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4-0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一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此河”的中心点是( )A、余杭 B、涿郡 C、洛阳 D、长安2. 七年级(178)班的同学们想要编演一部《大唐明君——李世民》的历史剧,你认为这部历史剧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A、他当上皇帝以后,次年改年号为“开元” B、他减轻人民的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C、他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进士科最重要 D、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3. 唐朝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黄巾起义 B、黄巢起义 C、藩镇割据 D、安史之乱4. 2020年初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日本迅速募集物资驰援,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捐赠的驰援物资包装箱上用中文写有“山川异域,日月同天”,寄托了日本人民的深情厚谊。在唐代,也有一段中日友好交往的佳话,它是( )A、 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 D、玄奘西行5.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分封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6.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唐高祖 B、宋太祖 C、唐太宗 D、宋高宗7. 史书记载:“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唐蕃会盟 B、和亲会盟 C、澶渊之盟 D、靖康之变8.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英雄和抗元英雄分别是( )A、岳飞和戚继光 B、岳飞和秦桧 C、戚继光和文天祥 D、岳飞和文天祥9. 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被称为( )A、勾栏 B、驿站 C、瓦子 D、榷场10. 有一本史书,历时19年编撰,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为此书赐名。该史书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11. 我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的地位之重。我国丞相制度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A、唐朝与明朝 B、汉朝与宋朝 C、秦朝与清朝 D、秦朝与明朝12.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清朝13.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写到:“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其中“成吉思汗”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各部 C、1227年灭西夏 D、1234年灭金14. 今天的西藏地区在元朝时期已经正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当时设置管辖西藏的机构是( )A、御史台 B、中书省 C、宣政院 D、枢密院15. 现代伟大的改革开放家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汉时,炼丹家发明了火药 B、北宋时,毕昇在世界上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 C、唐朝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D、唐朝时,火药武器运用到军事领域,发明了火铳16. 明代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当时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中国当时此类青花瓷的生产中心是( )A、四川成都 B、河南洛阳 C、江西景德镇 D、山西大同17.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致力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A、岳飞 B、戚继光 C、文天祥 D、郑成功18. 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1553年,澳门被哪个国家攫取了居住权( )A、 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美国19. 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的历史史实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A、 B、 C、 D、20. 假如张艺谋是电视剧《康熙大帝》的主编,他会选择下列哪些与康熙帝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进行编剧( )
①册封五世班禅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平定噶尔丹叛乱
④大兴文字狱 ⑤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⑥武力统一台湾并设置台湾府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21.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经在“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22. 《中国历史十五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在对外关系上实行( )A、闭关锁国 B、汉化政策 C、重农政策 D、八股取士23. 当代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以提取青蒿素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入药在许多古代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 )A、《伤寒杂病论》 B、《千金方》 C、《梦溪笔谈》 D、《本草纲目》24. 它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至明朝时形成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它是( )A、紫禁城 B、长城 C、滇池 D、赤嵌楼25.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作品,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描写的内容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这部作品是(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二、综合题
-
2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古代的统治者在处理民族关系上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请求通婚,于是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唐中宗时,应吐蕃首领尺带珠丹的请求,送金城公主入藏成亲,尺带珠丹高兴地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材料二:
材料三: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西北地区的管辖,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册封达赖和班禅;②建立金瓶掣签制度;③设置驻藏大臣;④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⑤设立伊犁将军。
(1)、材料一反映唐朝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2)、材料二反映宋朝民族关系有何特点?(3)、请从材料三中分别找出清朝管辖西藏和新疆地区的措施各一项。(填写序号)(4)、请你谈谈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重要意义。27.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摘自全国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材料二:朱彧的《萍洲可谈》一书中写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晦阴则观…。”
材料三: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当时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同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南方的转移。
——摘自全国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介绍了中国的三大发明对世界的伟大贡献,其中哪一项发明改变了欧洲的作战方式?材料一、二都涉及到了哪一项发明?此项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2)、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当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哪个朝代?(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按顺序依次写出我国唐、宋、元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4)、综合以上材料内容,宋代经济文化和科技的高度发展,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28. 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二:《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三: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同时还加强对西藏、台湾的管辖。
材料四:“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2018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图5是哪一朝代创制的货币?请写出图6所示灌溉工具的名称?(2)、材料二中“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指的是中国的哪一制度?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这一制度正式确立?(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首创的什么制度?元朝时,中央设置在西藏地区的地方官署名是什么?(4)、材料四中的“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为适应这一历史潮流,在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一重要改革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变革创新的看法?29.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开放与交流
图一 图二
材料二:在十五世纪,中国皇帝发动了七次大规模的远洋探险,远航船队历经东南亚、印度、波斯湾和东非的多个港口。
——摘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乾隆皇帝曾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分别是什么?(2)、从材料一中的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为研究佛经,历尽艰险,最终到达哪个国家?他以自己的亲身见闻写成的著作是什么?(3)、材料二反映了明朝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这位七次远航的航海家最远到达了哪些地区?(4)、材料三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5)、从唐、宋、明到清朝,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