 下列有关物质鉴别方案中,正确的是(  )


    A、Na2CO3、NaCl、KOH三种溶液,只用酸碱指示剂即可鉴别 B、MgCl2、NaOH、HCl、Na2SO4四种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C、(NH42CO3、Ca(OH)2、BaCl2、HCl四种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D、Fe2O3、CuO、C、Fe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
  • 14. 已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与分子数成正比,N2中可能混有HCl、CO2、CO、H2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把气体依次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灼热的氧化铜,气体体积变化依次为:不变、变小、变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混有HCl  B、一定混有CO C、一定混有CO2 D、一定混有H2

二、填空题

  • 15. 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2个磷原子  ;

    (2)硝酸根离子  ;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4)氦气  .

  • 16. “东方之星”号客轮于2015年6月1日发生翻沉事故.6月3日为了方便用生命探测仪进行搜救,在舱底用氧炔焰对空气舱位置进行切割.

    (1)氧炔焰是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产生的高温火焰.乙炔气体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切割的舱底属于 (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3)由于沉船燃料没有抽掉,切割可能导致起火,现场准备了灭火设施,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

    (4)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   .

    A.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能与水反应   C.密度比空气大   D.不能供给呼吸.

  • 17.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2)人体摄入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补锌可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口服液,则葡萄糖酸锌是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填名称).

    (3)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可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 (填一种即可).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在化工生产中尽可能实现“零排放”.用CO2和H2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并且能实现“零排放”,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反应,反应生成物是下列中的  (填字母序号).

    A.C2H4O B.C2H4O2 C.CH2O2 D.C3H6O

    (5)人呼吸产生的CO2若不能及时排出,滞留在血液中会使血液的pH(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 18. 在反应前后有化合价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已知:Cu+2FeCl3═2FeCl2+CuCl2 , 则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不可能出现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有铜无铁   B.有铁无铜   C.铁铜都有   D.铁铜都无.

三、推断题

  • 19.

    已知A﹣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图体现了化合物F四种不同的化学性质,其中B溶液呈蓝色,I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C分别与A反应均有不溶于稀硝酸的同种白色沉淀产生,E与F反应生成另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C与E反应产生氨味气体.(“﹣”表示两物质间能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A、I的化学式分别为  、 .

    (2)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实验探究题

  • 20.

    根据下列图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若实验室要用同一装置制取并收集O2和CO2 , 最好选择   装置组合(填字母序号):写出该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3)、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入.

  • 21. 某兴趣小组先往甲、乙试管中各加入2mL 10%的CuSO4溶液,再往甲试管中加入5mL、乙试管中滴入2滴10%的NaOH溶液,观察到甲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乙试管中有浅绿色沉淀生成.

    (1)、【实验讨论】得到的蓝色沉淀一定是氢氧化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那么浅绿色沉淀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1)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可生成碱式硫酸铜,它是浅绿色固体,受热会分解.

    (2)碱式硫酸铜有多种可能的组成,如Cu2(OH)2SO4、Cu3(OH)4SO4或Cu4(OH)6SO4 , 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58、356、454.

    (3)SO2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探究】该小组对碱式铜产生了兴趣,想探究碱式硫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

    (2)、

    【实验设计】取少量碱式硫酸铜加入试管中并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实验结束后,试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滴入稀硫酸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证明黑色固体是CuO;B中无水CuSO4变蓝色,证明有水生成;C中 ,证明生成SO2;D中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生成O2

    (3)、【实验反思】(1)当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时,只要控制CuSO4溶液的量一定,NaOH溶液 (填“过量”或“不足”)时就能生成浅绿色沉淀,此实验利用的科学方法是(填“控制变量法”或“对比观察法”).

    (2)碱式硫酸铜可表示为:aCu(OH)2•bCuSO4 , 则Cu4(OH)6SO4还可表示为:  .

    (4)、【拓展延伸】(1)当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试另举一个例子: .

    (2)为了确定所得浅绿色沉淀的组成,再进行后续实验,取8.9g碱式硫酸铜放入试管中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了0.9g水,通过计算确定所得浅绿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

五、综合题

  • 22.

    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

    (1)、a、b的数值分别为 、 .

    (2)、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

    (3)、第二次加入ag 14.6%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