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迪庆州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4-0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历史上秦隋都二世而亡,但光芒四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请问隋朝的建立者是(    )
    A、赵匡胤 B、杨坚 C、李渊 D、李世民
  • 2. 请看唐朝发展趋势图思考,图中(3)应该是(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 3. 唐朝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闻名中外,造型精美。其中最著名的是(    )
    A、越窑的青瓷 B、邢窑的白瓷 C、唐三彩 D、青花瓷
  • 4. 郭沫若在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中称颂的诗人是(    )
    A、屈原 B、辛弃疾 C、李白 D、杜甫
  • 5. 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此书是(    )
    A、《西游记》 B、《大唐西域记》 C、《徐霞客游记》 D、《水经注》
  • 6. 他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纲纪紊乱,并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受到民众拥护,队伍发展迅速。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的农民起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 7. 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 8. 宋朝时期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这表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其原因有(    )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

    ③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④南方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发展经济

    ⑤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
  • 9.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词中所说的“一代天骄”的功绩是(    )
    A、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B、建立西夏政权 C、统一女真各部 D、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政权
  • 10. 北宋、辽、元、夏、金五个政权从建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北宋、辽、夏、金 、元 B、辽、金、北宋、元、夏 C、北宋、辽、金、夏 、元 D、辽、北宋、夏、金、元
  • 11. 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是(    )
    A、寇准 B、岳飞 C、文天祥 D、辛弃疾
  • 12. 元朝是我国疆域最大的朝代。看图回答,元朝是通过设置什么机构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

    A、宣政院 B、理藩院 C、澎湖巡检司 D、行省
  • 13. 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是(    )
    A、秦半两 B、瓦子 C、腹里 D、岁币
  • 14.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作者是(    )
    A、司马迁 B、魏征 C、司马光 D、张骞
  • 15. 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包括:(    )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  ③指南针的广泛应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 郑和,原名马三宝,云南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他的船队最远到达的地方是(    )
    A、印度尼西亚 B、印度及孟加拉 C、沙特阿拉伯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 17. 1553年(    )的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A、 西班牙 B、法国 C、葡萄牙 D、英国
  • 18.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在我国古代,有一项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它是(    )

    A、《天工开物》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 19. 它是由明代木匠出生的蒯祥等人设计,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它是(    )
    A、北京故宫 B、大明宫含元殿 C、外城 D、长安
  • 20. “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等典故出自我国古代哪一部古典名著(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 21. 1635年,(    )改族名女真为满洲,次年,改国号后金为清。
    A、 忽必烈 B、努尔哈赤 C、康熙 D、皇太极
  • 22. 清朝对我国的边疆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辖。下列关于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说法正确的是(    )
    A、康熙册封五世“达赖喇嘛” B、顺治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C、雍正设置驻藏大臣 D、皇太极设“金奔巴瓶”挚签制
  • 23. 清朝只允许“广州十三行”对外经商,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政策是(    )
    A、文化专制政策 B、对外开放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开明的民族政策
  • 24. 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下列人物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是(    )
    A、文天祥 B、岳飞 C、林则徐 D、郑成功
  • 25. 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国粹”的剧种是(    )
    A、杂剧 B、豫剧 C、京剧 D、川剧

二、综合题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三省六部制

    材料二: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知道受到猜疑,……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哪个皇帝进一步完善了此制度,他统治时期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所指的典故。
    (3)、材料三的图一图二是明清时期的重要机构,请写出这两个机构的名称。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试图

    材料二:中帼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绝古今;虽为妩媚入宫闹,却因智谋赎尼身;孤凤展翅腾龙位,弱女挥手伏众臣;功过论争千秋去,无字碑上遍诗文。

    ——黄光任《女皇》

    材料三:“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四: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材料五: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

    (1)、材料一中的场景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个朝代?
    (2)、材料二中的“她”为此制度做出的贡献是什么?
    (3)、宋朝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所描述的现象?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代把这个制度发展成什么形式?
    (5)、依据材料四和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带来什么影响?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宋史》

    材料三: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材料四: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举一例唐代史实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辽宋之间为什么会此后很长时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歌曲所唱的五十六个民族中形成于元朝的是哪个民族?
    (4)、材料四中图一反映的是哪次对外战争?图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

    材料二: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

    材料三:

    材料四:

    年代

    耕地面积(顷)

    人口

    顺治十八年(1661年)

    5 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 078 430

    1.5亿人

    雍正二年(1724年)

    6 837 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7 414 495

    3亿人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指出A、B两地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时四川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的图片,高产物种最早何时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格中土地和人口发生变化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得到了什么认识?