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禄劝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4-0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开凿“此河(大运河)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隋炀帝 C、唐高宗 D、明太祖
  • 2. 621年,魏征归顺唐朝,受到太子李建成重用。“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器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为谏议大夫,这说明唐太宗(    )
    A、轻徭薄赋 B、简法轻刑 C、选贤任能 D、恩威并施
  • 3. 唐玄宗统治前期“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
  • 4. 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
    A、经济的繁荣 B、文学艺术的兴盛 C、政治的清明 D、社会风气的开放
  • 5. 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
    A、屈原 B、杜甫 C、辛弃疾 D、关汉卿
  • 6.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
  • 7.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延续了这一措施,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臣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这反映出宋朝(    )
    A、重视武将 B、重视科举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 8. 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9. 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期兴起于江西,以生产青白瓷著名,成为当时江南最大瓷器制造中心的是(  )
    A、越窑 B、邢窑 C、景德镇 D、泉州
  • 10. 现在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必不可少,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圆形方孔钱 B、“交子” C、“会子” D、“关子”
  • 11.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主要功绩是(    )
    A、灭亡西夏 B、建立元朝 C、统一蒙古 D、定都大都
  • 12. 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博物馆,在一组名画前,老师指着其中一幅对同学们说:“名画中有历史,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这幅画是(    )
    A、 B、 C、 D、
  • 13. 元朝有众多的海外贸易港口和细密的管理规章,使运载货物更多,来往更便捷。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上述材料说明了元朝(   )
    A、民族关系融洽 B、科学技术发达 C、对外贸易繁盛 D、军事实力强大
  • 14.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北宋时的匠人毕昇的重大发明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 15. 有一本史书,历时19年由司马光编撰,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以此为该书赐名。该史书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黄帝内经》 D、《宋书》
  • 16. 《明太祖实录》: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效率 B、造福子孙 C、加强皇权 D、限制大臣
  • 17.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此举(    )
    A、提高对外开放的程度 B、使科举考试形式多样 C、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 D、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
  • 18.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全力救治患者、拯救生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明代李时珍对中医发展贡献极大用毕生精力编写,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伤寒杂病论》
  • 19. 这部著作详尽地记述了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著作是(    )
    A、《史记》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 20. “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与这段描述有关的中国古代建筑是(   )
    A、都江堰 B、隋大运河 C、明长城 D、北京故宫
  • 21. 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迅速壮大,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并最终都推翻明王朝的是(    )
    A、陈胜、吴广 B、张角 C、黄巢 D、李自成
  • 22. 1771年,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的事件是(    )
    A、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B、文天祥抗击元朝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平定噶尔丹叛乱
  • 23. 图中所示建筑曾设有清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构,里面的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这一机构是(    )

    A、中书省 B、内阁 C、东厂 D、军机处
  • 24. 清朝有部小说,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有人曾评价“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小说可能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 25. 中国戏曲艺术种类繁多,其中以历史故事为主要题材,用京胡、鼓、板、锣等乐器伴奏,角色分为生、旦、净、丑。被誉为“国剧”的剧种是(    )
    A、京剧 B、昆曲 C、黄梅戏 D、豫剧

二、综合题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并客观上激励了知识分子的奋斗精神。

    ——摘编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材料三: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明确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同时,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制度),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清朝的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结合所学指出,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的合理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是什么?这项制度的确立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实行了哪些措施?
    (4)、综上所述,以上这些制度创新对于国家统治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摘自齐涛 《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古代社会早期的各种文化与娱乐活动,通常主要是特权阶层享受,故而文化娱乐场所并不普遍。入宋以后,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北宋汴京,人们进行娱乐活动的消遣场所——茶坊和酒肆遍布大街小巷。早茶肆、夜茶肆亦遍布各个街巷

    ——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明清时期,随着跨区域商业贸易的发展,出现了以血缘和乡谊为纽带的商帮。有的富商大贾通过这些商人组织的号召力与官僚分庭抗礼、一个商帮往往是一方经济势力的代表,他们的活动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方方面面。

    ——摘编自《试论我国封建社会商业行会的不同特点》

    材料四: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随着不断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摘编自部编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并结合所学写出,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于哪个朝代?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城市娱乐生活丰富的原因有哪些?并结合所学写出,宋代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商帮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并结合所学写出,山西或安徽地区的商帮被称为什么?
    (4)、根据材料四,分析清代人口数量的变化带来的问题。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期,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摘编自部编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台湾通志》

    材料三: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为保卫边疆,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并获胜利。1689年,中俄双方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倭患”发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写出,最终平定“倭患”的民族英雄是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请举出我国元朝或清朝加强对台湾管理的具体史实一例。
    (3)、根据材料三指出,雅克萨之战抗击的侵略者是哪个国家?结合所学写出,两国之后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其共同反映的主题。
  •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时期促进中外交流的两件史实分别是什么?
    (2)、结合所学,指出郑和远航最远到达哪里?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根据材料三指出,该政策产生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